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训诂 /怙恶不悛泥淖 /桂棹兰桨诘难 /佶屈聱牙 B萎靡 /虚与委蛇引吭 /沆瀣一气隧道 /遂心如意 C趿拉 /岌岌可危昏愦 /振聋发聩圜墙 /声震寰宇 D桎梏 /狡兔三窟皈依 /如丸走坂稂莠 /书声琅琅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 g/h no/zho ji/j;B项: wi/wi hng/hng su;C项: t/j ku yun/hun;D项 g/k gu/bn lng 本题考查学生形近字的字音辨析。形近字我们在平时处理时,要注意将音形义结合识记,因
2、为我们见到的大多是形声字,通过形义结合,能有效识记。另外要强化识记,多积累。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项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论文答辩的整个过程中,导师徐教授不赞一词,而是严肃地指出了文章在逻辑上存在的诸多错误。 B中国政府认为,中国海军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巡航无可厚非,完全合法。 C快速阅读不利于深入思考,看上去读得多,读得快,但 “上心 ”的并不多。长此以往,文化会变得浮泛和肤浅。 D安宏纺织公司近年来对员工管理严格,求全责备,产品质量过硬,企业效益大幅度提升。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的 “不赞一词 ”指对完美的或不了解的事物不能
3、提出一点看法、意见,而不是指 “没有一句赞扬的话 ”; B项的 “无可厚非 ”又作 “未可厚非 ”,指不可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此句应该用 “无可非议 ”; D项的“求全责备 ”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带有贬义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红楼梦中,宝玉失玉疯癫,贾母预备让宝玉与宝钗成婚来 “冲喜 ”,袭人担心宝玉不肯,想出了一个 “掉包计 ”,得到了贾母、王夫人的赞成。 B女神的艺术风格是多样化的统一。激情如闪电惊雷,火山喷发;柔情如清风明月,涓涓流泉。而女神之再生这一诗剧其艺术风格当属前者。 C
4、茶馆中,常四爷、松二爷都是 “旗人 ”,常四爷对满清政府腐败而亡并不惋惜,认为其 “该亡 ”;松二爷在民国 “挨了饿 ”,对 “大清国 ”流露出眷恋的情绪。 D哈姆莱特中 “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 ”这一经典独白,是哈姆莱特得知奥菲利娅疯癫 落水溺亡后的悲叹,他甚至还跳入奥菲利娅的墓中表达自己的哀痛。 E欧也妮 葛朗台中查理到了印度后,贩卖人口,放高利贷,走私漏税,变得冷酷、狭隘、无情。其发家史真切地反映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海外掠夺的残忍无耻。 答案: AD 试题分析: A掉包计是王熙凤提出的; D这句话是针对自己的母亲乔特鲁德在父亲死后两个多月就改嫁而说的。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
5、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 茅于轼 现在社会上为穷人说话的人很多,替富人说话的人很少。另一方面,为富 人办事的人很多,为穷人做事的人很少。 原因很简单。为穷人说话能够得到社会上大多数人的赞同。穷人是弱势群体,需要有人为他们说话。哪怕说错了,也不用担心,因为立场不错,顶多是技术性错误。我国是一个特别讲究立场的国家。立场错了一切都错,谁敢犯立场性的错误去为富人说话呢,所以都站在保险的立场上为穷人说话。 为富人说话则不同。由于民众受传统理论的影响,富人被认为是剥削者 为剥削者说话当然错了。我国又有仇富的传统,帮富人说话肯定是不受欢迎的。所以话还没有
6、说,立场先已经错了。谁会去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呢! 至于做事,为 富人做事是有酬劳的,所以大多数人愿意为富人做事。而为穷人做事很难有酬劳,所以为穷人做事的人比较少。结果,许多人为富人做事,为穷人说话;很少人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做事。这样一个社会是很不正常的,是容易出问题的。所以我要反其道而行之,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 我为富人说话,遭到猛烈的批评。有这么多人反对保护富人,我更觉得有保护富人的必要。因为的确有一批人准备打倒富人,再次剥夺他们。这批人反对为富人说话,反对保护富人。所以骂我为富人说话的做法。当然,我不仅为富人说话,我同样也为穷人说话。不过正如前面所说,为穷人说话 的不乏其人。所以我愿
7、意更多的为富人说话。其实,我为富人说话不仅是为了富人,更是为了大多数的穷人。因为他们最终也要变富。如果把富人都打倒了,穷人还有前途吗?他们一辈子只能永远当穷人,永无出头之日了。除非自己现在是穷人,先打倒富人,等到自己变成富人之后再来保护富人。这对某一个人来讲的确很理想,但是对全社会来讲是没法执行的。唯一的办法是富人穷人同样保护。这就是人权。 穷人容易受欺侮,受压迫。这大家都知道。但是富人一样会受欺侮,受剥夺。这大家未必很清楚。在我们这样的社会里,一个人变富了就可能有种种麻烦随之而来。如果 我们问一问任何一位企业家,当企业家容易吗?他们要交纳各式各样的苛捐杂税,要对付不讲理的官员,给他们上贡,请
8、吃饭,陪娱乐,说好话,低三下四地做人。中国的企业家是全世界最难当的,风险最大的,负担最重的。在执业中稍有闪失,比如得罪了某位高官,没有协调好 “黑社会 ”的关系,立刻灾难临头,多年的努力马上付诸东流,在一个政策多变,朝不保夕的环境中,战战兢兢做事。但是,他们作出了伟大的成绩。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财富的创造增加了十倍之多。这主要是企业家的功劳。人们常说,工人农民创造财富。这固然不错,但更重要的是企业家创造财富 。改革之前也有工人农民,为什么财富那么少?现在就多了一个企业家,财富就蓬蓬勃勃地创造出来了。因为是企业家把劳动、资本、技术、市场等要素,以最有效的方法组合起来,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出社会最需要
9、的产品。这种组合要素的任务是企业家完成的,不是工人农民或知识分子所能完成的。虽然企业家们未必具有远见卓识,他们只是为了赚钱,但是客观上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使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我国的企业家在过去三十年中,在一个十分险恶的环境中,完成了里程碑式的丰功伟绩。为什么我们不保护他们呢? 光为穷人说话是不够的。他们需要的 是踏踏实实地做事。要帮助他们的孩子能够上学,有病时有钱看病,搞生产时有钱买化肥农具,或能进城打工,碰到个别老板欺侮时有人帮他们维权。 我也赞成为穷人说话,他们的权利也需要保护。但是我反对为了讨好舆论,哗众取宠,说的话最终对穷人不利。比如鼓动穷人反对富人,宣传富人有罪,宣称穷
10、人和富人势不两立,制造剥夺富人的理论。还有许多表面上帮助穷人,其后果损害穷人的似是而非的政策,如要求小额贷款低利息,要求大学降低学费,制造富人搭穷人便车的政策,让穷人上当受骗。这些问题一时难于搞清楚,但是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做事是一定不错的 。 【小题 1】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思路。( 6分) 【小题 2】文章中提到 “为穷人说话,为富人办事 ”是当今社会的主流现象,但作者为什么要反其道而行之,冒天下之大不韪而为富人说话?( 6分) 【小题 3】结合全文,你认为我们应当为穷人说话还是为富人说话?( 6分) 答案: 【小题 1】 ( 1)通过对热点现象 “为穷人说话,为富人办事 ”的分析,提出自己
11、的观点:“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 ”。( 2)具体阐述自己的观点:富人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使绝大部分人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同时,为富人说话不仅是为了富人,更是为了大多数穷人,因为他们最终也要变富。( 3)提倡在保护富人的同时,也为穷人说话,更要踏踏实实地为穷人办事,穷人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帮助。 【小题 2】 ( 1)为富人说话是社会全体利益的一个综合考量,中国社会之所以几千年贫乏,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人们的仇富思想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治安稳定。( 2)从哲学的角度来讲,穷人和富人是一对矛盾体,穷人也会变成富人,如果把富人彻底否定,那么穷人只好当一辈子穷人。 ( 3)富人和穷人都是社会财富的创
12、造者,只有他们互相配合,分工协作,才能创造出我们需要的社会产品,富人应当受到同样的尊重。 【小题 3】 ( 1)穷人属于弱势群体,是被社会舆论普遍同情的,我们应当为穷人说话。( 2)仇富只会阻碍社会的进步,我们应当为富人说话。( 3)不论富人还是穷人,他们都是社会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只有他们和谐共处,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因此,我们不仅要为穷人说话,也要为富人说话。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论述类文本结构思路的把握。解答此类题的思路要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思路进行。在本文中作者通过社会上存在的热点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 “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 ”。然后分析为什
13、么这样做,最后解决这样的观点如何实施。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首先学生要确定有效段落为 4、 5自然段,然后筛选出中国社会仇富心理造成的危害,以及穷人和富人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要平等对待。并且富人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承受和遇到的压力会更大,这些有效信息。并对这些信息整合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 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词类问题必须结合文章的中心意旨(中心论点)来发散,可适当摘录文中重点语句回答。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
14、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开在石头上的美丽心花 张丽钧 ( 1)一位懂玉的老师讲玉。 ( 2)制作了漂亮的电子幻灯片,边轻点鼠标,边娓娓讲解 玉,石之美者。古人将玉道德化,说它具备 “五德 ”: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 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 他沉浸在玉温润的光泽里,连声音都有了玉的舒扬。 (3)他把玉讲出了花来!他一边讲,我一边偷眼觑着周围几个颈项上、手腕上戴了玉的女子,觉得她们仿佛登时骄矜地成为了美玉的代言人,又觉得古人赞玉、颂玉的雅词丽句仿佛都是写给她们的;甚至
15、不远处一个名字里带 “玉 ”字的女子也惹得我忍不住一眼一眼地频频观瞧,原本姿色平平的她,竟被我看瞧出了几分美艳。 (4)老师讲到了玉的沁色,又讲到了玉的包浆。 (5) 什么叫 “包浆 ”? (6)这是听众中发出的一个小心翼翼的询问。 (7)怎么?你连什么叫包浆 都不知道吗?老师善意地笑着说,然后沉吟道,包浆嘛 哦,包浆就是包浆了!说完,连他自己都被逗得笑起来。 (8)让我怎么说呢?包浆其实是世间最美丽的一种花朵。我查过现代汉语词典,还真没有包浆这个词。我先不作解释,先给你们举个例子吧。比如你们家铺的竹凉席,新买来的时候,上面难免有些毛刺,睡在上面,老不踏实的,因为说不定什么时候,它就可能往你肉
16、里扎进一根牛毛般的细刺;而老家用过几十个夏天的凉席,光滑舒适,上面还有了一层光亮的东西,那东西就叫包浆。还有,老农民用了多少年的锄头,把柄上也会形成一层厚实的包浆。 明白了吗?大家不妨再想想看,还有什么东西上可能有包浆呢? (9)石器上。木器上。瓷器上。草编上。织物上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 (10)老师说,很好,现在你们已经知道什么叫包浆了。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定义:一些器物,由于长年累月地被人使用或者厮守触摸,其表层形成的一种滑熟可喜、幽光沉静的蜡质物,这种蜡质物就叫包浆。 (11)老师接着说,包浆承载岁月,见证光阴,铺满了包浆的古玉赏心悦目,温存可人。古人崇尚玉德,又讲究用人气养玉。养玉的过程
17、,称作 “盘 ”。古人又将盘玉分成了三种,即文盘,武盘,意盘。文盘用手摩挲;武盘 用刷子刷,用绸子揉;最有趣的是意盘,顾名思义,意盘就是用意念去盘,你不停地想啊想,想它是个什么样子,它果然就成了什么样子 (12)我们轻轻笑了。 (13)在这 “三盘 ”里面,我不喜欢武盘,带着一个功利的目的去蹂躏那玉,即便形成了包浆,也一定既不养眼,也不养心。 (14)我也不相信意盘,太荒唐,太玄虚,像气功大师的意念搬砖一样不可信。 (15)我喜欢文盘。 (16)我喜欢想像很久很久以前,有个人,很神气地佩了一块美玉,也好比是,随身携了一个精神的引领者。闲来无事,就爱用手去触摸亲近它一番。 那指纹认得了那玉, 那
18、玉也认得了那指纹。手在一块通灵的石头上从容地游移,所有的杂念都被荡涤得一干二净,狂躁、嫉恨、猜疑、焦虑、厌倦、忧悒等不良情绪统统被挡在了心域之外。那一刻,乾坤清朗,花儿开放,玉的精神和人的精神融为一体,难分彼此。 (17)那个比方真好 包浆其实是世间最美丽的一种花朵。爱玉的人,会情不自禁地用爱抚的方式去领悟玉的美德。盘玩的过程,其实是一个 “玉我同化 ”的过程。玉在我手上,我在玉心里。说到底,包浆其实是爱玉者慨然赠予玉石的一朵手感细腻温润的心花。 (18)心思总在一个地方流连,手指总在重复一种舞蹈,石头怎能 不拥有丝绸样的灵魂?木头怎能不说出锦绣灿烂的语言? (19) 我愿意倾心去盘一块玉,让
19、包浆成为它惊世的华服;也愿意让那块玉来盘我,让我的爱作别鄙陋与毛糙,开出世间最沉静、最美丽的花朵。 (选自散文 2007年第 10期) 【小题 1】试简要分析文章前三段文字在文章结构方面的作用。( 4分) _ 【小题 2】请分析文章第 16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分) _ 【小题 3】文中所写 “包浆 ”有哪些特点?试作简要概括。( 6分) _ 【小题 4】作者把 “包浆 ”喻为 “美丽心花 ”,试根据文章内容探究作品的情感意蕴。( 6分) _ 答案: 【小题 1】从聆听 “懂玉的老师 ”的娓娓讲解写起,引出自己喜爱 “玉 ”的情感表达;( 2分)为下文赞美 “包浆 ”作铺垫。( 2分)
20、【小题 2】这一段文字来自作者的想象,描写了 “文盘 ”的过程;( 2分),赋予“玉 ”人的情感(或答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 “人 ”和 “玉 ”在 “精神 ”方面的相融契合。( 2分) 【小题 3】 平凡朴实,不为人知;(词条在词典里未被收录)( 2分)承载岁月,见证光阴;(长年累月因被人使用或触摸而逐渐形成)( 2分)与爱玉者的灵魂 相通。(传递了爱玉者对玉的特别关爱)( 2分) 【小题 4】( 1) “包浆 ”形成的过程也就是 “养玉 ”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漫长的,由此可以想到赏心悦目之景,并非一朝形成,需要经过历练,这本身就是关于人生的最好譬喻。 ( 2)由 “包浆 ”而成为 “开
21、在石头上的美丽心花 ”,不需要带着功利心的 “武盘 ”,也排斥玄虚荒唐的 “意盘 ”,只有丢开杂念,用心培育,才能实现。可见欲达到人生的美丽境界需要纯净而专注的心灵; ( 3) “心花 ”的开放需要的是人和玉精神的相融, “盘玉 ”和 “让玉盘 ”即是 “玉我同化 “的过程,人只有带着真诚、平等、谦卑的心态 看待他人外物,才能在沉静中获得幸福。 (每点 3 分,以上答案:仅为参考,其他答案:能自圆其说,也可酌情给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为散文中典型的作用类试题。此类试题我们主要从三个角度去考虑:一是结构;二是主旨;三是作者情感或者主人公形象。结合文意,此题开篇谈对玉的喜爱。表达对玉
22、的不舍之情。结构上为下文写 “包浆 ”做好铺垫。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散文语言的鉴赏能力。此类题我们主要分三步来回答:首先指出文章用了什 么表现手法,从本文来看使用了想象的手法和拟人的修辞。接着对这种特色进行阐释,最后指出其表达效果,即更形象生动丰满,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首先确定有效段落,然后对考查内容进行语言转化。解答此类题应注意以下问题:一,尽可
23、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可以防止归纳不准确。二,防止要点遗漏(注意分值,踩点得分)三,归纳时要把握整体,从全文出发。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 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整体情感的把握。我们看作者将 “包浆 ”比喻为“美丽心花 ”。在文中作者讲到了 “包浆 ”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过程。它就像人生一样,需要历练。再有作者在文中明显提到,他不喜欢 “武盘 ”,不赞成 “意盘 ”只看重 “文盘 ”即用无杂念的真心去感受玉,让玉附有人的性灵。从这里作者想告诉人们幸福要用真心去换取,亦如 “文盘 ”。再一点作者提到文盘的最终是 “人玉合一 ”人就是玉,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江苏省 扬州 中学 最后 一次 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