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吉林省吉林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吉林省吉林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吉林省吉林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吉林省吉林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探究求合力方法的实验中利用了理想模型的方法 B牛顿首次提出 “提出假说,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 的科学推理方法 C用点电荷来代替实际带电物体是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 D奥斯特通过实验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探究求合力方法的实验中利用了等效代替的方法,故 A 选项错误;伽利略首次提出 “提出假说,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 的科学推理方法,故 B选项错误;用点电荷来代替实际带电物体是采用了理想模型的方法,故 C选项错误;奥斯特通过实验观察到电流
2、的磁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故 D选项正确。 考点:物理学史 如图所示是一列简谐波在 t=0时的波形图象,波速为 v= l0m/s,此时波恰好传到 I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列波的周期为 T=0 4s B质点 B、 F在振动过程中位移总是相等 C质点 I的起振方向沿 y轴负方向 D当 t=5 1s时, x=l0m的质点处于平衡位置处 E质点 A、 C、 E、 G、 I在振动过程中位移总是相同 答案: ABC 试题分析: 由波形图可以直接得出波的波长,根据 求解周期,根据波形图来确定 I处的起振方向,当质点间的距离为波长的整数倍时,振动情况完全相同,当质点间的距离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
3、振动情况相反由波形图可知,波长 =4m,则 T= =0.4s,故 A正确;质点 B、 F之间的距离正好是一个波长,振动情况完全相同,所以质点 B、 F在振动过程中位移总是相等,故 B正确;由图可知, I刚开始振动时的方向沿 y轴负方向,故 C正确;波传到 x=l0m的质点的时间 s, t=5.1s时, x=l0m的质点已经振动 4.1s= ,所以此时处于波峰处,故 D错误;质 点 A、 C间的距离为半个波长,振动情况相反,所以位移的方向不同,故 E错误 . 考点:横波的图象 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图中的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匝数 与副线圈匝数之比为 10 1,变压器的原线圈接如右图所示的
4、正弦式交流电,电阻和电容器 连接成如左图所示的电路,其中电容器的击穿电压为 8V,电表为理想交流电表,开关 S处于断开状态,则 A电压表 V的读数约为 7.07V B电流表 A的读数为 0.05A C变压器的输入功率约为 7.07W D若闭合开关 S,电容器不会被击穿 答案: AD 试题分析:根据图象可以求得输出电压的有效值、周期和频率等,再根据电压与匝数成正比即可求得结论。根据图象可得原线圈的电压的最大值为 200V,最大值为有效值的 倍,所以电压的有效值为 =100 ,根据变压器的原理 ,解得副线圈的电压 ,故电阻 R2两端的电压 =V=7.07V,电流 A,再由根据变压器的原理 解得A,
5、所以 A正确, B错误;变压器的输入功率 W,故 C选项错误;若闭合开关 S, R2、 R3并联,并联电阻为 10 ,电容器上分压为 =V,电容器的两端的最大电压值为 V,电容器不会被击穿,故 D选项正确 考点: 变压器的构造和原理 欧姆定律 交流电的峰值、有效值以及它们的关系 输入功率 一质量为 2kg的物体,在水平恒定拉力的作用下以某一速度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当运动一段时间后,拉力逐渐减小,且当拉力减小到零时,物体刚好停止运动,图中给出了拉力随位移变化的关系图象。已知重力加速度。根据以上信息能精确得出或估算得出的物理量有 A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B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C物体
6、匀速运动时的速度 D物体运动的时间 答案: AB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及图象所给信息可知,当水平拉力为 7N时物体做匀速运动,即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7N,所以可求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故 A选项正确;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即为拉力和摩擦力做功之和,由图象可得物体减速阶段的位移,所以摩擦力的功可求,再由图象面积的物理意义估算水平拉力做的功,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可求,故 B选项正确;由动能定理可得物体匀速运动时的速度,故 C选项正确;因为物体减速阶段为非匀变速运动,所以不能求物体运动的时间,故 D选项错误。 考点:物体的平衡 功 动能定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h经过 6次 衰变和 4次 衰变后成
7、为稳定的原子核 Pb B在核 反应堆中,为使快中子减速,在铀棒周围要放 “慢化剂 ”,常用的慢化剂有石墨、重水和普通水 C当用蓝色光照射某金属表面时有电子逸出,则改用红光照射也一定会有电子逸出 D核力是弱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在原子核的尺度内,核力比库仑力大得多,其作用范围在 1 5l0-l0 m E原子从 a能级状态跃迁到 b能级状态时发射波长为 的光子,原子从 b能级状态跃迁到 c能级状态时吸收 ,已知 。那么原子从 a态跃迁到到 c能级状态时将要吸收波长的光子 答案: ABE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知 Th经过 6次 衰变和 4次 衰变后成为稳定的原子核 Pb,故 A选项正确
8、;在核反应堆中,为使快中子减速,在铀棒周围要放 “慢化剂 ”,常用的慢化剂有石墨、重水和普通水,故 B选项正确;当用蓝色光照射某金属表面时有电子逸出,则改用红光照射时,由于入射光的频率降低,若入射光的频率低于该金属的极限频率,就一定不会光电子逸出,故 C选项错误;核力是强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故 D选项错误;由原子的能级跃迁,则原子从 a能级状态跃迁到 b能级状态时发射波长为 的光子,则光子的能量为 ,原子从 b能级状态跃迁到 c能级状态时吸收 ,则光子的能量为 ,已知 ,则 ,那么原子从 a态跃迁到到 c能级状态时将要吸收波长的光子的波长 ,即 ,解得,故 E选项正确。 考点: 衰变和 衰变
9、核反应 光电效应 原子能级跃迁 如图所示,边长为 2L的正方形虚线框内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一个边长为 L粗细均匀的正方形导线框 abcd,其所在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导线框的对角线与虚线框的对角线在一条直线上,导线框各边的电阻大小均为 R。在导线框从图示位置开始以恒定速度 沿对角线方向进入磁场,到整个导线框离开磁场区域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线框进入 磁场区域时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B导线框中有感应电流的时为 C导线框的 bd对角线有一半进入磁场时,整个导线框所受安培力大小为D导线框的 bd对角线有一半进入磁场时,导线框 a、 c两点间的电压为答案: D
10、 试题分析:根据楞次定律的推论: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阻碍磁通量的变化,故由楞次定律判断出,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故 A选项错误;导线框完全进入磁场后感应电流消失,到完全进入经历的时间为 ,穿出时时间也为,导线框中有感应电流的时间 ,故 B选项错误;导线框的 bd对角线有一半进入磁场时,导体的有效 切割长度为 ,感应电动势为 ,由安培力公式为 F= 可算出安培力为 ,故 C选项错误;导线框的bd对角线有一半进入磁场时,导线框 a、 c两点间的电压为电动势的一半,故 D选项正确。 考点:楞次定律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安培力 将两金属球 P、 Q固定,让球 P带上正电后,形成的稳定电场如图所示,
11、已知实线为电场线,虚线为等势面,其中 A、 B、 C、 D为静电场中的四点,则 A C、 D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电势相等 B A、 B两点的电势相同,电场强度不同 C将电子从 A点移至 B点,电场力做负功 D将电子从 A点移至 D点,电势能增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 C、 D两点在同一等势面上的电势相等,但场强方向不同,故电场强度不相同,则 A选项错误; A、 B两点不在同一等势面上,电势不相同,场强方向相反,电场强度不同,故 B选项错误;由图可知从 A点移至 B点电势降低,故将电子从 A点移至 B点,电场力做负功,则 C选项正确; A点、 D点在同一等势面上,故将电子从 A点移至 D点,电
12、场力不做功,电势能不变,故 D选项错误。 考点:电场强度 电势 电场力做功 电势能 我国 “玉兔号 ”月球车被顺利送抵月球表面,并发回大量图片和信息。若该月球车在地球表面的重力为 ,在月球表面的重力为 。已知地球半径为 ,月球半径为 ,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 g,则 A “玉兔号 ”月球车在地球表面与月球表面质量之比为 B地球的质量与月球的质量之比为 C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与月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 D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与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 答案: D 试题分析:质量是表示物体含物质多少的物理量,与引力无关,物体的质量是不变的,重力是改变的,根据重力表达式 G 重 =mg表示出
13、g进行比较;忽略星球自转的影响,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列出等式比较地球和月球的质量;第 一宇宙速度是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也是最大的圆周运动的环绕速度。 “玉兔号 ”月球车在地球表面与月球表面质量之比为 1: 1;故 A选项错误;根据,则地球的质量为 ,月球的质量为 ,故地球的质量与月球的质量之比为: ,故 B选项错误;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故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与月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 G1: G2; 故 C选项错误;第一宇宙速度是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由 和 解得 ,故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与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 D选项正确。 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和匀速圆周
14、运动规律 完 全相同的两物体 P、 Q,质量均为 ,叠放在一起置于水平面上,如图所示。现用两根等长的细线系在两物体上,在细线的结点处施加一水平拉力 ,两物体始终保持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重力加速度为 g) A物体 P受到细线的拉力大小为 B两物体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C物体 Q对地面的压力大小小于 2mg D地面对 Q的摩擦力小于 答案: B 试题分析: 由两绳的受力可求得 ,故 A选项错误;分析 P物体的受力如图所示,由于两物体始终保持静止状态, ,解得 ,故 B选项正确;对 PQ整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知地面对物体 Q支持力大小等于 2mg,地面对 Q的摩擦力等于 ,故 C、 D选项错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吉林省 吉林市 第三次 模拟考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