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吉林省白山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吉林省白山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吉林省白山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吉林省白山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有关纯合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由相同基因的雌雄配子受精发育而来 B连续自交性状能稳定遗传 C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体 D不含等位基因 答案: C 试题分析:纯合体是指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自交后代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肯定是杂合体,故本题答案:选 C。 考点:纯合体 点评:本题考查了纯合体的有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较简单。 关于图示 DNA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作用于 部位,解旋酶作用于部位 B 处碱
2、基对的缺失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且可以遗传 C把此 DNA放在含 15N 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子代中含 15N 的 DNA占 100% D若该 DNA中 A为 p个,占全部碱基的 n/m(m 2n),则 G的个数为 (pm/2n)-p 答案: B 试题分析: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磷酸二酯键,解旋酶使氢键断裂, A正确; 处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都属于可遗传变异, B错误;把此 DNA放在含 15N 的培养液中复制,形成的子链都是含15N 的,因此子代中含 15N 的 DNA占 100%, C正确; DNA分子中,A=“T,G=C,“ 即嘌呤占全部碱基的一半, A
3、为 p个 ,则碱基总数为 pm/n,则 G的个数为 (pm/2n)-p, D正确。 考点:工具酶、基因突变、半保留复制、碱基计算 点评:本题通过 DNA分子结构图综合考查了工具酶、基因突变、半保留复制和碱基计算等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DNA复制、转录及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核基因转录形成的 mRNA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参与翻译过程 C 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 D DNA复制和转录都是以 DNA的两条链为模板,翻译则以 mRNA为模板 答案: D 试题分析: DNA复制、转录、翻译、
4、 RNA复制及逆转录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正确;核孔是蛋白质、 mRNA等大分子运输的通道, B正确;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 C正确; DNA复制是以 DNA的两条链为模板,转录是以 DNA的一条链为模板,翻译则以 mRNA为模板, D错误。 考点:遗传信息传递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由于实验材料用品所限,有时候需要设法替代,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做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时,可用龙胆紫代替改良苯酚品红染液 B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时,用洋葱表皮代替根尖 C制备细胞膜的实验用新鲜鸡
5、血作为替代材料 D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必须使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 答案: A 试题分析:做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时,可用龙胆紫代替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均为碱性染料;洋葱表皮细胞不再具有分裂能力;鸡血细胞有细胞核和成套的细胞器,不可用作制备细胞膜;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也可用低温诱导处理。故本题答案:选 A。 考点:生物实验中实验材料的选择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物实验中材料的选择,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黄色圆粒( YYRR)与绿色皱粒( yyrr)杂交得 ,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从 自交所得种子中,拿出一粒绿色圆粒和一粒绿色皱粒,它们同时都是纯合子的概率为 A 1/16
6、B 1/2 C 1/8 D 1/3 答案: D 试题分析:黄色圆粒( YYRR)与绿色皱粒( yyrr)杂交得 F1, F1自交后代的表现型的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9:3:3:1,“ 其中绿色圆粒的基因型为 1/16yyRR、 2/16yyRr,绿色皱粒的基因型为 1/16 yyrr,因此拿出一粒绿色圆粒和一粒绿色皱粒,它们同时都是纯合子的概率 =1/31=1/3。 考点:自由组合定律 点评:本题着重了两队相对性状的遗传中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属于对理解层次的考查。 下列与染色体变异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和染色体数目的改变 B两条
7、染色体相互交换片段引起的变异都属于染色体变异 C猫叫综合征的患者与正常人相比,第 5号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 D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答案: B 试题分析:如果是同源染色体之间相互交换片段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如果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相互交换片段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故本题答案:选 B。 考点:染色体变异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属 于对识记、区分层次的考查。 用基因型为 DdTt的植株所产生的花粉粒,经分别离体培养成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成为二倍体,这些幼苗长成后的自交后代 A全部为纯合体 B全部为杂合体 C 1/1
8、6为纯合体 D 4/16为纯合本 答案: A 试题分析:基因型为 DdTt 的植株所产生的花粉粒种类有 DT、 Dt、 dT、 dt四种,经分别离体培养可获得四种单倍体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数加倍,全部变成纯合的二倍体,基因型为 DDTT、 DDtt、 ddTT、 ddtt,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故本题答案:选 A。 考点:单倍体育种 点评:本题考查了单倍体育种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某纯合红花植物与另一纯合白花植物杂交, Fl在低温强光下开红花,在高温荫蔽处则开白花,这一实例说明 A表现型是基因型的外在表现形式 B基因型决定表现型 C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因素
9、相互作用的结果 D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也不同 答案: C 试题分析:基因型决定表现型,但是本实例可以看出光照也可以改变表现型,因此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故本题选 C。 考点:基因型与表现型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环境因素对表现型的作用,属于对理解层次的考查。 下列对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四分体含有 4条染色体 B一个四分体含有 4对染色体 C一个细胞中含有 4条染色单体 D一个四分体含 4条染色单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四分体是指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四条染色单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含有 1对染色体、 2条染色体、 4条染色单体,故本题答案:选 D。 考点:四分体 点评:本题
10、着重考查了四分体的概念,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一种转运 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B一种氨基 酸可以对应几种密码子 C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几种转运 RNA来转运 D 64个密码子都可代表氨基酸,共代表了 20种氨基酸 答案: D 试题分析:密码子和反密码子都具有简并性,一种密码子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转运 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但是一种氨基酸可以对应几种密码子,一种氨基酸也可以由几种转运 RNA来转运。密码子虽然有 64种,但是其中有三个终止密码子不能决定氨基酸,因此其实只有 61种密码子决定 20种氨基酸。故本题错误选项为 D。 考点:翻译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翻译过程
11、中密码子、反密码子与氨基酸之间的关系,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基因控制性状表现的主要途径是 A DNA 蛋白质(性状) B RNA 蛋白质(性状) C DNARNA 蛋白质(性状) D RNADNA 蛋白质(性状) 答案: C 试题分析:基因控制性状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首先 DNA分子通过转录形成 RNA, RNA再经过翻译过程形成相应的蛋白质。故本题选 C。 考点:基因的表达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基因表达的过程,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使用某种农药来防治某种害虫,开始效果很明显,但长期使用以后效果就越来越差。原因是 A害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选择 B害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变异 C害虫对农药
12、产生了隔离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答案: D 试题分析: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农业生产中杀虫剂(农药)的使用并没有引起害虫发生变异产生抗药性,而是害虫本身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有的无抗药性,杀虫剂(农药)只是对害虫起了自然选择作用。通过代代地积累,害虫抗药性越来越强,导致杀虫效果下降。故本题选 D。 考点:生物进化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学生对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这句话的理解,属于对理解层次的考查。 下列哪种说法不属于自然突变的特点 A能产生新的基因 B突变后性状一般对生物有利 C突变频率一般较低 D突变是随机的 答案: B
13、试题分析:基因突变有以下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多害少利性、不定向性,并且通过基因突变能产生等位基因。故本题选 B。 考点:基因突变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基因突变的特点,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生物种类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 A环境的多样性 B蛋白质的多样性 C细胞的多样性 D DNA分子的多样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 DNA分子的多样性是生物种类多样性的根本原因,蛋白质的多样性是生物种类多样性的直接原因,环境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因,故本题选D。 考点:生物多样性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生物种类多样性的根本原因,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艾滋病毒属 RNA病毒,具有逆转录酶,如果它决定某
14、性状的一段 RNA含碱基 A 19%, C 26%, G 32%,则通过逆转录过程形成的双链 DNA含碱基 A的比例是 ( ) A 19% B 21% C 23% D 42% 答案: B 试题分析:逆转录过程同样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 RNA 中碱基 A 19%,C 26%, G 32%, U 23%,则通过逆转录形成的单链 DNA中 T 19%, G 26%, C 32%, A 23%,则另一条链中 A为 19%,因此双链 DNA含碱基 A的比例 =( 23%+19%) /2=21%。 考点:逆转录过程的碱基的计算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逆转率过程的应用,属于对理解层次的考
15、查。 如图所示是某植株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该植株的基因型必为 AaBb; 若该植株是由花粉粒发育而来的,则其亲本是四倍体; 若该植株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则其配子是二倍体; 该细胞含有 4个染色体组且发生过基因突变。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图分析可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后期。该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所携带的基因,以及 B所在的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所携带的基因未知,故无法判断其基因型;该细胞分裂前有两个染色体组,若该植株是由花粉粒发育而来的,则精子中有两个染色体组,亲代体细胞有 4个染色体组,为四倍体;若该植株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则该植株是二倍体,则其配子只
16、含有一个染色体组;A和 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的 DNA是由一条 DNA复制而来,肯定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故本题答案:选 D。 考点:有丝分裂、基因突变、二倍体、多倍体 点评:本题通过有丝分裂后期图解考 查了基因突变、二倍体、多倍体等知识,属于对识图、理解层次的考查。 在 “观察 DNA和 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中,加入质量分数 8%盐酸的目的不包括 A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B水解 DNA C杀死细胞,有利于 DNA与染色剂结合 D使染色体中的 DNA与蛋白质分离 答案: B 试题分析:盐酸能杀死细胞,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的跨膜运输;盐酸使染色体中的 DNA与蛋白质分
17、离,便于 DNA与染色剂的结合,故本题选B。 考点: “观察 DNA和 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 “观察 DNA和 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中质量分数 8%盐酸的目的,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DNA复制所需的基本条件是 A模板、原料、能量和酶 B RNA、 DNA、 ATP和酶 C.模板、温度、能量和酶 D DNA、脱氧核糖、能量和酶 答案: A 试题分析: DNA复制需要 DNA分子的两条母链作为模板,以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 ATP供能以及解旋酶和 DNA聚合酶等的催化作用。故本题选 A。 考点: DNA复制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 DNA复制的条件,属于对
18、识记层次的考查。 下图为某动物精巢内一个精 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 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 bc段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是 A n B 2n C 3n D 4n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细胞核内 DNA含量变化情况可判断, ab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 DNA的复制, bc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 cd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de段表示减数分裂结束后的精细胞。 bc段虽然经过的 DNA分子的复制,但是染色体数目没有变化,仍为 2n。 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 DNA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 点评:本题通过减数分裂过程的 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来考查染色体的变化情况,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如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吉林省 白山市 第一 中学 一下 学期 期末考试 生物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