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搭 讪 ( shn) 屏 窒 (bng)入不 敷 出 (f)自怨自 艾 (i) B 啮 噬 (ni)饿 殍 (pi o)安土 重 迁 (zhng)妄自 菲 薄 (fi) C 诳 语 (kung)悲 怆 ( chung) 铩 羽而归( sh) 载 饥载渴 (zi) D静 谧 (m)戕 害 (qing)亘 古如斯 (gng)汗流 浃 背 (ji)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多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形似字要按照意义的不
2、同,读音也不一样。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 A项自怨自艾( y) ,C项铩羽而归( sh) ,D项亘( gn)古。故正确选项 B。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艾篙逻辑慰藉至高无尚曝背谈天 B喧嚣犄角奇诡毛骨耸然贻然自得 C贫瘠涟漪妥帖魂牵梦萦容消金镜 D蛰居游弋宣泄怨天尤人酒阑灯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主要考查音近字、形似字等正确书写,容易混淆,可以根据语句的上下文意思并结合着词语意思来分析判断。把握不准的可以用排除法进行筛选。 A、艾蒿 至高无上 , B、 毛骨悚然 怡然自得, C、容销金镜
3、。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 A时光总把过去的日子冲洗得 熠熠闪光 ,引人回望。 B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 得失俱亡 ,死生不问了。 C香港蕞尔小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之王、绅士爵士,对大陆都表示出 息息相关 、风雨同舟的情谊。 D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这句名言的创作者是楚霸王项羽,但他自己 功败垂成 ,并没有做到。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类词语使用判断的题目,要在整体把握句意的情况下,根据语境,结合着成语的解释来判断。息息相关:指连呼吸都相互关连,比喻关系密切。一般做谓语和
4、宾语,如:物权法与 13 亿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这里应用休戚相关。故正确选项 C。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若遇到风和日丽的午后,不但你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 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B这种快乐恐怕不下于历史学家和地质学家追溯某个王朝的兴衰史和自然界的演化史所得到的乐趣要多得多。 C在一些触景生情的场合,在那风雨不蚀的记忆中,实在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心理冲力,就像春风来了,种子破土发芽不可抗拒一样。 D人类一直在思考应该如何与自然相处,尤其在物质文明日益进步的今天,人与自然的关系更需要我们深切关注。 答案: D
5、试题分析: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 A语序不当; B句式杂糅;C成分残缺。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小题。( 22分) 南 墙 暖 张大勇 老家私塾先生张仲儒留下一句话 :十层棉被窝,不抵南墙暖。孩年,常听到大人们将此话像取暖似的在冬天里反复使用,就追问是什么意思,祖父咧开嘴巴,逼近我的脸,嚷嚷着 :什么意思?就是 “晒太阳 ”呗!我似懂非懂地 “哦 ”了一声,来到南墙下,仰起小脸, 突然就觉得阳光像瀑布似的裹头盖脸地抱着我 ,一股煦暖由外及内。 就像一场朔风呼呼刮
6、过,时光回流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寒冷 的冬季,一俟遇上晴朗之日,早晨或者午后,张舍庄上一户户倾巢而出,依偎着南墙,或立或坐或蹲,晒起太阳来。彼时,农房一律土垒,土墙吸纳暖洋洋的阳光,寒冷中的农人就有了厚实的依靠;当头是温煦的阳光,前心后背、发梢脚踝,上下通泰,恰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负冬日一诗中所述 :杲杲东日出,照我屋南隅。负暄闭目坐,和风生肌肤。初如饮醇醪,又如蛰者苏。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陪同我们晒太阳的,有南墙上悬吊着的成串的红辣椒、红薯干、玉米棒等,还有鸡鸭猫狗等家禽家畜。家境稍好的人家也能晾出一挂挂咸鱼腊肉。 诗人余笑忠说 :“寒冬在加深 /一群乡村小学的孩子 /在墙角彼此撞来撞
7、去 /我们就这样取暖。 ”被誉为 “小猴子 ”的村童绝对不会安分的。我们贴着南墙,铆足劲玩起 “挤麻油 ”的游戏。暖融融的南墙根下生机翻腾。我们笑呀叫呀,原本打瞌睡的老年人睁开眼,看着我们快活,间或嗔骂上两句。看我们热闹得可以,小猫小狗也会凑了过来,在我们的裤裆下钻来钻去。有时一方力薄,被对方挤得节节败退,殿后的那位自恃力大的小家伙企图作最后的挣扎,无奈大势已去,独木难支,被敌我两方人马压在最下面,一干小家伙摞成了人堆,压在上面的家伙十二分地开心,一边受用着胜利的快乐,一 边还抖动着身子意欲形成压力传输体系,让败军之将饱受一下被征服被压迫的滋味。就像码着一摞的快乐,倒下来的还是一堆快乐一样。我
8、们在大人的拉扶下,先后站起身来,用小手掸拍着屁股及屁股上下的尘土,一脸的嘻嘻哈哈,不计前嫌。再看看二胖子头上热气缭绕,他的祖父拉过他,直起两指从后颈向下探试,嘴里呵斥道 :“皮死了!后背湿漉漉的,不要感冒了! ”二胖子咧着嘴巴,望着大家傻笑一番后,趁祖父与他人唠嗑时,又伏在地上、撅起屁股,与玩伴拍起纸牌来。 ks5u 村童消停下来, ks5u大人们自然也就由观众向主角转换,进入 “谈话节目 ”,唠 嗑的内容天南地北,海阔天空 :谈婚论嫁,褒良评恶,国家大事,鸡毛蒜皮,今年的收成,明春的开播 间或伴之咳嗽声和感叹声,还有一两声因村头来了生客而响起的狗吠。这是农人冬闲日子里最为放松与悠然的辰光,用
9、乡村诗人冬桦的话说, “乡人的幸福时光,浮在摄氏零度的上面,在农舍的南墙根绽放。 ” 后来进了城,南墙依在,只是城里没有 “晒太阳 ”的场面。有时下班在凛冽中匆匆回家,无意瞥见一所学校大门外朝南的墙根下,几位卖小吃的农妇蹲在阳光里的情景,一下子就唤起我的记忆再度 “返乡 ”。去冬,我回了一趟老家,感到张舍庄上格外空寂,是放 寒假的时候,不少孩子到父母打工所在的城里去 “过几天好日子,看几眼好风光 ”,有的人家春节才能赶回来团圆。守村的只是一些老者和妇女。在村口张春勤家的门前,我看到他的年逾八旬的父亲独坐在墙根前,一声不响,把自己静静地摆在那儿似的坐着,寒风轻漾,老人家萧疏的白发袅然,显现出一丝
10、丝生机。 春勤家的门庭坐北朝南,他的曾祖父正是老私塾先生张仲儒。 【小题 1】第 自然段中划横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小题 2】文中描绘的儿时的乡村生活具有什么特点?作者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描绘儿时乡村生活的? ( 6分) 【小题 3】第 自然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是什么意思?联系文本说说你的理解。( 6分) 【小题 4】第 自然段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6分) 答案: 【小题 1】 ( 1)比喻,拟人。 ( 2)生动形象地写出冬日阳光带给 “我 ”的温暖的感觉。(意思对即可) 【小题 2】 ( 1)温馨,快乐,充满生活情趣( 4分)
11、 ( 2)作者用大量细节连缀成一幅乡村风情图( 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3】 ( 1)在那个贫寒的年代,冬闲日子里在农舍的南墙根 “晒太阳 ”,村童游戏玩耍,大人谈天说地,人们是快乐的( 3分)。 ( 2)这种幸福源于自然,源于淳朴温馨的民风乡情( 3分)。 【小题 4】 ( 1)作者的心情很复杂,既是伤感的,又是满怀希望的。( 2分) ( 2)南墙依然,童年不再;假日里乡村的孩子大都跟随打工的父母去了异乡,故土格外空寂,但也因此而有了新的希望。( 4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和效果。一般的修辞手法都能起到生动、形象、具体的表达效果。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
12、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题,文中描绘的儿时的乡村生活具 有三个特点,并运用了细节描写来展示。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重要语句理解试题。要准确理解本句的含义,除了分析本句的修辞作用外,还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把握。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道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这篇文章除了对自己童年往昔的回忆之外,更对现在儿童生活充满了希望。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
13、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文 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25分) (甲)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 “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客曰: “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 ”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 识 矣。予乃摄衣而上,履 f 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 攀栖鹘之
14、 危 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 放 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ks5u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 “赤壁之游乐乎? ”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 ”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苏轼后赤壁赋 【小题 1】对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是( )( 3分) A今者 薄 暮薄:迫近 B而江山不可复 识 矣识:认识 C
15、攀栖鹘之 危 巢危:危险 D反而登舟, 放 乎中流放:不拘束,任意行动 【小题 2】下列加点字与 “掠予舟而西也 ”一句中的 “西 ”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 B假舟楫者非能 水 也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 耻 相师 D适有孤鹤,横江 东 来。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 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 hng d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
16、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张岱湖心亭看雪 【小题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 A 是日 更 定矣 湖中焉得 更 有此人 B 余强饮三大白 而 别 反 而 登舟,放乎中流 C 选贤 与 能 天与云与山 与 水 D 湖中 焉 得更 有此人 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 【小题 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例句: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客有吹洞箫者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此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小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山西省 中学 上学 期期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