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河北省枣强县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河北省枣强县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河北省枣强县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2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河北省枣强县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诊断疾病的过程中必须使用基因探针才能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这里的基因探针是指:( ) A人工合成的免疫球蛋白的 DNA分子 B人工合成的苯丙氨酸羟化酶的 DNA分子 C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分子等标记的蛋白质分子 D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分子等标记的 DNA分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基因探针是指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分子)标记的含有目的基因DNA片段。所以选 D。 考点:基因工程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基因探针的理解。 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
2、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 t1 t2 时间内,种群数量呈 “J”型增长 B若在 t2 时种群的数量为 k,则在 t1 时种群的数量为 k 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 t2 时 D在 t1 t2 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答案: B 试题分析:种群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在 t1 t2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降低为 0,所以种群数量呈 “S”型增长,故 A不正确。若在 t2时种群的数量为 k,则在 t1时种群的数量为 k 2,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所以 B正确。捕
3、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接近 t2时,而不是等到了 t2时,所以 C不正确。在 t1 t2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大于 0,所以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故 D不正确。 考点:种群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种群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种群特征的理解。 “人与自然 ”节目中报道,湖北省麋鹿自然保护区将一只雄鹿和七只雌鹿散放到保护区,经过一段时间的追踪和观 察,这些麋鹿已经适应了野生生活。根据以上材料请分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无意外灾害,这些麋鹿将发展成为一个自然种群 B可以预见,该麋鹿种群发展过程中种群密度将增大 C种群发展过程中要受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D该种群数量将会按 “J
4、”型曲线一直发展下去 答案: D 试题分析:种群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麋鹿已经适应了野生生活,所以这些麋鹿将发展成为一个自然种群,其种群密度将增大,但发展过程中要受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此该种群数量不可能按 “J”型曲线一直发展下去,所以 D不正确。 考点:种群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种群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种群特征的理解。 有数字 1到 8的 8个物种,每个物种在生物群落甲、乙、丙的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 密度 (数 /m2)。请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
5、确的是( ) 群落 种 1 种 2 种 3 种 4 种 5 种 6 种 7 种 8 甲 92 4 0 0 1 1 1 1 乙 0 25 20 20 20 5 0 0 丙 0 65 20 10 3 2 0 0 A. 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乙 B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甲 C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共生 D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生物群落中,物种的密度越均匀,调节能力越强,所以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乙,影响最
6、大的是甲;在生物群落丙中,主要是物种 2的密度最大,其次是物种 3、 4,再次是物种 5、 6,说明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而不是共生,所以 C不正确。 考点:群落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群落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物种的密度的理解。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 B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火灾后 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 C在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的演替 D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
7、答案: B 试题分析: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演替的种类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初生演替,所以 B不正确。 考点:生物群落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生物群落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生物群落演替的理解。 某种群死亡率如图中 ,出生率如图中 ,则在哪一时期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其生活环境负荷量的顶点( ) A a B b C c D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种群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
8、本特征。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c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个体数量最大,说明此时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其生活环境负荷量的顶点。 考点:种群 点评:本题以种群死亡率为背 景,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难度不大。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种蜣螂专以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 20% B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时,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能量流
9、动特点为单向,逐级递减。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因此是单向不可逆转的。蜣螂专以象粪为食,说明蜣螂属于分解者,所以 A不正确。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低营养级流入向低营养级,所以 B不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循环而流动的,所以 D不正确。 考点:生态系统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理解。 下图为一个生态系统示意图,有关的选项 正确的是( ) A从生态学观点看,图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B图中仅有 5条食物链 C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D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是
10、流入蛇的能量的 1000倍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生物群落和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图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群落而不是生态系统,所以 A不正确。图中仅有 1条食物链,所以 B不正确。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至少是流入蛇的能量的 10000倍,所以 D不正确。 考点:生态系统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的理解。 下图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局部),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总能量为( B2十 C2 D2) B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总量为( B2十 C2 D2) C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D1 Wl D
11、图中 B1表示生产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特点为单向,逐级递减。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 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因此是单向不可逆转的。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总能量为( A2+B2十 C2 D2);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总量为 W1;图中 A1表示生产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所以 ABD不正确。 考点:生态系统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功能的理解。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任何生
12、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 B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 控制 C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提高麻皮产量,这属于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 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信息种类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三类,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提高麻皮产量,这属于物理信息的合理利用,所以选 C。 考点:生态系统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功能的理解。 一个完
13、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B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C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D群落中生物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物群落和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两方面。所以选B。 考点:生态系统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结构的理解。 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
14、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答案: B 试题分析: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不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所以 A不正确。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除分解者利用外,都以热能形式散失,不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所以 C不正确。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如蚯蚓;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所以 D不正确。 考点:生态系统 点评 :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分解者及其功能的理解。 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三大功能类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处于两个营养级,是杂食
15、性动物 B图中表示出了两个食物链 C图中的箭头可以表示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方向 D乙 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 20%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属于生产者,乙属于消费者,丙属于分解者。捕食链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含分解者,所以 ABD不正确。 考点:生态系统 点评:本题以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为背景,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难度不大。 下列对种群特征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直接影响 B增长型种群的数量增长是由于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D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是通过降低 来控制人口过度增长 答案: B 试
16、题分析:种群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是死亡率, 是出生率, 是性别比例, 是年龄组成。所以增长型种群的数量增长是由于 ,即出生率死亡率,故 B不正确。 考点:种群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种群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种群概念及特征的理解。 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 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C图中 的比值代表草到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D 和 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答案: D 试题分析
17、: 是流入兔这一营养级的能量,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该是草的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A错;分解者获得的能量多少无法得知,所以 B不正确;图中 的比值代表兔到狐的能量传递效率,所以 C不正确; 是兔食草后未吸收的残渣, 是兔子的遗体,它们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所以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下列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 ) A共生、竞争、捕食 B共生、捕食
18、、竞争 C竞争、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共生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物的种间关系有共生、寄生、竞争和捕食。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的生物相互依存,是共生关系;乙图中的 生物一多一少,交替变化,是捕食关系;丙图中的生物一种增多,一种被淘汰,是竞争关系;所以选B。 考点:群落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群落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生物种间关系的理解。 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它存在于许多细菌体内。质粒上有标记基因如图所示,通过标记基因可以推知外源基因(目的基因)是否转移成功。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也不同,下表是外源基因插入位置(插入点有 a、 b、
19、c),请根据表中提供细菌的生长情况,推测 三种重组后细菌的外源基因插入点,正确的一组是:( ) 细菌在含青霉素 培养基上生长情况 细菌在含四环素 培养基上生长情况 能生长 能生长 能生长 不能生长 不能生长 能生长 A 是 c; 是 b; 是 a B 是 a和 b; 是 a; 是 b C 是 a和 b; 是 b; 是 a D 是 c; 是 a; 是 b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正确的一组为: 是 c; 是 b; 是 a。 考点:基因工程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基因工程中运载体的理解。 限制酶 a 和 b 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如图所示
20、。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相同的 DNA分子中 a酶的识别位点一般明显要比 b酶多 B能被 a酶识别并切割的序列也能被 b切割 C a酶与 b酶切断的化学键相同 D将大量 a酶和 b酶切割后的片段混合,重新连接后的 DNA片段不一定全都能被 b切割 答案: B 试题分析:限制酶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它能够识别双链 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所以特定核苷酸序列越长,在 DNA分子中重现的几率越低,所以 A正确。 a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与 b酶不同,所以能被 a酶识别并切割的序列不一定能被 b切割,所以 B不正确。 a酶
21、与 b酶切断的化学键相同,都是磷酸二酯键,所以 C正确。将大量 a酶和 b酶切割后的片段混合,重新连接后的 DNA片段不一定全都能被 b切割,因为产生的新核苷酸序列不都是 GGATCC ,所以 D正确。 考点:基因工程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限制酶概念及作用机理的理解。 基因治疗是指:( ) A运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有基因缺陷的细胞发生基因突变而恢复正常 B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把有缺陷 的基因切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C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人到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D对有缺陷的基因进行修复,使其恢复正常,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答案: C 试题
22、分析:基因治疗是指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有缺陷的细胞中,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所以选 C。 考点:基因工程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基因治疗的理解。 多聚酶链式反应( 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 DNA片段的技术。 PCR过程一般经历下述三十多次循环: 95 下使模板 DNA变性、解链 55 下复性(引物与 DNA 模板链结合) 72 下引物链延伸(形成新的脱氧核苷酸链)。下列有关 PCR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 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也可利用解旋酶实现 B复性过程中引物与 DNA模板链的结
23、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 C延伸过程中需要 DNA聚合酶、 ATP、四种核糖核苷酸 D PCR与细胞内 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较高 答案: C 试题分析:多聚酶链式反应( 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 DNA片段的技术,相当于 DNA的大量复制。所以在形 成新的 DNA过程中,所需原料是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而不是核糖核苷酸,故 C不正确。 考点:基因工程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 PCR过程的理解。 为了防止转基因作物的目的基因通过花粉转移到自然界中的其他植物,科学家设法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中。其原因是:( ) A叶绿体基因组
24、不会进入到生殖细胞中 B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 C转基因植物与其他植物间不能通过花粉发生基因交流 D植物杂交的后代不会出现一定的性状分离比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花粉中含有精子,其几乎不含细胞质,而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所以科学家设法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中后,就不会通过花粉转移到自然界中的其他植物,所以选B。 考点:基因工程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基因工程概念及操作过程的理解。 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实际上就是把 DNA上某些化学键打断,一种能对GAATTC 专一识别的限制酶,打断的化学键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河北省 枣强县 中学 上学 期末考试 生物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