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doc
《2011-2012学年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二 12月月考生物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下列关于 “培 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 ) 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 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C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 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计数 答案: D 下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 A在 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冲量 D在 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2、答案: C 下列关于生物入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引入或自然传入后成野生状态,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 B入侵的新物种若很适应新环境,种群数量将一直无限增长 C生物入侵后,使本地生态系统成分更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增强 D生物入侵增加了不同种生物间基因的交流机会,有利于生物进化 答案: A 1970年,美国的玉米由于受到一种叶菌的危害而严重减产。后在墨西哥发现了对这种病菌有抗性的植物,从而为改良玉米品种找到了必要的基因。这一事实体现了野生生物的 A药用价值 B间接使用价值 C科学研究价值 D潜在使用价值 答案: C 用 “样方法 ”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 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
3、方形地块,将该地按长度划成 10等份,在每份 的中央画一个大小为 1m2的样方; 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集中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划成 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画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 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A B C D 答案: B 如图所示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 K 值提高 B BC 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 B到 C的变化过程可能是因为天敌捕食成功率增加的结果 D比较曲线 Y与曲线 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
4、状态下的最大增长率 答案: B 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比值为 ,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据此图分析得到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 A前 4年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 4年调查年龄组成可能为衰退型 B 4 8年间种群数量在下降,可能原因是食物的短缺和天敌增多 C第 8年时种群数量最少, 8 16年间种群数量增加,且呈 “S”型曲线增长 D如果持续 16 20年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将呈 “J”型曲线增长 答案: C 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因子的变化必然影响着生态系统各种群数量的变化。右图表示环境变化前( A,以 表示)某生物群落中各种群数量情况,若环境因子由
5、 A转变为 B( B以 表示)后,四个种群数量比例最可能是 答案: C 某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总能量分别是 W1和 W2,当下列哪种情况发生时,最有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A W110W2 B W15W2 C W110W2 D W15W2 答案: D 如图 A、 B、 C分别代表的是在 -200 m 3 800 m的海拔高度内,山坡 A、森林 B、海洋 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 A在 -200 m 3 800 m范围内,不同区域内植物的种类出现了很大的差异,温度是影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 B 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
6、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C B、 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D影响 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答案: C 自然界中生物种内及种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下述观点不正确的是( ) A鸽群较大时被苍鹰捕食的几率降低 B鲈鱼有时捕食鲈鱼的幼鱼,这有利于鲈鱼物种的维持 C自然界中的猴群经过争斗建立了优劣等级制度,并依次占据资源,这对物种的保持是有利的 D自然界中物种间的捕食对一个物种有利,但会使另一物种消失 答案: D 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
7、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 。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 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答案: C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交错连结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B该图中只体现生态系统的两种成分,未体现的成分是非生物环境、分解者 C从理论上分析,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不可缺少的生物成
8、分只有生 产者 绿色植物 D该食物网由 7条食物链组成,鹰为最高营养级 答案: C 2009年国务院已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是河、海、陆三者交互作用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资源丰富,类型多,包括河口、浅海、滩涂、沼泽、河流等天然湿地和盐田、鱼虾养殖塘、水库、稻田等人工湿地。到 2020年,黄河三角洲将率先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浅海湿地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一个 _,沼泽湿地的主要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 _。 (2)调查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柽柳的种群密 度常用 _法。 (3)湿地生态系统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动态
9、平衡,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_稳定性,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影响稳定的因素是_。 (4)为探究湿地植物菖蒲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某研究小组测定了 4种水样的BOD(即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机物所需要的氧气量 )和总含氮量;菖蒲水培 15 天后,再次测定了 4种水样的 BOD和总含氮量,结果如下表: 测定指标 A水样 B水样 C水样 D水样 BOD(mg/L) 培养前 247 139 150 60 培养后 51 45 49 50 总含氮量 (mg/L) 培养前 54 55 53 20 培养后 19 19 19 19 4种水样中有机污染物浓度最高的是 _。 D水样在实验中起_作用。 湿地生态系统能够有效缓解
10、水体富营养化,其根本原因是菖蒲对_的吸收,其吸收方式是 _,影响吸收速度的内部因素包括 _和 _。 (5)黄河三角洲被国际湿地组织的官员誉为 “鸟类的国际机场 ”,影响鸟类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包括 _、_。研究湿地鸟类多样性与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取食高度多样性的关系如下图。 分析该图可得出的结论: _; _。 答 案: 氮、磷等无机营养物质大量排入水体,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时可引发蓝藻爆发,使水域生态遭到破坏。控制蓝藻疯长,同时 “变废为宝 ”是减轻 “绿包灾害 ”的有效途径。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从细胞结构分析,蓝藻属于 _生物,很多蓝藻可以同时进行_和固氮作用,这在生物界是十分独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2012 学年 山西省 山大附 中高 12 月月 生物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