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浙江台州中学高三上期第三次统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浙江台州中学高三上期第三次统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浙江台州中学高三上期第三次统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浙江台州中学高三上期第三次统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诗经 卫风 氓中写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青年男女恋爱完全没有自由 B商品交换仍然存在实物交换形式 C父母不再干预子女婚姻 D封建纲常礼教严重束缚人们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与理解能力。材料中的 “抱布贸丝 ”一处即体现了当时的交易方式仍然是实物交换,故 B 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商品交易形式 下列图片是 20世纪 30年代建成的水利工
2、程。两者的最主要的共同点是 A施工背景 B建造目的 C主导力量 D所起作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图表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与理解的能力。题中两幅图片分别为苏联斯大林时期建设的和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建设的,其相同点主要是主导建设的力量都是国家政府,故 C项正确。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国家干预 下列有关国际组织及宗旨的表述,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国际组织 宗旨 A 上海合作组织 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建立军事政治同盟B 世界贸易组织 逐步调降各会员国关税与非关税贸易障碍,并消除各会员国在国际贸易上的歧视待遇
3、 C 华沙条约组织 通过政治和军事手段,促进欧洲 -大西洋地区的民主、法治和福利,保卫成员国的自由与安全 D 欧洲共同体 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实记忆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该题涉及几个组织的宗旨的阐述,其中 A项为区域组织; B项表述正确; C项为军事同盟组织; D项为经济一体化组织,故 B项符合题意。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 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 “十一大 ”( 1977年)至 “十七大 ”( 2007年)七个报告的词汇
4、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中国特色 ”和 “市场经济 ”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改革 ”、 “对外开放 ”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报告中 “毛主席 ”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报告中 “理论 ”和 “邓小平 ”成为高频词汇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实记忆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其中 在十四大之后; 在 1978年; 在文革时期; 在 1997年之后,故正确的顺序应当是 , B项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中共十四大 20世纪 60年代的某国际组织在其宣言中
5、说: “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 ”下列对该国际组织的评价正确的是 A它当时奉行非集团不结盟政策,它不和美苏大国结盟,只和发展中国家结盟 B 20世纪 70年代它已和美日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C它已成为一支重要的国际力量,有力推动了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D中国已成为其重要成员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实记忆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题中涉及到的的第三世界的不结盟运动,对它的评价中, A项说法矛盾; B项符合欧共体; C项正确,符合题意; D
6、项不符合史实,故选择 C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不结盟运动 1950年 1月 6日,北京市军管会颁发布告,宣布: “( 1)某些外国,过去利用不平等条约中所谓 驻兵权 ,在北京市内占据地面,建筑兵营。现在此项地产权,因不平等条约之取消,自应收回。( 2)此项地产上所建之兵营及其他建筑,因地产权收回所发生之房产问题 ,我政府另定办法解决之。 ”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政府执行的外交方针是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与理解能力。材料中体现了新中国政府对北
7、京市内的某些外国势力进行清除,符合新中国初期的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这一方针,故 A项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 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实记忆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材料中的两个梦想涉及到两个关键词,即 “新中国
8、傲立 ”、 “ 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结合相关史实,最接近其实现的应当是解放战争时期,故 D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放战争 1924年,孙中山说: “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 ”“这个办法 ”是 A武装夺取政权 B走十月革命道路 C建立责任内阁 D实行新三民主义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实记忆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解决该题的关键信息是题中的 “1924年 ”,综合孙中山先生的斗争经历, D项的实行新三民主义符合题意。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
9、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近代中国社会的急剧发展,决定了近代中国思想发展的快速多变。下列属于维新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是 A “事事师法西人,以逐彼奇技淫巧之小慧,而失我尊君亲上之民心也。 ” B “变其甲不变其乙 ,举其一而遗其二 ,枝枝节节而为之 必至无功。 ” C “昨天犹专制 ,而今日已共和 则其冲突之程度必极猛烈。 ” D “然则今日昌言起革命军者,其结果,小之则自取灭亡,大之则灭亡中国。 ”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与理解能力。题干要求选出维新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其中 B项反映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符合题意。 考点:思想解
10、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维新派与洋务派的论战 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 a、 b、 c、 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 a处:秦朝 “焚书坑儒 ” B b处: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C c处:魏晋南北朝隋唐 “三教合一 ” D d处:明朝思想批判的推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图表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对古代儒家思想地位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 D项是不合理的,新思想的批判是在明朝末期,故不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儒学的批判 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 “附庸风雅 ”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 植根于熙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浙江 台州 中学 上期 第三次 统练文综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