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福建省南平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福建省南平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福建省南平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福建省南平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研究物质的性质有四个基本主干程序,是一个系统化的研究过程。研究金属镍的性质的基本程序的第三步是 A预测物质的性质 B进行实验和观察 C观察物质的外观特征 D做出有关的解释和结论 答案: B 试题分析:研究物质的性质有四个基本主干程序包括 观察物质的外观特征 预测物质的性质 进行实验和观察 做出有关的解释和结论,所以研究金属镍的性质的基本程序的第三步是进行实验和观察,答案:选 B。 考点:考查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 下列是海水综合应用中提取镁、溴的反应,属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苦卤中加入石灰乳 MgCl2+ Ca(
2、OH)2 = CaCl2 +Mg(OH)2 B苦卤中通入氯气 2Br- + Cl2 = 2Cl- + Br2 C氯碱工业电解食盐水 2NaCl + 2H2O 2NaOH + H2+ Cl2 D电解氯化镁 MgCl2 Mg + Cl2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MgCl2+ Ca(OH)2 = CaCl2 +Mg(OH)2该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正确; B、苦卤中通入氯气,氯、溴元素化合价均发生了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错误; C、氯碱工业电解食盐水氢、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错误; D、电解氯化镁镁、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错
3、误,答案:选 A。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下列有关 NaHCO3与 Na2CO3的性质说法中,正确的是 A往两者饱和溶液中通入 CO2,最终会形成澄清溶液的是 NaHCO3 B除去碳酸氢钠固体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可以采用加热的方法 C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剧烈程度强于碳酸氢钠 D二者 配成溶液,再加入石灰水,无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NaHCO3 答案: A 试题分析: A、二氧化碳与饱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所以碳酸钠溶液中有浑浊现象,而二氧化碳与碳酸氢钠不反应,仍是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正确; B、除去碳酸氢钠固体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不能采用加热的方法,因
4、为碳酸钠对热稳定而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错误; C、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剧烈程度弱于碳酸氢钠,错误; D、二者配成溶液,再加入石灰水,都会产生白色沉淀,错误,答案:选 A。 考点:考查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下列 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单质铜与稀硝酸反应 3Cu + 8H+ + 2NO3- = 3Cu2+ + 2NO+4H2O B钠与水的反应 Na 2H2O Na+ 2OH- H2 C氯气溶于水 Cl2 + H2O = 2H+ + ClO- + Cl- D碳酸氢钠跟盐酸反应 CO32-+ 2H+= H2O + CO2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铜与稀硝酸反应放出一氧化氮气体,
5、符合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正确; B、电荷不守恒,错误; C、次氯酸是弱酸,不能拆开,错误; D、碳酸氢根离子不能拆成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形式,错误,答案:选 A。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判断 食盐、纯碱、食醋均为厨房中常用的物质 ,利用这些物质不能实现的实验是 除去热水瓶内壁的水垢 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鉴别食盐和纯碱 检验食盐中是否含有碘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除去热水瓶内壁的水垢可选择食醋, 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需选择硝酸银溶液, 鉴别食盐和纯碱可选择食醋,产生气体的是纯碱 检验食盐中是否含有碘需选择酸性淀粉碘化钾试纸,所以利用食盐、纯碱、食醋不能实现的实
6、验是 ,答案:选 C。 考点:考查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根据下图,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 C的成分是气体 E与二氧化碳的混和气体 B浓热的 D溶液能把碳单质氧化为二氧化碳 C气体 E遇空气会被氧化成红棕色的气体 D溶液 G是蓝色的硫酸铜溶液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C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含有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一氧化氮,硝酸与铜反应有一氧化氮生成,所以 E为一氧化氮,因此 C的成分是气体 E与二氧化碳的混和气体,正确; B、浓热的硝酸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正确; C、一氧化氮遇空气变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正确; D、溶液 G是硝酸铜溶液,错误,答案:选 D。 考点:考
7、查二氧化氮、二氧化碳、硝酸的化学性质 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分析,正确的是 A失电子越多 ,该物质的还原性就越强 B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C氧化剂氧化其他物质时 ,本身被还原 D某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一定被还原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物质的还原性的强弱与失电子的多少无关,与失电子的难易有关,错误; B、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有氧化性,但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如二氧化碳,错误; C、氧化剂具有氧化性,本身发生还原反应,正确; D、某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不一定被还原,可能被氧化如氯离子变成氯气,错误,答案:选 C。 考点:考查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发生氧化、还
8、原反应的判断 分析下表中三种气体物质的有关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质量 /g 体 积 0 , 101kPa 20 , 101kPa 0 , 202kPa H2 2 22.4 24.0 11.2 O2 32 22.4 24.0 11.2 CO2 44 22.3 23.9 11.2 A物质的量相同的三种气体,在相同的条件下,其体积基本相同 B相同的条件下,体积相同的三种气体,其质量不同 C质量相同的三种气体,在相同的条件下,其体积一定不同 D相同的条件下,体积相同的三种气体,因其质量不同,所以气体分子数目也不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物质的量相同的三种气体,在相同
9、的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其体积基本相同,正确; B、相同的条件下,体积相同的三种气体物质的量相同,摩尔质量不同,其质量不同,正确; C、质量相同的三种气体,摩尔质量不同,物质的量也不同,所以在相同的条件下,其体积一定不同,正确; D、相同的条件下,体积相同的三种气体,物质的量相同,虽然质量不同,但气体分子数目相同,错误,答案:选 D。 考点: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的应用 下图装置可用于收集气体并验证其化学性质,下列对应关系完全正确的是 选项 气体 试剂 现象 结论 A NO 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 NO与水反应生成硝酸 B Cl2 KI淀粉溶液 溶液变蓝 Cl2有氧化性 C SO2 酸性
10、 KMnO4溶液 溶液褪色 SO2有漂白性 D NH3 酚酞试剂 溶液变红 NH3有碱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NO气体不与水反应,错误; B、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能置换碘化钾中的碘生成碘单质,碘遇淀粉变蓝色,正确; C、二氧化硫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不是漂白性,错误; D、氨气溶于水,溶液显碱性,使酚酞变红,但不能说氨气显碱性,错误,答案:选 B。 考点:考查常见气体的检验原理 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固体混合物 Wg溶于水制成 500mL溶液,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2mol L-1,若将 Wg该混合物用酒精灯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时,得到的固体物质的质量可能是
11、 A 5.3g B 10.6g C 4.2g D 3.1g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钠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0.1mol,无论碳酸钠、碳酸氢钠以何种比例混合,该固体受热分解后的产物只有碳酸钠,根据钠元素守恒,碳酸钠的物质的量应为 0.05mol,其质量为 5.3g,答案:选 A。 考点:考查碳酸氢钠的分解及守恒法的应用 设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4.6克钠与水反应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 0.2NA B常温常压下 2克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 NA C在标准状况下, 22.4LNH3所含的分子数目为 NA D 1 L0.5mol L-1Na2SO4溶液中所含有的 Na+离子
12、数目为 NA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406g的钠的物质的量是 0.2mol,所以与水反应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 0.2NA,正确; B、 2克氢气的物质的量是 1mol,所含原子数为 2NA,错误;C、在标准状况下, 22.4LNH3的物质的量是 1mol,所以所含的分子数目为 NA,正确; D、 1 L0.5mol L-1Na2SO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是 0.5mol,所以 Na+离子物质的量为 0.5mol2=1mol,即离子数目为 NA,正确,答案:选 B。 考点:考查对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理解应用 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 CO2、 CO均为酸性氧化物 B氯水、氨水均为混合物 C纯碱
13、、火碱均为属于碱 D牛奶、醋酸均为胶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CO不属于酸性氧化物,错误; B、氯水、氨水均为气体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正确; C、纯碱不是碱,属于盐类,错误; D、醋酸属于溶液,不是胶体,错误,答案:选 B。 考点:考查物质中酸性氧化物、混合物、碱、胶体的概念的理解 NaNO2有像食盐一样的外观和咸味,它对人体的毒性表现为:可将正常的血红蛋白变为高铁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中的铁元素由二价变为三价),失去携氧能力,美蓝是亚硝酸盐中毒的有效解毒剂。下列有关 NaNO2毒性分析正确的是 A因解毒剂美蓝具有氧化性 B中毒时亚硝酸盐发生氧化反应 C解毒时高铁血红蛋白被还原 D中毒时
14、血红蛋白分子被还原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NaNO2使血红蛋白中的铁元素由二价变为三价,具有氧化性,美蓝是亚硝酸盐中毒的有效解毒剂,所以因解毒剂美蓝具有还原性,错误; B、中毒时亚硝酸盐发生还原反应,作氧化剂,错误; C、中毒时铁元素由二价变为三价,所以解毒时由三价变为二价,高铁血红蛋白被还原,正确; D、中毒时血红蛋白分子被亚硝酸盐氧化,错误,答案:选 C。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 下列有关酸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B大量燃烧含硫的化石燃料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C酸雨的 pH小于 5.6 D减少酸雨的产生可采取的措施是对燃料进行
15、脱硫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硫的排放,错误; B、含硫的化石燃料燃烧的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硫,造成酸雨,正确; C、酸雨的 pH一般小于5.6,正确; D、对燃料进行脱硫,减少铝二氧化硫的排放,从而减少酸雨的产生,正确,答案:选 A。 考点:考查酸雨产生的原因及对酸雨的 pH的记忆 下列化学物质在实验室存放,方法正确的是 A浓硝酸保存在无色试剂瓶中 B浓硫酸保存在带玻璃塞的广口瓶中 C少量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D漂白粉可露置在空气中保存 答 案: C 试题分析: A、浓硝酸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错误; B、液体一般保存在细口瓶中,错误; C、金属钠易与空气
16、中的水反应,所以应隔绝空气密闭保存,煤油的密度比钠的密度大,所以少量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正确;D、漂白粉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失去效力,所以不能露置在空气中,错误,答案:选 C。 考点:考查化学试剂的保存方法 能用离子方程式 H+ + OH- = H2O表示的是 A Ba(OH)2溶液和 H2SO4溶液混合 B NaOH溶液和盐酸混合 C Cu(OH)2和稀 H2SO4反应 D CO2通入 NaOH溶液中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Ba(OH)2溶液和 H2SO4溶液反应除水外还有硫酸钡生成,错误;B、 NaOH溶液和盐酸反应的实质就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正确;C、 Cu(OH
17、)2和稀 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 Cu(OH)2不能拆开,错误; D、 CO2是非金属氧化物,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开,错误,答案:选 B。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下列变化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氯水和 SO2可使品红褪色 B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 C氯水和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D氢氧化 钠溶液和石灰水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氯水使品红褪色是因为氯水中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使品红褪色是因为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原理不同,错误; B、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前者是吸水而使浓度降低,后者是易挥发溶质减少而使浓度降低,原理不同,
18、错误; C、氯水使红墨水褪色是次氯酸的强氧化性,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是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原理不同,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暴露在空气中变质都是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原理相同,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物质的化学变化原理 下列处置、操作或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有大量的氯气泄漏时,应用浸有弱碱性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向高处跑 用托盘天平称量 50.56 g KCl, 0.56 g通过移动游码来实现 金属钠着火燃烧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让一束光通过胶体,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 “通路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水溶液显酸性,所以 正确;托盘天平只能精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福建省 南平市 上学 期末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