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2011年 2月 22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根据美国宇航局科学家对第一次银河系行星数量普查做出的估计,银河系内的行星数量是一个天文数字,至少达到 500 亿颗,其中有大约 5 亿颗座落于所谓的 “金发姑娘区 ”,也就是适居区,回答题: 【小题 1】对 “金发姑娘区 ”描述不正确的是 A这一地区的温度既不太高,也不太低,允许生命存在 B这一地区只有气态水的存在 C这一地区宇宙环境比较安全 D这一地区星球所在表面可能存在大气层 【小题 2】读下图,下面天体系统层次简图中与 对应的是 A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2、B太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C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 D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解答本小题的关键是明确 “金发姑娘区 ”的含义。由题文信息可知:“金发姑娘区 ”,也就是适居区,对 “金发姑娘区 ”描述不正确的是也就是对 “适居区 ”描述不正确的是,因此本小题选 B。这一地区不仅有气态水的存在,还有液态水存在。 【小题 2】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我们目前认识的宇宙的范围为总星系。如下图所示: 结合上图分析,本小题天体系统层次简图中的 对应的天体系统分别是太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考点:本题考查天
3、体系统的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天体系统的特点。学生只要掌握了天体系统的特点与级别就不会答错啦。另外,对于对 “金发姑娘区 ”描述,也可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方面来分析。 下图为 “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示意图,风向正确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南半球近地面的风风向的判断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先判断气压梯度力,然后根据南半球风向左偏的原理判断风向。本小题选 C。 考点:本题考查近地面风向的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只要掌握风的形成过程,本题就不难作答。 【方法技巧】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的形成 ) 受力分析 水平气压梯度力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转偏向力
4、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摩擦力 方向与风向相反 运动 规律 高空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在高空,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风向偏转 90度,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 风向偏转角度小于 90度,最终斜穿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图示 读下面两幅等压线图, A、 B、 C、 D四地风力最小的是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中甲乙两地比例尺相同,风力的大小取决于等压距与等压线的密集程度。 B地等压距小,等压线也较为稀疏,故 B地风力最小。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对
5、风力大小的影响状况:等压线密集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风力大;等压线稀疏 水平气压梯度力小 风力小。 读 “大气环流简图 ”,回答以下两题。 【小题 1】图中的数码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 A 副极地低气压带 B 极地高气压带 C 东北信风带 D 多雨带 【小题 2】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低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 B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南侧是信风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 D极地东风的实际风向是东北风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结果,由于大气环流的规律性,使得地球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也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从全
6、球看,气压带与风带是相间分布的,即两个气压带之间必定存在一个风带。题文图中 、 分别为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 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属于少于带。 【小题 2】从全球看,气压带与风带是相间分布的,即两个气压带之间必定存在一个风带。 ( 1)从气压带来看,全球七个气压带是高低相间分布的,且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 2)风带的分布是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的。 ( 3)各气压带的 高低性质主要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式,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必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则为低气压带。 其中,副极地低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是由于动力原因形成
7、的。赤道低气压带与极地高气压带是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的。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成因与分布规律。 点评:表解近地面气压带与风带 ( 1)全球的气压带 气压带 分布 成因 特性 气流 影响 极地高气压带( 2个) 南北纬 90附近 热力原因 冷高压 下沉 冷干 副极地低气压带( 2个) 南北纬 60附近 动力原因 冷低压 上升 温湿 副热带高气压带( 2个) 南北纬 30附近 动力原因 热高压 下沉 干热 赤道低气压带( 1个) 0附近 热力原因 热低压 上升 湿热 ( 2)全球的风带 相关试题 2012-2013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地
8、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深峰路 3号启航商务大厦 5楼 邮编: 518000 2004-2016 21世纪教育网 粤ICP备09188801号 粤教信息 (2013)2号 工作时间 : AM9:00-PM6:00 服务电话 : 4006379991 读某地年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回答题。 【小题 1】对该地气候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温年较差小 B最冷月气温大于 18 C夏季降水丰富 D降水季节分布均匀 【小题 2】根据图中气温和降水数据,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小题 3】当地处于雨季时,我国东南沿海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 B东南风
9、 C西北风 D西南风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小题 3】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可知:该地雨型属于夏雨型,即高温期与降水期基本一致,故对该地气候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选项 D。 【小题 2】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该地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从气温、降水数据上可知该地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 【小题 3】当地处于雨季时,北半球为夏季,我国东南沿海盛行风向是东南风。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掌握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本题即可作答。 【方法技巧】表解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步骤 依据 气温或降水因素变化 结论 判断所属的南、北半球 平均气温最
10、低月或平均气温最高月 6、 7、 8月气温高或 12、 1、 2月气温低 北半球 12、 1、 2月气温高或 6、 7、 8月气温低 南半球 判断所属的热量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或最热月平均气温 最冷月均气温 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均温0 15 最热月均温 25 亚热带气候 最热月均温 1020 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 0 最热月均温 20 以上 温带季风、温带大陆 最热月均温 1020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最热月均温 10 相关试题 2012-2013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深峰路 3号启航商务大厦 5楼 邮编: 5
11、18000 2004-2016 21世纪教育网 粤 ICP备 09188801号 粤教信息 (2013)2号 工作时间 : AM9:00-PM6:00 服务电话 : 4006379991 风暴 “桑迪 ”于 2012年 10月 29日在大西洋城登陆,对新泽西、纽约、康涅狄格州造成严重损失。风暴已在美国造成超过 60人死亡,数百万人断电断水。回答第题 【小题 1】则下列与 “桑迪 ”风暴的成因一致的示意图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 2】风暴 “桑迪 ”带来强降水的可能原因是 A暖气团被迫抬升 B暖气团徐徐爬升 C气流辐合上升 D气流辐散下沉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试
12、题分析: 【小题 1】 “桑迪 ”风暴属于发源于洋面上的热带气旋,其成因与丁示意图一致。 【小题 2】风暴 “桑迪 ”带来强降水的可能原因是气流辐合上升,云层增厚,形成阴雨天气。 考点:本题考查台风的成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台风是气旋可能带来的灾害性天气。 下图是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天气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 1】该天气系统是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小题 2】此时, m、 n两地的一般天气状况是 A m、 n两地都晴 B m、 n两地都有雨 C m地有雨 D n地有雨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信息可知,
13、图中冷暖气团运动方向一致,故图示锋面为暖锋。 【小题 2】由信息提取可知图示锋面为暖锋,暖锋降水一般在锋前,而图中 n地位于锋前,因此有雨。 n地在锋面来临之前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随着暖锋影响, n地慢慢受暖气团控制而气温升高。 考点: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的判断及其控制下的天气特征。 点评:解答本题需注意:( 1)根据移动方向判断:冷气团势力强,冷空气就主动前进,这种锋属于冷锋,冷锋移动方向和冷气团前进方向相同。若暖气团势力强,则暖空气主动前进,冷气团被迫后退,这种锋属暖锋。暖锋移动方向和暖气团前进方向相同。( 2)锋前和锋后是根据冷锋、暖锋的移动方向确定的:以锋线为界,冷锋前进方向暖气团一侧
14、为锋前,冷气团一侧为锋后;暖锋前进方向冷气团一侧为锋前,暖气团一侧为锋后。( 3)根据冷锋、暖锋的雨区范围判断:冷锋降水集中在锋后或锋线附近,雨区范围狭窄。暖锋降水集中在锋前,雨区范围较宽。 读下面 “天气 系统示意图 ”,判断题。 【小题 1】该天气系统所处半球和气压状况是 A北半球,高气压 B北半球,低气压 C南半球,高气压 D南半球,低气压 【小题 2】夏季,当其控制我国长江流域时,当地可能出现 A台风登陆 B梅雨天气 C伏旱天气 D寒冷天气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该天气系统水平方向上顺时针辐散,故其所处半球为北半球,气压状况为高气压。 【小
15、题 2】高压,反气旋,垂直方向为下沉气流。夏季,当其控制我国长江流域时,当地可能出现伏旱天气。 考点: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示意图的判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掌握气旋、反气旋系统的判断方法即可作答。 【方法技巧】气旋、反气旋系统与天气 气旋(低压) 反气旋(高压) 气流 方向 垂直方向 上升 下沉 水平方向 北半球 -逆时针辐合 南半球 顺时针辐合 北半球 -顺时针辐散 南半球 -逆时针辐散 天气 中心 云层增厚,形成阴雨天气 天气晴朗 对我国 的影响 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形式 夏季:长江流域的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 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气
16、 蒙古高压 近年来 CO2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化石燃料的使用 氟利昂的大量使用 森林植被的破坏 人口的增加导致呼出的 CO2增加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近年来 CO2增多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化石燃料的使用,二是森林植被的破坏。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中 CO2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另外本题还可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与影响。 【重难突破】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与对策 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全球气温波动上升主要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就自然因素而言,包括太阳活动、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等,这是地质时期、历史时期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人为因素是近几十年来全球气温变化
17、的主导因素,主要是人类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结果,包括两方面:一是燃烧大量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二是森林的破坏,减弱了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2. 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 为缓解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我们应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 1)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当前,最切合实际的办法是禁止乱垦滥伐草地、森林,广泛植树种草,加强绿化。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大量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另外,还可以利用化学反应的方法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但这一技术目前不成熟,且成本昂贵,一时难以大规模实施。 ( 2)工程措施与生物技术措施相结合。气候变暖,极冰融化,致使海面不
18、断上升,为此,沿海国家或地区应加快建设海岸防护堤坝,防止海水入侵,以解决当务之急。另外,应有计划地培育、改良农作物的种类和品种,以适应逐渐变化的气候环境。 ( 3)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京都议定书已于 2005年 1月 16日正式生效,这将进一步推 动各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在 “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 ”中,不能正确表示热力环流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选项 C为海陆风示意图,白天陆地增温快,气压低,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海风;夜晚相反,选项 C正好把热力环流的方向画反了。海陆风的正确画法如下图所示: 考点:本题考查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热力环
19、流的成因。 【知识小结】热力环流 1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2温压关系(近地面)气温高 气压低,气温低 气压高。(高空与近地面相反)。 3形成过程:冷 热不均 空气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 水平气压梯度力(原动力) 空气的水平运动(风)。 4常见的热力环流 ( 1)小尺度:城市风、海陆风风、山谷风。 ( 2)大尺度:季风环流。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题。 【小题 1】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逆辐射 D大气辐射 【小题 2】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20、 【小题 1】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地面暖大气 ”。 【小题 2】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 D, D为大气逆辐射。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只要学生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原理即可作答。 【重难突破】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原理 辐射 波长类型 与大气的关系 作用 太阳辐射 短波辐射 大气直接吸收少 加热地面 地面辐射 长波辐射 大气吸收大部分 大气的直接热源 大气辐射 长波辐射 一部分透过大气进入宇宙空间,一部分射向地面 补充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吸收、反射和散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辽宁省 实验 中学 分校 上学 期末考试 地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