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 T 797-2015 惠明茶生产技术规程.pdf
《DB33 T 797-2015 惠明茶生产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3 T 797-2015 惠明茶生产技术规程.pdf(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65.020.20 B 05 . DB33 浙江省 地方标准 DB33/T 797 2015 代替 DB33/T 797 2010 惠明茶生产技术规 程 2015 -11 - 02 发布 2015 - 12 - 02 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Huiming tea DB33/T 797 2015 I 前 言 本标准按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 起草。 本标准代替 DB33/T 797 2010地理标志产品 惠明茶。本标准与 DB33/T 797 2010相比,除编辑性修改 外 主要
2、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原附录 A惠明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图 ; 增加了附录 A惠明茶质量要求 ; 增加了附录 B 茶树主要病虫害防治要求 ; 增加了附录 C惠明茶标准化生技术模式图 ; 调整 原 附录 B“茶园管理”至正文中。 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 起草单位: 景宁畲族自治县农业局、景宁畲族自治县惠明茶行业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包佐淼、刘祝安、袁航、刘建平、张丽芬、潘昌平。DB33/T 797 2015 1 惠明茶生产技术规 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惠明 茶的术语和定义、自然环境、茶园种植和管理、鲜叶与加工和产品质量 要求。 本标
3、准适用于惠明茶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安全使用准则 GB 11767 茶树种苗 GB/T 14487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GH/T 1077 茶 叶加工技术规程 NY 5020 无公害食品 茶叶 产地 环境条件 3 术语和 定义 GB/T 14487 确立的及下 列术语和 定义适用于本 标准。 3.1 惠明茶 在景宁畲族自治县所辖行政区域范围内自然生
4、态条件下,选用本地群体、景白 1 号、景白 2号 及适 制惠明茶的中小叶茶树品种的鲜叶为原料,经本标准 6.2.3 加工工艺加工制成的符合地理标志产品惠明茶质量技术要求,具有惠明茶品质特征的绿茶 。 外形包括卷曲形 、 扁条形 两 种。 4 自然环境 4.1 地理 惠明茶产区位于浙江省南部,瓯江上游,介于东径 11911 11958 ,北纬 2739 2811 之间,地域为浙闽交界洞宫山脉西侧,山系与雁荡山 、 括苍山相壤,地势由西南向东北渐倾,地形复杂,海拔悬殊 。 茶园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间。 4.2 气候 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热量丰富,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 4.3 土
5、壤 DB33/T 797 2015 2 茶园土壤主要为红黄壤及其变种,以石砂土、红壤土、红黄壤土、黄壤、黄泥砂土等为主 ,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 pH 值 4.0 6.5, 有机质含量 1.5%以上 。土层深厚。 4.4 植被 属我国东部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浙闽山丘甜槠木荷林区。以常绿阔叶林、常绿和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以及人工培育的马尾松、杉木林、毛竹、经济林等为主。 5 茶园种植和管理 5.1 品种 选用本地群体、景白 1号、景白 2号 及适制惠明茶的中小叶品种。无性系品种苗木质量要求按 GB 11767规定执行。 5.2 园地选择 茶园应选择保护区范围内海拔300至1100 米 , 土 壤
6、 pH值 4.0 6.5, 土层深度 0.5 m以上,有机质含量 1.5%以上, 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茶园环境的空气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和灌溉水质量按 NY 5020的规定。 5.3 茶园种植 5.3.1 园地开垦 坡度 15以下平缓地直接开垦,翻垦深度 50 cm以上。坡度 15 25坡地,按等高水平线筑梯地,梯面宽应在 1.5 m以上 为宜 ,然后全面深耕 50 cm以上。 5.3.2 种植时间 春季种植时间为 2月中下旬 3月下旬;秋季种植时间为10月中旬 12月中旬。 5.3.3 种植密度 5.3.3.1 单条植行距为 130 cm,丛距为 30 cm 35
7、cm,每丛植苗 1 株 2 株,每 667 m2(亩)植苗数 2000 株 3000 株为宜。 5.3.3.2 双条植大行距为 150 cm,小行距为 35 cm 40 cm,丛距为 30 cm 35 cm,每丛植苗 1 株2 株,每 667 m2(亩)植苗数 3000 株 4000 株为宜。 5.4 茶园管理 5.4.1 土壤管理 维护茶园 生态 ,适时进行耕作、锄草,茶树行间宜用绿肥、作物秸秆、修剪枝叶等进行覆盖。 5.4.2 施肥 5.4.2.1 施肥原则 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配方施肥,科学施肥。 5.4.2.2 施肥 时期 DB33/T 797 2015 3 春茶前施催芽
8、肥,春茶结束后施追肥,秋冬季结合深耕施基肥。 5.4.2.3 施肥量 5.4.2.3.1 一年生的幼龄茶园, 5 月底 6 月初第一次施肥,结合松土, 每 667 m2(亩)用尿素 2 kg3 kg,撒施后覆土或兑水稀释后浇施,夏秋季再追肥 1 次 2 次。第二年开始每年分春夏秋三季追肥 3次 5 次,用量应随树龄增长逐年增加。 5.4.2.3.2 生产茶园每生产 100 kg 干茶应施纯氮 20 kg 30 kg,氮、磷 、钾按 3:1:1 比例配施,其中基肥施肥量占总量的 60%以上。 5.4.3 茶树修剪 5.4.3.1 定型修剪 幼龄茶园进行 3 次 4 次定型修剪 。茶苗定植时,剪除
9、离地 15 cm 20 cm 以上的主枝 ;第二年春茶打顶采摘后,剪去 离地 30 cm 35 cm 以上的枝条或在上年剪口上提高 10 cm 15 cm 处修剪;第三年春茶采摘后,在离地 45 cm 50 cm 处修剪。 5.4.3.2 轻修剪 成龄投产茶园通过轻修剪保持树势,一般每年进行一次,春茶采摘结束后在上年剪口上提高 3 cm5 cm 处修剪。 5.4.3.3 重修剪 宜在春茶后进行,用整枝剪或重修剪机将衰老茶树地上部分的枝条剪去 1/3 或 1/2。 5.4.3.4 台刈 宜在春茶后进行,用台刈机或锋利刀将老茶树离地 5 cm 10 cm 地上部分全部刈去。 5.4.4 病虫害防治
10、 5.4.4.1 防治原则 采取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科学用药相结合,加强病虫测报,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做好防治工作。 5.4.4.2 生态调控 采用种植和保护园区树木及其他植被,维护和修复茶园生态环境。及时分批采摘,合理修剪疏枝。春、夏、秋每季采茶结束后,茶园进行除草、浅耕,秋季结合深挖施基肥清除病虫残枝。及时分批采摘,合理修剪疏枝。 5.4.4.3 理化诱控 5.4.4.3.1 进行灯光、色板诱杀。 20 W 太阳能灯每间隔 20010 m2( 30 亩)26680 m2( 40 亩)安装一盏,信息素色板每 667 m2(亩)插置 20 片 30 片 。 5.4.4.3.2 冬季摘
11、除茶毛虫、 黑 毒蛾越冬卵快和清理各种病叶,茶季人工捕捉幼虫。 5.4.4.4 生物防治 DB33/T 797 2015 4 保护茶园中的草蛉、瓢虫、蜘蛛、寄生蜂等有益生物,减少因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宜使用生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等)。 5.4.4.5 科学用药 按 GB 4285 和 GB/T 8321 (所有部分)的规定执行。茶园主要病虫害的化学防治参照附录 A。 6 鲜叶与加工 6.1 采摘 6.1.1 采摘标准 本地群体及中小叶品种采摘标准为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景白 1号、景白 2号 采摘标准为 一芽一叶、一芽二叶 , 芽叶完整 ,色泽鲜绿 ,匀净。用于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3T797 2015 惠明茶 生产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