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 T 867.2-2012(2015) 茶树主要害虫测报调查规范 第2部分茶黑毒蛾.pdf
《DB33 T 867.2-2012(2015) 茶树主要害虫测报调查规范 第2部分茶黑毒蛾.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3 T 867.2-2012(2015) 茶树主要害虫测报调查规范 第2部分茶黑毒蛾.pdf(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 B15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 33/T 867.22011 茶树主要害虫测报调查规范 第2部分:茶黑毒蛾 Investigation rules for forecast to main pests of tea plant Part 2:Dasychira baibarana 2012 - 10 - 31发布 2012 - 11 - 30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3/T 867.22012 I 前 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DB33/T 867茶树主要害虫测报调查规范分为7部分: 第1部分:茶尺蠖; 第2部分:茶黑毒蛾;
2、 第3部分:茶毛虫; 第4部分:假眼小绿叶蝉; 第5部分:茶橙瘿螨; 第6部分:黑刺粉虱; 第7部分:长白蚧。 本部分为DB33/T 867的第2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主要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 本部分由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茶产业协会、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石春华、商建农、周铁锋。 DB33/T 867.22012 1 茶树主要害虫测报调查规范 第2部分:茶黑毒蛾 1 范围 DB33/T 867的本部分规定了茶黑毒蛾虫口密度调查、成虫羽化进度调查
3、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茶黑毒蛾测报调查。 2 虫口密度调查 2.1 观察区选择 选择不同类型茶园各1块。 2.2 调查时间 从3月中旬至11月中旬,参见附录A、附录B、附录C,每5 d调查一次。 2.3 调查方法 2.3.1 在幼虫发生期用振落法调查,采用5点取样或行列法跳跃式取样,调查时用1m长0.5m宽的塑料膜平辅在茶树根际附近地面,然后用力拍打茶蓬,计录振落在塑料膜上的幼虫数,结果记入表1,档案记录见附录表D.1,计算单位面积虫量,见公式(1)。 每亩虫量(头)=平均每平方米虫量(头)667(1) 2.3.2 将振落的幼虫进行分龄记录,用作分龄预测的材料。 表1 茶黑毒蛾幼虫发育进度及虫口
4、密度调查表 站别 年度 调查日期 平均 各龄幼虫数 1龄 2龄 3龄 4龄 56龄 月 日 茶园类型 样点数 总虫数(头) 头/ m2 头/667m2 头 % 头 % 头 % 头 % 头 % 3 成虫羽化进度调查 3.1 饲养法 从田间采集幼虫100头以上,饲养在与田间温度接近的室内(如养虫室),观察并记录结茧进度、羽化进度,用历期预测法预测次代发生期。 3.2 诱集法 DB33/T 867.22012 2 3.2.1 观察区选择 选择在当地有代表性的生产茶园。 3.2.2 调查时间 5月中旬至11月下旬,每晚18时24时点灯。 3.2.3 调查方法 设置测报灯诱蛾,将每天诱蛾量,记入表2。档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3T867 22012 2015 茶树 主要 害虫 测报 调查 规范 部分 毒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