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一 3月月考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大多分布在我国地势的 A第一级阶梯 B第二级阶梯 C第三级阶梯 D第一、二两级阶梯 答案: C 试题分析: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依次为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第二级阶梯为中部的高原、盆地和山地;第三级阶梯为东部的平原丘陵。由于第三级阶梯地势较平坦,且位于东部季风区,自然环境最为优越,故人口分布最密集,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分布最多。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分布与地形的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我国的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并结合自然环境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判断即可,注意别把 “青藏
2、高原 ”当第三级阶梯。 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 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超过 1.2亿。读图 2和图 3并回答题。 【小题 1】 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从城市流向农村 C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 D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 【小题 2】近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出现的 “民工潮 ”现象表明 A乡村城镇化速度加快 B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不足 C大城市人口老化问题严重 D影响我国近年来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的指引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直接
3、从图示我国人口迁移的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比较分析即可判断,我国人口流动主要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乡村到城市,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较发达地区。故 C项正确。 【小题 2】 “民工潮 ”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农村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解放出大量剩余劳动力,加上农村本身潜在未充分就业的劳动力,形成大批未就业人口;城市经济发展 水平较农村高,吸引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形成 “民工潮 ”。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迁移和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低,能从图示提取有效信息,掌握目前受经济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我国人口迁移的一般规律是解题的关键,并结合我国 “民工潮 ”形成的原因分析即可。 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
4、移的主要类型是 A由农村到农村 B由农村到城市 C由城市到城市 D由城市到农村 答案: B 试题分析:发达国家历史上经历过的,也是目前发展中国家正经历的城市化过程,则可判断其人口迁移属于由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迁移。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迁移方向。对于此类知识性试题,学生只要能抓住题干基本信息,并结合人口迁移的不同方向判断即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是 A劳务输出 B国际难民 C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 D宗教移民 答案: A 试题分析:二战前,国际迁移主要伴随着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进行,而二战后,经济因素是引起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
5、原因,故劳务输出是主要形式。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迁移。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区别二战前后,引起国际人口迁移 的主要原因的差异,并结合选项比较分析即可。本题还可结合二战前后,世界主要大洲的人口迁移方向的变化设计试题。 我国人口迁移在不同历史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据此回答题。 【小题 1】 “安史之乱 ”引发的人口迁移,对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的影响是 人口分布中心从长江流域移到珠江流域 人口分布中心从黄河流域移到长江流域 南方地区人口第一次超过北方地区人口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人口数量达到平衡 A B C D 【小题 2】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在建都前那里荒无人烟,建都
6、后 20年就发展成为拥有 8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其人口数量变化主要是人口迁移造成的,影响其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因素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 “安史之乱 ”导致了人口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迁移而不是珠江流域, 错误; “安史之乱 ”引发了人口由北方地区向南方地区迁移,出现了我国人口中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故 错误。 【小题 2】材料反映了政治中心的变迁而导致了人口迁移,属于政治因素影响人口迁移。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 移的主要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掌握我国历史时期重要的人口迁移过程
7、和影响,并选择恰当的解题方式是解题的关键,注意结合选项和题干信息分析。 下列关于合理人口容量和环境承载力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合理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承载力 B合理人口容量要小于环境承载力 C环境承载力发生变化可能会引起合理人口容量发生变化 D合理人口容量和环境承载力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对当前自然、社会环境的综合反映 答案: A 试题分析: 人口合理容量 是指按照 合理 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 人口 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 人口 数量。环境承载力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 ,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 ,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故一般环境承载力
8、大于人口合理容量。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的关系。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掌握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的基本概念,并能比较区别两者的差异和大小关系即可判断,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比较分析。 北京围绕故宫一带的市中心不是中心商务区,而是行政区,其原因是 A主要受历史因素和城市性质的影响 B该地段的交通通达 度差 C该地段地价高 D该地段的地形不适合作商业区 答案: A 试题分析:经济因素一般是导致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而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且为我国的古都城市,其故宫为我国历史上的皇城,故受城市性质和历史因素的影响,其市中心不是中心商务区而是行政区。 考点
9、: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及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掌握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并能结合北京的实际分析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北京不同于一般城市的城市性质和历史背景。 从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角度考虑,若在下图中分别布局中心商务区、住宅区、城郊农业区、港口码头 四个功能区,则 、 、 、 对应的功能区是 A住宅区、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中心商务区区 B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中心商务区、住宅 C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住宅区、中心商务区 D中心商务区、住宅区、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原则, 位于城市边缘,临近河流,宜布局港口码头; 位于郊区,地形平坦,且临近河
10、流,宜建城郊农业区; 位于城市几何中心 ,市场条件最优,最适宜布局中心商务区; 靠近原有住宅区 ,出行方便 ,宜建住宅区。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掌握不同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原则是解题的关键,并能抓住图示不同区位的差异和其优势条件,结合各个城市功能区的不同要求对应判断即可。 下图是某城市功能分区的四种方案,最合理的是答案: A 试题分析:为减轻对生活区的大气污染,故污染程度越严重的工业区应布局于常年风向的下风向,而生活区应布局于常年风向的上风向,大气环境质量较好,而工业区和生活区之间应设置绿化带,减轻工业区对生活区的大气污染。 考点:本题考查工业污染和风向的关系。
11、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抓住工业区的区位和风向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注 意盛行风向的上风向则环境质量较好,适宜布局生活区,而工业区大气污染严重,应布局于盛行风向的下风向,绿化带其减轻工业区对生活区的环境污染的功能。 关于城市功能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功能区内只有一种功能 B工业区一般集中分布于城市中心地带 C一般来说,城市规模越大,功能区分化越明显 D一个城市只有工业区、商业区和住宅区 答案: C 试题分析:一个功能区内以一种功能为主,可以兼有其他功能, A错误;工业区一般布局于城市的边缘, B 错误;一个城市的功能区可能有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行政区、仓储区等多种功能分区, D 错误;一般
12、来说,城市规模越大,则功能分区越明显, 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的功能分区。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城市功能分区的基本概况,注意城市功能分区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不同的功能活动可以渗透在几个功能区之中。对于此类知识性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本试题还可结合具体的城市案例设计。 图中 A、 B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后回答:( 18分) (1)A、 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 A国 _; B国 _。( 4分) (2)上述人口问题对两国人口增长及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A国 _; B国 _。( 6分) (3)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两国应采取的人口政
13、策是: A国 _; B国 _。( 4分) (4)目前 A类国家主要位于下图中的阶段 _, B类国家大部分位于下图的的阶段 _(选填 、 、 、 )( 4分)答案: (1)人口老龄化 儿童人口比例较高,人口增长较快( 4分) (2)人口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 劳动力不足,并负担过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人口增长过快,生活困难,就业不足,资源、环境压力过大,社会负担过重( 6分) (3)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4分) ( 4) ( 4分) 试题分析:( 1)直接根据两图的人口年龄结构判断, A图老年人口比重大,判断为发达国家,该类国家目前主要的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
14、化; B图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判断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是其主要的人口问题。( 2) A国为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老龄化严重,可能导致劳动力不足,社会家庭养老压力较大; B国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给资源、环境、教育、就业等带来巨大压力。( 3)人口措施应针对问题, A国人口增长缓慢,老龄化严重,故其措 施应从适当鼓励生育、接受移民和完善社会保障体制等方面分析。 B国人口增长过快,故应从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分析。 A国为发达国家,其人口增长模式为 “低 低 低 ”模式,故为 阶段; B国为发展中国家,其人口增长模式为 “高 低 高 ”模式,故判断为 阶段。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增长和两类国家
15、的人口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适宜高一基础性训练,掌握两类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增长模式的区别是解题的关键,并能结合两类国家的人口增长特征,进而分析其人口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于此类试题,应用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 性分析可事半功倍。 读下表,完成下列问题。( 12分) 1985年 7月至 1990年 6月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结构 原因 分类 占迁移人 口的比重 (%) 性别 比 原因 分类 占迁移人 口的比重 (%) 性别 比 经济性原因 56.2 217.3 家庭性原因 34.5 39.0 工作调动 分配录用 务工经商 学习培训 退休离职 11.5 5 9 24 3
16、 12 9 1 6 268.4 243 5 223 8 149 7 603 9 投亲靠友 随迁家属 婚姻迁入 9.9 10 4 14 2 75.9 67 4 9 7 其他原因 9.3 215.0 合计 100 123.1 (注:性别比是指平均每 100个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如大于 100,表明男性人数多于女性;若小于 100,则说明男性人数少于女性 ) (1)表中所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中,经济因素迁移人口的比重是 。其中又以 人员比例最高,且该时期的人口流动与以前主要受国家政策影响不同,主要是以自然地迁移为主。 (2)表中人口迁移的其他原因还包括 _和_等。 (3)在所有经济性人口迁
17、移中,就性别而言, _性人口数超过 _性人口数;在家庭人口迁移中, _性人口数超过 _性人口数。这是由男性与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社会分工不同造成的。 答案: (1)56.2% 务工经商( 4分) (2)生态移民 行政工作需要的高级管理人员统一调动( 4分) (3)男 女;女 男 ( 4分) 试题分析:( 1)直接从表格资料获取即可。( 2)表格中反映了影响人口迁移的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而政治因素和自然生态环境因素也是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 3)经济性原因人口迁移的人口性别比为 217.3,反映了男性人口迁移数量超过女性人口数。在家庭人口迁移的人口性别比为 34.5,说明女性人口迁移数量超过男性人
18、口数量。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迁移。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抓住表格的基本数据分析是解题的关键,并能掌握自然生态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社会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能根据性别比数值分析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数量的差异。 下图为 A,B两个地区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设 A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a, B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b,回答题。 符合 B图的国家 A匈牙利 B新加坡 C印度 D美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 B 图反映了该类国家的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比重较低,故判断应属于发展中国家,结合选择只有印度符合。 考点:本题考查两类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读图判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广东省 东莞市 第七 高级中学 月考 地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