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高三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高三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高三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高三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啜 泣 /点 缀 精 邃 /作 祟 开 辟 /复 辟 B 羸 弱 /输 赢 滑 稽 /跻身 省 悟 /内 省 C苗 圃 /哺 育针 砭 /迸 发失魂 落 魄 /丢三 落 四 D斑 斓 /谰 言隔 阂 /窠 臼自怨自 艾 /方兴未 艾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难度不大,但关键是要看准、认清题目的问法,一定要把题目的关键词 “每对读音都不相同 ”多读几遍。可以通过对最有把握的词语读音来进行比较排除,省时省力。如 A“精邃 /作祟 ”读音 “su”最容易把握,故
2、 A一眼就能排除。 B“省悟 /内省 ”读音 “xng w”、 “ni xng”最容易分辨,故容易排除 B;D“斑斓 /谰言 ”读音最容易把握,都读 “ ln”故容易排除 D。故答案:选 C。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艺术欣赏是主观的,人们的经验有不同,所好有偏执,感受有深浅,都会在认识上表现出差异。只要不是 意气用事 ,都是正常而允许的。在书画鉴定中,有时候我们会看到抬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时则真伪是非,任你说千道万,他只 一言为定 ;更有甚者,依人多势众, 三人成虎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都是在
3、艺术欣赏评价这一 “软组织 ”上做文章。至于 “硬伤 ”,则 泾渭分明 ,不能含糊。 A意气用事 B一言为定 C三人成虎 D泾渭分明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整体感悟大体内容的情况下,再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思考分析词语的大体意思,然后判定是否正确。此题大体内容是围绕艺术欣赏评价的差异来谈的。 “一言为定 ”意为一句话就说定了,不再更改;常用于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此句中意为他说了算,不愿意听从接受别人的意见,并非指说话算数。故选 B;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时值春夏之交,呼吸道感染
4、患者持续增加,我院门诊已进入超负荷状态,为方便患者就医,从今日起采 取分时段挂号,敬请各位患者留意。 B全市创办第一所家长学校创始人、教育研究学会会长莫教授在滨江社区家长学校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受到了社区居民的热烈追捧。 C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加快,人口流动日益频繁,由此推动了人力、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和优化,也带来了人口管理的新问题。 D传统具有两面性,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因新的参照系与之相摩擦而不断更新自己,又因其偏执性而抗拒磨擦,力图使自身永恒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不容易分辨,分析思考的着眼点在于句子成分的运用上,要反复的琢磨推敲 。 A句子宾语中心词残缺,应在
5、 “分时段挂号 ”后添加 “的措施 ”; B句式杂糅, “创办第一所家长学校创始人 ”是两个句式杂糅在一起,应删去 “创办 ”,并在 “创始人 ”前加 “的 ”,或将 “创始 ”改为 “的 ”; C搭配不当, “推动 ”只能与 “加速流动 ”搭配,可将 “和优化 ”删去。故答案:选D.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诗是体现诗性的语言形式,而不是唯一形式。书写本身就是多义性的,身体,灵魂都可以作为书写的工具。活得像一首诗,就是要活得充满诗性,内心生 活作为本质生活 , 。 , 犹如灵魂是身体的内核。所以,失去诗性的诗无
6、论如何都不是诗 , 。 诗中自有灵魂在说话,朴素的,透明的,澄澈的,美好的 , , ,互相鼓舞,进而共鸣。 。诗让灵魂生长。 诗让大地上的人从匍匐到站立如树 而是对诗的摧残和篡改 而诗性正是诗的内核 有诗性的人彼此寻找 必以诗性作为唯一的标准 押上韵就是生命本身自来的节奏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成分来分析推理、判断。这一段文字围绕“诗与诗性 ”展开。 与文中 “要活得充满诗性,内心生活作为本质生活 ”组成这一段的中心句。 紧承上句作出解说,并与下句 “灵魂是身体的内核 ”相呼应。 与前句
7、“不是诗 ”构成 “不是 而是 ”的句式。 与 “灵魂在说话 ”相呼应,指出诗押韵的特征。 的 “有诗性的人 ”是后两分句的主语。 以形象的语言小结全段,并与末句相互照应。故答案:选 B。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1小题。 太空天梯可能实现的理由 1979 年,美国作家亚瑟 克拉克在一本名为天堂的喷泉的科幻小说中写道:“根据天体力学的定律,如果某个物体在天空中静止不动,就可以从其上向地面垂放下缆绳,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够把地球和宇宙空间联结起来。 ” 1960年,前苏联科学家阿斯塔诺夫就公开发表了修建太
8、空天梯(又称 “宇宙电梯 ” )的构想。不过,正如克拉克在书中表达的对于登天梯或通天柱的看法那样, “尽管从理论上不能说有什么错误,但实际上却很难找到实现的方法。 ”那么,修建太空天梯究竟会碰到什么样的实际困难呢? 大家知道,人造卫星在围绕地球进行旋转运动时,会产生离心力。其离心力刚好与地球对卫星的吸引力(万有引力)互相平衡,才会使得卫星作圆周运动并围绕地球进行旋转。如果地球引力过强,人造卫星就会掉落到地面,反之,如果离心力过强,就会使得人造卫星远离地球而去。 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卫星所受地球(万有)引力的强弱与其到地球(中心)距离的平 方成反比,当卫星在地球引力比较弱的高轨道围绕地球不断
9、旋转时,其离心力也会相应地变小。同时,卫星的速度与离心力成正比,所以卫星的运转速度就变慢了。 实际上,处于地球上空高度约 400公里处的国际空间站,围绕地球转一圈,大约只需要 90分钟左右。而处于赤道上空高度为 35786公里轨道上面运行的气象观测卫星,围绕地球旋转一圈,大约需要 24小时左右,因此,它的旋转周期与地球与自转周期相同。这就意味着对于 24小时绕地球一周的人造卫星而言,卫星的 “正下方 ”始终会对着地球表面的同一个场所。反之,如果从卫星 “正下方 ”地面的某处 向天空中看去,卫星也好像静止不动,始终处于天顶上面的同样位置。 所以,就将这样处于地球同步轨道运行着的卫星称为 “静止卫
10、星 ” ,并把静止卫星运行的轨道称为 “静止轨道 ”。 如前文所述,静止卫星正是对于某个区域,在天空中静止不动的物体。从这样的地球同步静止卫星上向地面垂放下缆绳,随着缆绳的加长延伸(假如忽略风力等因素的影响),缆绳的前端就会逐渐到达地面的同步观察点。那么,就可以沿着这些缆绳进行升降,操作往返于地面与卫星之间运送人员和货物了。 这正是 “太空天梯 ”天才构想的发端。但只是简单地从静止卫星上施放缆绳,要想 达到地面,是远远不够的。由于缆绳本身也有重量,就会使静止卫星的重心产生偏移,从而使其掉落到地面上。 为了防止发生类似现象,必须要沿着地球的相反方向也施放出同样长度的缆绳,以便保持施放卫星的重心位
11、置不会发生改变。为此,在必要时,还需要在施放卫星或轨道站平台的上方缆绳的顶端安装重物,以帮助缆绳系统保持平衡。 太空天梯的操作原理与一般建筑物所使用的普通电梯是完全不同的。普通电梯是通过楼层顶端的滑车卷绕钢缆,使电梯箱体进行升降的,而且在钢缆的两端还安装着一些铁块用于电梯系统的平衡配重。而太空天梯的升降机本身是带有动 力的,它会依靠自身的动力沿着缆绳在天空中或上升或下降,在地面站和各级太空轨道站之间往返运输货物和人员。 太空天梯主要组成部件有,处于静止轨道上面的 “静止轨道空间站 ”,延伸在数公里的天空中,联结着各级轨道空间站的太空缆绳系统,沿着缆绳系统上下来回运行的具有自主动力控制的升降机系
12、统。此外,在地球表面赤道附近的海岛或海洋平台上,还需要建设可以供太空升降机起落装卸货物、上下人员以及维修使用的大型地面基地设施。 (选自 科学世界 2010年第 4期 太空天梯:从科幻到现实) 【小题 1】作为科普文章,开头引述 天 堂的喷泉这部科幻小说的目的是什么?( 4分) 【小题 2】太空天梯与普通电梯有什么不同?请概括其中最本质的区别并简要说明。( 5分) 【小题 3】综观全文,你认为当前建造太空天梯最难又最关键的是哪一步?简要说说理由。 ( 6分) 答案: 【小题 1】文章开头引述科幻小说的目的是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2分)同时引出本文关于太空天梯的话题,指出其在
13、现实中可能实现的前景。( 2分) 4分。意思对即可,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小题 2】太空天梯与普通电梯最本质的区别是升降机本身有无动力。普通电梯是通过 楼层顶端的滑车卷绕钢缆,使电梯箱体进行升降的,升降机本身无动力;而太空天梯的升降机本身是带有动力的,它会依靠自身的动力沿着缆绳在天空中或上升或下降。 5分。总述, 1分;分别概述太空天梯与普通电梯,各 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3】建造太空天梯最难又最关键的一步是研制出适合充当太空缆绳的材料。太空天梯组成部件中的空间站、动力升降机和大型地面基地,都是人类已研发并正在使用的太空活动工具,但是太空缆绳尚未出现,而这又是把空间站与地面基地
14、连接起来的关键一步。 6分。观点, 2分;分析 “难 ”的理由, 2分;分析 “关键 ”的 理由, 2分。意思对即可,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换位思考法 ”。此类题目要站在作者的立场上进行换位思考。文章开头引述科幻小说的目的是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同时引出话题,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 “走马观花 ”法。此类题目可以迅速阅读, “一眼望尽长安花 ”抓住关键的语段,找出关键的语句进行筛选分析,然后分类概括。文章最后两段为关键段落,分别找到关键语句 “太空电
15、梯 ”、 “普通电梯 ”的操作 原理进行解说的句子,然后抓住特点进行分析比较和概括。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要仔细阅读与太空电梯相关的语句、段落,找出太空电梯的操作原理和组成部件。从操作原理和组成部件中,可以看出,太空天梯组成部件中的空间站、动力升降机和大型地面基地,都是人类已研发并正在使用,唯独太空缆绳尚未研制出,而这又是关键的一步,所以,问题的答案:就水到渠成了。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海的气息 鄞珊 扇贝 圆圆的,放射状凹凸的纹路,每一条都延伸到大海去。
16、 虽然不能拿它扇风,它的名字 扇子般的贝壳,却有着闺房折扇、团扇般的细润,扇里盛满海缜密的花纹。我相信这些花纹是天书,隐藏着某种奥秘,我的神思顺着扇贝的纹路走着,一路便走到海的浩渺中。 扇贝在贝壳一族里很普通,像容貌并不起眼的村姑村妇。沙滩里几乎全是它们的族群,多得得视我的情绪和爱好才能滑进我的的手里,更多时候,它们如园里的石头,只能溜过我的身后。但我还是经常从它那大大小小各异的形状中得出些意外的惊喜。小的扇贝很薄,边缘容易断碎,但小小的一枚,泛着贝壳晶莹的 亮,凸的、扁的,各种变化的造型是渔村一群放了缰绳自由奔放的小孩子,每一张脸孔张弛开合,野性十足,我喜欢寻觅这样不同的扇贝面孔。大的扇贝有
17、的很平,简直是扇子的模型,且有各种各异的造型和纹样,把扇面装点得美仑美奂;有的凹陷很深,可以盛水,拿它当个碟子刚刚好。 这些贝啊螺啊的躯壳,它们把大海的身影带到我家里来。看得我都胸怀广阔起来。 不需去海边,街头街尾的贝灰里就能捡到没煅毁成灰的贝壳,每堆贝灰里就数成型的扇贝、车贝最多。当然捡贝壳还是去海边畅快。在贝灰里拣选就像一个馋嘴的孩子,没有可以解馋的,只有将就用啃过的甘 蔗骗骗嘴巴的需求。每去一次海边,我的双手、带去网兜都无法承受贝壳的数量,只有一再筛选。沙滩毋宁说是贝壳堆积成的!脚踩上去都是厚厚的扎脚的贝和螺,有丰盈的 不时探出触角,那是活的,更多的已经风化,只剩白花花的外壳。我就在这些
18、贝壳堆里淘宝,漫长的沙滩总会有欣喜埋藏着。没见过的贝壳,才是我们翻淘的对象。浩瀚大海给予我们的是每一次崭新的认识。 我喜欢大海包括它的产物,特别是退潮之时,大海在沙滩上遗下的恩惠,那时造物主丰厚的恩赐。 某次班里一同学带来一大堆珍稀的海螺和贝壳,她拿出来的那一刻,我们眼目都发亮了,这些贝 壳的造型和颜色都是我们不曾看到过的。有的像乌龟,厚重,乌黑锃亮,那个黑啊,比釉彩更有着从里面透出来的晶亮;有的黑底,暗红色的花纹若隐若现;有的像个瓶子,螺嘴蜿蜒幽深,花纹比人工篆刻更错综复杂。那一堆东西!我们迫不及待地凑过去,抢着跟她讨要。你一个我一个,慢的抢不到。我便是剩下遗憾的一个,软磨硬磨,拿了两个贝壳
19、的同学终于同意分一个给我。 拿回家珍藏,每次端详,与人分享,依然换来许多惊叹,造物主的神奇在于像是不经意而为。 可惜我一直没有在海边捡到这种稀罕的螺贝,那堆贝壳好像空前绝后。后来这同学解释说,这是深海里 的,不是浅海的沙滩就能看见到。我为再也没见到过那样美丽的螺贝而惋惜着。那种惋惜就如才子佳人相遇,一刹那的惊艳,再也无法寻觅,惟有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的惆怅。 海水很快就涨潮了,我们必须趁海水潮起来之前捡完并且脱身。它们等待不了我的脚步,那些惊世骇俗的贝壳,又将沉入海底不知道什么时候,五百年,或是一千年,或是永远都不会再冲上海滩。我才是贝壳的伯乐,它们在海底的沉寂,是为了等待我
20、的双手去把它们带回家珍藏。我相信它们也希企与我相逢,我必须趁海水漫过它们的身影之前,把它们从时间的长河里拣出来,与阳光喜悦地拥抱。 当海水漫过,一切都在波涛骇浪之下,热闹的景致顷刻不复存在,剩下的那些鱼虾蟹又回到它们的大海,带着半笠和竹篓的人们也回归各自的家。潮涨潮落,流逝的是人和物,大海喧哗,大地一直无语。 (选自 作品 2012年第 10期 风挟裹着海的气息,有删改) 【小题 1】文中开头用了相当多的笔墨描写扇贝,作用是什么? ( 4 分) 【小题 2】文中结尾部分的两个句子 “海水很快就涨潮了,我们必须趁海水潮起来之前捡完并且脱身。 ”和 “我相信它们也希企与我相逢,我必须趁海水漫过它们
21、的身影之前,把它们从时间的长河里拣出来,与阳光喜悦地拥抱。 ”中,作者连续两次使用了 “必须趁 ”这个词语,请说说作者这样表述的用意。( 5分) 【小题 3】请指出文中 “我 ”从哪三种途径获得螺贝,各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 6分) 答案: 【小题 1】作者细致描写扇贝所具有的缜密的花纹、大小不一的形状和造型,( 1分)表达了作者对以扇贝为代表的螺贝的喜爱,( 1分)引起读者的注意,( 1分)引出下文,为写对各种螺贝的搜集与珍藏作铺垫。( 2分) 4分。意思对即可,只要言之有理,均 可酌情给分。 【小题 2】在同一段中连续两次使用 “必须趁 ”,是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 1 分)突出( 1分)
22、表达了一种急迫感,( 1分)不仅表现了作者对螺贝的无比喜爱与意欲收藏的强烈愿望,( 1 分)更表达了作者把握机会,留住一切美好的心愿。( 1分) 5分。意思对即可,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小题 3】第一种途径是从街头街尾的贝灰里捡没煅成灰的贝壳,( 1分)这是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勉强满足获得螺贝的愿望。( 1分) 第二种途径是在海边捡拾、挑选,( 1分)这让作者感到无比的欣喜。( 1分) 第三种途径是别人的馈赠,( 1 分)同学所送的珍稀的螺贝让作者惊艳。( 1 分) 6分。三种途径,各 1分;三种感受,各 1分。意思对即可,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换位
23、思考法 ”。此类题目要站在作者的立场上进行换位思考,很明显作者在开头把扇贝细致地描写目的除了是表达自己的喜爱外,就是为了吸引读者,为下文做铺垫。在组织语言时,可以先从作者描写扇贝,喜爱扇贝来表述,然后再写出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和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 “问题就是答案:法 ”。从问 题中就能获得一个信息,连续两次使用了 “必须趁 ”这个词语,表明很急迫,两次使用其实就是运用修辞手法反复,反复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作者全文围绕扇贝来写,足以表明他对扇贝的喜爱,故运用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扇贝的美以及对它的喜爱。在文学作品中,往往
24、都是通过多某一种景物的喜爱延伸、升华为对生活的感悟。所以, “必须趁 ”也有对生活美景的把握之意。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分析思考方法步骤是:快速阅读全文,找到关键语段和语句,然后结合着上下文 和具体语境进行概括。如 “不需去海边,街头街尾的贝灰里就能捡到没煅毁成灰的贝壳,每堆贝灰里就数成型的扇贝、车贝最多。当然捡贝壳还是去海边畅快。 ”这一句可以找出 “街头街尾 ”、 “捡 ”“当然捡贝壳还是去海边畅快 ”这些关键词和语句,进行分析、概括;既然 “去海边畅快 ”就意味着“街头街尾 ”有无奈、勉强之意。这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广东省 广州市 海珠区高三 入学 摸底 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