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浙江省象山普通高中高三9月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浙江省象山普通高中高三9月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浙江省象山普通高中高三9月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浙江省象山普通高中高三 9月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恩格斯说: “当宣言出版的时候,我们不能把它叫做社会主义宣言。在1847年,所谓社会主义者是指两种人。 一方面是指各种空想主义体系的信徒, 另一方面是指形形色色的社会庸医, 在 1847年,社会主义意味着资产阶级的运动,共产主义则意味着工人的运动。 ”1847年的 “社会主义 ”之所以“意味着资产阶级的运动 ”,主要是因为社会主义者 ( ) A主张通过资产阶级改良实现理想社会 B主张通过暴力革命实现理想社会 C其理想社会在当时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D当时尚未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新情景、
2、新材料观点的准确理解能力。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前,社会上盛行的社会主义思想实际上是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主要体现在实现的手段是寄希望于资产阶级良心的发现,通过资产阶级改良实现社会理想 ,故选 A。 B、 D是共产党宣言的观点。 C项明显不符合题意。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空想社会主义。 1961年,为寻求稳定和平的发展道路,不结盟运动兴起。这一 运动 ( ) 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方向转化 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包括了欧亚非的
3、一些国家和地区,并非区域合作, A项不合题意; C、 D项太夸大其作用,不合题意;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正当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使国际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B项符合题意。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不结盟运动。 欧共体委员会主席雅克 德洛尔说 “欧共体不单单是 冷战 的产物,因而它肯定不会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 ”由此判断,欧洲走向联合的出发点是 ( ) A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 B与美国、苏联抗衡,保障自身的安全 C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维护欧洲的安全 D制止欧洲发生战争,获
4、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欧共体形成原因的理解。根据所学应该从政治地位下降,为了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经济上加快经济发展两方面加以理解,所以此题应该选择 A。 BCD项只是说了政治或者经济一个方面。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原因。 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 (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 )。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 时间 厂数 (家 ) 创业资本数 (元 ) 工人人数 (人 ) 1913年 698 330,824,000 270,717 1920年 1759 500,620,000
5、 557,622 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C民族资产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 D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从表格数据中可明显看出一战期间中国民族企业数量显著增加,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这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创造了阶级条件,故选 D,A 项说的是洋务运动; B项说法不符合事实; C项说的是公车上书事件。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的影响。 李鸿章说: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
6、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业可精,而才亦可集。 ”这表明李鸿章强调国家走向富强最终取决于 ( )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引进西方工业设备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兴办学校培养人才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能力。材料中李鸿章的意思是要富强就要引进西方先进机器,而引进西方机器不如学习制造机器的方法,而要学习制造机器的方法必须培养自己的人才,故他主 张 “专设一科取士 ” 即兴办学校培养人才,故答案:为 D 项。根据以上分析, ABC项明显错误。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
7、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齐民要术 序中写道: “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此段话表明作者 ( ) A写作目的是发展商品经济 B具 有重农抑商的思想 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D提倡工商皆本 答案: B 试题分析:注意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可知对商业的压制和对农业的重视,体现重农抑商的思想,故选 B。 ACD项明显与材料意思相反。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思想。 “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
8、野。 ”从国语 齐语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是 ( ) 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官营和民营合并的手工业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信息分别反映了士、农、工、商的经营形态,由材料 “处工,就官府 ”可得出是官营手工业经营形态。故选 C。 A项是在春秋以后出现,是农业的家庭副业; B项是以面向市场生产为主的经营形态; D项材料无法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工商食官政策。 杰里 本特利的新全球史记载: “从公元前 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铁刀和铁耙在乡村成为日常用具。 ”这一现象突出表明 ( ) A农作物
9、产量大幅度提高 B水利事业的发展 ,人口数量的增加 C土地私有制度开始出现 D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答案: D 试题分析: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从材料信息公元前 6世纪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而且从铁制农具的种类来看都说明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故选 D。 ABC 材料无从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生产工具的变革。 根据下图所示,其中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十二铜表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作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 B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 C当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的成文法已
10、经比较完善,所以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 D罗马的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等特性,可能与其存在大量习惯法有很大关系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罗马法的有关概念。首先要弄清楚罗马法两个不同的划分标准以及由此形成的罗马法各概念之间的关系,其次要明确推动罗马法发展的原因与脉络。题干提供的图示已经可以让我们对罗马法各概念的关系有了明晰的认识,可判断 ACD是正确的;而习惯法到成文法 主要原因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公民法到万民法主要原因是罗马的不断扩张,其根本原因都是罗马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所以说法错误的是 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发展历程。 美国学者斯科特 戈登
11、在控制国家 西方宪政的历史中写道: 社会的全盘重建是必要的,而这一伟大任务只有具有不受拘束的坚定且无情的政府才能成。 美国的政治发展 并没有摒弃英格兰的政治遗产;相反,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并完善这种遗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美国和英国一样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 B美国 联邦政府的职能相当于英国的责任制内阁 C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都必须对国会 (议会 )负责 D美、英两国都通过颁布宪法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和英国在政治制度方面具有一致性,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但本质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故选 A。 B项错误,二者政体不同, 不能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浙江省 象山 普通高中 月文综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