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安徽省凤台县一中高二春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安徽省凤台县一中高二春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安徽省凤台县一中高二春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安徽省凤台县一中高二春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A 2013年 9月 5日至 6日习近平主席参加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 B 2013年 9月 3 5日,贵州中南部、云南、广西、湖南西部等地有大到暴雨 C 2013年 9月 3日,教育部正式发布了 201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10人获奖名单 D 2013年 9月 3日,诺基亚官网透露,微软将收购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 答案: C 试题:要区别文化现象与自然现象、政治现象和经济现象, C 项属于文化现象,A项属于政治现象, B项属于自然现象, D项属于经济现象。教育部正式发布了
2、 201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10人获奖名单属于文化现象,故答案:选 C。 考点:文化现象 翻阅中国五千年灿烂辉煌的历史画卷,拥有燕赵、齐鲁、中原、关中,巴蜀、江浙、岭南、漠北等许多文化支脉,而山海兼备的齐鲁文化相异于 “四塞之地 ”的秦文化;地居中原的三晋文化不同于南方的楚文化;同在长江流域而分处上游、中游、下游的巴蜀文化、楚文化和吴越文化又各具特色;至于在湿润东部发展起来的农耕文化与在干燥的西部发展起来的游牧文化,更是大相径庭。这些充分体现了( ) A地域的差别,使中华文化区域性的特点非常明显 B生产力发展程度不同,使我国各地文化有优劣之分 C民族性格不同,导致我国文化有明显的民族差异 D
3、文化具有多样性是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的前提 答案: A 试题: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A正确。 B中 “优劣之分 ”的说法错误。 C强调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特点,不符合题意。 D强调了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 A。 考点: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 ”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公正廉明、崇尚平
4、等的民主精神 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 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顽强斗志 A B C D 答案: C 试题:由题中对联可知,应为国家兴亡尽到个人应尽的责任,即使面对种种艰难也在所不辞,对联在 “国家 ”与 “个人 ”的关系方面, 重在强调国家的重要性,故 不合题意; “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 ”,体现的是坚忍不拔的顽强斗志;“群才奋起 ”,揭示的是自强不息的精神,据此可知, 符合题意。故答案:选 C。 考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最美司机 ”“最美女教师 ”“最美妈妈 ”这些美好的人及其事迹,始终留在网页上和网民的心坎里,在网络空间里芬芳留香,而 “芙蓉姐姐 ”“凤姐 ”等所谓网络红人早已不再
5、是焦点。经历了近 20载的变迁,中国互联网的主流文化也逐渐清晰起来,网络 “正能量 ”不断积累发酵。这说明( )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了可喜 的变化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可以传播更多的正确的价值观念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弱点和缺陷逐渐消失 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A B C D 答案: A 试题:由关键句 “经历了近 20载的变迁,中国互联网的主流文化也逐渐清晰起来,网络 正能量 不断积累发酵 ”可知,应选 。题肢 与题意不符合,故排除。 考点: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漫画虚惊告诉我们( ) 落后文化仍然有一定的市场,文化市场监管任重道远 社
6、会主义文化就应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腐朽文化也可以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奏响文化主旋律 A B C D 答案: C 试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针对先进的、健康的、有益的文化来说的,而对于落后文化,我们要予以改造或剔除, 排除;漫画涉及的是落后文化,且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所喜闻乐见的应是先进的、健康的社会主义文化, 排除。故答案:选 C。 考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新生代农民工行走在城 市边缘。国人熟悉的 “旭日阳刚 ”“民工街舞团 ”是新生代农民工文化追求与表达的缩影。他们渴望知识,喜欢音乐,希望在交流中得到尊重和认同。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
7、需要( ) 积极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积极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 A B C D 答案: D 试题:题干指明了考生的答题方向: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这样就需要我们对选肢进行筛选。 的说法与农民工关联不大,排除。其他说法符合题目要求,因此选 D。 考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过去我国思想家就提出 “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 ”的思想,反映了中华先民希望天下太平,同其他民族、国家友好相处的愿望,表现出天下一家、与人为善的博大情怀。今天,中国政府一贯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问题,坚决反对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这体现了中华民族( ) A热情好客和
8、英勇顽强的精神 B注重团结和爱好和平的精神 C崇尚交流和不畏强暴的精神 D自强不息和睦邻友好的精神 答案: B 试题:题中 “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问题,坚决反 对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等信息表明中华民族注重团结、爱好和平的精神, B正确;其余各项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 B。 考点: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华文化充满自信。中华文化自信的底气源于( ) 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比其他民族文化更优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 A
9、B C D 答案: D 试题:中华文化自信的底气应源于自身的特殊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是文化的共性, 排除; 正确说明了中华文化的特征,这一特征有利于让我们树立自信;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中华文化并不比其他民族文化优越, 说法错误; 从发展的角度说明中华文化的特点,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光明的前途。故答案:选 D。 考点:中华文化的特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是( )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二者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的根本任务,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
10、段,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A B C D 答案: C 试题:本题考查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相关知识。 正确且切题。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错误; 是强加的联系,排除。故答案:选 C。 考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近年来,我国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树立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道德楷模,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我国之所以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是因为它( )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方向 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社会主义思想道德
11、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故题肢 正确; 说法错误,错在“决定 ”上。思想道德建设提供的是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保障,故 说法错误。故答案:选 C。 考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句话的现实文化意义是( ) A要重视量的积累 B严于律己,不断完善道德修养 C做一个道德上至善的人 D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答案: B 试题: A项属于哲学道理,与题目要求的现实文化意义不相符合,故排除;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故 D项说法错误; C与题意无关;“勿以恶小而为之
12、,勿以善小而不为 ”告诫人们要从细微小事入手,从小事做起,不断加强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故 B项符合题意。 考点: 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013年 9月 13日至 9月 16日,第二届中国西部民族文化博览会在兰州举行。宣传推介各族文化,集中展示民族文化改革发展成就,通过商业、信息、文化、艺术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增进全国各民族间的友谊。据此回答题。 【小题 1】西部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 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 B C D 【小题 2】在本届博览会上展示的许多民族文化成果有的已经面临着
13、失传的危险。面对这一现象,当 务之急是( ) A提高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 B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C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D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1】 C 【小题 1】试题:材料选取了部分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并指出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可见,本题的关键词是:中华民族文化。 违背文化多样性原则,排除含 的选项。 【小题 2】试题:许多民族文化有的已经面临着失传的危险。针对这一情况,急需我们做的是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以维护文化的多样性, C 正确。A、 B、 D与题意不符。 考点:中华文化的特征、 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 直板左推右攻是
14、中国乒乓球的传统打法。到了 20世纪 80年代,中国直板左推右攻的打法已经跟不上时代潮流,欧洲人强有力的弧圈已经狠狠地压制住了中国人的反手。反手技术的落后,迫使中国队不得不寻找直板反手的新技术。于是,直拍横打的技术应运而生。材料说明( ) A先进文化也必然会走向落后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C文化创新的灵感来自于实践主体 D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 答案: B 试题:材料主要说明,社会实践向人们提出新问题,促使人们去思考、创新,解决新问题,故 B符合题意。先进文化顺应时代变迁,就可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故 A表述有误;文化创新的灵感来自于实践,而非实践主体,故 C说法错误; D表述正确
15、但与题意不符。故答案:选 B。 考点: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 美国著名思想家爱默生曾经说过: “有如语言之于批评家,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给精神以力量的东西。 ”由此可知,所谓的文化就是指( ) A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B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人 们受教育的程度 C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D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的内容 答案: C 试题: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C正确;人类的一切活动包括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 A阐明了广义的文化的概念,等同于文明,故排除; B、 D 分别阐明了文化的表
16、现形式和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选 C。 考点:文化内涵 草坪边立着 “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青 ”“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等公益广告牌,过往人群都自觉地绕道而行。这一现象表明( ) 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文化对人的影响都是积极向上的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答案: B 试题: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材料强调在公益广告这种文化的影响下,人们自觉保护环境,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B符合题意; A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C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文化对
17、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问题, D排除。故答案:选 B。 考点: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例如观花,植物学家以植物学的知识审视它,把它归入植物的某一类别之中;而画家则以美学知识去欣赏它,获取美的灵感。这说明( ) 不同的知识素养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 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面对同一事物,人们的认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A B C D 答案: A 试题:由于人的知识素养不同,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也不同,根据题干中信息可确定 正确; 与题意无关;题中的认识只是以不同角度去反映,但未表明是正确还是错误的反映。故排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安徽省 凤台县 中高 学期 期末考试 政治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