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浙江省温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浙江省温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浙江省温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浙江省温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世界历史上,首次出现 “南北美洲和东欧(包括西伯利亚)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 ”。这种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新航路开辟加强了各大洲联系 B近代自然科学在欧洲产生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D工业革命在世界的扩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所述现象,这是以欧洲为中心的全球经济活动,联系所学,这种现象最早开始于新航路开辟后,新航路的开辟伴随着殖民扩张和残酷的黑奴贸易,题干所述现象正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的真实写照,所以 A正确。 B项所述促进了西欧资
2、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并不必然带来题干所述现象, C和 D都发生于题干现象之后,所以答案:为 A。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解题时注意题干和各个选项所述事件的发生时间,注意它们的先后顺序,从而排除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分析选项和题干之间的因果关系。 斯大林 逝世后,其继任者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赫鲁晓夫改革使苏联一跃成为与美国相匹敌的超级大国 B勃列日涅夫执政前期,制定了发展经济的 “加速发展战略 ” C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D三人都试图以经济管理方式代替行政命令干预经济 答案:
3、C 试题分析:分析题意,此题考查斯大林之后的苏联改革情况,联系所学,赫鲁晓夫改革没有取得重大成效,排除 A。提出发展经济的 “加速发展战略 ”的是戈尔巴乔夫,排除 B。根据所学史实,赫鲁晓夫改革中行政命令干预经济的做法相当普遍,比如 “种植玉米运动 ”,排除 D。答案:为 C。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斯大林之后苏联改革情况的人是和理解,考查了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要求学生能正确区分三人改革的异同。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苏联解体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阿拉木图宣言签署 戈尔巴乔夫担任为苏联第一任总统 八一九事件 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签署 A B C D 答案: B
4、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 相关史实,根据所学,阿拉木图宣言签署于 1991年 12月 21日。戈尔巴乔夫担任为苏联第一任总统是在 1990年苏联实行总统制之后,但是是在阿拉木图宣言签署前,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签署于 1991年 8月,之后引发了苏共党内一些高级干部的强烈不满,发动八一九事件,所以正确顺序是 ,答案:为 B。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史实的掌握程度,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对下图所示国际机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A成员国投票权的大小由各国在国际上的政治影响力决定 B初期目的是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 C总部设在纽
5、约 D为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缓解国际收支平衡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史实相关历史图片的掌握能力,根据所学,此图片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标志,为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缓解国际收支平衡是这一组织的主要职能之一,所以 D正确。其总部设在华盛顿,成员国投票权的大小由各国认购的股金份额决定,其成立主要目的是保持成员国的国际收支平衡,所以答案:为 D。 考点: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认识和理解,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和识记能力。 法属留尼旺岛是全球最早使用欧元的地方。由该岛首府圣丹尼斯市长维多利亚以 75 欧分在市场上买
6、了一公斤荔枝,完成了欧元正式流通后的第一笔交易。这一事件最有可能发生于 A 1995年 1月 1日 B 1999年 1月 1日 C 2002年 1月 1日 D 2005年 1月 1日 答案: C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史实可知, 1999年 1月 1日,欧洲统一货币欧元问世,三年后的 2002年 1月 1日正式进入流通领域,根据题干所述,留尼旺岛是最早使用欧元的地方,那就应该是 C,正确答案:为 C。 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有关欧洲统一货币欧元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 一位同学把区域性合作组织三种模式的特点归纳如下: 模式 1 关税、货币、
7、市场和司法统一 模式 2 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 模式 3 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 下列组织最能体现模式 3的是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此题,首先必须明确四个选项图片各标志什么组织,根据所学,A标志北美自由贸易区, B标志亚太经合组织, C标志世界银行, D标志欧盟,A、 C、 D三个组织成员国之间都有法律义务关系,只有亚太经合组织没有法律义务,成员国实行会员制,是非常自由的一个组织,答案:为 B。 考点:当今世界经济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首先学生要根据图片分辨出各国组织,再进一步根据所学分析各个组织的特点,考查了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经
8、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有 A欧盟成立时的 12国中已包括北欧的瑞典 B 1989年的亚太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上,提出了亚太经合组织的大家庭精神 C世贸组织是战后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个以法律形式来调节国际贸易关系的组织 D经济全球化一方面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却拉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选项,欧盟成立时不包括瑞典,瑞典是在 1995年才加入 ,A错误。提出亚太经合组织的大家庭精神是在 1993年的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排除 B。战后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个以法律形式来调节国际贸易关系的组织是关贸总协定, C错误。答案
9、:为 D。 考点:当今世界经济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同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 “仁爱 ”思想 B墨家 “兼爱 ”思想 C儒家 “礼治 ”思想 D墨家 “非攻 ”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实际含义是对待别人的国家,要象对待自己国家一样;对待别人的家庭,要象对待自己家庭一样;对待别人的身体,要象对待自己身体一样。这是墨家提倡的 “兼爱 ”,主张爱人如已。所以答案:为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
10、演变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实际是考查学生的古文理解能力和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并灵活运用。 子不语是清朝中叶著名文学家袁枚撰写的一部笔记小品。 “子不语 ”也就是孔子不愿意谈的东西。由此判断该书涉及的内容可能是 A教育 B鬼神 C政治 D人事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实际是要求选择孔子学说不曾接触,或者孔子对其敬而远之的东西,联系所学,孔子在古代中国大教育家,不可能不谈教育,排除 A。政治上主张 “仁 ”,排除 C。孔子也相当重视人事,排除 D。实际上,孔子对鬼神是持敬而远之的态度,所以答案:为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点
11、评:此题难度中等,实际是考查学生对孔子主要主张的掌握和理解,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持这一观点的中国 古代思想家应该是 A孔子 B老子 C韩非子 D墨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古文,其含义是: “不自以为能看见,所以看得分明。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求自己的荣耀,所以大功告成。不自以为大,所以为天下王 ”,实际上是在强调一种因循自然的 “无为 ”做法,这属于老子的道家学说,答案:为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古文理解能力和对春秋战国时期
12、百家争鸣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并灵活运用。 汉武帝 “独尊儒术 ”,主要是利用了儒家的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的主张 B “民贵君轻 ”的思想 C实践德政,推行教化的主张 D “大一统 ”思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 “独尊儒术 ”政治含义的理解。董仲舒主张把儒家思想定于一尊,罢黜其他学说,以统一思想,其目的是维护和巩固封建国家的统一,实现 “大一统 ”。汉武帝的 “独尊儒术 ”,在客观上对维护西汉的统一、打击分裂势力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他主要利用的是 “大一统 ”思想,答案:为 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
13、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要求学生从统治者的角度充分理解儒家 “大一统 ”思想。 汉武帝时期 ,设立太学。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有 初期规模非常有限,却代表着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方向 设立六经博士,教授诸子之学,并参与政务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成为可能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人才的官立学校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 不对,设立六经博士,教授的是儒家经典,而不是诸子之学。国家培养人才的官立学校早在奴隶社会就已经出现,那时候就是 “学在官府 ”,而汉武帝设立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不对。根据所学, 符合史实,答案:为 A。 考点:中
14、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学生要注意各个选项表述的细节问题,如 中的 “国家培养人才 ”和 “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 ”就存在意义上的不同。 周尚文在苏联兴亡史中曾这样描述苏联: “放慢改革步伐,经济发展趋于停滞;国内政局稳定,保守气息浓厚;国家实力加强。在国际社会中争夺霸权,气势汹汹。 ”这种情况出现在 A 19251953 年 B 19541964 年 C 19651982 年 D 19821991 年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主要考查有关苏联发展的史实,从苏联争霸来看,应该指二战后,二战前苏联主要致力于国内建设,排除 A。
15、而联系所学,苏联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时是在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前期, 70年的初开始,改革逐渐缓慢下来,经济发展 趋于停滞,这样排除 B和 D,答案:为 C。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二战后有关苏联概况的了解和掌握,考查的是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有学者提出: “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 ”主要是指赫鲁晓夫的改革 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将错误归于斯大林的个人品质 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缺乏科学实验,反复折腾 C有开创性地冲击斯大林模式,但未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16、 D只进行农业改革,没有涉及工业管理体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联系史实,所谓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是指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而守墓人的含义是指他没有最终改革斯大林模式,分析选项, A只体现了掘墓人的角色, B体现了守墓人的角色, D项所述不符合史实,赫鲁晓夫改革在农业和工业领域都有涉及,答案:为 C。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 “掘墓人 ”和 “守墓人 ”的含义,要和所学史实密切联系。 17世纪,英国与荷兰之间 “有遍布全球的冲突点 这些争端直接促成1652至 1674年的接连三次的(英荷)战争。 ”下列关于三次英荷战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17、 A目的是夺取海外贸易优势和抢占殖民地 B导火线是英国议会颁布的航海条例 C结果是英国掌握了海上霸权 D实质是争夺世界市场的的商业战争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考查学生对英荷战争的认识和掌握,实际上,英荷战争以荷兰的惨败结束,荷兰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但并不表明英国就掌握了海上霸权,之后英国与法国之间经过了一个世纪的角逐,直到 1763年英法 “七年战争 ”英国取得胜利,才掌握海上霸权,所以答案:为 C。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的形成和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有关英荷战争的相关知识,提醒学生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细节,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1876年,在美国费城举办国际博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浙江省 温州 中学 一下 学期 期末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