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江西省红色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应 允 (yng)横 槊 赋诗 (shu)吐 哺 (b)衡阳之 浦 (p) B栏 J(shn)寡廉 鲜 耻 (xin) 潜 力 (qin) 天梯石 栈 (zhn) C 散 漫 (sn)酩 酊大醉 (mng)攒 射 (cun)遥 岑 远目 (cn) D 稽 首 (q)磨牙 吮 血 (yn)视 (chn)厚古 薄 今 (b)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的 “应 ”是多音字,在表示同意、允许时读 yng; C项的 “散 ”是多音字,在作形容词时读 sn, D项的 “吮
2、 ”容易被声旁误导读音,应读 shn。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博弈敲诈浑名引以为戒 B神州真缔青冢涸辙之鲋 C装钉香醇蛰伏繁芜丛杂 D贸然坍缩磋商殒身不恤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平时要注意养成注重书写正确的习惯,同时要养成注意分析字形字义和区别同音字词的习惯。本题中, A 项的 “浑名 ”应写为 “诨名 ”。B项的 “真缔 ”应写为 “真谛 ”。 C项的 “装钉 ”有应写为 “装订 ”。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要给阿 Q
3、做正传,已经 一两年了。但一面要做,一面又往回想,这足见我不是一个 “立言 ”的人,因为从来不朽之笔,须传不朽之人 为了在 “百家讲坛 ”讲好汉武帝,王立群教授 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但他人谁会想到他为了争一点无聊的名声,竟肯如此 ,无所不至呢。 A不止批阅尔虞我诈 B不只批阅钩心斗角 C不止披阅钩心斗角 D不只披阅尔虞我诈 答案: C 试题分析: “不止 ”有 “继续不停 ”和 “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 ”的意思,后面一般接名词或数量词; “不只 ”是副词,是 “不但 ”的意思,后面多接句子。 “披阅 ”是 “阅读 ”之意; “批阅 ”是 “阅读并加以批示或批改 ”之意。
4、 “钩心斗角 ”原指宫室建筑结构的交错和精巧,后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尔虞我诈 ”的 “尔 ”是 “你 ”的意思, “虞 ”“诈 ”是 “欺骗 ”的意思,整个成语是 “你骗我,我骗你 ”,互相欺骗的意思。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她整日紧闭嘴唇,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那道伤痕,默默地跑街、扫地、洗菜、淘米。 B “福娃妮妮 ”的造型创意来源于北京传统的沙燕风筝, “燕 ”还代表燕京, (古代北京的称谓 )妮妮在体操比赛中登场,代表奥林匹克五环中绿色的一环。 C初阳斑斓而温暖,采桑女起落的素手,正合着禅僧说的 “
5、体露金风 ”,提篮篓的年轻身影缓缓移动,在时代的风景里冥冥地消磨思绪和青春。 D名人利用群众对自己的信任,为厂家做不负责任的虚假宣传,是 “忽悠 ”民众还是 “谋财害命 ”,与雇凶杀人有何不同?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标点题, 出具了要正确掌握各种标点和功用和用法外,有时还要注意用标点的表示句中结构层次的功能。本题中, A项就有标点的 “层级 ”功能问题:顿号使用不当,谓语的并列使用逗号,所以,把所有的顿号改成逗号。B项,括号里面的内容要紧紧跟着需要解释的对象 “燕京 ”,所以把 “燕京 ”后的逗号放在括号后面。 D项最后一个逗号应改成问号。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从 5月 1日开始,醉酒驾车者将面临刑事处罚,其醉驾行为将被记入档案。特别是一些公职人员,一旦受到刑事处罚,也就意味着将 失去公职。 B本市某医院于去年率先推出 “病人选护士 ”后,又在今年四月推出 “病人选医生 ”,此举深得病人欢迎。 C举办省级示范普通高中田径运动会是展现本市教育的重要窗口,也是展示本市体育教育成果的良好机会,希望广大参赛学子积极发扬拼搏精神。 D爆料人声称,他质疑这起涉及自己的民事案件的判决,于是开始收集赵明华涉嫌违纪的证据,从那时至今,他用了整整一年多的时间。 答案: A 试题分析:辨析病句最常用的办法是结构分析法,即找出句子的
7、 “主干 ”和 “枝叶 ”,再逐一查找它们是否有成分赘余或残缺、搭配不当等考纲所 列的六种毛病。本题中, B项成分残缺,应该是 “推出 举措 ”; C项搭配不当, “举办 运动会 是窗口 ”搭配不当,可以去掉 “举办 ”; D不合逻辑, “整整 ”表确数,不能修饰约数 “一年多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关羽旧时箭伤常在阴天发作。华佗认为应当切开臂膀刮掉渗入的毒药,病才能根除。关羽便伸出臂膀让华佗切开。华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左右掩面失色。关羽却饮酒食肉,谈笑弈棋,神色自若。华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关公大笑而起
8、,华佗称赞说: “君侯真天神也! ”(三国演义) B大卫是个遗腹子,经常受继父毒打,被锁在楼上,只有佩葛蒂在夜半时分,偷偷前来送吃的,并安慰他,说他是她心目中最乖的宝贝,永远爱他。大卫说,从那时起,他对她产生了一种无法言喻的深情。 (大卫 科波菲尔 ) C觉新深爱着表妹梅,但父亲却以 抓阄的方式为他选定李家小姐瑞珏,他像一个傀儡似的,又像一个宝贝被人珍爱着,订婚,结婚。觉慧则不同,在觉民鼓动下抗婚。 (家 ) D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红楼梦) 答案: C 试题分析: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课外阅读的积
9、累,只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本题中的 C 项,说 “觉慧在觉民鼓动下抗婚 ”是错的,应该是 “觉民在觉慧鼓动下抗婚 ”。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能力层级为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清兵卫与葫芦 (日)志贺直哉 这是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跟葫芦的故事。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过了不久,他又有了代替葫芦的东西,那便是绘画,现在他正热衷于绘画 清兵卫常常买了葫芦来玩,从三四分钱到一毛五分钱一个的带皮葫芦,他已有十来个了。他能够自己把葫芦口切开,把里边的籽掏出来,技巧很好,塞子也是自己装上的。先用茶卤一泡,把气味泡
10、干净了,然后就把父亲喝剩的淡酒装在里面,不停地把表面擦亮。 他对于这爱好异常专心。有一天,他在海边的街上走,心里依然想着葫芦,忽然从一个摊户伸出一个老头儿的秃脑袋,清兵卫把它错看做葫芦了。 “这葫芦真好! ”心里这么想着,再仔细一看,连自己也吃惊了。那老头儿昂着光彩熠熠的秃脑袋,走进巷子里去了。清兵卫觉得好笑,就大声地笑了起来,跑过了半条街,还是忍不住地笑。 清兵卫是一个才十二岁的小学生,每天学校里放学回来,他也不跟别的孩子一起玩,一个人到街上去看葫芦。一到晚上,就坐在起居室里收拾葫芦;收拾好了,就装上酒,用手巾包好,放在罐子里,又把罐子藏在火炉箱中,然后去睡觉。第二天 早晨起来,立刻又打开罐
11、子看,葫芦皮上冒出了许多水珠。他永远不倦地看着,看过之后,很郑重地系好络绳,挂在朝阳的檐廊下,然后上学校去。 他对于旧的葫芦,没有多大的兴趣,他喜欢的是还没有开过口的带皮葫芦。而且他所有的大抵都是葫芦形很周正的平常的东西。 “一个小孩子,却喜欢这种玩意 ” 他爸爸很不高兴地看了眼说。一位来看望他做木匠的爸爸的客人说:“阿清,这些并不见什么好,再去买几个奇特点的来呀。 ”“这样的好呀。 ”清兵卫只是这样回答了一句。 有一天,清兵卫走过后街,看见一个卖柿子橘子的摊子后边的店板门上,挂着二十来个葫 芦,就立刻说: “让我看一看。 ”其中有一个,约五寸高,看那模样是很普通的,他却喜欢得什么似的。 他心
12、头发着跳,问了: “这个葫芦卖多少钱? ” “看你是个小哥儿,就便宜点算一毛钱吧。 ” “好,你别卖给别人,我回家去马上拿钱来。 ”不多一会儿,他红着脸,呼呼地喘着气跑回来,买了葫芦就跑着回去了。 从此,他片刻也不离这个葫芦,还带到学校里去。终于因为在上课的时候偷偷地藏在桌子底下摩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恰巧上的是修身课,所以教员更加生气。 这位外来的教员,对于本地人爱好葫芦的风气心里本来不舒服。他是喜欢武士道的,每次名 伶云右卫门来的时候,演四天戏,他倒要去听三天。学生在操场里唱戏,他也不怎么生气,可是对于清兵卫的葫芦,却气得连声音都抖起来,甚至说: “这种小孩子将来不会有出息的。 ”于是这个
13、清兵卫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 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在火炉边发呆。 “这种事情,家里应该干涉他 ” 教员对清兵卫的母亲这样说,父亲恰巧不在家。 清兵卫对于这位教员的顽固,吓得什么似的,哆嗦着嘴唇,在屋角里缩成一团。在教员身后边的柱子上正挂着许多收拾好了的葫芦。清兵卫心头别别地跳着,怕他会注意到。 教员终于没有注意 到葫芦,回去了。清兵卫透了一口大气。 不多一会儿,清兵卫的父亲做工回来了,听了母亲陈述教员家访的话,立刻抓住正在身边的清兵卫,使劲揍了一顿。没出息的孩子! ”他的父亲骂着说, “像你这种家伙,赶快给我滚蛋吧! ” 清兵卫的父亲忽然注意到柱子上的葫芦,就拿起锤
14、子来一个一个地砸碎。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做声。 教员把在清兵卫那儿没收来的那个葫芦,当做脏东西交给老年的校役,叫他去扔了。校役拿了来挂在自己那间煤污的小屋子的柱子上。 约摸过了两个月,校役恰巧因为没有钱花,想起这葫芦,准备多少换几个钱,就拿到附近的古董店里 去看。结果是五十块钱成了交 校役从那位教员手中好像平白地得了四个月的薪水,心里偷偷地高兴。可是谁也不会想到古董店老板把这个葫芦卖给当地的富家,价钱是六百块。 清兵卫现在正热衷于绘画,自从有了新的寄托,他早已不怨恨教员和用锤子打破了他十多只葫芦的父亲了。 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 【小题 1】小说首段在结构上有何作
15、用?( 4分) 【小题 2】 “葫芦 ”在小说中有怎样的意义?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5分) 【小题 3】本文的主题是什么?清兵卫的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请结合文本陈述你的观点并作简要分 析。( 8分) 【小题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 4分) A小说运用了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侧面描写(对比、反衬)等艺术表现手法来塑造清兵卫的形象。 B “他对于旧的葫芦,没有多大的兴趣,他喜欢的是还没有开过口的带皮葫芦。而且他所有的大抵都是葫芦形很周正的平常的东西。 ”写出了清兵卫对葫芦的喜爱带有小孩子的贪玩,为后文父亲的骂、揍做了铺垫
16、,也正是父亲的及时教育才引导清兵卫最后走上绘画的正确发展轨道。 C清兵卫在修身课上因为偷偷摩擦葫芦 “给级任教员看见了 ”,小说没有马上叙述其后果,而是写了这个教员的爱好,使小说的悲剧气氛降低了,反倒多出点耐人寻味的意味。 D清兵卫用一毛钱在摊子边买来的很普通的葫芦,最后竟被卖到了六百元,作者用戏谑、夸张的手法写出这一出人意料的结局,极富戏剧性,反衬了清兵卫与老年校役的无知。 E、本文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从普通生活场景出发,以自然的语言风格讲述故事,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跌宕,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答案: 【小题 1】本文首段用简练自然的语言概括全篇,把整个情节线索勾勒出来,( 2分)但惟独
17、留下一个缺省 “ 这件事 ”,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探究的兴趣。( 2分) 【小题 2】 清兵卫对葫芦的喜爱构成了小说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 是叙事的焦点:清兵卫痴迷葫芦、清兵卫发现葫芦、清兵卫上课玩葫芦、教员没收葫芦、父亲砸碎葫芦,始终没有离开葫芦; “葫芦 ”在小说中有象征意义:象征的是自然、美、和谐; 深化主题,葫芦的最终归宿是对他父亲和教员的无知与粗暴进行最有力的反驳和讽刺,进一步深化主题。(答对第一点给 1 分,其它三点观点和分析各给 1分,每点 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小题 3】【主题】本文通过清兵卫对 葫芦的爱好被老师和家长扼杀的故事,( 1分)表现了 “大人 ”在不理解孩子的天
18、性和天赋的情况下,对孩子的天性和天赋的粗暴扼杀,( 2分)体现了作者对他们的批评,同时呼吁要尊重孩子的个性,让个性健康发展( 1分)【启示】( 1)从小说中教员与父母角度看,老师家长应对孩子的兴趣爱好给予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不能以权威压制孩子的发展( 2分)。小说中清兵卫对葫芦富有天赋般的痴迷,却没有得到教员、家长的认同,相反却遭到教员的训戒和来自父亲的揍骂,扼杀了孩子的审美天性。( 2)从孩子的角度看:对自己正当的爱好兴趣,要敢于去争取,维护,并 勇敢的坚持下来。( 2 分) 清兵卫的爱好被剥夺了,令人感到悲哀!但更令人悲哀的是,清兵卫在这些压力下,放弃爱好,并且毫无怨恨。一个曾经有着天才般独
19、到审美力的孩子,可能会没有了甚至永远地消失了自己的创造火花。这不只是他个人的悲剧。(主题理解正确给 4分,启示观点明确 2分、陈述分析合理 2分) 【小题 4】 B、 D 【小题 1】 试题分析:一般来说,要赏析小说中某段在结构上的作用,主要根据其在小说中的位置来决定。本题问的是第一段,第一段对小说的结构多有设置环境、布下悬念、勾勒线索、埋下伏笔等作用。具体到本文,首段第一句概括 了全文,把主要情节介绍了出来,还设置了悬念,吊了读者的胃口。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作品形象的能力。 “葫芦 ”是小说中的
20、一个重要物件,也可算是小说中的重要形象。小说一开始就点出主人公同葫芦的关系,以后围绕葫芦演绎出不少故事,因此葫芦可算小说的行文线索,也是叙事的焦点。此外,还可从葫芦的象征意义及其对主题的表现作用等方面去分析。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要求分析小说的主题,首先要掌握主题的一般书写模式: “通过对 (事件或人物)的叙述(或描写),反映(或表达、抒发、体现等)了 ” 。小说写的是清兵卫对葫芦的爱好被老师和家长扼杀的故事,表达的是作者对此的批评以及由此发出的呼吁。把上面的话写具体了,主题也就归纳出来了。至于 “启示
21、 ”,既应从教育或父母的角度看,也应从从孩子的角度看,这样才比较全面。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 F。 【小题 4】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分析概括题,要注意选项中关于文本内容、结构 、表达方式、写作技巧、修辞方法等方面的提法是否正确,是否合乎原文。本题中, B项 “也正是父亲的及时教育才引导清兵卫最后走上绘画的正确发展轨道 ”的说法与小说内容不符,错。 D项关于 “戏谑、夸张的手法 ”的说法,在这篇小说中不存在,错;同时, “反衬了清兵卫的无知 ”,也不对。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22、。 人的活动是一种自然的生命的活动,其生命活动和生活需要的全部物质都依赖于自然界。地球生物圈是人类的诞生之地和生存环境,汤因比将其比喻为人类的母亲。人类也和生物 圈中的其他物种一样,其生存环境依赖于和生物圈血肉相关的联系,也必须服从自然不可抗拒的法则,因此构成了人对自然界的对象性关系。这种对象化的活动方式就是生产活动。而传统的生产活动完全服从岁时的安排,逐渐形成了顺应自然变化、适应社会生活的岁时节令习俗。 那达慕是否可以称为节日,学术界似乎还有争论。与农耕民族的节日相比较,草原民族的节日似乎不是固定到 “日 ”,草原那达慕的节日的文化场域也比较宽泛。据调查,自 1963 年以来,该旗首府乌里雅
23、斯太镇共举办大型那达慕 10 次,大都出于庆贺牲畜增加头数。牧人说,哪年雨水好 ,就举行 那达慕。还有一种说法:举行了那达慕,雨水就更好。而雨水好是牧业丰收的代言词。所以传统那达慕的节期是相对固定的,一般在农历 67 月。民俗,它与人们的出生地、族属、国籍、性别等与生俱来之物相关,那达慕节期的选择既是蒙古族情感的产物,又建立在民间知识的基础上。 这个节日的产生与蒙古族古代的历法有关。蒙古族世世代代从事的随水草而迁徒的游牧活动需要掌握天文历法知识。在对天象的观察中,他们创造了自己的历法。由于草场是牧业的生命线,他们以草木计年。宋彭大雅黑鞑事略云:“但见青草则为一年。 ”宋孟珙蒙鞑备录云: “其俗
24、 每青草为一岁,有人问其岁,则曰几草矣。 ”牧草的荣枯标识着牧业生产的一个周期,因此 “草 ”具有年的意义。注意这里的草不仅含有自然意义,而且含有人文意义。对于时间,正如法国哲学家所说,我们不可以深入理解,只可直觉与体验。牧人对时间的体验与农民不同,他们观察天体的变化是以草为参照物的。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从事不同的生计方式对时间的体验有所不同。什么叫节日 节日是人们在生产中与生活中对时间感受和对时间进行切分操作的人文符记,在每年特定的节期、特定的文化空间人类表演庆典的整体形态。草原那达慕的时间选择在夏末秋初,这个节庆 的时间有相对的固定性: “时间标志法取决于不同工作条件及其与自然节奏的关系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江西省 红色 六校高三上 学期 第一次 联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