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一3月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一3月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一3月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一 3月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右图 ad 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和 b为一个细胞周期 B c段结束 DNA含量增加一倍 C遗传物质平分一般发生在 d段 D b和 c为一个细胞周期 答案: D 试题分析: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根据图中箭头的方向可以判断 a和 b、 c和 d都表示一个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分裂间期所占的时间远比分裂期长。由此可见,图中 a、 c表示间期,进行 DNA的复制,使 DNA含量增加一倍;b、
2、d表示分裂期,在分裂末期细胞分裂,遗传物质平均分配给两个子细胞。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过程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容易题。 已知豌豆的高茎( D)对矮茎( d)为显性,在某杂交试验中,后代有 50的矮茎,则其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A DDdd B DDDd C DdDd D Dddd 答案: D 试题分析:后代矮茎个体的基因型是 dd,由此可知亲本双方都至少含有一个 d基因,所以 A和 B选项不符合题意。如果亲本是 DdDd,则后代中矮茎个体的比例是 25,也不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 点评:本题考查考
3、生对基因分离定律的掌握情况,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属于容易题。 人类的单眼皮和双眼皮是由一对遗传因子 A和 a所决定的。某男孩的双亲都是双眼皮,而他却是单眼皮。该男孩及其父母的遗传因子组成依次是( ) A aa、 AA、 Aa B Aa、 Aa、 aa C aa、 Aa、 Aa D aa、 AA、 AA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中信息 “某男孩的双亲都是双眼皮,而他却是单眼皮 ”可知双眼皮相对于单眼皮为显性性状。所以男孩及其父母的遗传因子组成依次是 Aa、Aa、 aa。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显隐性的判断 点评:要区分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可以让生物进行杂交,有两种情况可以
4、做出判断:若是两个相同性状的生物个体杂交,后代中出现了性状分离,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若是不同性状的生物个体杂交,许多后代中都出现一种性状,则此性状为显性性状。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在同一个视野中看到的数量最多的细胞处于( ) A分裂前期 B分裂中期 C分裂间期 D分裂后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分裂间期所占的时间远比分裂期长,所以观察有丝分裂实验中,视野内间期的细胞数目多。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周期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鼻咽癌是种族差异非常明显的恶性肿瘤,我国南方几省特别是珠
5、江三角洲地区的鼻咽癌发病率居全球首位。下列关于鼻咽癌发病诱 因及防治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食用咸鱼过多有可能是诱发鼻咽癌的重要因素 B致癌相关基因在家族中的稳定遗传可能是鼻咽癌高危家族存在的原因 C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加,导致癌细胞易发生转移 D鼻咽癌的化疗主要是利用药物作用于癌细胞周期的间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癌细胞形成的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癌细胞形成的内因是各种致癌因子引起原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A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鼻咽癌发病率居全球首位,可能原因是食用咸鱼(化学致癌因子)过多,使原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的。 B致癌相关基因在家族中的
6、稳定遗传可能是鼻咽癌高危家族存在的原因。 C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导致癌细胞易发生扩散转移。 D鼻咽癌的化疗主要是利用药物作用于癌细胞周期的间期,目的是抑制 DNA的复制。 考点:本体考查癌变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以鼻咽癌为素材,考查学生对癌变原因、特点及防治等知识的掌握情况,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下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分 裂图像,对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细胞分裂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 B甲、乙、丙细胞染色体、染色单体与 DNA分子数比例都为 1 2 1 C甲细胞进行中心体复制,发出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 D该生物可能是低等
7、植物细胞 答案: A 试题分析:图中细胞无细胞壁,含有中心体,属于动物细胞。甲图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含有 4 条染色体, 8 条染色单体, 8 个 DNA;乙图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 8条染色体, 8个 DNA,无染色单体;丙图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含有 4条染色体, 8条染色单体, 8个 DNA。甲和丙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与 DNA分子数比例都为 1 2 2,乙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与 DNA分子数比为1 0 2。在有丝分裂间期,中心体复制,分裂前期中心体向两极分离,发出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有丝分裂图,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相关知识的掌
8、握情况,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下列哪组实验结果将出现性状分离?( ) Bb B. BBBB C. BbBb D. bbbb 答案: C 试题分析: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只有 C选项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性状分离的概念。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细胞中央位置出现的结构名称及与其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 ) A赤道板和高尔基体 B细胞板与中心体 C细胞壁和高尔基体 D细胞板和高尔基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细胞
9、中央位置出现的结构是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延伸形成细胞壁。植物细胞中细胞壁的形成与高 尔基体有关。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细胞器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使根向远处生长,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 A分裂间期,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各自产生一个新的中心粒 B分裂前期,核仁和核膜逐渐消失 C分裂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D分裂后期,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 答案: AD 试题分析: A菠菜是高等植物,无中心体,所以分裂间期不会出现中心体的复制。 B分裂前期,核仁和核膜逐渐解题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C分裂中期,染
10、色体上的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D分裂末期,细胞中央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延伸形成细胞壁,使细胞一分为二。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下列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细胞全能性的生物学过程是 A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 B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 C小麦花粉经离体培养发育成植株 D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 答案 : CD 试题分析: A.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的过程只发生了细胞分化,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B.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的过程只发生了细胞分化,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11、 C.小麦花粉经离体培养发育成植株的过程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细胞全能性。 D.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的过程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细胞全能性。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化和细胞全能性。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 11比例的是( ) A F1 产生配子的分离比 B F2 的性状分离比 C F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D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答案: AC 试题分析:在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 F1 产生配子的分离比为 1:1, F2 的性状分离是 3:1, F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 1:1,亲本杂交后代均为显性。故选
12、 AC 考点:本题考查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导致细胞中遗传物质的改变 B细胞衰老时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C 如果细胞有了原癌基因就会发生癌变 D细胞凋亡是一种细胞编程性死亡 答案: AC 试题分析: A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在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 B细胞衰老时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C人体细胞都有原癌基因,只有原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才会导致癌变。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编程性死亡的过程。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化、衰
13、老、凋亡和癌变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现象的不同之处是( ) A染色体的复制和分配 B纺锤体的形成和细胞质的分裂 C染色体的螺旋化和复制 D染色体的解螺旋和染色体的分开 答案: B 试题分析:动物细胞含有中心体,高等植物细胞无中心体,所以在前期纺锤体的形成过程不同。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所以在末期细胞质的分裂过程不同,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区别。 点评: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区别: 时期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前期 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
14、星射,形成纺锤体 末期 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 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 豌豆的体细胞中有 7对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染色单体、 DNA分子数依次为( ) A 14、 0、 14 B 14、 14、 14 C 28、 0、 28 D 28、 28、 28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豌豆的体细胞中含有 14条染色体, 14个 DNA。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所以此时期染色单体消失,数目为 0,染色体数目和 DNA分子数目相等都是正常体细胞的 2倍,即 28。故选 C 考
15、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 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 点评: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 DNA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 2N): 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 4N),平时不变( 2N) DNA变化:间期加倍( 2N4N ),末期还原( 2N) 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 04N ),后期消失( 4N0 ),存在时数目同DNA数目。 鸡的胚胎发育过程中爪之间存在蹼状物,但破壳而出的小鸡爪之间没有蹼状物,这说明 A细胞凋亡在胚胎时期就存在 B鸡和鸭的细胞内遗 传物质相同 C后天的生活环境影响了鸡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执行 D只有对生物个体生存没作用的细胞才会凋亡 答案: A 试题分析:鸡的
16、胚胎发育过程中爪之间存在蹼状物,但破壳而出的小鸡爪之间没有蹼状物,这说明在鸡的胚胎发育时期,爪之间蹼状物上的细胞凋亡了。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凋亡。 点评: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过程。正常的细胞凋亡对生物体是有益的,如手指的形成、蝌蚪尾的凋亡,但凋亡过度或凋亡不足都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 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速度主要取决于( ) A细胞的体积 B细胞的表面积 C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 D细胞分裂的快慢 答案: C 试题分析: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速度主要取决于细胞的相对表面积(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细胞体积越小,相对表面积就越大,越有利于物质的迅速转运和交换。故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广东省 东莞市 第七 高级中学 月月 生物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