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浙江省温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浙江省温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浙江省温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浙江省温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1926年,在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颗被割掉了一半的茧壳,有学者通过鉴定认为它是家蚕茧。经过现场的认真清理,却并未发现第二颗。这一蚕茧 A证明丝织业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B说明纺织原料最初用的是丝 C说明当时可能有人工育蚕 D是一个孤证,并无史料价值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常识的运用能力,在历史研究中讲求 “孤证不立 ”即一则材料不能完全证明某个历史结论,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定这则材料的历史价值, D项说法错误;材料中 “发现了一颗被割掉了一半的茧壳,有学者通过鉴定认为
2、它是家蚕茧 ”能够说明在仰韶文化时期人工育蚕可能已经出现,当然如果想确认这一结论,还需寻找其他历史证据,所以 C项表述正确符合题意,A B两项说法材料并无体现,故答案:选 C。 考点:史料价值与史学研究 点评:近年来高考对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考查较多,集中表现在史料价值,史论,史观等方面,尤其是 对史料价值的考查形式多样,如史料的分类与史料价值的高低问题,史料与史论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考古发现与历史研究的问题等等,这既体现了历史学的考查形式日益贴近生活,也凸显了历史学的社会功能,此后对此的考查还将持续深化,希望对此予以高度关注。 17世纪英国革命期间产生了一个意外的局面,革命因反抗一个人的专
3、制开始,却造成了另一个人的独裁。这里的 “一个人 ”和 “另一个人 ”分别是指 A詹姆士一世、克伦威尔 B查理一世、克伦威尔 C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 D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革命因反对查理一世的独裁专制统治而兴起,最终将查理一世送上了断头台;同时在革命的进程中克伦威尔废除了革命后建立的英国共和国,实行军事专制独裁统治,所以答案:选 B, A C D 三项不符合上述史实。 考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点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是影响世界最为深远的三次大革命,尽管三次革命的形式
4、有重大差别,但就去性质而言则是资产阶级革命,他们对推动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和启蒙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 用,平时学习中应该加以对比和总结。 威廉三世时期的内阁是 A国王的最高咨询机构 B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 C由多数党领袖组建 D对议会负责的行政机关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英国 “光荣革命 ”爆发后威廉三世和妻子共同成为英国的国王,在其执政期间,英国责任内阁制尚未形成,所以当时的内阁是英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答案:选 B, A项发生在英国 “光荣革命 ”之前, C D两项出现在 18世纪 30年代责任内阁制建立之后。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政体 点
5、评:英国立宪政体的建立 是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光荣革命 ”后英国初步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此后英国责任内阁逐步形成,行政权完全归内阁,至此英国才完全确立君主立宪制。但这一过程却给世界文明进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以下有关英美两国代议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近代议会制度发源于英国,开始确立于权利法案的颁布 B都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打破封建王权束缚,而最终确立的 C两国的政府首脑都是选举产生,并对国会负责 D美国的最高大法官是由参议院任命,总统批准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判断 A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 B美国独立战争中
6、并未有反封建王权的史实, C英美两国总统并不对议会负责,但要受其制约, D美国的最高大法官由总统提名参议院任命,所以 B C 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考点:英美两国的政体比较 点评:关于英美两国的政体比较,高考中多从以下几个角度加以考虑: 英美两国议会制的差异; 英美两国政体的核心差异; 英美两国元首的特点; 英美两国政体对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的影响。 “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1875年法兰西共和国宪法的这项规定 A使总统大权独揽 B用法律阻断了保皇派的复辟图谋 C确立了法国的责任内阁制 D使法国的共和政体从此得以巩固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
7、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说明法国 1875年法兰西共和国宪法的这项规定用法律阻断了保皇派的复辟图谋,使法国的共和政体从此得以巩固,所以 B项说法最符合题意, A C两项说法错误材料并无直接体现, D项表述正确但不是材料 的直接作用的体现而是该宪法的深远影响。 考点:法国 1875年宪法 点评:法国共和政体的建立是法国大革命的产物,此后法国国内各种政治势力围绕政体模式的选择进行了长期争论,但最终以总统共和制胜出,其确立的标志是法国 1875年宪法,此后法国政体没有再次发生更迭。高考对其的关注主要侧重于其革命进程中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恩格斯说: “
8、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 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资产阶级害怕代议制 代议制具有历史进步性 工人阶级斗争方式出现新变化 普选制使得阶级斗争学说失去依据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 ”说明了 代议制具有历史进步性;同时 “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说明
9、工人阶级也可通过选举的方式与资产阶级展开斗争,即 工人阶级斗争方式出现新变化,所以 两项说法正确符合材料含义, 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资产阶级政体是代议制政体,普选制使得阶级斗争学说均是工人阶级斗争的方式,故答案:选 A。 考点: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的作用 点评:本题属组合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试将同一类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解答此类型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 法,大体可以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即可;否定筛选法即是排除法。 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有 论述了阶级斗争学说 批判了
10、各种假社会主义流派 否定了资产阶级的历史进步性 阐明了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思想策略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阐释了社会主义取得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以及工人阶级的斗争理论和方式,所以 两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和史实, 出现在第二国际会议之上, 共产党宣言肯定了资产阶级的历史进步性,所以 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答案:选 B。 考点:共产党宣言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
11、方面的记忆。 1917年俄国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的标志是 A二月革命 B四月提纲的发表 C七月事件 D十月革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七月流血事件的发生结束了俄国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答案:选 C, A二月革命成功后俄国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B四月提纲的发表要求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D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的进程 点评:俄国十月革命过程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其开展的过程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了两个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 四月提纲指出俄国的形式需要
12、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七月流血事件俄国革命的转折点,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布尔什维克党确立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1917年 11月 6日,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彼得格勒武装工人、士兵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取得了起义的胜利。尤其要关注的是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之间的区别和关联。 北约和华 约总部分别在 A华盛顿 莫斯科 B华盛顿 华沙 C布鲁塞尔 华沙 D布鲁塞尔 莫斯科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1949年 8月北约宣告正式成立,其总部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 1955年 5月华沙条约组织宣告成立,其其总部设在莫斯科
13、,至此两大军事集团正式形成,冷战全面爆发,故答案:选 D, A B C三项组合错误。 考点:美苏 “冷战 ”的表现 点评: “冷战 ”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 “热战 ”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互相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 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高考中要牢固掌握 “冷战 ”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表现,即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 “考虑到 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 西欧联盟 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 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 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该条约的签订 A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
14、成 B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C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 西欧联盟 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 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说明该条约反对北约组织,结合所学可知其应该是华沙条约组织的主张,华约的出现标志着冷战全面爆发和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答案:选 C, A B两项均是北约组织的出现所带来的影响, D项是杜鲁门主义出台的影响。 考点:两极格局的形成 点评:二战结束初期,美苏两国有战前的盟友逐步走向对立最终成为严重对立的低手,这一过程与冷战的出现和两极格局的形
15、成紧密相关。两极格局 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946年丘吉尔发表 “铁幕演说 ”拉开了美苏对峙的序幕;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宣告冷战正式开始; 1949年北约成立,加速了冷战的进程; 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历史学习需要时空想象力。 “1991年的欧洲 ”会让你想到的词语是 A同盟与对峙 B和解与一体 C多极与单极 D解体与一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1991年的欧洲 ”苏联宣告解体,两极格局宣告瓦解;此前欧共体已经成立,西欧各国正在试图建立欧洲联盟实现欧洲国家一体化,所以 D项表述最符合题意, A B
16、 C 中“对峙,和解与多极 ”均与苏联解体的史实特征不符。 考点:苏联解体的影响 点评:苏联的解体是两级格局瓦解的标志,其实在苏联的解体以前,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在 1960年代分别发生了分化,法国从脱离北约即是资本主义阵营的一个标志,而 60年代,由于中苏论战和两国关系的破裂,社会主义阵营实际上已不复存在。两大阵营的分化和瓦解实际上对两级格局的瓦解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 作用。 公民法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万民法是罗马帝国境内的 “国际法 ”。下列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A万民法是对公民法的否定 B都维系了罗马帝国的稳定 C根本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D都蕴含了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 答
17、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罗马法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系统的法律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后来法律均借鉴和发展了前期法律的一些特征,所以 A 项说法错误;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共和国时期,万民法是罗马帝国境内的 “国际法 ”,同时罗马法从根本上维护的是统治阶级 的利益,所以 B C两项说法错误, D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 考点:罗马法 点评:罗马法是近现代法律的基础。高考命题重视对罗马法演变历程、原则、内容及其特点的命题考查。复习备考时,一是注意辨析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的联系与区别;二是注意结合罗马帝国时期的具体案例,理解罗马法的内容、特点及局限性
18、。 公元前 399年,由 501人组成的某机构以 281票 :221票判决苏格拉底死刑,该机构是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会议 C陪审法庭 D元老院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在古希腊民主政体确立后,陪审法庭是最高的司法和审判机关,所以陪审法庭能够判决苏格拉底死刑,答案:选 C, A 项是古希腊最高权力机关, B 项是常设行政机关, D项是民主政体建立之前的最高权力机关。 考点:古希腊的民主权力机构 点评: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体现在众多权利机关的选举和权利的实施方面,无论是早期的贵族机关元老院和贵族法庭,还是民主政体确立过程中的四百人会议和五百人会议都摒弃了
19、专制和独裁的共同特点。当然他们依旧还有本质上的差异。 浙江潮创办于 1903年,系浙江籍留日学生同乡会发起创办。它的主要栏目有:社说、论说、学术、政法、实业、哲理、教育、地理、科学、各国内情、国际政局、留学界纪事、小说、文苑、调查会稿、浙江文献录、图画等。由此可知,浙江潮 具有知识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创办的目的之一是启迪民智 是一份通俗性刊物 宣传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浙江潮所包含的内容中信息不难发现其具有内容广泛,综合性强和知识性的特点,再结合其创办的时间特征 1903年和创办者留日学生可以推断出创办浙江潮的目
20、的之一是启发民智,所以 两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和史实, 两项说法错误,浙江潮应该是政论性期刊,此时孙中山尚未提出三民主义。 考点:中国近代大众传媒的发展 点评:中国近代社会风俗、交通、大众传媒的变迁,是高考中的新增考点,近年来反复出现。一方面是因为这一部分内容长期为传统史学所忽视,属新增社会史学;另一方面,社会史学的内容更贴近普通人的生活,学生有亲身体悟,更易体现历史学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就难度而言,总体难度不大,只因为学生还不太熟悉这一模式,故得分 率较低,希望引起学生关注。 图 2到图 1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 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浙江省 温州 中学 下学 期末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