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 T 2106-2018 海岸线调查统计技术规范.pdf
《DB33 T 2106-2018 海岸线调查统计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3 T 2106-2018 海岸线调查统计技术规范.pdf(2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07.040 A76 DB33 浙江省 地方标准 DB33/T 2106 2018 海岸线调查统计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coastline survey statistics 2018 - 03 - 14发布 2018 - 04 - 14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3/T 21062018 I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3.1 海岸线 coastline 1 3.2 自然岸线 natural coastline 1 3.3 人工岸线 artificial coastline 1 3.4 河口岸线 e
2、stuarine coastline 2 3.5 自然岸线保有率 natural coastline percentage 2 3.6 海岛 island 2 4 海岸线分类界定 . 2 4.1 海岸线分类 2 4.2 海岸线界定的基本原则 2 4.3 海岸线界定的方法 2 5 海岸线调查 6 5.1 调查范围 7 5.2 调查内容 7 5.3 调查基准 7 5.4 调查 比例尺 7 5.5 调查工作底图 7 5.6 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 7 6 海岸线统计分析 8 6.1 资料整编 8 6.2 专题图件 9 6.3 量算统计 9 6.4 调查统计报告 9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分类体系 .
3、10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调查统计信息表 . 12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属性表与元数据记录格式 . 21 DB33/T 2106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 本标准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海洋资源环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夏小明、阮飙、蔡志刚、阮建武、蔡廷禄、时连强、项志勇、陈一宁、刘毅飞、王欣凯。 DB33/T 21062018 1 海岸线调查统计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岸线界定的原则、方法以及调查
4、统计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大陆海岸线和海岛海岸线资源调查、自然岸线认定和保有率统计等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98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 13990 1:50001 : 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GB/T 20257.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 2部分: 1:5000 1:10000 地形图图式 GB/T 32067 海洋要素图示图例及符号 GB/T 3318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
5、1:5 000 1:10 000正射影像地图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海岸线 coastline 平均大潮高潮时水陆分界的痕迹线。 3.2 自然岸线 natural coastline 由海陆相互作用形成的海岸线,包括砂砾质岸线、淤泥质岸线、基岩岸线、红土岸线等原生岸线,以及自然恢复或整治修复后具有自然岸滩形态特征和生态功能的海岸线。 3.3 人工岸线 artificial coastline 由永久性人工构筑物组成的海岸线。 3.4 河口岸线 estuarine coastline 入海河口两岸在水域的连续线。 DB33/T 21062018 2 3.5 自然岸
6、线保有率 natural coastline percentage 辖区内自然岸线保有量(长度)占海岸线总长度的百分比值。 3.6 海岛 island 四面环海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 包括有居民海岛和无居民海岛 。 4 海岸线分类界定 4.1 海岸线分类 海岸线包括自然岸线、人工岸线和河口岸线。其中,自然岸线包括砂砾质岸线、淤泥质岸线、基岩岸线、红土岸线等类型,人工岸线包括海堤、防潮闸、码头、船坞、道路等人工构筑物组成的岸线。海岸线分类体系参见附录A 中的表 A.1。 4.2 海岸线界定的基本原则 海岸线界定的基本原则如下: a) 符合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 b) 遵
7、循海岸线的自然地理与生态特性; c) 有利于海岸线的保护、利用与管理。 4.3 海岸线界定的方法 4.3.1 自然岸线界定 4.3.1.1 原生海岸线界定 4.3.1.1.1 砂砾 质海岸的岸线界定 在 砂砾质海岸的海滩上部堆成的一条与岸平行的滩脊。海岸线一般确定在滩脊的顶部向海一侧,如图 1所示 。在滩脊不发育或缺失的 砂砾 质海岸,海岸线一般确定在砂生植被生长明显变化线的向海一侧。 图 1 砂 砾 质海岸的 原生海 岸线界定方法示意图 DB33/T 21062018 3 4.3.1.1.2 淤泥质海岸的岸线界定 淤泥质海岸为潮汐作用塑造的低平海岸,潮间带宽而平缓。海岸线应根据海岸植被生长变
8、化状况、大潮平均高潮位时的海水痕迹线以及植物碎屑、贝壳碎片、杂物垃圾分布的痕迹线等综合分析界定 ,如图 2所示 。 图 2 淤泥质海岸的 原生海 岸线界定方法示意图 4.3.1.1.3 基岩海岸的岸线界定 基岩海岸的海岸线位置界定在陡崖基部的大潮平均高潮位时的痕迹线,如图 3 所示 。 图 3 基岩海岸的 原生 海岸线界定方法示意图 风暴潮侵进线海岸线高 潮 水 位低 潮 水 位潮 上 带 潮 间 带( 潮 滩)潮 下 带 陆 架浅 海海 岸 带滨 海 平 原 图4 一般粉砂淤泥岸岸线位置DB33/T 21062018 4 4.3.1.1.4 红土海岸的岸线界定 滩地与红土海岸陡崖直接相接,崖
9、下滩与崖的交接线即为红土岸线。 4.3.1.2 自然恢复岸滩形态和生态功能的海岸线界定 4.3.1.2.1 自然条件下粗颗粒泥沙输运堆积,导致人工岸线外的沙滩淤涨,基本恢复自然岸滩剖面形态和生态功能,则海岸线界定为自然恢复的砂砾质岸线,如图 4 所示。 图 4 自然恢复岸滩形态和生态功能的砂砾质岸线界定示意图 4.3.1.2.2 自然条件下细颗粒泥沙输运堆积,导致人工岸线外的泥滩逐渐淤涨,潮间盐水沼泽或红树林沼泽发育良好,自然岸滩剖面形态和生态功能基本恢复,则海岸线界定为自然恢复的淤泥质岸线,如图 5 所示。 4.3.1.2.3 海洋保护区内的具有生态功能岸线:海洋特别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地质
10、公园、湿地公园等的核心区范围 内历史存在的堤坝岸线,经过保护管理而恢复了基本生态功能,可界定为自然恢复的(基岩、砂砾质或淤泥质)岸线。 图 5 自然恢复岸滩形态和生态功能的淤泥质岸线界定示意图 DB33/T 21062018 5 4.3.1.3 整治修复后具有自然岸滩形态特征和生态功能的海岸线界定 4.3.1.3.1 经过退塘还滩或喂砂养滩等整治修复工程后形成的人工沙滩,则海岸线界定为整治修复的砂砾质岸线,如图 1和图 4 所示。 4.3.1.3.2 经过退养(塘)还滩、促淤涨滩或种植护滩等整治修复工程后形成的淤泥质滩,潮间盐水沼泽或红树林沼泽发育良好,自然岸滩剖面形态和生态功能基本修复,则海
11、岸线界定为整治修复的淤泥质岸线,如图 5所示。 4.3.1.3.3 经过构筑物拆除、弃渣清理、生态覆绿等整治修复工程后恢复的基岩岸滩,则海岸线界定为整治修复的基岩岸线。 4.3.2 人工岸线界定 4.3.2.1 如果人工构筑物向陆一侧不存在平均大潮高潮时海水能达到 海 域的,以永久性人工构筑物向海侧的平均大潮时水陆分界的痕迹线作为人工岸线;人工构筑物向陆一侧存在平均大潮高潮时海水能达到 海 域的,则以人工构筑物向陆侧的平均大潮高潮时水陆分界的痕迹线达到的位置作为海岸线 ,如 图 6所示 。 4.3.2.2 对于与海岸线垂直或斜交的海岸工程(包括引堤、突堤式码头、栈桥式码头等),海岸线界定在陆域
12、海岸线位置处 ,如 图 7所示 。 4.3.2.3 对于 尚未完工的围填海工程,按工程前的海岸线类型和位置进行界定。对已完工的围填海工程(指岸线形态不再改变),则按照新形成的有效岸线进行类型和位置的界定。 4.3.2.4 对于沿岸非标准海塘圈闭的养殖区,如果其内侧存在标准海塘,则按照标准海塘岸线位置进行界定。如果其内侧不存在标准海塘,则根据非标准海塘的建成年代而定。当该海塘建设年代早于 2002年 1月 1 日,则按照该海塘的位置进行岸线界定。当该海塘建成年代晚于 2002 年 1 月 1 日,则向陆寻找人工岸线(如,非标准海塘或道路)或自然岸线(如,基岩岸线)进行界定。 岸线 岸线 海 海
13、海 陆 陆 陆 透空式防浪墙 岸线 图 6 人工构筑物的 海 岸线界定 方法示意图 DB33/T 21062018 6 图 7 突堤、突堤式码头的 海 岸线界定方法示意图 4.3.3 河口岸线界定 入海河口两岸在水域的连续线,一般按照以下方法进行位置的界定: a) 根据河口区域海岸线的管理现状,以习惯连续线作为河口岸线; b) 以河口区突然展宽处的突出点连线作为河口岸线。 5 海岸线调查 5.1 调查范围 海岸线调查范围包括浙江省大陆海岸线和海岛海 岸线。大陆海岸线北起浙江省与上海市交界的金丝娘桥(浙沪海域勘界陆域起始点),南至浙江省与福建省交界的虎头鼻(浙闽海域勘界陆域起始点)。海岛海岸线调
14、查范围为浙江省大陆海岸线以外的所属全部海岛。 5.2 调查内容 海岸线调查内容主要包括: a) 海岸线 类型、位置、 属性、长度 ; b) 自然岸线保有量(长度)、 自然岸线保有率(百分比)。 5.3 调查基准 5.3.1 大地 坐标 大地坐 标 采用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CGCS2000)。 5.3.2 地图投影 地图投影采用高斯- 克吕格投影 。 岸线 岸线 岸线 岸线 海 海 海 海 陆 陆 陆 陆 DB33/T 21062018 7 5.3.3 高程 基准 高程基准采用 1985国家高程基准。 5.3.4 深度基准 深度基准采用 理论最低潮面 。 5.3.5 时间基准 调查统计基
15、准时间为年 12月 31日。 5.4 调查比例尺 海岸线调查基本比例尺为 1 5000。 5.5 调查工作底图 采用最新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不小于 1 10000)和高分辨率遥感正 射影像图 (分辨率优于 1m),作 为 海岸线 调查 工作 底图 。 5.6 调查方法与技术要求 5.6.1 调查方式 采用现场调查与遥感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海岸线调查。对人工岸线和砂砾质岸线等人行易通达的岸段进行现场调查,对基岩岸线等人行不易通达的岸段进行高分辨率遥感调查。 5.6.2 现场调查方法 5.6.2.1 调查路线与观测点布设 海岸线现场调查路线与观测点布设要求如下: a) 调查路线沿海岸线布设,观
16、测点选取海岸线拐点、 类型分界点、 遥感解译验证点等 特征点; b) 对于直线型海岸线,测点间最大间距 不超过 200m; 对于弧线型海岸线,测点间距应控制在能体现其弧线形态;对于折线型 海岸线,测点的布设应能体现折线形态; c) 在 变化复杂及有特殊现象的岸段,如特殊地貌类型处、 海岸侵蚀 区、 潮间带湿地类型分界点、人为因素对海岸线有特殊影响处等,应加密观测点。 5.6.2.2 观 测内容与记录 沿海岸线进行观测和特征点位置测量,填写大陆海岸线和海岛岸线调查登记表,其格式参见附录 B中的表 B.1和表 B.2, 记录各观测点的岸线位置、类型、 属性 等,人工岸线 应 标明岸线的性质、构筑物
17、特征 (如,海堤的结构、防御等级等) ,对 观测点典型地貌 地物 应 进行数码 摄像 。 5.6.3 遥感调查方法 5.6.3.1 遥感影像收集 收集亚米级高分辨率航空或卫星遥感影像,成像时间与现场调查基本同期( 1年内);遥感影像的总云量不应超过 10%,且影像接边处、海岸线区域不得有云 ; 影像清晰,信息丰富,无明显噪声、斑点和坏线;影像格式为标准产品格式或其它能为通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读取的数据格式 。 DB33/T 21062018 8 5.6.3.2 遥感影像处理 遥感影像处理主要包括几何校正处理和影像融合处理 ,按照 GB/T 13990和 GB/T 33182的相关规定执行。 5.
18、6.3.3 海岸线信息提取 根据基础资料和其它能收集到的数据资料,结合现场调查数据,建立海岸线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库;采用人机交互法,通过遥感影像色调、纹理、尺度和形态等图像特征,提取海岸线信息,包括海 岸线位置、类型、属性等。 5.6.3.4 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海岸线调查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a) 现场调查海岸线 特征点, 平面 位置中误差不大于 1.0m; b) 遥感调查海岸线特征点,平面位置中误差 应按 GB/T 33182 的要求 执行 ; c) 现场数码影像应有坐标位置信息,像素不小于 800万,能够反映观测点及 周边的地貌地物等特征; d) 市、县(市、区)行政区海岸线分界点的调查数据
19、由双方调查人员进行现场比对,确保一致。 6 海岸线统计分析 6.1 资料整编 对 现场调查记录和遥感解译数据进行整编,形成大陆海岸线和海岛海岸线特征点整编记录表,其格式参见附录 B中的表B .和表 B.4。编制矢量数据集,数据格式采用 Shapefile或者 Geodatabase格 式,相关的属性数据格式参照附录 C中的表 C.1表 C.4。 6.2 专题图件 依据海岸线特征点整编记录表,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绘制海岸线类型分布图,具体要求如下: d) 比例尺为 1 5000,采用标准分幅, 分幅和编号按 照 GB/T 13989的规定执行 ; e) 图件的图式图例按照 GB/T 20257
20、.2和 GB/T 32067的相关规定执行; f) 图件的元数据 说明按照附录 C 中的表 C.5填写。 6.3 量算统计 6.3.1 根据 1 5000 海岸线类型分布 专题图,以 121 30为中央经线投影,分别按照各级行政区划单元(省、市、县)进行量算统计,填写相关统计报表,其格式参见附录 B中的表 B.5至 B.8。 6.3.2 海岸线长度量算单位采用米,保留 1位小数;海岛面积量算单位采用平方米,保留 2 位小数;百分比统计到 0.01%。 6.4 调查统计报告 根据调查工作要求,以县级行政区为最小单元,分别编写大陆海岸线调查统计报告和海岛海岸线调查统计报告,具体内容要求如下: g)
21、 引言: 调查任务的来源、目的,调查区范围和调查内容,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 ,完成的调查工作量和主要成果等。 h) 调查区域概况 : 调查区域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状况。 DB33/T 21062018 9 i) 调查统计方法与技术 : 调查方法与技术,室内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处理方法,专题图件制作和量算、统计分析方法等。 j) 海岸线现状的统计分析 : 1) 调查区海岸线类型、长度、分布; 2) 调查区大陆海岸线类型、长度、分布;自然岸线类型、长度与分布;自然岸线保有量与自然岸线保有率; 3) 调查区海岛类型、数量与面积分布,海岛海岸线的类型、长度与分布,海岛自然岸线保有量与自然岸线保有率。 k)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3T2106 2018 海岸线 调查 统计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