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图甲骨文所示的四个字分别为春、夏、秋、冬。其中 “春 ”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寓意春种; “夏 ”字像草木繁茂之状,寓意夏长; “秋 ”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寓意秋收; “冬 ”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寓意冬藏。由此我们可以推测( ) A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 B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 C中国古人注重记录农业活动 D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 答案: D 试题分析:甲骨文中记载了春夏秋冬四季农作物生长的情况,判断 D项正确。甲骨文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 A项错误;,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于距今一万年前
2、, B项错误。 C项与材料不符。故选 D。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点评: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宋代由于生产增加,经济繁荣,以致产生了一种和唐代不同的文化。在这段叙述里,从由于到以致中间,需加入那一个选项,才能使其 因果关系更为合理( ) A君主权力扩张,相权萎缩 B重文轻武,理学盛行 C交通发达,海外贸易兴盛 D城市兴起,生活多样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市民数
3、量不断增加。为了满足市民阶层市井生活的需要,宋代盛行不同于唐代诗歌的文学形式 词。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宋词繁荣的原因。 点评:宋代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宋词作家主要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两大流派。还可以考查宋词的流派和风格: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这是郭沫若为纪念一位著名词人所作的楹联。这位词人是( ) A苏轼 B陆游 C李清照 D辛弃疾 “共和国无论多小,为了防止少数人结党营私,代表必须达到一定数目;同时,共和国无论多大,为了防止人数过多的混乱,代表必须限于一定数目。 ”美国总统麦迪逊曾经这样说。下列说法符合他的主张的是( ) A既要让公民
4、行使权力又要限制行使权力的范围 B应该采取中庸原则,处事不偏不倚 C应该把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相结合 D代表机构既能体现广泛性又要精干有效 答案: D 试题分析:麦迪逊是美国 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之一,对美国的民主政体有巨大的贡献。他认为 “共和国的代表必须达到一定数目防止少数人结党营私;同时代表必须限于一定数目防止人数过多的混乱 ”,即行使民主权力的代表机构应该是广泛性和有效性的有机结合。故选 D。 考点:美国的政治制度。 点评:对于美国的政治体制,更多的是考查三权分立制度。美国代议制实行典型的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联邦法院执掌,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
5、,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的平衡。 计量史学是 20世 纪后期出现的一种新的历史研究方法。它主要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历史事物的数量关系,实现对历史变化、发展及运行规律的分析。导致图中所示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A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日益加强 B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 C中央苏区面积扩大、人口增长 D日本侵华战争的破坏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图表可以看出, 1932年夏至 1933年 11月,中央苏区的食盐价格呈现小幅上涨趋势; 1933年 11月至 1924年 9月红军长征前,食盐价格迅速上涨。这是由于 1933年国民党发动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 “围剿 ”,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加强。故选 A。 考点
6、:国共政权的对峙。 点评:大革命失败后,阶级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蒋介石集团残酷地镇压共产党,共产党则领导中国人民武装反抗国民党,并决心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这种矛盾和斗争在不断地发展和深化。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造成中华民族的危机,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有一位学生在阅读古代希腊的哲学家一书,发现这么一段材料: “他虔诚地研究人的良心,希望在良心里找到正义和行善 的义务;他以为真理高于习俗,正义高于法律;他使道德脱离宗教。如果我们认识到那时雅典社会的宗教习俗,就不难明白他为什么不为民众所喜爱,为什么公民们对他如此的愤怒。他促使雅典社
7、会正日益地远离古代的信仰和古代的制度。 ”该学生推测这个哲学家应该是( ) A梭伦 B普罗塔戈拉 C西塞罗 D苏格拉底 答案: A 试题分析:提取材料的关键信息, “他促使雅典社会正日益地远离古代的信仰和古代的制度。 ”指的是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梭伦推崇 “中庸 ”,企图用妥协的办法来求得斗争双方的和解,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他形容自己 “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 ”, 但结果 “不为民众所喜爱,公民们对他如此的愤怒 ”,两面都不讨好。故选 A。 考点:梭伦改革。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梭伦改革的历史意义: 1、大大促进了雅典的繁荣与发展; 2、奠定了城
8、邦民主政治的基础(最重要); 3、开启了西方权力划分的先河; 4、渗透在改革中的 “中庸 ”精神为雅典民主政治和西方民主政治提供了价值基础。 有位著名学者在研究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的经济政策时,指出它先后经历了 “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 ”,其中 “回归理想的实验 ”指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斯大林模式 答案: D 试题分析:联系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经济建设的史实, “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 ”分别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故选 D。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点评:苏联社
9、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济政策及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是高考的高频点。特别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斯大林模式等知识点命题较多。学习时,一要应对这些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特点及影响的理解,分析比较其异同;二要针对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影响,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分析评价斯大林模式的深远影响及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经济改革、苏联解体的历史渊源。 南安一中学生小张在阅读苏联兴亡史一书中,其中有一阶段书中是这样描述苏联: “放慢改革步伐,经济发展趋于停滞;国内政局 稳定,保守气息浓厚;国家实力加强。在国际社会中争夺霸权,气势汹汹。 ”请问这一阶段是指( ) A 19
10、251953 年 B 19541964 年 C 19651982 年 D 19821991 年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提取材料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这一时期的苏联在政治上放慢改革步伐,国内政局稳定;经济上,经济发展趋于停滞;外交上,在国际社会中争夺霸权。反映的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故选 C。 A是斯大林领导时期, B是赫鲁晓夫统治时期, D主要是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考点:战后苏联的改革。 点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苏联领导人进行了改革。赫鲁晓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农业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工业方面,二者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而
11、戈尔巴乔夫制定经济发展的加速战略,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其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从 1492年至 1750年左右,一场规模空前的地理大发现、大探险和大殖民运动在全球展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历史进程的起点。下列关于 “起点 ”的理解与史实相符的是( ) A传播基督教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是地理大发现 的原动力 B地理学知识的进步和蒸汽轮船的改进为大探险创造了有利条件 C这场运动为欧洲文明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扩张提供了基础 D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是率先进行殖民探险的国家 答案: C 试题分析:这场运动是 “全球化历史进程的起点 ”, C项体现
12、了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在推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符合题意。 A 项错在 “传播基督教 ”是地理大发现的原动力,应改为 “寻金热 ”; B 项 “蒸汽轮船 ”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排除; D项此时美国尚未成立,不符合历史史实,也应排除。故选 C。 考点: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 点评:新航路开辟前,世界各国、各地区交流相对较少,从整体看,世界仍处于分散、闭塞、孤立的状态。但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各国、各地区打破封闭、孤立状态,逐渐连成一体,这一过程也是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发展的过程。 19世纪初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 保守人
13、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 “平等化的危险 ”。民主人士拍手称快: “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 A极大地冲击 了社会关系 B扩大了社会交往的范围 C改变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D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理解。火车的出现让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 “平等化的危险 ”。民主人士拍手称快: “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 ”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 ,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可见,火车的出现冲击了原有封建的等级制度,使封建贵族特权出现动摇,社会关系发生了变化。但中
14、国的社会制度并未改变,故排除 C,选 A。 考点:近代交通工具的变迁。 点评:交通工具的进步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法国总统萨科奇称: “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布雷顿森林协议,我们不能一边是多极世界,另一方面却全球只有单一储备货币。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法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倡导者 B美元仍然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 C萨科奇希望对世界贸易组织进行改革 D布雷顿森林体系至今作用巨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后建立的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国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倡导者是 美国, A不正确;世
15、界贸易组织不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 C 不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在 20 世纪 70 年代已经瓦解, D 不正确。材料中法国总统萨科奇表达认为,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世界货币体系不能只有美元一种货币。萨科奇的讲话表明法国政府希望借助 G20峰会 2011年在法国召开的便利条件,创建一个新的国际货币系统。故选 B。 考点:布雷顿森林体系。 点评:布雷顿森林体系启蒙于二战后期。 1944年 7月, 44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了 “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 ”,由此建立起以美元为中 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该体系实行美元和黄金直接挂钩以及固定汇率制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6、 IMF)和世界银行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大最主要机构,前者负责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保障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后者则提供长期信贷来促进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布雷顿森林体系帮助促进了国际金融的稳定发展。但是,上世纪 60至 70年代,在经历多次美元危机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只有世行和 IMF这两大布雷顿森林机构继续存在。 法国学者费奈隆( 16511715 )对雅典民主制度进行评价时说: “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 众。 ”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全体雅典居民对国家大事都享有决策权 民主制的需求促进了雅典雄辩术的发展 公民在演说诱导下做出的判断未必正确 雅典的民主政治
17、促进了智者学派的兴起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雅典民主政治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外邦人、奴隶和妇女不享有参政权。故应该排除含 的选项。而 的表述符合史实,故正确答案:为 B。 考点:本题考查古希腊的民主制度。 点评:在古代君主专制盛行的情况下,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选举制、任期制、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这一伟大的创举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斯达尔夫人猛烈抨击矫揉造作的沙龙文学和妨碍创作自由的法则,她提出“用我们自己的感情感动我们自己 ”。以下哪一作品体现了她的文学艺术思想( ) A巴黎圣母院 B安娜 卡列尼娜 C人间喜剧
18、 D百年孤独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属于浪漫主义作品,它发掘人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像和夸张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体现了斯达尔夫人的文学艺术思想。 B、 C都是现实主义作品, D 属于亚非拉民族文学,均不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 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 点评: 18世纪末至 19世纪 30年代的欧洲,革命和战争频仍,动乱不已。政治中的黑暗,社会的不平等,使人们感到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远不如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 “理性王国 ”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这种社会情绪反映在文学创作领域,就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 钱乘旦对
19、英国有这样一段精彩的阐述:它留下的遗产是不可计量的,没有近代的英国,就没有现在这个世界 它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成就都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英国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明 现代文明。以下属于英国开创的 “新的文明 ”的是( ) 确立君主立宪制 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 开展工业革命 首倡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光荣革命后,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标志着通过确立了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18世纪 60年代,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资产阶级要求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主义思潮盛行。故选 B。 考点:英国对现代文明的贡献。 点评:在近
20、代历史上,英国对世界文明有极其重大的贡献。 17世纪的英国革命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型,革命后形成的政治制度成为各国竞相效仿的楷模。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人类从此开始了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历史飞跃。几个世纪里,英国产生了璨若群星的文化名人,如科学家牛顿、达尔文,哲学家培根、霍布斯、洛克,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马尔萨斯,文学家拜伦、狄更斯,社会主义思想家欧文等。英语逐渐成为国际 交往的通用语言,对世界文化的交流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口口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 所有的人、所有的制
21、度、所有的传统。 ”文中的 “这些哲人 ”和空格部分(口口)分别是指( ) A启蒙思想家、理性 B人文主义者、人性 C启蒙思想家、科学 D人文主义者、理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牛顿对后世的启蒙运动提供了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这些哲人受牛顿万有引力的影响,相信存在着 “控 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探索社会内在规律的这些哲人就是启蒙思想家,探索到的自然法则就是“理性 ”。 理性是启蒙思想的核心,启蒙思想家将理性作为检验一切事物的唯一标准。故选 A。 考点:启蒙运动。 点评:启蒙运动是发生在 17、 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
22、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在一场灾难过后,几位学者对欧洲前途发出这样的感叹。学者甲说 “我们这个时代的现实 欧洲之没落。 ”学者乙说 “欧洲已进入了艰困的时代。 ”学者丙说 “我们欧洲的命运只能这样。 ”这些学者应是为何而担忧( ) 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知识份子对欧洲文明的前途失去信心 B法国大革命期间,欧洲保守派对革命运动的传播深感不安 C宗教改革后,罗马教会学者对欧洲陷入信仰分裂感到忧心 D冷战期间,西欧学者对于亚洲新兴势力的崛起,甚为疑虑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甲、乙、丙三位学者的说话内容,可知他们对欧洲的命运是忧心忡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23、在一场灾难过后 ”,这场灾难指的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十八世纪启蒙运动以来,西方充满了乐观的进步史观,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很多西方学者开始检讨西方文化的去向,甚至对西方文化产生了质疑。故选 A。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点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战争,当时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以不同的方式和程度卷入了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是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的标志。一战对世界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 1)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与灾难。 ( 2)大战造成了欧洲的衰弱分裂和美日的兴起,世界格局发生改变。 ( 3)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福建省 南安 中高 上学 期末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