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 A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B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进攻 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分封制的对象。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B、 C、 D都有可能受封,但平民不可能被封为诸侯,故选 A。 考点:分封制。 点评:关于分封制,还可以考查其特点:周王是全国
2、最高统治者,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诸侯国与周王的臣属关系明确;层层分封,确立等级秩序。 1862年,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一文中深刻地指出: “(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外,他们没有抱定任何任务。 他们的全部使命,似乎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 ” 此语旨在说明太平天国( ) A内讧、腐败严重 B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不能推进社会近代化 D制度措施具有空想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马克思指出, “太平天国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 ”,意思是太平天国没有能够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A、 B、 D都与材料内容不符,故
3、选 C。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 点评:太平天国是农民阶级发起的一场革命运动。农民阶级与落后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相联系,在思想上受皇权思想、等级思想影响,在组织上难以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在政治上走不出封建制度的窠臼。他们是以封建手段反封建制度。因此,传统的农民起义最终失败,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就中 国近代史上某一历史事件,胡适和蒋梦麟联名发表过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一文,其中写道: “荒唐的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却要未成年的学子抛弃学业,荒废光阴,来干涉纠正,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 ” ,针对以上材料,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 ”指的是中国的外交失败 B这场运动的兴
4、起和发展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紧密相关 C爱国青年学生是这场运动的中坚力量 D这场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答案: C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 A正确;兴起的经济、阶级基础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B正确;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正确, C错误。 考点:五四运动。 点评: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是: 政治: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文
5、化:爱国主义是 “五四 ”精神的主旋律;五四运动 也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 思想: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下边所示是闻一多的七子之歌 台湾。这首歌创作于民国十四年三月,此时距台湾 “离家 ”有( ) A 83年 B 65年 C 50年 D 30年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解答题需要掌握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方法。七子之歌 台湾创作于民国十四年,即公元 1925年;而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是在 1895年。两者相隔 30年,故选 D。 考点:马关条约。 点评: 1840年 1900 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
6、侵华战争即不平等条约: 战争 时间 结果 影响 鸦片战争 1840-1842 中英南京条约( 1842年)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中与英法天津条约( 1858)、北京条约( 1860)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中日马关条约( 1895年) 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 中与德奥美法英意日俄辛丑条约( 1901年)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有人认为,从实力上来说,孙中山与洪秀全相差很多,而偌大的大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
7、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清帝国就瓦解了。请问孙中山摸对的主题是( ) A工业化 B反帝爱国 C民主化 D实业救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的观点是: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个人事业同时代的要求相结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主要原因是孙中山顺应了政治民主化的时代潮流。故选 C。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是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一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街头上出现 “民主共和 ”的标
8、语 B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上航行向革命党施压 C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 D报刊登出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 答案: D 试题分析:中华民国成立时,孙中山就任的是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大总统,不是正式大总统。 A、 B、 C均符合史实,故选 D。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某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时说 “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 ”下列关于近代中国 “历经磨难 ”与 “自
9、强不息 ”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 林则徐抗英 B马关条约 反割台斗争 C八国联军侵华 义和团运动 D北京条约 洋务运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鸦片战争中,三元里一带的爱国绅民,自发组织与英军侵略军作战,显示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反侵略精神。 A对应正确;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发生在马关条约签订后, B 对应正确;义和团运动英勇抗击八国联军侵略,C对应正确。洋务运动不属于反侵略斗争,故选 D。 考点: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点评: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爱国军民英勇斗争的事迹: 鸦片战争: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在广州期间缉拿烟贩、整顿海防、学习外国技术,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
10、第一次胜利。虎门炮台关天 培奋勇杀敌,英勇献身。广州北郊三元里爱国绅民的反侵略战争,显示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反侵略精神。浙江定海战役中,总兵葛云飞拼死报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9年大沽炮台的爱国将士英勇抵抗英法联军,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 甲午中日战争:平壤战役中的清军将领左宝贵;黄海大战中的北洋舰队 “致远号 ”管带邓世昌,英勇抵抗,壮烈殉国。 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抗击侵略。 年号是皇权的象征。中国古代以皇帝年号纪年始于公元前 140年(汉武帝建元元年),止于 1911年(清宣统三年)。 1912年元旦,孙中山通电全国,废除帝王年号,改用 民国纪年。以上纪年的变化体现的实质政治含义是(
11、) A国名的变化 B历史的转折 C政权的更替 D政体的革新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宣布废除帝王年号,改用民国纪年。这一变化体现的实质政治含义是民主共和政体取代了封建君主专制。故选 D。 考点: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 点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从人员组成上看,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控制着政权;从其颁布的法令和措施来看,集中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资产阶级文化教育的政策,体现了促进民主政治,兴办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资产阶级文化教育,改造旧社会的热情。南京
12、临时政府颁布的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民主性,集中体现了南京临时政府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同时,其对内没有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对外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继续有效,都表明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也说明了这个政权的性质。 1911年 4月 21日,中国海军巡洋舰 “海圻 ”号出航,出使了英国乔治五世国王的加冕庆典,并出访美国、古巴, 13月后回到上海。回国后升起的国旗应当是( ) A龙旗 B五色旗 C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D十八星旗 答案: B 试题分析: “海圻 ”号于 1911年 4月出航, 13个月后返回上海,时间应是 1912年 5月。此时中
13、华民国已经成立,采用的国旗是五色旗。 A是清朝的国旗; C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国旗; D是湖北军政府 的旗帜。故选 B。 考点:中华民国的成立。 点评:辛亥革命最直接的结果,同时也是它对中国近代化发展最大的贡献,是它铲除了中国封建势力最顽固的堡垒,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时代的结束,同时也迈出了中国政治从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 民国十六年七月,宋庆龄发表声明指出: “我对于革命并没有灰心。使我失望的,是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走上歧途。 ”宋庆龄所指的人是( ) A王明、陈独秀 B吴佩孚、孙传芳 C蒋介石、汪精卫 D张学良、杨虎城 答案: C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的时间信息, “民国十六年七月 ”
14、是公元 1927年 7月。 “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走上歧途 ”,联系史实,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在武汉反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致使国民革命失败。宋庆龄所指的人是蒋介石、汪精卫,故选 C。 考点:国民革命的失败。 点评: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客观方面: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主观方面: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20l2 年的暑期,小辉同学参加了 “红色之旅 ”,旅行团一行从哪个地方启程,途经贵州遵义等地,最终到达陕北。( ) A南昌 B井冈山 C瑞金 D西柏坡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分析, “红色之旅 ”的旅行团途经贵州遵义
15、等地,最终到达陕北。走的是当年红军长征的路线,长征的出发地是江西瑞金,故选 C。 考点:长征的路线。 点评: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其内涵包括: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 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起来,全世界
16、受苦的人!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一切归劳动者所有 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 ”这是欧仁 鲍狄埃在 1871年5月 29日始创的国际歌的部分歌词。以下关于这首歌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宣告了第一国际的成立 B鼓舞了法国人民的反普斗争 C传播了国际共产主义理想 D吹响了巴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号角 答案: C 试题分析: 1871年 5月 28日,法国凡尔赛反动军队攻陷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巴黎公社的最后一个堡垒 贝尔 拉雪兹神甫公墓,革命失败。 5月 29日,法国工人诗人、巴黎公社的领导者之一欧仁 鲍狄埃怀着满腔热血,奋笔疾书,写下了这曲气壮山河的国际歌。 A第一国际成立于
17、1864年; B普法战争发生在 1870年;国际歌写于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这三项均与时间不符。国际歌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的著名歌曲,传播了国际共产主义理想。故选 C。 考点:巴黎公社革命。 点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士树立了光辉典范。 新华社曾发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 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日出东方力挽狂澜灯塔指引星火燎原进京赶考 B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 C力挽狂澜进京赶考日出东方
18、灯塔指引星火燎原 D力挽狂澜日出东方进京赶考星火燎原灯塔指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日出东方:指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星 火燎原:指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力挽狂澜:指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灯塔指引:指中共七大;进京赶考:指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这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种严峻的考验。故选 B。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点评: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斗争的史实是高考命题的密集区域。如 2012年新
19、课标地区有 6道题目。 2011年有 7道题目考查,题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以 后高考可能仍将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的方针、政策、革命斗争的策略等方面进行命题考查。复习时应注意分阶段进行梳理,突出民主革命发展的阶段特征。 1954年宪法是对共同纲领的继承和发展,其中的 “发展 ”表现在( ) 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正式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提出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方针 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 1954年宪法。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
20、治制度,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共提 出与民主党派提出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方针是在 1956年,故排除 ,选 D。 考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 1954年宪法。 点评: 1954年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根本的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为加强我国人民民主制度,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逐步奠定了基础。 “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经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 ”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 A邓小平提出 一国两制 B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
21、区成立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几个小时前香港还是英国的殖民地,但现在属于中国的特别行政区。这句话的背景是 1997年 7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故选 D。 考点:香港回归。 点评:香港的顺利回归洗雪了百年耻辱;开创了香港、澳门和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 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
22、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B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C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认识鸦片战争,会有不同的结论。英国史学家以英国利益为中心,认为鸦片战争是为保护英国的商业利益而发起的战争;我国史学家则会认为这是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从文明史观的角度,鸦片战争是东西方两种文明的碰撞和冲突。故选 C。 考点:从不同史观的角度认识鸦片战
23、争。 点评:本题考查从本题的角度和立场认识历史事件。再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 ) A欧洲 /发现,美洲 /文明相遇,全球史观 /侵犯 B欧洲 /文明相遇,美洲 /侵犯,全球史观 /发现 C欧洲 /侵犯,美洲 /发现,全球史观 /文明相遇 D欧洲 /发现,美洲 /侵犯,全球史观 /文明相遇 有人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变革, “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 ”。这表明( ) A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只是议会发生了变化 B革命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福建省 南安 中高 上学 期末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