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文明的第一缕曙光出现在两河流域。以下图片代表两河流域文明的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项是雅典帕特农神庙,在爱琴海沿岸; B 项是汉莫拉比法典浮雕,在两河流域,故选 B。 C项是埃及的金字塔,是在尼罗河流域; D项是自由女神像是在美国。 考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点评:两河流域文明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或两河文明。是指在两河流域间的新月沃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所发展出来的文明,是西亚最早的文明。主要由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亚述等文明组成。 有学者评论: “其(太平天国)
2、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 ”文中的宗教是指 A儒家学说 B黄老思想 C拜上帝会 D基督教 答案: C 试题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指导思想是拜上帝教,贡献 C。 A项是传统文化,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前期是反 对儒家信条的; B项错误,黄老思想在西汉初年曾经实行过,往往是一个新王朝建立初期实行; D项错误,单纯的基督教在中国并未有多大的市场,不符合农民阶级的愿望。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 点评: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农民阶级领导的农民运动。颁布了纲领,是旧时农民运动的最高峰,发生在新的时代,以拜上帝教为指导思想,反映了新的时代的特点。常
3、考的知识点有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施政纲领、失败的原因和影响等。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义和团运动二者的比较也要明白。 某同学以 1899年的上海为主题,创设了下列场景,其中可能被老师否决的是 A 很多市民到商务印书馆购买新书 B报童们在租界内兜售申报 C新式学堂师生讨论近代数理知识 D知县在县衙公堂阅读民报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中的商务印书馆成立于 1897年; B项中的申报成立于 1972年; C项中的近代数理知识在洋务运动时期开办的新式学堂里就有了。因此ABC 都是正确的。 D 项民报是在 1905 年创立的。因此 D 项错误。故选 D。 考点:近代传媒的发展等 点评:近代中国随着列强的
4、侵略的不断地加深和工业革命的进展,一些近代新事物传入中国。近代的印刷业、近代的传媒和近代的科学知识逐渐的在中国的发展。发展虽然缓慢,但是毕竟推动了中国的进步。另外需要知道的是,近代的这些东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法发挥其应该起到的作用。 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各不相同,陈旭麓先生说西欧是走出中世纪,而 “中国是被轰出中世纪的 ”。把中国 “轰 ”出中世纪的是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启蒙思想 D工业革命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被轰出中世纪 ”指的是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选 A。B项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的内部进行的自救运动; CD项都是伴随着西方的侵略被动而来的,是在客观上对中国的影响。 考点:鸦片战争 点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独立自主的发展进程被打断,开始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进入到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1861年,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俄国开始了废 除农奴制改革。十年后, A日本开始 “明治维新 ” B统一的德意志帝国成立 C工业革命在英国率先发动 D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 1861年后的 10年是 1871年,德意志实现了统一,建立了德意志帝国。故选 B。 A项是在
6、 1868年; C项是在 18世纪 60年代; D项是在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此 ACD均不符合材料中的时间要求。 考点:近代西方政体的建立 点评:此题实际上是考查的近代西方政体的相关问题。有的是通过革命的方式,有的是通过改革的方式,有的是通过实现王朝战争的方式进行的。近代西方政体均是通过立法的方式确立近代的民主政体,以代议制为核心,反映了由专制走向民主、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过程。建立资本主义政体的手段有革命的方式,也有改革的方式;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的政体的相关内容也需要掌握。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 “未经国民许可,签字誓不承认 ”, “还我学生,还我自治 ”这些抗议口号同时出现在
7、A五四运动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 时期 答案: A 试题分析:综合分析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签字誓不承认 ”“还我学生 ”这些信息,可知口号出现在五四运动时期。故选 A。国民革命时期主要的是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 C项主要的是反对清政府,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D项是在 20世纪30年,无法体现出材料中的 “还我学生,还我自治 ”等内容。 考点:五四运动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的基本知识。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的群众运动。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精神是贯穿运动的始终。此外,还有民主与科学的精神、追求真理、勇 于解放
8、的精神等。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五四运动的背景等也需要掌握。 下列研究 1943年开罗会议进程的第一手史料中,价值最高的是 A丘吉尔的二战回忆录 B 1943年的蒋介石日记 C罗斯福给斯大林的信 D美国外交部的会议记录档案 答案: D 试题分析:美国外交部的会议记录档案是第一手资料,是直接反映当时会议内容的文件,这是价值最高的。故选 D。 ABC项都是第二手资料,是回忆录等资料,价值低于第一手资料。 考点:史学研究:史料 点评:历史研究分第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是直接真实反应历史面貌的信息,如遗迹遗物等,史研究历史最有力的证据。二手史料如回忆录、后人的记载等,需要考据佐证,文学作品在一定程
9、度上可以作为史学研究的史料来对待,但是必须谨慎使用。 某学者曾对晚清时局疾呼: “民权则志在必行,公理则今日万不能尽行也。盖今日 由君主而至民主,正当过渡之世, 万无一跃超飞之理。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 ”由此推论他最可能赞同 A洋务运动 B清末新政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 B 试题分析:材料 “由君主而至民主,正当过渡之世 ”表明,该派主张从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应逐步推行,这是一种社会改良的思想,属于维新派的主张。故选 B。 A项不主张社会变革,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 C项主张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实行共和制; D项主张在思想上进行变革
10、,引进西方的民主和科学。 考点:维新变法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维新思想的特点。维新派为了进行变法运动,进行了广泛地思想宣传。维新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实行议会政治。一方面希望通过改良可以实现富强,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革命保留清朝统治。但是维 新变法思想因为不符合中国的国情而失败,不过维新思想的传播却起到了第一次思想启蒙的作用。 维基百科对某战争定义为:又称 “第一次大革命 ”,是中华民国自民国十五年至十七年,由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北洋政府的战争,使得中国大陆名义上统一在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之国民政府旗下。该战争应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日俄战争 D北伐战争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
11、时间 “民国十五年至十七年 ”可以看出这是 1926年到 1928年间,目标是 “北进讨伐北洋政府 ”可以看出这是北伐战争。故选 D。 A项是在 19世纪40年代; B项是在 1894年进行的; C项是在 1905年进行的,因此 ABC 项均错误。 考点:北伐战争 点评:国民革命军北伐,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于 1926年至 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因其战争过程由南向北进行,故又常简称为 “北伐 ”,或称 “北伐战争 ”。 1928年攻克北京,北洋军阀统治基本上被推翻, 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改旗易帜。至此,国民革命军北伐完成,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民国建
12、设肇始,百凡待治。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之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谨守宪法,依国民之愿望,蕲达国家于安全强固之 域,俾五大民族同臻乐利。 ”袁世凯所谨守的是 A同盟会纲领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约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项并非宪法性文件,排除 A 项; B 项主张建立的是君主立宪政体,与材料中的共和精神矛盾; D 项是袁世凯炮制出来的为自己的专制铺路的文献。因此 ABD均错误。 C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民国初年实行的宪法性文件。 考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点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1912年制定。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享有
13、居住、言论等自由 ;效仿美国成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希望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在袁世凯当选大总统后,一步步的破坏了临时约法。 下列文献中,最能说明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先声的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学习西方先声指的是学习西方的开始。 A项海国图志魏源第一次提出了学习西方的主张; B项介绍的是西方的进化论,是为近代变法进行宣传的; C项维新派创办的宣传刊物; D项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刊物。因此 BCD项都是在 A项之后。 考点:西学东渐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西学东渐的内容。鸦片战争后开始了西学东渐的征程。鸦片战争后一些先进的士大夫认识到与西方的差距,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主
14、要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由李鸿章等人学习西方的科技到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等分别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和思想,主张维新改良、共和,反对儒家伦理道德。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排斥西方先进制度和思想文化到全盘西化,再到正确认识西方文化过程。 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 “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 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 亦未可知也 ”日记中的 “万恶之政府 ”是指: A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的关键是审题,注意题目中的 “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 ”,武昌在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
15、事件主要是 1911年的武昌起义,再就是新军,是清政府在新政中的重要举措,其它三个政府存在时期,没有新军这名,因此可排除 B、 C、 D。从材料中的 “武昌已为革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 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 ”即可以选出正确答案:。故选 A。 考点:武昌起义 点评: 1911年发生的辛亥革 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颁布了约法。它是以武昌起义作为开端的,最终引发了全国的独立运动,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但是建立的新体制并没有很好地发展下去。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辛亥革命的背景也需要掌握。 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四个不同时期
16、的时代特征,其中 1894年 -1921年应该填: 时 期 主题词 1894-1921年 1921-1935年 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1949-1956年 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1978-2001年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错误,抗日战争是在 1937年开始的; C项错误,国共对峙是从1927年开始的; D项错误,星星之火指的是创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在 1927年后开始的。 B项正确, 1894年到 1921年间,进行了辛亥革命,创立了共和制度。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辛亥革
17、命的相关内容。亥革命发生在 1911年,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颁布了约法。辛亥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 “又是庚申( 1920年)元旦节,过年过得直贯冲。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 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 ”诗句中这些习俗的变化集中反映了中国社会 A民族解放的进展 B民主革命的成就 C工业革命的启动 D启蒙运动的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近代社会已经取消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文明的习俗开始在中国传播发展。这是民主革命带来的影响。故选 B。 A项错误,民族解放运动主要是说的反对外国侵
18、略, 1920 年并非发生大规模的外国侵略事件;C项说的是经济方面,和材料关系不直接; D项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是最佳选项,从根本上说是推翻君主专制制度产生的影响。 考点:近代社会习俗的变革 点评:近代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工业文明逐渐地发展,辛亥革命的进行,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民主平等观念的进一步的传入使得人们的过年的习俗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与此同时,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礼仪等社会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1911年 5月,清政府颁布官制改革方案,组建 “责任内阁 ”,结果却导致了清廷的迅速败亡。这主要是因为,该内阁 A遭到满族权贵反对,有名无实 B以满族皇族为主,导致众叛亲离 C是
19、“早产儿 ”,未能获得国会认可 D拒绝任何社会变革,导致民众普遍反对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11年,根据钦定宪法大纲,清政府组成了内阁,实行宪政,但是内阁成员绝大部分是由皇族构成,这使得一些立宪派人士大为失望,导致众叛亲离最终加速了清廷的速亡。故选 B。 A项错 误,皇族内阁是维护满族权贵的利益的; C项错误,实行宪政是大势所趋; D项错误,虽然清末宪政很保守,但是毕竟做出了一些变革,为中国的近代化还是做出了一些贡献。 考点:清末皇族内阁 点评: 1911年(宣统三年) 5月 8日清政府实行所谓责任内阁制,成立由十三名国务大臣组成的新内阁,以庆亲王奕 廖 芾泶蟪肌 酥校 薰笞寰湃耍 鹤骞
20、倭沤鏊娜耍 薰笞逯谢首逵终计呷恕馐且桓鲆曰首逦 行淖槌傻哪诟螅 嗣浅浦 盎首迥诟蟆被颉扒坠竽诟蟆薄飧鍪录 苯拥贾铝朔辞迩樾鞯母哒牵 苯哟俳 嗣褡甯锩 谋 逋醭 约和诤昧朔 啬埂 /p 孙中山( 1866 1925年)曾回忆说: “28岁那年,我就与 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 ”孙中山在 “28岁那年 ”的主要行动是: A上书清政府,反对 “皇族内阁 ” B成立兴中会,提出 “振兴中华 ” C成立同盟会,提出 “三民主义 ” D开展革命活动,准备武昌起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根据孙中山的生平判断 “28岁那年 ”应是1894年,孙
21、中山的主要活动是成立兴中会,并提出了 “振兴中华 ”的口号。故选B。 A项皇族内阁是在 1911年成立的; C项是在 1905年提出来的; D项是在1911年武昌起义。 考点: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点评:孙中山早期主张变法,通过学习西方的制度走改良之路,实现祖国的富强,但是其努力最终没有成效,后来走向了革命之路,主张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创立民国。辛亥革命后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民主的一大进步。但是革命的成果落在了袁世凯手中;社会性质并未发生变化,促使孙中山最后走向了国共合作的道路。 欧洲 “从迷信的自我约束的社会,慢慢演变出自由开放的心态 ”这段文字最适合用于评价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的影响: A文艺
22、复兴运动 B新航路开 辟 C德意志宗教改革 D君主专制产生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的意思是人们开始追求自我,实现精神的解放,是人的发现,这是文艺复兴运动。故选 A。 B项是地理的大发现,不是人的发现, C项也是人的解放,但是不是开始,是在文艺复兴之后; D项明显错误。 考点:文艺复兴 点评:文艺复兴是借助于古希腊罗马文化而进行的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它是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作为经济基础的借助于古希腊罗马文化而进行的运动。 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 15世纪达到高潮, 16世纪传播到欧洲各地。以人文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清朝咸丰年间夷场 行有: “人间何地无沧桑,平填黄浦成夷场;高高下下嘘蜃气
23、,十十五五罗蜂房;青红黄绿辩旗色,规制略似棋枰方。 ” 。诗句揭露了列强: A攫取领事裁判权 B强建租界 C强开通商口岸 D割占香港 答案: B 试题分析:注意夷场行中的关键信息, “黄浦成夷场 ”即中国的黄浦成了外国的地盘; “罗蜂房 ”即西方式建筑等。由上判断是揭露了列强强建租界的侵略行为。故选 B。 A项是说的是外国人在中国的土地上犯了法中国人无权依照中国的法律处置; C项材料未体现; D项错误,材料说的是上海的租界。 考点:鸦片战争的影响 点评: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的附件中列强获得了在中国建立租界的权利,租界是指两个国家议订租地或租界章程后,在其中一国的领土上为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上海市 金山 中学 上学 期末考试 历史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