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GDW 11718.1-2017 电网设备金属质量检测导则第1部分:导体镀银部分.pdf
《Q GDW 11718.1-2017 电网设备金属质量检测导则第1部分:导体镀银部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 GDW 11718.1-2017 电网设备金属质量检测导则第1部分:导体镀银部分.pdf(3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29.240 Q/GDW 国 家 电 网 公 司 企 业 标 准 Q/GDW 11718.1 2017 电网设备金属质量检测导则 第 1 部分:导体镀银部分 Quality test for metal in power grid equipment Part 1: Silver coating of conductor 2018 - 04 - 13 发布 2018 - 04 - 13 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 发布 Q/GDW 11718.1 2017 I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 和 定义 . 1 4 外观检查 . 2 5 硬度检测
2、 . 3 6 厚度检测 . 5 7 耐蚀性检测 . 8 8 附着力检测 . 11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计量箱接插件镀银层的检测 . 12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石墨复合镀层的检测 . 15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检测报告模板 . 18 编制 说明 .23 Q/GDW 11718.1 2017 II 前 言 为规范电网设备导体镀银层外观检查、硬度检测、厚度检测、耐蚀 性检测、附着力检测的一般要求、检测设备、检测方法和结果判定,制定本部分。 电网设备金属质量检测导则标准分为 4个部分: 第 1部分:导体镀银部分; 第 2部分: 非金属涂层部分 ; 第 3部分: 电力金具部分 ; 第 4部分
3、: 地脚螺栓部分 。 本部分为电网设备金属质量检测导则标准的第 1部分。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运维检修部提出并解释。 本部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中 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 院、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台州供电公司、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衢州供电公司、 国网宁夏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国网上海市电力 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4、 张杰 、 王炯耿、 梅简 、 韩钰、 鲁旷达、 陈大兵、洪毅成、雪金海、 罗宏建、 金焱、乔汉文、郭锋、朱义勇、王文、赵峥、 李伟、赵洲峰、 周宇通、胡洁梓、 赵广耀、 陈胤桢、袁翔宇、杨立恒、王欣欣、蔡建宾、 沈晓、 汤义勤、 徐硕、 吴忠、 丛培军 、骆国防 、廖巍 。 本部分首次发布。 本部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 Q/GDW 11718.1 2017 1 电网设备金属质量检测导则 第 1 部分:导体镀银部分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电网设备导体镀银层外观检查、硬度检测、厚度检测、耐蚀性检测、附着力检测的一般要求、检测方法和结果判定。 本部分适用于 10kV及
5、以上电网设备部件的导体镀银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340.1 金属材料 维氏硬度试验 第 1部分:试验方法 GB/T 4340.2 金属材料 维氏硬度试验 第 2部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 GB/T 5270 金属基体上的金属覆盖层电沉积和化学沉积层附着强度试验方法评述 GB/T 6462 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 厚度测量 显微镜法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10125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6、盐雾试验 GB/T 16921 金属覆盖层 覆盖层厚度测量 X射线光谱方法 GB/T 21838.1 金属材料 硬度和材料参数 的仪器化压痕试验 第 1部分:试验方法 JB/T 10077 金相显微镜 3 术语 和 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开关的)触头 contact( of a switching device) 两个或两个以上导体,以其接触使导电回路连续,其相对运动可分、合导电回路,而在铰链或滑动接触情况下还能维持导电回路的连续性。 3.2 最小镀银层厚度 minimum thickness of silver coating 镀银层厚度值中的最小值。 3.3 硬度
7、hardness 材料局部抵抗硬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 3.4 Q/GDW 11718.1 2017 2 维氏硬度 vickers hardness 在一定载荷作用下 ,将相对面夹角为 136的方锥形金刚石压入器压材料表面,保持规定时间后,用测量压痕对角线长度,再按公式来计算硬度的大小。 3.5 X射线光谱法 X-ray spectrometric methods 采用高强度入射 X射线撞击置于入射光谱路径上的材料时,产生二次辐射,通过测量二次辐射的强度进而测量镀层厚度的方法。 3.6 显微镜法 microscopical method 从被检工件上切割一块试样,镶嵌后采用适当的技术对横断面进行
8、研磨、抛光和浸蚀,在光学显微镜下用 标尺测量镀层局部厚度的方法。 3.7 腐蚀 corrosion 金属材料以及由它们制成的构件,在自然环境中或者在工况条件下,与其所处环境介质发生化学或者电化学作用而引起变质和破坏的现象。 3.8 耐蚀性 corrosion resistance 给定腐蚀体系中,金属具有的抗腐蚀能力。 3.9 盐雾 salt-fog 大气中由含盐微小液滴所构成的弥散系统。 3.10 盐雾试验 salt-fog test 利用盐雾试验设备所创造的人工模拟盐雾环境条件来考核产品或金属材料耐腐蚀性能的环境试验。 3.11 附着强度 adhesion strength 不同材料层之间
9、的附着、粘结或贴附的紧密程度。 3.12 耐磨性 abrasive resistance 又称耐磨耗性,以材料在规定摩擦条件下的磨损率或磨损度的倒数来表示。 4 外观检查 4.1 一般要求 4.1.1 检测准备 Q/GDW 11718.1 2017 3 应擦去试样待测面上的外来污物,并用酒精清洗干净。 4.1.2 检测设备 放大 8倍或 4倍具有照明的观察器(放大镜)。 4.2 检测方法 采用直接目视或使用放大 8倍或 4倍具有照明的观察器(放大镜)进行观察。 4.3 结果判定 4.3.1 均匀性 镀层应结晶细致、平滑、均匀、连续。 4.3.2 允许出现的缺陷 镀层允许出现的缺陷如下: a)
10、轻微的水迹和 非重要表面上轻微的夹具印; b) 因基体金属镀前表面状态的差异,在同一零件上镀层有稍不均匀的颜色和光泽; c) 形状复杂的零件,在边、被、角处有轻微的粗糙现象,但不影响设备质量和使用性能 。 4.3.3 不允许出现的缺陷 不允许出现:变为黑褐色、起泡、针孔、脱皮、生锈、裂痕、黑点(印)、腐蚀、表面粗糙、电镀毛刺、露底料、无法擦去的污物、镀前划痕、镀后划痕、变形、花斑、凹坑、凹凸痕、烧蚀、颗粒、残丝。 4.4 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a) 试样编号、基体材料、镀层种类、检测日期; b) 检测结论; c) 对缺陷(若有)的描述; d) 检测人员及审核者 。 5 硬度检
11、测 5.1 一般要求 5.1.1 检测准备 5.1.1.1 试验温度 试验一般在 10 35室温下进行,对于温度要求严格的试验,室温应为 23 5。对于在室外开展的试验,必须在满足上述温度条件时进行。 5.1.1.2 试样表面 试样表面应平坦光滑,试验面上应无外来污物,试验前应经过抛光处理,并用酒精清洗干净。试验表面的质量应保证压痕对角线长度的测量精准。 Q/GDW 11718.1 2017 4 5.1.1.3 试验台 对于小截面或外形不规则的试样,可使用专用试验台进行试验。 试验台应清洁且无其他污物(氧化皮、油脂、灰尘等)。试样应稳固的放置于钢性试验台上以保证试验过程中试样不产生位移。 5.
12、1.2 检测设备 5.1.2.1 硬度计 硬度计应符合 GB/T 4340.2或 GB/T 21838.1的规定,在要求的试验力范围内施加规定的试验力。 5.1.2.2 压头 压头应是具有正方形基面的金刚石椎体,并符合 GB/T 4340.2或 GB/T 21838.1的规定。 5.1.2.3 压痕检测装置 压痕测量装置应符合 GB/T 4340.2或 GB/T 21838.1的相应要求,并在校准有效期内。 5.2 检测方法 5.2.1 观察试验面,选择理想试验区域进行试验。 试验过程按照 GB/T 4340.1 进行, 试验时垂直于试验面施加试验力,整个试验过程中不应有冲击和振动。压头下降速
13、度应在 15 m/s 70 m/s 之间。试验力保持时间为 10s 15s。 5.2.2 任一压痕中心到试样边缘距离,至少应为压痕对角线长度的 3 倍。两相邻压痕中心之间的距离,至少应为压痕对角线长度的 6 倍。如果相邻压痕大小不同,应以较大压痕确定压痕间距。 5.2.3 应测量压痕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并根据以下公式计算维氏硬度值。在平面上压痕两条对角线长度之差,应不超过对角线长度平均值的 5%,如果超过 5%;则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 维氏硬度值的计算公式见式 (1) 221362 s in 20 . 1 0 2 0 . 1 0 2 0 . 1 8 9 1FFFHV S d d . (1) 式中
14、: HV 维氏硬度 值 ; F 试验力, N; S 压痕面积, mm2; d 测量的两条压痕对角线长度的平均值, mm。 5.3 结果判定 5.3.1 每件试样进行 3 次显微维氏硬度试验, 3 次的维氏硬度算术平均值为该试样的维氏硬度平均值。 5.3.2 试样的维氏硬度平均值不小于 120HV,最小值不小于 110HV。 5.3.3 镀层厚度至少应为压痕对角线长度的 1.5 倍,否则测量结果无效。 5.3.4 对于在曲面试样上试验的结果,应 参见 GB/T 4340.2-2012 附录 B 表 B.1表 B.6 进行修正。 5.4 检测报告 Q/GDW 11718.1 2017 5 检测报告
15、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a) 检测 设备名称、型号; b) 硬度符号; c) 试验结果; d) 不在本部分规定之内的各种操作; e) 影响试验结果的各种细节; f) 检测部位示意图; g) 基体和镀层的材质; h) 检测人员及审核者 。 6 厚度检测 6.1 一般要求 6.1.1 检测部位 导体表面镀银层厚度测量应选取导电回路动接触或母线静接触部位进行测量。 6.1.2 检测方法 导体镀银层厚度测量方法主要有 X射线光谱法、显微镜法等。常规检测宜选择对被检对象无损的 X射线光谱法,仲裁试验时应选择显微镜法,检测方法按本标准相应章节执行。当采用 X射线光谱法、显微镜法之外的其他检测方法时,按相应的
16、标准执行。 6.1.3 检测人员 从事导体镀 银层厚度检测的人员应熟知电网设备镀银层相关知识,并熟练掌握相应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6.2 测量方法 6.2.1 X 射线光谱法 6.2.1.1 检测人员 检测人员应经过仪器设备的使用培训,并熟知本标准和 X射线防护的相关知识。 6.2.1.2 检测设备 检测设备的性能应符合 GB/T 16921的相关规定,并定期进行检定或自校准,检定或自校准周期应根据使用情况和制造商的规定执行。 6.2.1.3 环境要求 作业时,周边应无强电、磁场干扰源。 6.2.1.4 检测方法 6.2.1.4.1 取样 Q/GDW 11718.1 2017 6 当采用固定式测
17、量设备时,应将触头等检测部件从设备上拆卸后进行检测。对于能够直接放入固定式检测设备检测仓内且检测面方位满足检测 要求时,可以直接检测,否则应采取进一步拆解、机械切割等方式进行处理。 当采用便携式测量设备检测时,如被检部件检测部位外露且有检测设备放置的空间时,可不拆卸,否则也应将被检部件拆下检测。 6.2.1.4.2 检测面 导体连接接触部位为必须检测的表面。 检测面应清洁、完整,检测区域无破损或损伤,必要时采用无水乙醇或丙酮轻拭清洗后干燥。 检测面面积和曲率半径不应小于检测设备规定的最小适用面积和最小曲率半径的要求。如检测面无法满足要求,应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校正。校正工作应在相同位置、相同表面
18、和相同测量面积的试样上进行。 6.2.1.4.3 厚度的测量 厚 度测量一般按如下程序进行: a) 样品的摆放:采用固定式镀层厚度测量仪进行检测时,试样在测量仪器中的摆放应符合 X光路不受干扰的原则,包括不受阻挡和散射,且保证样品倾斜角度与标定时试片倾斜角度一致;采用便携式镀层厚度测量仪进行检测时,仪器的 X射线窗口应与被检测的样品表面垂直接触; b) 测点数量及位置:每个样品应检测不少于 3个部位,各检测部位应均匀分布,测点之间的距离应根据样品大小以及仪器设备准直器孔径进行确定,当检测样品表面积不能满足上述距离要求时,可以只在同一部位进行测量。测点不宜选择靠近试件边缘或孔洞以及曲率较大部 位
19、。 c) 测量:根据镀层和基层的类型,选定仪器程序进行测量。测量时,每个测点检测时间一般应不少于 10秒,推荐设置为 15 20秒,具体根据不同仪器的检测要求设定,且同一部位应测量不少于 3次。 d) 数据的处理:同一部位测量的三次测量结果,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该部位的测量结果,试验结果应按照 GB/T 8170进行修约,数值保留一位小数。但要求任一测量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偏差不得大于平均值的 10%或 1 m(以小值为准),否则该组测量结果无效,需要校正仪器或对样品表面进行清洁及调整摆放位置来消除测量偏差。 6.2.1.4.4 检测结果 镀层厚度测量检测 结果为所有测量部位测量结果的最小值。 6.2
20、.2 显微镜法 6.2.2.1 检测人员 检测人员应熟知标准的本部分内容 与 GB/T 6462相关要求 ,并能熟练使用相关仪器设备。 6.2.2.2 检测设备 测量用显微镜应符合 JB/T 10077的相关规定。 6.2.2.3 横断面样品的制备 6.2.2.3.1 切割 镀层厚度测量试样应从被检工件上有代表性的部位进行切割。切割时应确保横断面垂直于镀银层。 Q/GDW 11718.1 2017 7 6.2.2.3.2 镶嵌 应采用硬质镶嵌料对横切面试样进行镶嵌,并确保镀银层和镶嵌料之间不留间隙。 6.2.2.3.3 研磨与抛光 采用砂纸对镶嵌好的试样进行研磨,必要时进行抛光处理。研磨时应采
21、取适当的措施,防止表面变斜,保证镶嵌的 横断面与镀银层垂直。研磨后,观察面上应无明显划痕。 6.2.2.4 测量 6.2.2.4.1 显微镜的校正 检测前应采用计量合格的标尺对显微镜的目镜测量尺或测量软件的测量偏差进行校正。 6.2.2.4.2 放大倍数的选择 选择适当的放大倍数,确保显微镜视野为镀层厚度的 1.5倍 3.0倍。 6.2.2.4.3 测量方法 厚度测量应在调节清晰的图像上进行。可采取显微镜经过校准的标尺进行测量,也可利用软件进行测量。 6.2.2.4.4 横断面的倾斜 采用适当的放大倍数,测量整个断面(基体 +镀层)的宽度,并 与 工件实际厚度进行比较,如测量值 d0大于工件实
22、测壁厚 d,则表明横断面偏斜 。 6.2.2.4.5 镀银层厚度测量 测量时,沿横 断面长度方向,至少应测量 3点。测点应选取视场范围内最薄点进行测量。如横断面倾斜,应对检测结果进行修正 ,修正公式见 式 (2)。 0 0dttd. (2) 式中: t 修正后的 镀层厚度测量值 , m; t0 未修正的镀层厚度测量值, m; d 整个断面(基体 +镀层)的 实际厚度, mm; d0 用显微镜测得的 整个断面(基体 +镀层)的 厚度, mm。 6.2.2.4.6 数据的修约和处理 测量数据保留 1位小数, 3个测点数据取最小值作为该部件 镀银层厚度值。 6.3 结果判定 导体镀银层厚度值应满足订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1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DW 11718.1 2017 电网 设备 金属 质量 检测 导则第 部分 导体 镀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