2012-2013学年陕西宝鸡中学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陕西宝鸡中学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陕西宝鸡中学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陕西宝鸡中学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天体和天体系统中,具有从属关系,且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是( ) A太阳系 木星 冥王星 B宇宙 太阳系 银河系 C太阳系 地月系 月球 D太阳 地球 哈雷彗星 答案: C 试题分析:冥王星和木星是同级的天体;太阳系属于银河系;地球和哈雷彗星没有从属关系;而太阳系 地月系 月球是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且有从属关系。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天体系统。 点评:本题考查天体系统中天体的从属关系,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识记天体系统的从属关系。 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是有美洲板块和( )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A南极洲 B太平洋 C印
2、度洋 D大西洋 答案: A 试题分析:安第斯山是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考点:本题考查安第斯山脉的成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前提是熟悉板块的划分。此题注意:北美洲的落基山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中国东南部位于北回归线及其附近地区,气候温暖湿润,被称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其成因是( ) A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B赤道低压带控制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下形成季风气候 D西南季风带来充沛的降水 答案: C 试题分析:我国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形成东亚季风环流,降水丰富,故成为回归线上的绿洲。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大气环流。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
3、考查了我国季风气候的分布与成因,属于基础性试题。 一般来说,在北京人们 8点上班,在乌鲁木齐人们 10点上班,这是因为 ( ) A北京对工作时间的要求比乌鲁木齐长 B北京比乌鲁木齐天亮得早 C北京时间比乌鲁木齐早 8个小时 D北京在乌鲁木齐的西边 答案: B 试题分析:因为北京在乌鲁木齐的东侧,日出得早,所以在北京人们 8 点上班,在乌鲁木齐人们 10点上班。 考点:主要考查了地方时的差异。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了地球自转产生的时差。越向西,时间越晚。解答本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方时的差异。 根据所学地理原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沧海桑田 ” B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
4、回 ” C “水滴石穿 ” D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答案: B 试题分析: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与海陆间水循环原理相违背。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一些地理原理。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生活中的一些地理原理。解答本题还需明确:由于水循环的作用,黄河之水也可以通过水汽输送而重新形成河流水;解答此题学生只要能结合水循环的基本原理,结合选项内容逐一分析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训练。 一般情况下,近地面的风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形成( ) A 1 B 2 C 3 D 4 答案: C 试题分析: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
5、转偏向力的影响。所以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并与等压线斜交。故选 C。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近地面的风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组难度较低,对于此类试题,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学生要掌握力与风向的关系知识。 【方法指导】 三种力与两种风向的规律: 三种力即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表受热不均,使同一水平面上产生了气压差异。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度。只要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这个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 作水平运动,这就形成了风。因此,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其方向垂直于等压线,
6、从高压指向低压。 . 地转偏向力: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我们把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其方向为: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地转偏向力的方向总是与风向垂直,其只改变风向,不能改变风速。 . 摩擦力 :是指地面与空气之间以及运动状况不同的空气层之间互相作用而产生的阻力。其方向总是与风向相反。因而摩擦力不仅能改变风向,而且可减小风速。 两类风即 高空风和近地风 . 高空风:高空大气中的风向,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二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如图。 . 近地风: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7、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如右图。 注意:在判断风向时,一定要审清题意,看是高空风还是近地风。 下图为某种地形的示意图。 判断图中甲地原来应为下列哪一种构造 ( ) A向斜 B背斜 C断层 D海沟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间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中间岩层向下凹为向斜。在内力作用下,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而在外力作用下,地形倒置,故 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及对地貌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背斜和向斜的判断,并能结合内外力的不同作用进而分析对地貌形态的影响。判断背斜的方法可以依据岩层弯曲的形态,也可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相比而言,后者是最可
8、靠的依据。 读某地海岸附近热力环流示意图 如果该地气压场比较稳定,且等压线分布均匀,则 ( ) A风由 b吹向 c, b地风力大于 c B风由 b吹向 c, b地风力小于 c C风由 c吹向 b, c地风力大于 b D风由 c吹向 b, c地风力小于 b 答案: C 试题分析:因海洋和陆地受热不均匀而在海岸附近形成的一种有日变化的风系。在基本气流微弱时,白天风从海上吹向陆地。白天,地表受太阳辐射而增温,由于陆地土壤热容量比海水热容量小得多,陆地升温比海洋快得多,因此陆地上的气温显著地比附近海洋上的气温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上层的空气从陆地流向海洋,然后下沉至低空,又由海面流向陆地,低层
9、形成海风,从上午开始吹至傍晚,风力以下午为最强。所以 c地风力大于 b地。 考点:本题考查海陆风。 点评:本题以某地海岸附近热力环流示意图为载体考查海陆风的相关知识。学生明确海陆风形成的原因、白天、夜晚风向的区别即可。 古诗云: “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据此回答题。 【小题 1】从地理学角度看,古诗描述的是 (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小题 2】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 ) A水分 B光照 C土壤 D热量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 “才从塞北踏冰
10、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描述我国南北自然景观的差异,为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小题 2】塞北和江南的差异主要体现南北差异,属于纬度地带性差异,即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条件在高低纬度的分布不均为基础而形成的。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水平地域分异性规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古诗来考查水平地域分异性规律。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地域分异规律即可。 地带性分异规律 : (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热量为主导因素。 ( 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水分 为主导因素 . (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水热为主导因素。 ( 4)非地带性地
11、域分异规律。 埃及的阿斯旺大坝曾经是埃及民众和政府的骄傲,可是这个大坝建成 20多年后,人们发现:沿河流域可耕地的土壤肥力持续下降;下游土壤盐碱化面积扩大;库区及水库下游的尼罗河水质恶化;下游的河床遭受严重侵蚀,海岸线内退 根据材料,回答题。 【小题 1】埃及阿斯旺大坝建成后的一系列现象体现了 ( ) A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B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 C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 D地理要素 的 “牵一发而动全身 ” 【小题 2】材料中所说的这些现象,是由于哪一要素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 ( ) A气候 B土壤 C水文 D生物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
12、小题 1】根据材料信息,水库建设影响河流下游的土壤肥力,水质、河床和海岸线位置等,即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牵一发而动全身 ”。 【小题 2】结合材料信息,这些现象都是由于阿斯旺水库建设,引起了河流水文环境的变化而影响了河流中下游的土壤、水质等因素。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著名的水利工程建设及影响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抓住材料的基本信息结合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分析即可。并能结合阿斯旺大坝建设对库区和尼罗河中下游的水文环境的影响分析,注意比较差异。 读下图,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 B乙、丙、
13、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答案: A 试题分析:通过山麓自然带可以判断,甲地位于温带;乙地位于亚热带,丙地位于热带,所以纬度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是甲、乙、丙。 考点:本 题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对于此类题学生还要掌握:( 1)迎风坡降水条件较好,同一自然带在迎风坡出现的海拔较低;同一海拔,迎风坡更为湿润,植被生长情况较好,植株较为高大。( 2)温带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可以形成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两种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形成的气候条件可以是温带季风气候,也可以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关于图中洋流 a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寒流 B北大西洋暖流 C补偿流 D对沿岸地区降
14、温减湿 答案: B 试题分析:图中 abc洋流顺时针流动,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图中洋流 a是北大西洋暖流,对沿岸地区起增温增湿的作用,按成因属于风海流。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准确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洋流名称即可轻松解答。 【规律总结】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1.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南半球相反。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形成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 3.南极大陆外围,在南纬 406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横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西风漂流,其性质为寒流。 4.北印度洋,形成 “夏顺(时针)冬逆(时针) ”
15、的季风洋流,这主要与该海域夏季刮西南季风,冬季刮东北季风有关。 下列天气中与反气旋无关的是( ) A长江中下游的伏旱 B台风 C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D冬季的寒潮 答案: B 试题分析:台风与反气旋无关,台风为热带气旋。 考点:本题考查天气系统与天气。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了气压系统对我国的影响。解答此题需明确夏秋季节我国沿海常见的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 南亚季风的夏季风的风向是( ) A东北 B西南 C东南 D西北 答案: B 试题分析:季风环流的形成既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也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南亚的冬季风是单纯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东北季风,夏季风的形成主要是有
16、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为西南风。 考点:本题考查南亚季风环流。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对季风环流及其形成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南亚是热带季风气候,其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另外学生还要掌握东亚季风的成因。东亚的季风的形成只是单纯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夏季的东南季风,冬季的西北季风。 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按照性质划分属于( ) A风海流 B寒 流 C暖流 D补偿流 答案: B 试题分析: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属于寒流,北半球的西风漂流即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为暖流, A、 C、 D错误; 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主要洋流。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全球的主要洋流分布,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陕西 宝鸡 中学 上期 期末考试 地理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