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 E1 激发态能量 En=E1/n2其中 n=2, 3, 4 。用 h表示普郎克常量, 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能使氢原子从第一激发态电离的光子的最大波长错误的为 A -4hc/3E1 B -2hc/E1 C -4hc/ E1 D -9hc/ E1 答案: ABD 试题分析:第一激发态即第二能级,是能量最低的激发态,则有: ; 电离是氢原子从第一激发态跃迁到最高能级 0的过程,需要吸收的光子能量最小为: 所以有: ,解的: ,故 ABD错误, C正确 让选错误的,故选 ABD 考点:氢原
2、子的能级公式和跃迁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了电离中涉及的氢原子的能级跃迁问题同时明确光子能量、光速、频率、波长之间关系 如图所示,某轴承厂有一条滚珠传送带,传送带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 ,上方 A处有一滚珠送料口,欲使滚珠从送料口沿无摩擦的斜槽最快地送到传送带上,应采取的方法是 A沿 AB所在的竖直方向安放斜槽 B过 A点向传送带做垂线,得垂足 C,应沿 AC 方向安放斜槽 C考虑路程和加速度两方面的因素,应在 AB和 AC 之间某一适当位置安放斜槽 D上述三种方法,滚珠滑到传送带上所用的时间相同 答案: C 试题分析:以 AB为直径做圆,该圆必过 C点,从 A点沿不同弦滑至圆周上各点的时间相等。故考
3、虑路程和加速度两方面的因素,应在 AB和 AC 之间某一适当位置安放斜槽, C正确 故选 C 考点:考查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点评:本题体现了数学和物理相结合的特点,所以在平时的学习的中学生需要注意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物体运动的路程与运行时间的比值定义为物体运动的平均速率小李坐汽车外出旅行时,汽车行驶在沪宁高速公路上,两次看到路牌和手表如图所示,则小李乘坐汽车行驶的平均速率为 A 16km/h B 96km/h C 240km/h D 480km/h 答案: B 试题分析:汽车的路程为 ,所用时间为 ,所以平均速率为 , B正确 故选 B 考点: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 点
4、评:在分析平均速度时,需要找出对应的位移和所用的时间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坐标的 x-t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甲比乙早出发时间 t0 C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 x0 D甲的速率大于乙的速率 答案: BC 试题分析:图像的斜率表示运动的速度,故甲做匀速运动,乙先静止,后做匀速运动,且运动时,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 AD错误,从图中可得乙在 时刻出发,甲在 t=0时刻出发,故甲比乙早出发时间 , B正确,从图像可得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 , C正确, 故选 BC 考点:考查了对 x-t图像的理解 点评:关键是知道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 用波长为 410
5、-7m的紫光照射某金属,发出的光电子垂直进入 310-4T的匀强磁场中,光电子所形成的圆轨道的最大半径为 1.2cm(电子电荷量 e 1.610-19C,其质量 m 0.9110-30k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紫光光子的能量可用 E h 计算 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可用 Ek 计算 C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约 4.751014Hz D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约 4.751015Hz 答案: ABC 试题分析:紫光光子的能量可用 E h 计算, A正确;由 得 则最大初动能为 故 B正确, , 得极限频率 C正确, D错误 故选 ABC 考点:考查了光电效应 点评:关键是对公式的灵活掌
6、握,基础题,难度适中 在人类认识原子与原子核结构的过程中,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A查德威克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 B汤姆生首先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C居里夫人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 D卢瑟福通过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发现了质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汤姆生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故 A错误卢瑟福首先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贝克勒尔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故 C错误卢瑟福用 粒子轰击氮核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故 D正确 故选 D 考点:物理学史 点评:在人类认识原子与原子核结构的过程中在许多重大发现,可结合年代、发现的过程和内容等等进行记忆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普朗
7、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的过程中提出了能量子假说 B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子有动量,即光具有粒子性 C玻尔建立了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各种原子发光现象 D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答案: AB 试题分析: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子有动量,即光具有粒子性;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的过程中提出了能量子假说, AB正确;波尔理论并不能解释全部原子发光现象,如氦原子, C 错误, 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D 错误, 故选 AB 考点:考查了物理学史 点评:对此类型问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多积累,多记忆,多区分 一物体从高 x处做自由落体运动,经时间 t到达地面,落地速度为 v,那么当物体下落时间为
8、 时,物体的速度和距地面的高度分别是 A , B , C , D , 答案: C 试题分析: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 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 ,当下落时间为 时,距离地面的高度速度 , C正确 故选 C 考点:考查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点评: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 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黑体辐射时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 B比结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靠,原子核越稳定 C宏观物体的物质波波长非常小,极易观察到它的波动性 D用质子流工作的显微镜比用相同速度的电子流工作的显微镜分辨率高 答案: AD 试题分析 : A、根据黑体
9、裁辐射实验结果得知,黑体辐射时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故 A正确 B、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靠,原子核越稳定故 B错误 C、宏观物体的物质波波长非常小,波动性很弱,不容易观察到它的波动性故 C错误 D、相同速度的质子与电子,质子物质波的波长要小,衍射现象较弱,所以用质子流工作的显微镜比用相同速度的电子流工作的显微镜分辨率高故 D 正确 故选 AD 考点:考查了原子物理基础知识 点评:黑体辐射时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靠,原子核越稳定宏观物体的物质波波长非常小,不易观察到它的波动性用质子流工作的显微镜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黑龙江省 鹤岗 中高 下学 期末考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