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泰州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
《2013届江苏泰州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江苏泰州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江苏泰州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史记记载: “楚庄王十六年(公元前 598年)伐陈,杀夏征舒。征舒弑其君,故诛之也。已破陈,即县之。 ”“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 299)秦因留楚王,要以剖巫、黔中之郡。 ”对以上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战争不断 B郡、县多设于诸侯的直属领地或新征服的地方 C秦统一中国以前,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行郡县制 D秦统一中国以前,已经出现诸侯国与郡县并存局面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材料大意是:公元前 598年前楚庄王去征伐陈国,杀了夏征舒,攻破陈之后,就在当地设置郡县。公元前 299,秦扣留楚怀王,要挟楚怀王
2、割让巫、黔中之郡。从材料中所列举的事件看,都是诸侯之间的你争我夺,战争不断。材料说明诸侯往往在征服某地后,在当地设郡县, A 和 B 都对。材料说明了郡县在中国出现,但不能仅凭材料中的例子就断言秦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郡县制, C项范了以偏概全的错误,答案:为 C。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学生需具备较高水平的古文阅读能力。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题时切忌以偏概全。 “从 18世纪七八十年代起,一直到 19世纪三十年代, 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这一时期英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革新了技术 B殖民扩张增加了资本 C
3、议会改革完善了制度 D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注意其给出的关键时间信息,这段时间正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到 19世纪中期基本完成。 B项所述殖民扩张主要是在新航路开辟后的16、 17世纪,与题干现象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C项所述发生于 1832年,这一年英国议会改革方案通过,排除 C。 D项所述发生于 19世纪 60、 70年代,与题干时间也不符,所以答案:为 A。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实际上主要考查史实,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时间信息,再联系所学史实,把不相关的选项一一排除。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4、一位同学在研究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史时搜集到下列材料,对其内容理解错误的是 1832年 通过工厂法,对工人的劳动安全、卫生、福利作了规定 1842年 通过矿业法,禁止使用妇女和不满 1 0岁的儿童从事井下劳动 18701907年 颁布 7项教育法,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并对学生提供食品和医疗保障 18751909年 出台 5个住房法,重点解决工厂宿舍及工人居住区的住房和环境问题 A两次工业革命是推动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重要因素 B以立法形式推进制度建设,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C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保持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 D实现了社会公平,推动了资本主义体制的自我完善 答案: D 试题分析:社会
5、保障制度建设是一个国家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国家为公民提供的社会保障水平是以经济的发展水平为前提的,所以 A正确。分析表格,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 每次完善,都是通过立法形式, B正确。从社会保障的内容来看,保障了一般公民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劳动安全等,这必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C正确。 D项所述有些绝对化,实现社会公平是社会发展的目标,但不能断言英国那时已经实现了社会公平,只能说其为实现社会公平做了很多努力,推动了资本主义体制的自我完善。答案:为 D。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实际是考查学生对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历程的认识和理解,要求学生对社会保障制度有一
6、个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1917年 11月 7日彼得格勒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 通告: “冬宫、大本营和邻近的各点已经包围起来 装甲汽车转到了革命委员会一边。哥萨克拒绝服从临时政府,临时政府已被推翻。政权转到了彼得格勒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革命委员会手里。 ”通过这份通告得出的正确信息有 临时政府是被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推翻的 领导这场革命的是布尔什维克党 这场革命的直接目的就是推翻沙皇统治 彼得格勒起义在性质上是一次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题干中 “装甲汽车 ”、以及 “政权转到了彼得格勒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革命委员会手里 ”可知,这次革命是一场无产阶级暴力革命,
7、正确。这次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委员会,所以是一次无产阶级革命。 明显不符合题干所述, 正确。答案:为 D。 考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准确理解材料主旨含义,并有效结合史实。 有学者对罗斯福的经济理论进行了这样的概括: “私营企业 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于促进普遍福利。 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 ”对上述材料中关键词的理解正确的是 “应当保留 ”指保持资本主义 “经济的营运 ”指市场经济 “改进和补充 ”指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改进和补
8、充 ”开创了经济营运的新模式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材料,罗斯福实际上强调了自由运行的经济,即市场经济模式有时候会出现问题,政府主导私营经济进行改进是促进其发展的有效方法,但应该保留这种私营性质,即资本主义制度。所以 都对。而罗斯福强调对国 家对经济的调控并不等于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不对。答案:为 B。 考点:罗斯福新政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解题关键是全面准确理解题干主旨含义,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下图是 1952年刊登在前苏联某报刊上的一幅漫画,漫画左下角的美国人在呼吁 “和平、防卫、裁军 ”,而美国将军正在欧洲地图上标注美国的军事基地(或领地),右上角的 CC
9、CP是前苏联国名的俄文缩写,关于该漫画理解不正确的是 A美苏冷战局面形成 B两极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C美苏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D美苏重新划分势力范围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图片中可看到,美国所标注的军事基地在苏联周围均匀而密集分布,对苏联形成了包围圈,这说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开始转变为冷战和对峙,两个矛盾加剧,联系史实, B项所述事件应该发生于 1955年,即 1955年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而不是题干中的 1952年,所以答案:为 B。 考点:美苏争霸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密切结合相关史实分析,同时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
10、经济学家康德拉捷夫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周期为 50年左右的景气与萧条交替的长 期波动。在每一个周期,都会出现一个或几个新兴的经济强国,利用当时出现的种种机遇,充当世界经济新的 “增长极 ”。 1945年前后,美国充当 “增长极 ”的措施不包括 A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加强美国在世界金融的支配地位 B推行马歇尔计划,加强对西欧的控制 C参加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拓展了美国的海外市场 D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主导区域经济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首先叙述了每个周期中都有一个或几个强国主导世界经济的增长,从而实际上考查美国在 1945年经济增长的原因,分析各个选项,联系所学史实,只有
11、D项不符合题干时间要求,因为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在 1994年正式诞生的,与 1945年没有关系,答案:为 D。 考点:二战后世界经济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实际上是考查二战后世界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 “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去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下列史实中不能论证 “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 ”的是 A大规模的垦荒活动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 B与美国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经济负担 C优先发展重工业妨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D计划经济体制的僵化致使经济发展陷入停滞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 “勃
12、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 ”意思是他的改革使苏联经济不仅没有持续发展,反而发展更加困难,甚至停滞不前。联系所学史实, B、 C、D所论述的现象都符合史实, A项中的垦荒活动是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所以答案:为 A。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和挫折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认识和理解,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史实,并能灵活运用。 人的主体性与自我表现一文中阐述: “19世纪西方现代科学日益繁荣发达,人们对待生活也日益采 取科学的态度,重客体,重自然。其在绘画方面的表现便是重视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描写。 ”以下能体现上述风格的绘画作品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
13、其所描述的是一种现实主义的绘画方法,再分析各个选项, A项自由引导人民是德拉克洛瓦的典型的浪漫主义作品, C项是莫奈的印象派作品日出, D项是毕加索的著名作品格列卡尼,属于立体派绘画,只有 B项法国米勒的拾穗者,是现实主义作品,答案:为 B。 考点: 19世纪的艺术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考查的是学生对近代以来各个绘画流派的特点与代表作品的认识和 掌握,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 2011 年 5 月 6 日,新华网发表评论说: “醉驾入刑 ”体现了人对生命的尊重,是对民意的呼应,是现代社会的理性选择。下列观点与西方启蒙运动时期所体现的人文精神相类似的是 A自由与平等是一种自然权利,不应受到任何侵犯
14、 B歌颂世俗蔑视天堂,标榜理性以取代 “神的启示 ”,发展人的个性 C灵魂的拯救只有通过信仰,只有靠上帝的慈悲才能实现 D人的感觉都是真实的,个人的感觉是真理的标准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人文精神的认识和理解,联系史实,18世纪启蒙运动开展,理性和自由平等思想才获得迅速发展,而文艺复兴时主要是强调发展人的个性,强调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分析各个选项, B项混合阐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但其阐述内容以文艺复兴时居多,排除 B。 C项完全是中世纪宗教神学思想,排除。 D项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排除 D。 A项正确阐述了启蒙运动时的人文精神,答案:为 A。
15、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学生需要仔细区别各个时期的人文精神的主要内容,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识记能力。 过春节贴春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春联的 内容往往和历史变迁相联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贴春联的内容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表中春联的内容与反映的史实对应错误的有 春联 反映的相关史实 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人民公社化运动 种责任田仓里储粮翻两番;行大包干银行存款增十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忆往昔,国营企业改革铸辉煌;看今朝,中国浙商转型再腾飞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A 1个 B 2个 C
16、3个 D 4个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四幅春联,第一幅的合作化道路指的是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改造,表格中反映的史实那栏不对。第二幅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春联和史实一致。第三幅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后对生产力的巨大促进作用。反映的史实正确。第四幅是反映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辉煌成就,前后也相符,所以答案:为 A。 考点: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实际上主要考查学生的史实掌握程度,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 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17、 缔约国双方均不缔结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并不参加反对对方的任何集团及任何行动或措施。 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 ”对该条约理解错误的是 中苏双方同意一致制止日本的侵略行动 中国实行不结盟政策 表明中苏双方互助与合作的愿望 中苏双方都表示拥护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和各个小项,题干叙述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主体内容,其中明确提出对日本侵略行为采取共同行动, 对。题干内容明确表明与苏联结成了军事政治同盟关系, 错误。条约内容页明确表达了双方互助合作的愿望, 对。和平共处
18、五项原则是在 1953年首次提出的,与题干没有关系, 错误,答案:为 B。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同时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 某卷烟厂设计了集诗书画于一体的古代诗人烟标,下列各项与该烟标所体现的史实相符的是 A诗风浑厚深沉 ,语言凝重精练 B诗风壮浪恣肆,充满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 C题材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 D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的,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 答案: B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唐代著名大诗人李白被尊为诗仙,烟标中即指李白,李白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其诗风想象丰富、大胆夸张、雄奇豪迈、高雅明快。分析各
19、个选项,符合李白诗风的评价是 B,答案:为 B。 考点:古代中国文化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诗歌发展史的认识和理解,尤其注意清楚掌握几个著名诗人的诗歌风格。 旧唐书记载:长庆元年( 821年),唐穆宗要破格提拔前代理大理少卿刘士泾为太扑卿,给事中(门下省属官)韦弘最、薛存庆封还诏书。穆宗向韦弘景、薛存庆解释之所以提拔刘士泾的理由,任命刘士泾的制书才得以颁布执行。这段材料说明唐代门下省 具有封还皇帝诏书的权力 对皇帝诏书具有否决权 意见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材料,唐代皇帝要破格提拔某位官员,其诏书遭到门下省官
20、员的驳回,皇帝只好再向门下省官员解释破格提拔刘士 泾的理由,诏书才得以通过执行。这首先说明门下省有封还皇帝诏书的权力,这不能不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 都对。但毕竟唐朝是封建王朝,实行的是皇帝制度,最终结果表明,只要皇帝坚持,一般还是会颁布执行,门下省对皇帝诏书没有否决权,且最终事情还是取决于皇帝, 错 对。答案:为 B。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古文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具备一定水平的古文阅读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主旨。 陈锋、张建民主编的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 “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 :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
21、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 ”下列现象中属于 “第一次商业革命 ”的是 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突破传统商业的时空限制 柜坊飞钱开始问世 流通领域出现纸币交子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答题的重点在宋代商业革命,分析各个小项,宋代是典型的封建社会,仍然实行其传统重农抑商政策, 不对。联系所学史实,宋代商业的特点有,突破了传统商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且据考古发现,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对。第 小项描述现象是唐代出现的,所以答案:为 D。 考点: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宋代商业发展的认
22、识和理解,要求学生掌握这段时间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要学会分析和理解问题。 1833年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办和主编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这是中国本土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采用了中国纪年,大量引用儒家语录,套用 “孔子加耶稣 ”模式宣传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这一现象表明 清政府对外来文化采取了开明政策 西方学说由此在中国广泛传播 西人办刊注意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 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材料可知,敦士立所创办的报纸的典型特点是 “孔子加耶稣 ”模式,实际是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特点,这说明了西人办刊注意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
23、 正确。同时既然是中国近代第一份报刊,也就说明 正确。材料中无法判断清政府对外来文化采取的态度,也不能根据这么一份报纸的创办得出西方学说在中国广泛传播的结论,那样就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和 错误。所以答案:为 C。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主旨。 货币战争中说 “英国金 融资本的突击力量远比船坚炮利的帝国海军更具威力,他们将首先打垮中国的白银货币本位, 政府的财政税收权、军事与国防的开支权将逐步沦丧。中国将不可避免地成为西方列强的待宰羔羊。 ”英国首先冲击大清帝国白银货币本位的方式是 A鸦片走私 B商品输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江苏 泰州 高三第 一学期 期末考试 历史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