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广东省揭阳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广东省揭阳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广东省揭阳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广东省揭阳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贪 婪 /褴 褛 椽 笔 /舛 误断碑残 碣 /嗟 来之食 B 俳 句 /迫 击炮芫 荽 /骨 髓贻 人口实 /颐 指气使 C 栈 道 /湛 蓝针 灸 /韭 菜 厝 火积薪 /措 手不及 D 侵 略 /亲 家甲 壳 /咳 嗽 疮 痍满目 /怆 然泪下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ln、 chun/chun、 ji/ji; B pi/pi、 su/su、 y; C zhn、 ji 、cu; D qn/qng、 qio/k、 chung/chung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
2、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加横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 ) A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一点也听不进别人的建议,其实是 如履薄冰 ,危机是显而易见的。 B经过细心的考察和认真的研究,专家们对这个名胜区的山川结构、地形地貌已 一目了然 。 C黄山之美绝无仅有。描写黄山的诗文不少。在这些作品中,黄山记是一篇 自出机杼 的佳作。 D近几年,他川经营养殖场赚米的钱帮乡里兴建了 10所希望小学,人们都称赞他是位 从善如流 的企业家。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如履薄冰: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B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应改为:了如指掌。 C 自出机杼:比喻写文
3、章、诗的构思和布局别出心裁、独到,有新意。 D从善如流:形容听取正确的意见及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流水那样快而自然。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语言对于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不论王公贵族、学术泰斗和奴隶、百姓, 都得遵守社会的语言习惯,谁都不能例外。 B许大海认为,学校不能剥夺学生使用手机的权利,但是为了保证更多人接受教 育的权利, 在学校范围内作出限制性的规定也未尝不可。 C “侃 ”是特有的北京人的休闲方式,也是谈生意的重要形式,就像广东人的喝早茶,许多生意往往是在 “侃 ”中谈成的。 D防止考试作弊的手段已从道德层面延伸到技术
4、层面,手机探测仪、录像监控设备等将对防止考生作弊起剑震慑作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搭配不当: “不论 -和 ”改 “不论 -还是 ”; C语序不当: “特有的 ”放在 “北京人 ”后面; D赘余:删去后一个 “防止 ”“考生作弊 ”改 “作弊考生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 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凉风拂面,我们从正门走大道,沿盘山公路缓步前行,约摸一个钟头,便到了云麓宫。 , , , 。 四周古木参天,风景宜人,有三五游客在树下歇息,此时最宜泡一壶清茶, , 。 从云麓宫出发,十分钟即到禹王碑。 联内隐 “云麓道宫 ”四
5、字 宫门题写 “对云绝顶犹为麓,救道安人即是宫 ”一联 使人进入宁静悠远的忘我境界 冲淡市井的喧嚣繁华 此宫属道教二十三洞真虚福地 富内有吕洞宾浮雕石像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前四句由宫门写到宫内,后两句有承接关系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潘光旦的人文情怀 潘光旦一生的为人处世、做学问都充满着传统士大夫的人文情怀,他的一生“是旧时代一个学者的狷介、真诚、浪漫而又坎坷的一生。 ” 潘光旦是学自然科学出身,但融通自然、社会两大科学体系。他对婚姻、家庭、民族、宗教、 历史 、 教育 等都深有
6、研究。他提出 “自然一体 ”、 “世界一家 ”、“人文一史 ”的新人文史观。 “仁者爱人 ”。潘光旦是仁者。他爱人类,爱国家,爱民族,爱 学校 ,爱同事,爱 学生 ,爱家人。突出的是在 1921年 6月北京教育界李大钊领导的 “八校教职员索薪团 ”罢教索薪斗争中,清华 学生 出于义愤,举行 “同情罢考 ”,遭北洋政府的残酷镇压。潘光旦所在的壬戌( 1922)级最为坚决,当局要求罢考学生必须写 “悔过书 ”。壬戌级有八人拒悔,被开除 “级籍 ”,潘光旦是其一。潘光旦宁肯牺牲出洋机会,也要据理力争。闻一多对他十分敬佩,在家信中写道 “圣哉光旦,令我五体投地,私心狂喜,不可名状! ”次年 7 月,时
7、过境迁, 学校 才让他出洋。 1946年 1月,闻一多、李公朴被暗杀后,他成了暗杀的对象,不得不与费孝通等进步人士借昆明美领事馆避难。未几,他出版新著自由之路,发表对建设新中国的设想,表达了对实现以民主化理念建国的强烈渴望。 作为教育家的潘光旦,他爱校如家。 1935年他在清华教务长任上,严守校规,不徇私情。一次安徽省主席刘镇华写信给潘,想让其两个儿子到清华旁听,他婉拒: “承刘主席看得起,但清华之被人瞧得上眼,全是因为它按规章制度办事,如果把这点给破了,清华不是也不值钱了吗? ”他坚决维护清华的制度,不怕得罪人。他是一位刚正不阿, “不 识时务 ”者! 对于学生运动,当时有人传谣,说潘光旦向
8、宪警提供抓捕学生名单,以致激怒学生围攻他,有人抢走他的双拐,让他 “独立 ”。当事人钱伟长的回忆最为可信: “他做教务长,做缓冲的人,保护青年的人。有时不得不为当局讲几句话,可是他是很有分寸的,不是迫害学生的。这一点很重要。 ”而鲜为人知的是在军警包围清华园时,戴中(黄葳)曾带别的学生一起藏在他家的天花板上。 在与众多朋友的关系上,潘光旦与费孝通之间有点特别,他们亦师亦友。费孝通自己说 “我应当是他学生中受益最深的一个 ”。费称赞他的性格是 “牛皮筋 ”,“屈不折 ,拉不断,柔中有刚;力不懈,工不竭,平易中出硕果。 ”费视他为活词 典,说凡不知道的事情,不查 词 典,去问问潘光旦,一问就明白。
9、 潘光旦的最爱是藏书。 1936年住清华园新南院 11号时,门前藤萝架上结出一对并蒂的葫芦,他十分喜欢,将书房命名为 “葫芦连理之斋 ”。 他服膺孔子的中庸之道。孔子说: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他认为一切生命的目的在求位育。 “而教育的唯一目的是在教人得到位育,位的注解是安其所 ,育的注解是 遂其生 安所遂生,是一切生命的大欲。 ”费孝通说潘光旦 “他的人格就是位育概念的标本。 ” 1957年的反右,潘光旦获 “罪名 ”是所谓 “破坏民族关系 ”、 “鼓动土家族知识分子和群众找中央要求自治 ”。这实在是不白之冤、是笑话。他是社会学者,民族学家,他只不过是根据自己所作的科学研究和实地
10、调查的结果向上级作如实反映,提出建议供政府参考而已,岂有他哉?他虽被打为右派,但他不多做解释,不怨不尤。 这期间潘光旦的家被抄、被封,他只能蜷曲在小披屋的水泥地上,没有被子,还是费孝通把自家没被封存的被子送来御寒。 6月 10日病情恶化,老保姆找来费孝通。费孝通将他拥入怀中,潘光旦就这样在老朋友的怀中告别了人世。 1999年末,中央民族大学为潘光旦举行百年诞辰纪念会,出版了纪念文集。他的皇皇十四卷本潘光旦文集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关于潘光旦的研究正在升温。 口衔烟斗的潘光旦,一脸的微笑,拄着双拐,穿过雾霭,正一步一步地向我们走来 (摘自人物杂志,有删改) 【小题 1】潘光旦的 “人文情怀
11、 ”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4分) 答: 【小题 2】侧面描写是人物传记塑造人物形象的惯用手法,分析其作用并结合文本举例说明。 (5分 ) 答: 【小题 3】结合潘光旦的表现分析其处世原则,并联系现实谈谈你 的看法。( 6分) 答: 答案: 【小题 1】潘光旦的 “人文情怀 ”具体体现为: 对婚姻、家庭、民族、宗教、历史、教育等都深有研究。提出 “自然一体 ”、 “世界一家 ”、 “人文一史 ”的新人文史观。 忧国忧民, 他出版新著自由之路,发表对建设新中国的设想,表达了对实现以民主化理念建国的强烈渴望。 “仁者爱人 ”。潘光旦是仁者。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爱人类,爱国家,爱民
12、族,爱学校,爱同事,爱学生,爱家人。 他是一位刚正不阿, “不识时务 ”者。 在与众多朋友的关系上,亦师亦友。 有文人雅趣,服膺孔子的中庸之道。(每点 1分,答出 四点即给满分) 【小题 2】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1分)。如第二段闻一多在家信中写道 “圣哉光旦,令我五体投地,私心狂喜,不可名状! ”说明对他十分敬佩;第六段费孝通自己说 “我应当是他学生中受益最深的一个 ”,说明潘光旦知识渊博,成就卓著。(每例 1分,分析 1分,共 2分) 增强传记文学的可信性,真实性。使作品生动,增强文章感人力量:( 1分)第五段如用钱伟长的话,再现史实;第八段费孝通 “将他拥入怀中对传主坎坷命运的惋惜,表现
13、朋友真挚情谊。(举一例即可得 1分) 【小题 3】处世原则:牢牢记住,衷心信服孔子的中庸之道,即尚调和 ,不走极端,择善而从,择不善而改,体现出温良谦让的君子美德。( 2分)表现: “一二 九 ”运动时,他与校长梅贻琦联手一面与军政当局周旋,一面劝阻学生 “稍安毋躁 ”,有时还为政府说话,缓和政府与学生的矛盾,实质是一种保护和爱。( 1分) 1957年的反右,他虽被打为右派,蒙不白之冤,但他不多做解释,不怨不尤。( 1分)看法:现实社会中,一个人既要发展自己的个性人格,又应控制自己,妥善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不过激,不怯懦,寻求个人的恰当定位和发展之路。 ( 2分,根据表述情况
14、酌情给分)以上意思对即可。 【 小题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需要找到相关的语段,找到关键句加以分析概括。如第四段写到他出版自由之路,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其他方面不再一一赘述。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侧面描写的作用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形象,有正衬,也有反衬。还有就是丰富文章内容,增加可信度。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首先要筛选出潘光旦的处事原则。然后,结合自己的
15、认识谈。这是个开放性的题目,需要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阅历,人生见识来评价。注意评价时要观点鲜明、表达连贯、层次清晰。要能言之成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和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千叶瓶 刘心武 那只花瓶是他二十几年前从农贸市场买来的。造型一般,素白,底部连瓷窑标志都没有。花瓶陪伴他度过整个青壮年时期。见证了他娶妻生子,也接受了他 “哎,我退休啦! ”的招呼。花瓶随他搬了两次家,在家里的位置多次变易,近些年则一直搁放在书桌一角。花瓶插过鲜花、干花和假花。最后所插的是三根孔雀翎。 退休以后,他试图圆多年
16、来写回忆录的梦。为此他专门购置了一个精美的十六开簿册,还准备了一盒十二支的绿色签字笔。为什么要选择绿色?完全是下意识驱使。在出售文化用品的货架前,他本是要拿黑色签字笔,忽然眼睛扫到了这种绿色的,好奇地抽 出一支,在店里提供的试用纸上画了画,笔尖滑动的感觉和呈现的绿色都让他愉快,于是买了下来。 但是,翻开簿册,拿起绿笔,郑重地宣布: “别打扰,我,我要开笔啦! ”却愣在那里,满脑子飞花飘絮,却不知该如何写出第一句来。好不容易写出了几行,却实在不能满意,狠心用左手撕下那一页,却不料纸张一剐,反弹力使他握笔的右手杵到花瓶,花瓶一斜,忙去扶正,结果签字笔笔尖就在瓶体上画出了一个弯线。拿抹布擦,去不掉,
17、又找来去污粉,还是没用,涂上衣领净再擦再用水冲,那道绿痕似乎更加分明。 传来了妻子的声音: “你把弄脏的一面朝墙,不就 结了吗? ”又传来正好回娘家的闺女的声音: “爸,又不是什么值钱的宝贝,您干吗着那么大急?还是写您的回忆录吧,写出来,我给您录入电脑 ” 他望着破了相的花瓶,只是发愣。 第二天他用绿色签字笔,把那涂不掉的一个弯道,勾勒成了一小片绿叶,看上去,顺眼点。但瓶体和那么小一片绿叶,在比例上实在不相称,于是,他决定从那片绿叶开始,再连续勾勒出更多的、形态并不雷同、而又凹凸锯齿互补的叶片。勾勒第一个叶片时,他当然是一种后悔的心情,责备自己把素白的瓶体,不小心给玷污了。后来,不知怎么的,心
18、理态势的惯性作用吧,勾勒别的叶片时 ,接二连三,全是后悔的思绪。后悔小时候,不该为了贪摘树上的果子,急躁地把整个枝丫扯断。又后悔上小学时,同桌向自己借圆珠笔用,死活就不借给人家。再后悔上山下乡的时候队里培养自己当 “赤脚医生 ”,却没有能把常见的草药形态认全。回城进工厂,先开大货车,后开小面包,再当上司机班长,更调进科室,好赖算是个干部了,就不免神气活现起来,给一起进厂的 “插友 ”取不雅的外号大呼小叫,后来人家下了岗,找到自己借钱,虽说也拿了一千给人家,却又跟人家说了一大车便宜话,仿佛人家困难全是不争气造成的 闺女又回门,小声在问妻子: “爸 的回忆录写出多少了?怎么抱着个花瓶在鼓捣? ”妻
19、子小声回答: “着了魔似的,每天总得花两三个钟头在瓶子上画树叶 不过他脾气倒好多了,下楼一块遛弯儿,还总跟我回忆以往的事儿,动不动还说,哪件事上对不起我,哪回的吵架请我原谅 咳,其实我早忘啦!不过听他那么说,心里倒是挺舒服的 ” 渐渐的,他那只花瓶,半壁外表都画满了绿叶,那些单线勾勒的叶片,大大小小,连续不断,看上去,仿佛当初入窑出窑时,就已经有了,而且,是工艺师事先就构思好,精描出来的,显得非常自然,也非常和谐,堪称雅致秀美。 他继续在花瓶另一面上勾勒 绿叶。妻子说: “难道你非得把叶子画满吗?铺满怕得上千片叶子,你累不累啊? ”他边慢慢画,边沉吟地说: “我还真怕那画满的一天到来呢! ”
20、有一天,一位现在迷上古玩收藏的 “发小 ”来看望他,忽然眼睛一亮,吼出一声: “老兄,你从哪儿收来这么个千叶瓶? ”他不做声。那 “发小 ”走近,小心捧起细看,哑然失笑: “原来根本不是古董,连当代高级工艺品都不是啊! ”他让来客小心轻放,说: “对我而言,这是无价之宝! ”他只简单解释了几分钟,来客便肃然起敬,并感叹: “如果那些对社会负有更大责任的人士,都能有你画千叶瓶的心思,该多好啊! ” ( 选自 2010年第 1期小说月报) 【小题 1】文章第四段写妻子和女儿的话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小题 2】文章为何要以 “千叶瓶 ”为题?请作简要分析。( 5分) 答: 【小题 3】结合
21、小说的主题,谈谈小说的现实意义。 ( 6分) 答: 答案: 【小题 1】小说第四段写妻子女儿的活,表明她们认为花瓶破了相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这与 “他 ”的 “大急 ”形成了对比,( 2 分)突出了 “他 ”对花瓶的珍惜,对不小心玷污花瓶的后悔( 2分) 【小题 2】因为千叶瓶是全文的线索,文章围绕千叶瓶展开叙述。( 2分)开篇先对千叶瓶做了简单介绍, 写回忆录时不小心在千叶瓶上 “画了一个弯道 ”,然后将其修补成一片绿叶,又接二连三地画绿叶,并引发主人公的回忆,再至后文与友人谈及千叶瓶。 (2分 )“千叶瓶 ”,将主人公所经历的事串联起来,使文章脉络分明,结构清晰。( 1分) 【小题 3】小
22、说围绕给家中的花瓶画绿叶展开,通过画绿叶过程中主人公心灵、行为的改变,建议人们应该积极地对待失误,涵养心灵、反思自我。( 3分) 其体现的现实意义是: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许多人为名利而忙碌着,追求外在的物欲,无暇顾及自己的心灵,此时要给自己的心灵覆盖绿色,让心灵获得滋养,获得丰润 ,获得提升,回归自己的本性;同时,要反思自己的一切过错,找回生活的真谛,享受心灵的平静和充实,感受生活的温馨和价值。( 3分)以上意思对即可。 【小题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妻子和女儿的话和他的对花瓶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既突出了他对花瓶的珍惜,又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 考点:分析作
23、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 “千叶瓶 ”是文章的题目,也是文章的线索,小说的情节结构是通过 “千叶瓶 ”贯穿在一起。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首先要分析小说的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可以挖掘人物的言行的社会意义。其次分析小说的现实意义,在分析现实意义时,要联系小说的主题来谈,要言之有据,要有真情实感。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24、C。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艺术家的智慧 一个星期 日早晨,我在罗丹的工作室中,立在他最动人的作品之一的模型前面。这是一个美丽的少妇,苦痛地扭着身子。她像是沉浸在一种神秘的忧愁中 低垂着头,闭着嘴唇和眼皮像是睡了;但是她面目的苦痛表情,显露出她内心的斗争。看这座雕像时,最使人惊讶的是她没有手,没有足。雕塑家似乎对自己不满,一时生气,把她的手足截断了。这是一个有力的形象,可是手足不全,不免令人惋惜,可怜她受到摧残。我想着罗丹的作品时常引起不满的批评,既然我不牵连在内,我便向大师说了,看他怎样回答。 罗丹对我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广东省 揭阳市 高中 毕业班 第二次 高考 模拟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