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黑龙江双鸭山市一中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黑龙江双鸭山市一中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黑龙江双鸭山市一中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黑龙江双鸭山市一中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诗经 大雅上说: “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大国是屏障,大族是栋梁。为政有德国安宁,宗子是城墙。)这段诗歌主要说明了 A分封的依据 B分封对象的主体 C分封的目的 D国家管理的主要形式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结合材料的意思可知,诸侯是国家的屏障说明了分封的目的;大族是国家的栋梁分封的主体。因此 B、 C都是分封制的具体内容之一,体现了国家的管理方式。 A材料并未体现。所以应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
2、 “社会持续动荡 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 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这说明作者 A否定法国大革命的作用 B强调兴民权的重要性 C强调政治协商的重要性 D反对大规模社会变革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兰西共和之路。从材料可知,作者充分肯定 “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 ”这一重大转折。自此以后,法国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增强,通过协商民主制度也得到不断地发展完善。分析选项, C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C。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
3、陆的扩展 法兰西共和之路 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 达尔指出: “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 ”这表明 ( ) A民主国家难以避免君主专制 B “主权在民 ”的观念不断强化 C政治精英危害公民基本权力 D政治和官僚精英权 力受到制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政治体制。从材料可知,作者认为 “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 ”,但 “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 ”,说明受到一定的制约。分析选项, A、 C表述错误; B项没有体现;所以应选 C。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美国政体的特点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
4、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 “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 ”这句话着重强调美国联邦宪法 ( ) A创造了新的宪法体制 B不具有 普适性 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具有借鉴意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 1787年宪法。解答此题关键是对材料的理解。材料 “美国的联邦宪法,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 ”,说明根据美国宪法规定的民主制度是受美国特定条件制约的,并不是 “放之四海 ”而通行的法律。所以应选 B。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1787年宪法 20世纪 40年代末
5、,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 “扶植为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 ”。其目的是 ( ) A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B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 C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D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后美国的政策。注意材料提示的时间 “20世纪 40年代末 ”。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材料 “扶植为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 ”说明美国扶植日本的目的是为了反苏反共,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等组织建立;当时,美国的战略重心仍在欧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是在 20世纪六七
6、十年代。所以应选 A。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两极格局的形成 美国的霸权政策 1998年,日本向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捐款和出资占其政府开发援助( ODA)总额的比例高达 19.8%。 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秘书长表示: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材料表明,日本 ( ) A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B获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C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日本外交政策的变化。从 材料 “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
7、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 ”可以看出日本希望利用经济实力来谋取政治大国地位,争取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A不是材料的中心内容; B本身说法错误; D材料未体现。所以应选 C。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企图 1971年 3月 15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中国旅游的一切限制; 4月 14日,尼克松宣布结束已存在 20年的禁止美中贸易的法令。这些政策变化表明美国 A积极传递与中国接近的信息 B切实推进与中国的新型区域合作 C彻底改变了敌视中国的政策 D落实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立场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美关系
8、。解答此题注意对材料的理解。材料取消 “限制和禁令 ”,体现美国对中国有和好的可能,这为之后尼克松访问中国做了铺垫,故 A正确; B错误,改革开放后的; C表述错误,不合史实; D是在 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签订的。所以应选 A。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开创外交新局面 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2013年 9月 13日,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第十三次元首峰会上指出“上合组织成员国应完善执法安全合作体系,建立应对安全威胁和挑战的综合中心,合力打击三股势力。 ”上合组织成立以来先后举行 10余次规模不等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水平不断提高。这表明上海合作组织 A是具有结盟性质的军事政治组织 B有利于推动
9、区域一体化进程 C有利于维护地区的稳定和安全 D体现了平等、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六国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宣言,规定: 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分析选项, C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C。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开创外交新局面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美国学者亨廷顿说: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 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
10、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 ”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 ( ) A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 B诸强争霸的世界 政治格局 C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 D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当今世界格局。从材料可知,美国虽是 “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但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若没有其他国家的合作也是一事无成,这说明美国的单极世界;同样,没有美国的支持,在处理重大问题时也是行不通的,这说明世界的多极化趋势现象。分析选项, A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A。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 如下图,英国学者约
11、翰夫 杰弗在历史焦点一书中认为, 20世纪 90年代世界的基本强国可以被看作构成了两个三角形的结构,美国同时占据了两个三角形的顶点。根据下列强国的特质, a、 b、 c、 d对应顺序准确的应该是 A欧盟、日本俄国、中国 B俄国、欧盟日本、中国 C日本、俄国中国、欧盟 D中国、欧盟俄国、日本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20世纪 90年代世界格局。依据所学知识,苏联解体后,在世界范围内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但中俄仍是制约美国的重要力量;而在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日、欧盟三足鼎立的局面。所以这 “两个三角形 ”应是美欧日和中俄美。分析选项, A项组合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A。 考点:当今世
12、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 宋朝有一条规矩, “官员不入酒肆 ”,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 “不得取食味于四方 ”,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 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诸子百家思想的掌握。题目中的 “官员在酒店吃喝 重则 轻 ” 、 “王公贵族 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 ”等信息表明:宋朝采取种种措施来防止权力的滥用。故本题应选 D项;
13、 A项中 “遏止 ”、 B项中 “严密 ”、 C项中 “有效 ”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故排除。所以应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宋代的政治制度 1864年 12月,在狄更斯 主编的周刊一年到头上,谈到 “科举 ,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根基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的影响的制度,当其他帝国的统治的代表一次又一次被推翻并被践踏为尘土是,它在全民族的眼中却是神圣的唯一避难所 ”。作者主要强调了科举制 A发展的稳定性 B功能的综合性 C影响的持久性 D地位的神圣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依据所学可知,自隋朝创立科举制以来,科举制并没有
14、随着王朝的更替而消失,而是不断地发展完善,成为 “全民族的眼中却是神圣的唯一避难所 ”,这强调了科举制度功能的综合性,既是选拔人才的制度,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归宿。所以应选 B。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汉到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 “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 ”。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联邦制。依据所学可知,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指中央集权,国家之小而产生的
15、好处指地方分权,而美国的联邦制是两者的有机结合。 A项表述不全面; B项材料并未体现; C项错误,不合史实。所以应选 D。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联邦制 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 “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 ”这一案例体现的罗马法原则是 A 重视证据 B公平公正 C契约至上 D注重程序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从材料可知,如果洗衣人不管什么原因损害了别人交给自己浣洗的衣服将 “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 ”,说明双方恪守 “契约至上 ”的原则。所以应选 C。 考点:古代希腊罗
16、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罗马法的原则 有学者认为, “近代条约制度把西方的法治概念和对游戏规则在参加者之间平等讨价还价的概念引入中国 打破了官方对商业的垄断和对私商的任意侵夺,要求清政府将税收制度公平和透明化。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近代条约制度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经济 B近代条约制度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C近代条约制度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近代与列强签订的条约具有平等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列强侵略的影响。从材料中的内容可知,西方的侵略在客观上对中国的近代化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正如材料 “打破了官方对商业的垄断和对私商的任意侵夺 ,要求清政府将税收制度公平和
17、透明化 ”。所以应选 B。 考点:近代中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列强的侵略 列强侵略的客观影响 1935年林语堂曾痛心疾首地评论道: “1911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是粉碎了一个皇权,而剩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 ”此评论 A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B认为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 C为辛亥革命不彻底而深感惋惜 D强调革命未根本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由材料 “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粉碎了一个皇权 ”可知,作者肯定了辛亥革命在在民族、民权方面的成果。但留下了 “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 ”,深感痛惜。分析选项, C
18、 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C。 考点:近代中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辛亥革命 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素有 “民间思想家 ”之称的王康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 “五四 ”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这说明五四运动 A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 B是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 C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 D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认识。解答此题关键是对材料的把握。材料中 “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 ”说明五四运动深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即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所以应选 D。 考点:近代中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的原因 1953年,中共扬州市委宣传部普选传单
19、: “旧社会,太可恨,不把妇女来当人!新社会,大改变,男女都有平等权。积极参加大普选,认真行使民主权。 ”这主要是为了 A宣示新中国与旧社会的区别 B进行民主训练,实践新民主主义 C准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解放妇女建立男女平等新社会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注意时间 “1953年 ”和材料的关键内容 “积极参加大普选,认真行使民主权 ”。由此可知是为召开 1954年的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所进行的准备。所以应选 C。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 孙中山曾说: “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 为四万万人效忠,
20、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 ” 对这段话中的 “忠 ”,下列理解中最准确的是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要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强调了国家民族意识 D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从材料可知,孙中山批判的是 “对君主一人的愚忠 ”,而大力宣扬 “为四万万人效忠 ”,即为国家民族效忠。所以 C项表述符合题意, A、 B两项是孙中山批判的对象, D项材料并未直接体现。所以应选 C。 考点:近代中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辛亥革命 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 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
21、,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 能看到出路, 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 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时间 “20世纪 ”。故 A、 B、 C可排除,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是 1895年,瓜分狂潮是 19世纪末,戊戌变法是 1898年。辛丑条约是 1901年,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 “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辛亥革命是 1911年,推翻了清王朝的
22、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D。 考点:近代中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 对甲午中 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的认识 1937年,美国很有影响的时代杂志把蒋介石夫妇选为 “1937年伉俪 ”。这一举动反映出美国 A在冷战后需要中国加入西方阵营 B肯定蒋介石对北伐战争的贡献 C非常认可国民政府的经济改革 D重视中国顽强抵抗日本侵略的行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解答此题关键是时间 “1937年 ”。 1937年七七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蒋介石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先后组织了四大会战抵抗日本侵略,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
23、国战场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故 A明显错误; B时间不符; C表述不准确,美国对国民政府的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并不过多认可。 D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D。 考点:近代中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的影响 “诗言志,歌咏言 ”,唐人杜牧有诗云: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礼贤下士时。若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体现了他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是 A必须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历史人物 B历史人物的真伪是很难明确的 C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否礼贤下士 D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否能抵抗流言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分析评 价能力。从材料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礼贤下士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黑龙江 双鸭山市 中高 下期 期末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