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有关 “泥板上的文字 ”、 “纸草上的文字 ”、 “龟甲上的文字 ”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字母文字 B都产生在亚洲 C诞生于大河流域 D保存于史诗之中 答案: C 试题分析: “泥板上的文字 ”是古代苏美人创造的,是一种图画式的楔形文字,“纸草上的文字 ”是古埃及人发明的、 “龟甲上的文字 ”是中国人发明的,以象形文字为主。古埃及人生活在尼罗河流域,苏美尔人生活在两河流域,当时中国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所以答案: C是正确。 考点:世界古代文化 点评:比较型选择题都是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所以备
2、选项中的表述基本上都是教材中没有的,因此同学们在做题时要注意辨别这些备选项表述的正误,这是对学生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 1801年,美国总统麦迪逊在一封信中写道: “我们再也不能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新东西了 它提供了新的证据,表明孟德斯鸠认为共和国只能在一小片领土上生存的理论是错误的。 ”麦迪逊所言的 “新东西 ”主要指 A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B民族形成、赢得独立 C邦联国家、地方自治 D联邦体制、三权分立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材料能力。从材料中 “共和国只能在一小片领土上生存的理论是错误的 ”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美国在广大国土上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史实,相对于孟德斯鸠的理论,美国建立了
3、联邦制的国家结构,这是 “新东西 ”,故选 D项。 A、 B、 C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考点:美国 1787年宪法 点评:美国通过 1787 年宪法创立的联邦制、三权分立制和民主(总统)共和制,对其它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制度的建设也起到了示范作用。 广告中带有时代的烙印。下图是 1926年 10月刊登在申报上的一则 “孙文牌香烟 ”广告。从中可以透视到的历 史信息有 中国国民党的影响力日趋扩大 武昌起义已经成为重要的历史记忆 北伐战争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高涨 南京国民政府政府收回了关税自主权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注意时间 “1926年 10月 ”,此时北伐战争已经开始,人物 “
4、孙文 ”是指孙中山, 都有道理,南京国民政府建立是在 1927 年,时间不符, 排除,因此选 A. 考点:近代民主革命 点评: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所以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 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而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否定筛选法又称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端于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东京
5、答案: C 试题分析: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而五四运动发端于北京,因此选 C. 考点:五四运动 点评: 1919年 5月 4日,北京大学等学校学生示威游行,高呼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等口号,要求惩办卖国贼,五四运动揭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中日双方对 1894年 7月 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 “7 点 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 ”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 “7 点 52分,彼我相距约 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 ”这说明 A
6、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信息看,中方认为丰岛海战是日军挑起的,日方则认为是中方挑起的,这说明由于双方各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所以会出现材料所述的矛盾观点。因此选 A。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 点评:历史人物、事件的评价关 .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结合学科知识来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要掌握好评价的尺度、评价的角度和评价的信度。 1.立场正确。要站在人民的立场、爱国的立场、社会进步的立场、国际主义立场 和改革探索的立场上看问
7、题。 2.标准明确。要把评价对象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看它是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3.观点鲜明。评价历史人物要坚持 “时势造英雄 ”和 “人民群众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这两个基本观点。任何伟人都是时代的产物。历史人物的活动都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而不能脱离人民群众。杰出人物只有代表人民群众利益和愿望才能有所作为。违背了人民的愿望就要被时代所抛弃。如秦始皇,之所以给他重要的历史地位,主要是因为他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既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客观上又反映了人民 群众的愿望和利益。 4.方法得当,客观公正。要全面地具体地分析和评价,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要联
8、系地看,发展地看,重点地看。防止简单化、片面性和绝对化。要掌握评价的信度,对历史人物、事件的功过、是非、高低、褒贬,要恰如其分,公正准确。既不要苛求,也不要溢美。要注意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局部和全局、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恩格斯曾评论道 “在封建主义表层下形成着的一切革命因素都倾向王权,正像王权倾向它们一样 ”。据此推测,中世纪后期,欧洲曾出现的 “革命因素 ”有 A大贵族 B基地教会 C市民阶层 D工业资产阶级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西欧,王权曾经是进步的因素。国王在集中王权、打击封建领主分裂割据的斗争中,和新兴的市民阶级结成联盟。恩格斯说: “在封建主义表层下形成着的一切革命因素都倾向王权
9、,正象王权倾向它们一样。 ”国王不但需要市民政治上的支持,而且在经济上,市民所纳的捐税是国王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到了封建社会晚期,接着 “地理大发现 ”的热潮以后,西欧各国政府便相继实行重商主义政策,极力提倡对外贸易,把对外贸易视为国家财富的源泉。这种政策大大加快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因此选 C. 考点:欧洲封建社会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一 般采用信息推断法: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结合教材知识迁移分析。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排除与材料明显不符的选项或结论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的选项。 “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
10、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 ”文中提及的 “制度 ”是指 A封建制 B察举制度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信息 “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 ”, A过于笼统; BC 作为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到后来实际注重门第高低; D符合题意,科举制度一定程度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考点:科举制度 点评: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汉朝:实行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魏晋南北朝:采取九品中正制,选官注重门第,不重才能。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
11、承并完善了科举制。明清时采取八股取士的办法。 1905年,清政府被迫废除科举制。 乾隆年间某竹枝词写道: “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竞何如。 ”该 竹枝词描写的情景可能出现在 A天津 B上海 C北京 D广州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时间 “乾隆年间 ”,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准许广州一口通商,因此选 D. 考点:闭关锁国 点评:清朝的 “闭关锁国 ”政策表现: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不许片板下海,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正常的海外贸易陷于停顿。 经汉武帝开疆拓土之后,西汉疆域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此时疆域如下图中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汉武帝时期锐
12、意进取,开疆扩土,尤其是设置了西域都护,将西域纳入了中国版图,其意义尤为重大。同时西汉势力进入朝鲜半岛,将其半数领土划归中国。在北方,强大的匈奴汗国与西汉战争不息,最终被西汉所击败。对西域主要国家,则在其活动的大致方位上标出国名并未划界。因此选 A。 考点:西汉疆域 点评:汉武帝继位后,在其前四十年(公元前 140前 100)内不断向外扩展疆土。 1、北方疆域的开拓。公元前 127年汉将卫青出击匈奴,不仅收复了陇西、北地、上郡的北部,还收复了河南地,置朔方、五原 2郡;云中、雁门 2郡北界也得到恢 复。后,卫青、霍去病在俨然山下,大破匈奴,诛伊稚邪与北洋,鲜卑利亚和匈奴地方至此被并入中国版图。
13、北边疆界达北冰洋。 2、置河西 4 郡。公元前 121年霍去病出击河西,匈奴休屠王降,设置酒泉郡。以后至公元前 67年间陆续分置了张掖、敦煌、武威 3郡,合称河西 4郡,连同公元前 81年在湟水流域设置的金城郡,又称河西 5 郡。 3、南方的扩展。公元前 111 年又平南越,以其地置南海、郁林、苍梧、合浦、交趾、九真、日南、象 8郡。次年又跨海于海南岛上置珠崖、儋耳 2郡。以上 10郡包括今两广地区和越南北部,较秦时更为扩展。公元前 138年东瓯 王迫于闽越的威胁,举国内迁至江淮之间。公元前 110年汉朝灭闽越,又迁其民于江淮之间,后来又在今福建全省和浙江南部设置冶(今福建福州市)、回浦(今浙
14、江临海东南) 2县,属会稽郡。 4、西南7郡的设置。公元前 135前 109年开西南夷,在夜郎、且兰、邛、 、冉 、白马氐、劳浸、靡莫、滇、昆明等部族地置犍为、 柯、越 、沈黎、汶山、武都、益州 7郡,除了武都郡在今陕甘 2省的嘉陵江上游外,其余 6郡在今云贵和川边地区,西南界达到了今四川邛崃山和云南高黎贡山和哀牢山一带。 5、东北乐浪 4郡的设置。公元前 108年灭了由燕人卫满 在朝鲜半岛上建立的卫氏朝鲜,以朝鲜及其附属国地置乐浪、玄菟、真番、临屯 4郡,把东北疆界推至朝鲜半岛中、北部,东至日本海,南抵汉城以北一带。此外,肃慎等族纷纷来降,东部边界直达白令海,堪察加一带。 6、西域都护府的设
15、置。西域一词有广狭二义:狭义的西域指今甘肃敦煌古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今帕米尔)以东的今新疆地区;广义的西域还包括葱岭以西远至中亚或更远至欧洲东部和北非地区。公元前 2世纪初,匈奴的势力已到了西域地区, 控制了当地许多分散的小国。汉武帝时曾于公元前 138、公元前 119年二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企图联合乌 孙、大月氏,以抗击匈奴。公元前 102年又远征在费 尔干纳盆地的大宛获胜。自此西域震恐,多遣使来贡。于是在敦煌至罗布泊之间设立交通亭站,在轮台(今新疆轮台东南)、渠犁(今库尔勒)等处屯田。这时汉朝 只控制到天山南路。北路自乌孙以东犹在匈奴控制之下。至公元前 60 年匈奴日逐王降汉,天山南北才
16、完全摆脱匈奴的统治。汉朝置西域都护府于乌垒城(今轮台 东)。都护辖区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南的乌孙、帕米尔地区的无雷和费尔干纳盆地的大宛等。 “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掀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 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 ”。该材料评述的是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明显与题干中的思想解放内容无关;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 ; C D都在文艺复兴之后,不能说是 “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
17、影下走出来 ”,因此选 B. 考点:文艺复兴 点评:当时,西欧的中世纪是个特别 “黑暗的社会 ”,基督教教会成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它建立了一套 严格的等级制度,把上帝当做绝对的权威,一切都要遵循基督教的圣经,否则就要对其进行制裁,甚至处以死刑。文艺复兴这场文化运动对近代早期欧洲的学术生活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它从意大利兴起,在 16世纪时已扩大至欧洲各国,其影响遍及文学、哲学、艺术、政治、科学、宗教等知识探索的各个方面。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在学术研究中使用人文主义的方法,并在艺术创作中追寻现实主义和人类的情感。 文艺复兴运动使正处在传统的封建神学的束缚中慢慢解放,人们开始从宗教外衣之下慢慢探索
18、人的价值,作为人,这一个新的具体存在,而不是封建主以及宗教主 的人身依附和精神依附的新时代。文艺复兴运动充分的肯定了人的价值,重视人性,成为人们冲破中世纪的层层纱幕的有力号召。 法国将领在 1919年预言: “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 ”其主要依据是 A国际联盟软弱无力 B英国推行 “均势 ”政策 C美国抛出了 “十四点原则 ”,企图称霸世界 D战胜国的宰割行径,激起战败国的复仇情绪 答案: D 试题分析: “这不是和平,这是 20年的休战 ”,这是法军元帅福煦针对 1919年巴黎和会形成的凡尔赛体系而发出的出自内心的感叹,它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却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 尤其战胜国
19、的宰割行径,激起战败国德国的复仇情绪, A不对,国际联盟软弱无力主要是指 20世纪 30年代应对法西斯侵略扩张时的表现; BC 不对,这是战胜的协约国列强在巴黎和会上的目的而非后果,因此选 D. 考点:凡尔赛体系 点评:凡尔赛体系实质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而形成的暂时的帝国主义在西方的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列强间的利益冲突以及战胜国与战败国间尖锐的矛盾,最终必将打破暂时的均势,因此它不但没有消除各大 国之间矛盾,反而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尤其是德国希特勒所宣扬的民族复仇主义心理, 30年代法西斯分子正式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取得统治和对外扩张。在战胜国中,对势力范围的再分配也造成了各大国间
20、的深刻矛盾。至于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间矛盾,与苏俄社会主义的矛盾更加尖锐。可以说,凡尔赛体系这个国际关系新秩序从一开始就引起了种种不满, 20年代这个新秩序逐渐瓦解,到 30年代又为新的国际危机所激化,最终法西斯德国、意大利等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个新秩序彻底瓦解。福煦的预言相当准确和正确。 1933年美国政府为遵守 全国工业复兴法的企业或公司颁发的蓝鹰徽章(如下图),这是罗斯福新政的重要措施之一。下列对蓝鹰运动的评价错误的是 A确立了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 B起到了扩大工业生产的作用 C调节了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D保障了劳工和消费者的权利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否定型选择题,注
21、意时代背景,罗斯福新政是应对经济危机,而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因此不可能还要求进一步扩大工业生产,答案:选 B. 考点:罗斯福新政 点评:工业复兴法( National Industrial Recovery Act)是整个新政的核心和基础。该法规定了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规定工人具有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了资本家必须接受的最高工作时数和应付工资额。为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记,发动了 “人尽其职 ”的 “蓝鹰运动 ”( Blue Eagle),凡遵守该法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几周后,有 250万雇主与政府签署了法规,
22、他们给自己的产品标上蓝鹰,以示守法。 下图是为纪念某部重要文献颁布 30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币。该文献是 A独立宣言 B权利法案 C合众国宪法 D人权宣言 答案: B 试题分析:注意图片上的时间 “1689年 ” 独立宣言颁布于 1776年,合众国宪法颁布于 1787年,人权宣言颁布于 1789年, 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开始确立君主立宪制,因此选 B. 考点:权利法案 点评: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否定了君权神授,君主权力受到法律严格制约,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 “统而不冶 ”的地位,英
23、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 “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 ”这反映出当地: 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文化教育日趋衰落 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通过歌谣中 “洋烟袋 ”、 “ 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 ”,反映当时山西人有抽洋烟的习惯和使用电话这种新式通讯工具,说明出当时山西的传统习俗收到了冲击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有了极大的改变,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大足板子毕业生 ”反映当时的女孩子在民初已经放足,学习新式文化了,说明文化教育不是日渐衰落,而是有所进步。故排除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上海市 上海 理工大学 附属中学 上期 期末考试 历史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