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人体血糖含量过高将导致糖尿病(分为 型和 型两类)。注射胰岛素可以治疗 型糖尿病,对 型则无效。为了进行一次医学测试,甲、乙和丙三名成年人禁食 12h,然后各喝下含 100g 葡萄糖的溶液。在摄入葡萄糖后的 4h 内,定时测定每个人血浆中的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型糖尿病患者可能是胰岛 B细胞发生功能障碍 B甲饭后能够通过分泌胰岛素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 C乙患 型糖尿病 D丙的血糖浓度不会随着胰岛素水平的升高而显著降低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图 1可以判断甲是正常
2、人,乙和丙是糖尿病患者,由图 2可以看出,乙胰岛素分泌不足,丙随血糖浓度增大,胰岛素分泌量增加,所以乙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而对丙无效,即乙是 型糖尿病患者,丙是 型糖尿病患者。 型糖尿病的病因是胰岛 B细胞发生功能障碍。甲是正常人,饭后能够通过分泌胰岛素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由于丙是 型糖尿病患者,所以血糖浓度不会随着胰岛素水平的升高而降低,故错误的选 C。 考点:糖尿病成因的分析。 点评:试题较抽象,需比较分析,是 学生能力提升的较好选择。 小明设计了如下表格来统计其家庭成员一日内的体温变化,仅通过本表格的数据无法做到的是( ) 家庭成员一日内体温变化调查统计表(腋窝温度,精确到小数点后
3、一位) 成员 6:00 9:00 12:00 15:00 18:00 21:00 睡前 平均温度 母亲 父亲 小明 A通过对数据的综合分析可能发现体温的相对稳定是通过调节产热量和散热量实现的 B通过横向比较可能发现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有波动变化 C通过父亲和母亲体温比较可能发现体温与性别有关 D通过父母和小明体温比较可能发现体温与年龄有关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表格得出的结论: 1、通过横向比较 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有波动变化 ,但一般不超过 1 ,凌晨体温最低 ,午后体温最高。 2、通过父亲和母亲体温比较 体温与性别有关 ,女性体温略高于男性。 3、通过父母亲和自己体温比较 体温与年
4、龄有关,一般成年人低于未成年人;故选 A。 考点:体温的特点。 点评:据表格分析体温得特点,要求较高,需要抓住单一变量,问题就迎刃而解。 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和 为两个灵敏的电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已知 a点不在两电极的中点,刺激 a点,电表 偏转一次,电表 偏转两次 B刺激 c点产生兴奋,若 e点无电位变化,有可能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C刺激 b点,兴奋由 b点传到 c点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 D若 bd=de,刺激 d点,兴奋不会同时到达 b点和 e点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 a点施加一定强度的刺激,会引发局部电流,使 电流表左接触点先变为外负内正,电流表偏
5、转;当局部电流流过后,左接触点恢复外正内负,右接触点变为外负内正,电流表再次偏转,共偏转两次;兴奋通过突触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电流表基本同理,共偏转两次; A错误。若 bd=de,刺激 d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速度快,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需要转换成化学信号,速度慢,则兴奋先到达 b点; D正确。 考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 点评:本题相对综合的考查了神经调节,是学生提升获取图示信息、审题、分析 能力的较好选择。 下列有关糖尿病说法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导致糖代谢出现障碍,引起糖尿病 B若在检测中发现小明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可确诊其为糖尿
6、病患者 C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即可出现砖红色沉淀 D糖尿病患者往往很胖,原因是糖代谢异常导致糖类大量转化为脂肪等非糖物质 答案: A 试题分析:糖尿病的病因:胰岛 B细胞受损伤,胰岛素分泌不足,糖代谢出现障碍;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原因有糖尿病、一次性吃糖过多、肾脏病变等;还原性糖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糖尿病患者往往体重 减轻;故正确的选 A。 考点:糖尿病的成因、鉴定和症状。 点评:本题考查相对综合,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较好选择。 下列事实不属于共同进化的是( ) A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升高 B随着光合生物的出现,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
7、件 C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和猎豹都能迅速奔跑,这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D 4亿年前形成了原始的陆生植物,随后出现了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 答案: A 试题分析: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如 B、 C、 D;工业的发展导致 CO2等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全球气温升高属于生态环境问题;故选 A。 考点:共同进化。 点评:本题设计较为巧妙,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基本概念必须扎实。 科学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可以作为免疫抑制剂,但是临床上不可用于治疗( ) A类风湿性关节炎 B过敏性鼻炎 C艾滋病 D移植器官的排斥反应 答案: C 试题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
8、免疫病,过敏性鼻炎属于过敏反应,都是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疾病,治疗方法是注射免疫抑制剂; T细胞作用于移植的器官,引起排斥反应,因此注射免疫抑制剂抑制 T细胞的活性,可提高器官的成活率;艾滋病致病机理是 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人体的 T细胞,使 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各种传染病则乘虚而入,不能注射免疫抑制剂;故选 C。 考点:免疫失调,器官移植。 点评:本题有一定的综合性,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 下列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胃粘膜分泌盐酸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 B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病毒结合 C鼻腔粘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细菌繁殖 D巨噬细胞通过溶酶
9、体将吞入的细菌消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和分泌物,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A、 C属于第一道防线, D属于第二道防线,都是非特异性免疫; B属于体液免疫;故选B。 考点:特异性免疫。 点评:本题比较简单,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下列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 A小明想到酸梅分泌唾液 B胃酸刺激小肠黏膜后,胰腺分泌胰液 C寒潮来袭,小明冷得浑身发抖 D马戏团的小狗看到卡片上的 “1+1=? ”时,马上叼来写有 “2”的卡片 答案: C 试题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
10、,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前者是先天性具有,通过遗传获得,如 C;后者是后天性学习获得,如 A、 D;而 B属于体液免疫。 考点:非条件反射。 点评:试题较抽象,需比较分析,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较好选择。 下图表示人体内环境部分调节方式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代表的调节方式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广泛 B 和 所代表的两种调节方式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地位平等 C体温调节可能涉及 三种方式 D方式 中的信息传递不通过体液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目中的 中的三种信息传递方式分别对应于课本上实例如下: 对应于课本上
11、的实例是:甲状腺激素这一内分泌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由血液循环运输到靶细胞处作用于靶细胞的过程; 对应于课本上的实例是: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过程中下丘脑这一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这一靶器官的过程; 对应于课本上的实例是:神经元细胞产生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细胞(靶细胞)而完成兴奋传递的过程。显然在体温调节中三种方式 都存在, C正确。方式 要通过血液循环运输,信息传递缓慢,方式 神经调节不需要通过血液循环运输,特点是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局限,所以 A错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其中神经调节占主导; B错误。方式 是也是需要通过体液的,因
12、为上一个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是经过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组织液后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 D错误。 考点: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方式。 点评:本题综合性强,突出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的培养。 如图是某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的示意图,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物质 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信号分子 B 病原体进入吞噬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吞噬细胞处理病原体的过程无特异性,处理的目的是暴露抗原 D因为有吞噬细胞参与,所以人体对此病毒的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 C 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吞噬细胞处理病毒暴露抗原并呈递抗原, T 细胞识别抗原;物质 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病
13、原体进入吞噬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图中 T细胞参与的是特异性免疫;故选 C。 考点:特异性免疫、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点评:本题相对综合,可以通过理解记忆的方法平时加以训练。 下列不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的是( ) A在黑褐色环境背景下,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 B杂交育种过程中,通过不断地自交、筛选和淘汰使得纯合矮秆抗病小麦比例越来越高 C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频率越来越高 D青霉菌通过辐射诱变产生了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原因有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 A、 B是自然选择使得种群基因频率
14、发生定向改变, D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C 豌豆自交,改变基因型频率,而基因频率不变;故选 C。 考点:生物进化的实质。 点评: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推理能力,平时应该加强训练。 图中 a表示某种物质, b表示相关细胞,两者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如果 a表示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肌肉细胞 b,将导致血糖含量上升 如果 a表示神经递质, b表示神经细胞,此时 b可能会兴奋 如果 a表示抗原分子, b可能是浆细胞或记忆细胞 如果 a表示甲状腺激素, b可能是下丘脑细胞,也可能是垂体细胞 如果 a表示促胰液素, b可能是小肠粘膜细胞,此时胰液分泌增加 如果 a表示抗体, b表示人体心脏瓣膜
15、细胞,则此人患有免疫缺陷病 A 0项 B 1项 C 2项 D 3项 答案: C 试题分析: a表示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脏细胞 b,将导致血糖含量上升;错误。 a表示神经递质,作用于神经细胞,会兴奋或者抑制;正确。 a表示抗原分子, b可能是 B细胞或记忆细胞 ,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错误。 a表示甲状腺激素,浓度高时,抑制下丘脑或垂体的生命活动;正确。 a表示促胰液素,促进胰腺分析胰液;错误。 a表示抗体, b表示人体心脏瓣膜细胞,则 患有自身免疫病;错误。 考点: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 点评:以图形作为信息的载体,提升了学生分析图形,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列有关脑和脊髓说法正确的是(
16、 ) A大脑、脑干、小脑和脊髓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它们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 B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C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而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只可能位于脊髓 D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也能受到下丘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答案: D 试题分析:大脑、脑干、小脑、下丘脑和脊髓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分级调节;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 在大脑皮层下 ,如脑干、脊髓,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但还有低级神经中枢脊髓参与;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也能受到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17、故正确的选 D。 考点:脑和脊髓。 点评:脑和脊髓是学习的难点,平时应该加强学生辨别比较和推理能力。 下列关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胰岛素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 分泌,故二者在此方面相互拮抗 B胰岛素通过促进血糖消耗和抑制血糖来源来降低血糖浓度 C切断下丘脑与垂体间的联系后,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显著下降 D同等条件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量一定低于健康人 答案: B 试题分析:胰岛素能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故两者是拮抗关系;A错误。血液中葡萄糖浓度与垂体无关 ,切断下丘脑和垂体的联系后 ,下丘脑仍然可以控制胰岛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来调节
18、血液中葡萄糖浓度; C错误。糖尿病分为 型和 型,前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后者是胰岛素受体缺陷; D错误。胰岛素通过促进血糖的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和转化成非糖类物质,同时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来降低血糖浓度;故正确的选 B。 考点:血糖调节。 点评:本题有一定的综合性,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 调查发现,某地人群每万人中有一个患甲病。一个表现正常男子的父母均正常,但有一个患甲病的妹妹。该男子与该地一个表现正常的女子结婚后,生育患甲病男孩的概率是( ) A 33/10000 B 1/404 C 1/303 D 1/606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中表型正常的父母生育了一个患病的
19、女儿可知,甲病为隐性遗传病;由女儿患病、其父正常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为 A、 a,其基因频率分别为 p和 q,则该正常男性的基因型只能是 AA或 Aa,其为携带者的概率为 2/3。在计算该题 “正常女性 ”为携带者的概率时,可先据 “该地区人群每万人中有一个患甲病 ” 知基因型为 aa的频率是1/10000,利用遗传平衡定律可得,求得 q=1/100,则 p=99/100,由于该正常女性不可能为 aa。可以求频率 AA =99/10099/100, Aa =1/10099/1002,女子是Aa 的概率 = Aa( AA+ Aa) =2/101。 AaAa1AA
20、、 2Aa、 1aa,则患甲病男孩的概率为 2/32/1011/41/2=1/606;故选 D。 考点:基因频率的计算,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较难,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平时应该加强训练。 如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模式图,图中的甲、乙、丙表示相关结构, 、 、 表示相关激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和 对甲的作用相反,二者相互拮抗,共同调节甲分泌 B甲为 内分泌系统的枢纽, 和 对其均为反馈调节 C几乎全身的细胞都是 的靶细胞 D 合成和分泌都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答案: A 试题分析:据图分析:甲是垂体,乙是甲状腺,丙是下丘脑; 是
21、促甲状腺激素, 是甲状腺激素和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甲状腺激素浓度高是抑制垂体,二者相互拮抗; A正确。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枢纽; B错误。几乎全身的细胞都是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器官是垂体; C错误。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 粒体有关,而甲状腺激素是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 D 错误。 考点: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 点评:本题设计巧妙,提升了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明走路时右脚踩在钉子上,马上引起右腿收缩以避开损伤性刺激继续作用,而左腿迅速伸直以支持身体,使身体不会跌倒。下图表示这一复杂反射过程,据图分析错误
22、的是( ) A参与这一活动的神经元至少有 6个 B当反射活动进行时,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C右腿的弯曲和左腿的伸展发生的先后顺序是先右腿 D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为非条件反射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可知,参与这一活动的突触有 6个,那么至少有 7个神经元;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都是由兴奋部位传向未兴奋部位;右腿的弯曲的反射弧突触数量比左腿的伸展的突触数量少 1 个,则右腿先弯曲;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为非条件反射;故错误的选 A。 考点:神经调节。 点评:本题比较综合,提升了学生获取图示信息、审题能力,注重学生的重点知识的过关。
23、将家兔 B细胞注入小鼠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小鼠血清能使家兔 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小鼠血清不能使家兔 T细胞凝集成团。 T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家兔 T细胞诱导小鼠产生体液免疫 B家兔 B细胞和家兔 T细胞有相同抗原 C家兔 B细胞诱导小鼠产生细胞免疫 D家兔 T细胞和小鼠 T细胞有相同抗原 答案: B 试题分析:家兔 B细胞注入小鼠的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在小鼠的血清中可以找到相应的抗体。而血清也可以和家兔 T细胞凝集,根据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特点来看,说明家兔的 B细胞和家兔 T细胞具有相同的抗原。 考点:特异性免疫。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免疫的知识,要求学生
24、对免疫的知识有较好的理解,涉及到免疫细胞和抗体等知识。 下列关于体液调节说法正确的是( ) A激素通过体液可被运输到全身各处,但靶器官处的激素浓度往往较其他部位高 B血糖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 C人体所有激素分泌的调节,都存在着下丘脑 -垂体 -内分泌腺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D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构成完整的调节网络,共同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 答案: B 试题分析:激素通过体液可被运输到全身各处,但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上的受体;血糖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相关激素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存在着下丘脑 -垂体 -内分泌腺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神经 -体液 -免疫调节网络,共同维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湖北省 孝感 高级中学 上学 期末考试 生物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