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二 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前苏联从 20世纪 20年代末开始,长期实行工农业产品价格的 “剪刀差 ”(指工业产品与农产品不等价交换,国家无偿向农民征收公粮、调拨农产品和以低价收购农产品,而以较高的价格将工业产品卖给农民,从中得到有利的差价 ),苏联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主要是( ) A增加物资储备以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 B发展农业生产以提高国家综合实力 C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实现国家的农业化 D增加资金积累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讲的是对工业产品和农产品剪刀差,牺牲农业为工业化而服务,这是为国家
2、工业化积累资本。所以答案:选 D。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农业全盘集体化 一杯苦酒 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 20世纪 30年代以来 “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 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 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如的地步 ”。材料全面揭示了 “斯大林模式 ”( ) A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 续发展 B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C有利于苏联工业化迅速展开 D致力于工业化的同时忽视改善民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如的地步
3、 ”可知, “斯大林模式 ”致力于工业化的同时忽视改善民生。所以答案:选 D。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据张君劢史泰林治下之苏俄载: “民国十七年春,俄国国营农场经理马克维次,有多余不用的机犁百架,召集附近村落的农民,许租给他们使用,而以他们所有的土地,共同耕种为条件。 ”这种做法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 A推动了农业集体化的进程 B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C提高了农民自主经营的积极性 D奠定了国内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的识记能力。由材料 “民国十七年春 ”可知,这是 1928年,
4、苏联推动了农业集体化的进程。所以答案:选 A。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农业全盘集体化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 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 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 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B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C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的识记能力。材料讲的是毛泽 东和邓小平采取不同方式来发展农
5、业经济,毛泽东采取的公有制,而邓小平在公有制下,扩大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所以答案: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英国经济学家预测: “21世纪的欧洲,不会被炮火摧毁,但可能会被一张张福利支票压得喘不过气,这已经成为一场 国家战争 纳税人不惜用示威骚乱逼迫政府,要为他们的人生负责。 ”这表明欧洲国家( ) A示威骚乱有可能演变为战争 B福利政策已不能缓和社会矛盾 C面临严重的财政与政治危机 D福利政策弊端、问题不断显现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 一张张福利支票压得喘不过气 示威骚
6、乱逼迫政府 ” 等关键信息可知,福利政策弊端、问题不断显现。所以答案:选 D。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福利政策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其实施: “促进工业对于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一面设立劳资调节机关。遇有劳资纠纷,经以公平调处。并须赋予机关以最后强制执行之权,借以保障企业之安全与劳动之工作。 ” 由此可见,该运动和罗斯福新政相似之处( ) A注意调节劳资双方关系 B政府实行企业破产保护 C由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 D采用了计划经济的模式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由政府分别保护
7、并奖励之 ”可知,由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所以答案:选 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关贸总协定前七轮谈判,大大降低了各 约方的关税,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但从 20世纪 70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 80年代以后,以政府补贴、 双边数量限制、市场瓜分和各种非关税壁全为特征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 ”这表明 A关贸总协定未能推动贸易自由化进展 B法制化、规范化的贸易体制急需建立 C关贸总协定纵容了贸易保护主义 D世界各国普遍阻挠贸易自由化进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关贸总协定有助于推动贸易自由化
8、进展,排除 A和 C; D的说法太绝对,排除。由材料可知,法制化、规范化的贸易体制急需建立。所以答案:选 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关贸总协定 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 “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正常平衡完全足以应付在我们面前的史无前例的任务。但是采取刻不容缓的行动这种史无前例的要求和需要,也有可能要求暂时背离公共秩序的那种正常平衡。 ”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重在 A协调美国社会各阶级的关系 B通过立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保障劳工阶层基本的政治和经济权利 D维护资本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
9、息的能力。由材料时间 ”“1933年 ”“但是 也有可能 ” 可知,罗斯福新政重在通过立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所以答案:选 B。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国家干预 1955年,我国政府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 “要解决社会主义的经济任务,就不仅要发展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而且要把包括农业在内的国民经济转移到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来,把包括多种经济成份的国民经济改变成为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经济中的 “左 ”倾错误已经抬头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已基本建立 D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 答案:
10、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时间 “1955年 ”可知,中国已经在进行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了,所以 A错误;材料并不能并体现出经济中的 “左 ”倾错误已经抬头,排除 B;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才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起社会主义经济体系。通过材料 “多种经济成份的国民经济改变成为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 ”可知,中国当时是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同时并举。所以答案:选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计划 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 中国近代经济史。导致 18431852 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
11、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 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 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表反映了 1843年到1852 年英国制造品对华输出减少的根本原因是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所以答案:选 B。一般回答根本原因等类型题,一般从经济角度入手。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自然经济的抵抗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 “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
12、的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而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以及七十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材料中说的 “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指的是( ) A推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B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C加强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D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 ”“五十年代早期以及七十年代后半期之后 ”等关键信息可知,材料中说的 “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指的是发挥政府
13、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所以答案: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中国发展模式 1953年,负责经济的陈云说: “我现在是挑着一担 炸药 ,前面是 黑色炸药 ,后面是 黄色炸药 。如果 搞不到粮食,整个市场就要波动;如果采取征购的办法,农民又可能反对。两个中间选择一个,都是危险家伙。 ”最终,国家选择了( ) A实行 “统购统销 ” B进行土地改革 C实施 “一五计划 ” D推动公私合营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1953年 ”“粮食 ”市场 ”等关键信息可知,中国采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
14、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统购统销, “和平赎买 ”的政策。所以答案:选A。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三大改造 1943年 6月 7日申报刊登的商业利润与大众生活一文中称: “限制利润,为统制经济土 (注:原文无法辨识 )所要求的一个条件;安定比生,为战时经济政策所要求的一个条件。因此上述两种条件的配合,乃是其绝对的必要性。 ”文章宣传了当时汪精卫政权推行的经济统制政策,这种政策( ) A利于日本掠夺中国战略资源 B加速了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C有利于市场繁荣年和民生改善 D限制利润符合节制资本思想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
15、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1943年 6月 7日 ”“汪精卫政权推行的经济统制政策 ”可知,这种政策利于日本掠夺中国战略资源。所以答案:选 A。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日本经济侵略 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 “资源保护队 ”,主要是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第一批招募了 25万人,至 1941年时,共计有 250万青年参与,在各州的 1500个营地劳动,开辟了 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是 “新政 ”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史学家这样评论的主要依据是该措施( ) A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山西大学 附属中学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