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陕西长安一中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陕西长安一中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陕西长安一中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陕西长安一中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史载周公制礼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封建与宗法关系的说明,何者最为恰当 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 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 C周天子是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内部再分封诸国的大宗 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 ,相互依存的 . 宗法制是通过分封制 表现出来的 ,分封制也是严格按照宗法
2、制的血缘关系来实行的 ,伯禽是周公的长 子 ,而周公是周文王的儿子 ,所以 D项错 .另外 ,判断大宗和小宗的依据是 大宗 能率小宗 ,小宗能率群弟 ,同时 ,周天子是绝对的大宗 ,其他大小宗是相对而言的 , 在某诸侯国内部 ,诸侯国的始祖是大宗 .由此判断可知 ,A,B 项错误 ,C 项说法正确 考点:宗法制 点评:宗法制是西周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大宗,余子是小宗,大小宗的血缘关系确保了政治的稳 定。一般来说,凡是材料中出现祖、宗、家谱、血缘等字眼的,大多与宗法制有关。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分封制、礼乐制度和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等也需要掌握。 伊拉斯谟借 “愚人 ”之口
3、说道: “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快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它还配得上称作生活吗? ”根据这句话,伊拉斯谟本意是要 A抨击愚昧 B倡导平等 C讽刺贪淫 D推崇人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伊拉斯谟是文艺复兴时斯的代表人物, “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快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 ”反映了追求现实生活的幸福的思想,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D项正确。 ABC项均与材料中涉及到的快乐无关,不符题意。 考点:人文主义 点评:人文主义是古希腊时期起源的一种以人为核心、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的思潮。这种思潮在中世纪受到埋没,但是在 14世纪开始复兴, 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得到进一发展, 17、 18世纪发展到成熟,进入到理性阶
4、段。人文主义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的解放和经济的发展。 下图是德国为纪念马丁 路德而发行的报喜天使邮票,其寓意为褒扬马丁 路德对人类进步所作出的贡献。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在促进思想解放方面,较之文艺复兴有了巨大的进步,这主要体现在他将思想解放 的领域扩展到 A下层人民群众 B上流社会 C骑士阶层 D知识阶层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通过一幅邮票设置新的历史情境,考查宗教改革的影响。文艺复兴基本上局限于进步知识分子群体之中,对下层人民群众的影响不大。在欧洲,宗教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宗教改革对下层人民群众的影响巨大。故选 A。 BCD项都是属于社会的上层,文艺复兴时期已经产生了很大的
5、影响,因而不符合题意。 考点:宗教改革 点评:宗教改革是西欧 16世纪的继文艺复兴之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主要有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和加尔文宗教改革等。主 张信仰得救,信仰的依据是圣经,每一个人都成了自己的牧师,它打击了教皇的权威,建立了相对廉洁的教会,促进了人们的思想的解放,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宗教改革为后来的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宗教改革的背景等需要掌握。 菲利普 费尔南德兹 -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 :在他的宇宙里, “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 ”这位科学家是 A伽
6、利略 B达尔文 C牛顿 D爱因斯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对相对论知识的理解。根据所学,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为物理学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据此再联系材料中 “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 ”“ 平行线可以交叉 ”“ 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 ”等信息,可理解到这位科学家就是爱因斯坦。 “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 ”指的是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 E=mc2。“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 ”说明时间是可变的,指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伽利略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家;达尔文是生物学家;牛顿是近代科学的创始人,都不属于 现代科学的范畴。 考点
7、:相对论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掌握这几位科学家所处的时代和他们的贡献。特别是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所了解,知道是研究空间相对性问题的。与此相关的知识点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也需要掌握。它们的研究方向和对当代世界产生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 “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自法肇之也 ”, “近世万国 ”目睹其祸,纷纷 “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 亦可鉴也 ”。康有为的用意在于 A论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 B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 C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 D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
8、中材料主要表明,用君主立宪(和平改良)可以避免民主共和(暴力革命),目的是坚定了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 ACD三项都不是康有为的用意(主要目的)。故选 B 考点:维新变法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维新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实行议会政治。一方面希望通过改良可以实现富强,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革命保留清朝统治。维新变法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辛亥革命 “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 ”。这一评价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
9、民主的愿望 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干观点认为,辛亥革命只是表面上实现国家统一和推翻清政府。但对儒家文化思想体系却丝毫没有动摇。这种观点基本上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排除 D。体现了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故选 A。作者认识到中国思想 启蒙方面的局限性。排除 B。题干主要阐述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持否定态度,排除 D。故选 A。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领导发动的革命运动,以三民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但是,三民主义并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内容,也没有深入的发动群众起来革命,致使革命运动没有得到群众的支持最终失败。 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
10、介绍马克思的是 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 :“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 ”由此可见 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 “工人领袖 ” 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搞清楚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得信息的能力,以及调运所学知识的能力。可结合排除法做组合类选择题。中国工人阶级找到自己的领袖应该在 1921年中共建立后, 项可排除;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是在 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 项可排除;从 “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 ”这一信息中可见 是正确的。故选
11、B 考点:马克思主义传播 点评:伴随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开始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向往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毛泽东结合我国国情,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邓小平时期,也是结合国情并顺应时代的发展,提出了一国两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张,都取得了巨大成功。 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 :“你欢迎资本主义吗? ”欢迎者占 27%,不欢迎者占 73%; “你赞成社会主义么? ”赞成者占 76%,不赞成者占 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 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 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
12、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0世纪 20年代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十分黑暗。十月革命为黑暗中的中国人带来了光明,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人们开始认为社会主义可以实现社会的公正公平,所以出现材料中大部分受调查者赞成社会主义的现象。 B项明显错误; A项的时间是 1926年、 D项斯大林模式形成于 1936年。故本题选 C项。 考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点评: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从此中国革命有了科 学的理论的指导,在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在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的飞跃,一个是毛泽东思想,另一个是邓小平理
13、论,与之相关的知识点需要了解。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这反映了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D八股取士抑制文学形式 答案: C 试题分析:每个时代文学创作都有其独特性,诗在唐朝、词在宋朝发展到顶峰。元曲源于民间通俗文学,开始时文学地位比较低下,元曲在明清两朝没有得到正史和学者的承认和重视。而元曲在当时属于社会地位低下的戏子们(戏曲演员)演唱的曲目,在当时属于市民文化受到
14、官修典籍和士大夫(儒硕)的排斥。故选 C。 A 项错误,偷换概念,元代文学主要形式是元曲,但也有其他; B 项,并非厚古薄今,而是鄙视市民倾向; D项错误,和八股趋势无直接关系。 考点:古代的文学:元曲 点评:此题属于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的成就和特点的考查。文学的特点如诗经是我国 现实主义的开端;楚辞是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汉赋辞藻华丽大气,注重铺陈;此外还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特点也需要掌握。元曲具有浓郁的市民文化色彩。另外,明清之际小说中有许多是反对封建思想、主张个性自由的,需要掌握。 电影高考 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A背景
15、音乐 :反映粉碎 “四人帮 ”的歌曲 B外景 :考场门口悬挂着 “改革开放送春风 ”的横幅 C内景 :考场中张贴有 “实施 科教兴国 战略 ”的标语 D特写 :作文题目 “评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 答案: A 试题分析:改革开放是在 1978年以后;科教兴国是在 1995年提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 1964年。因此 BCD均错误。 1977年高考自然是在 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答案:为 A。 考点:新中国的教育 点评:国之兴衰,系于教育。文革结束后,教育事业摆在了优先的地位, 1977年,恢复了高考,千万人的命运被改变。与此相关的教育方面的其它阶段的史实也需要掌握:教育事业在
16、新中国成立后得到很大的发展,在建国初期主要是扫盲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在 80年代通过了义务教育法,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90年代 科教兴国战略,更加重视教育。 “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 ”具有这一创作精神的作者是 A雪莱 B毕加索 C贝多芬 D巴尔扎克 答案: B 试题分析:现代派文学的共同主题是表现现代人的困惑,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全面危机。其创作采用夸张 变形 抽象的离奇表现手法。毕加索具有这一创作精神。故选 B。 A项是浪漫主义诗人; D项是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 C项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的音乐大师。 考点:近代西方
17、文学艺术:现代主义艺术 点评:本题的题眼是 “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 ”。 二战和战前的经济危机给人们的精神带来严重的创伤,战后人们处在精神上的迷茫状态,现代主义兴起。代表作品文学上有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等,绘画艺术上有毕加索的现代派绘画。此外还有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等需要掌握。 马克 布洛赫在历史学家的技艺里说: “任何一件历史事实的产生都是人类内心世界驱动的结果,考查历史不仅要了解彼时彼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还要研究人们的心理世界,包括动机、情感等。 ”布洛赫旨在说明 A否定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B 历史学研究应强调思想的重要性 C人的心理、思想对历史发展具有重要的
18、推动作用 D强调历史发展的客观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历史研究不仅仅是要分析历史事件发生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情况,还要研究人的心理世界,因为历史事实的发生是人们的心理驱动的结果。这说明人的心理、思想对历史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故选 C。 A项错误,材料并未否定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 BD项错误,材料并非说的是思想的问题或者是史学研究客观性的问题,而是分析研究事件本身发生时人们的心理。 考点:史学研究:史学研究中对心理问题 的重视 点评:史学研究需要关注的方面比较多,除了材料中涉及到的心理问题的研究,还有史料问题、史观问题等。如就史料来说,分第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
19、是直接真实反应历史面貌的信息,如遗迹遗物等,史研究历史最有力的证据。二手史料如回忆录、后人的记载等,需要考据佐证,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史学研究的史料来对待,但是必须谨慎使用。 “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 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 ”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A “信仰即可得救 ” B “人是万物的尺度 ” C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 D “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材料信息的解读与知识迁移能力。依据材料 “经验证 ”, “一步推演 ”可以看出,要运用你自已的理智出发
20、现真理。故选 C。 A为宗教改革思想,强调信仰; D 认为世界不可知; B “人是万物的尺度 ”强调个人的感觉,三选项都是错误的。 考点:启蒙运动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观点。启蒙运动是 1718 世纪资产阶级性质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主张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宣扬自由 平等,天赋人权等,反对君主专制,等级制度,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的准备。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也需要掌握。 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
21、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与理解分析能力。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封建专制的主要思想支柱。通过官方建立文庙强化孔子在封建专制统治中的地位,以此强化对人民的统治。因此选 A项。 考点:儒家思想的发展 点评:各朝纷纷修建文庙反映了统治者利用儒家思想作为统治工具的做法。儒家思想在汉代经过董仲舒的发展,成为了维护统治的有力的工具,如提出天人感应的理论、炮制了三纲五常的一整套的儒家伦理道德。在宋明之际发展到理学阶段,把封建的伦理道德上升到本源的高度。 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
22、 “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 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 ”, “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目给了三句话,最后得出 “秦制之得亦明矣 ”,这里的秦制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制有利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因此选C; A、 B项都是材料中的一部分,不够全面。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取代分封的历史必然,重在秦制中央集权之得,因此排除 D。 考点:郡县制 点评: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郡县制打破
23、了西周时期的世卿世禄制度,官员由中央任命,可以随时替换,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地缘政治代替了血缘政治。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秦朝实行的其他的重要的制度如三公九卿制、皇帝制度、法律制度等都需要掌握。 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沉郁悲歌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可以分析得出此时门第高低把持了 政治仕途,有才华的人士因为出身低微,不能受到重用。这种制度是魏晋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 AB项是在汉朝实行的选官制度, D项是在隋唐时期通过考试选官的制度。 考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陕西 长安 中高 上期 期末考试 历史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