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四川省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四川省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四川省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四川省资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耶 稣 ( s) 诅 咒( d) 毗 邻( p) 更 相为命 ( gng) B 逋 慢( b) 莞 尔( wn)讥 诮 ( qio) 怏 怏不乐( yng) C央 浼 ( min)吮 舐 ( sh)星 宿 ( xi) 脍 炙人口( kui) D角 隅 ( y) 埋 怨( mi) 涎 皮( xin)前合后 偃 ( yn)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和字形,多音字要依照 “据义定音,音随义转 ”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
2、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答题时,要采用比较排除法, A “诅 ”应读 “z”; C “浼 ”应读 “mi”; D “埋怨 ”应读 “mn ”。所以选 B。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同衾 j惶再接再厉煞费苦心 B盘桓题纲杳无音信良辰好景 C陶冶自栩锱铢必较一蹴而就 D规矩付梓迄今为止涸澈之鲋 答案: A 试题分析:用比较排除法。可以先排除固定词语、常用词语,然后,结合着词语意思来辨别词语搭配是否正确。 B题纲 提纲。 C自栩 自诩。D涸澈之鲋 涸辙之鲋。所以选 A。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孩子们为什么老丢三落四、 得鱼忘筌 ?归结起来 ,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年龄小 ,自理能力差,不懂得收拾保管自己的物品;二是有些家长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B为了用合理的时间规划高成功率地实现美国名校梦想,越来越多的家长 以入读美国私立高中作为进入世界名校的跳板,而选择直升美国精英高中。 C国际汉语教师去到国外,代表着中国,他的中国文化学识修养、他对教学方法的 熟悉 程度、与学生交流过程中的情绪和礼仪的表达,都会影响到汉语言和文化传播的效率。 D尽管在一系列的打折措施中,铁路会失去太多的利益 ,降低运营的利润空间,但是收获的却是市场的认可 ,还有民意,正
4、所谓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分辨,做出判断。 A得鱼忘筌:比喻达到目的以后就忘了赖以成功的东西。 B“以 ”,改为 “把 ”。 C熟悉,侧重于知道得清楚。这里应侧重于熟练掌握,用 “熟习 ”。 D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喻在这个时候丧失机会或失败了 ,在另一个时候得到了补偿。所以选 D。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鲁能球员韩 泽药检呈阳性,中国足协决定给予他警告,并罚款 5000元;给予俱乐部警告和通报批评,并负担追加 20例兴奋剂检查费用 20000元。
5、 B中方尊重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主张乌克兰问题的解决应全面权衡和充分考虑各方权益,在法制和秩序的框架内妥善处理有 关分歧。 C物价部门表示,高速公路收费涨价的原因是由于新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收益较差,还款能力偏低,通行费收入不足以支付银行贷款利息,更谈不上偿还贷款本金的结果。 D伴随着西博会逐步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西部地区在中国乃至在世界的影响进一步提升,越来越吸引着全球的目光。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A成分残缺,应分别在 “5000元 ”和 “检查费用 20000
6、元 ”后添加 “的处罚 ”,才能与 “给予 ”呼应、搭配。 C句式杂糅, “的原因是 ”与 “由于 的结果 ”两种说法杂揉。D “提升 ”与 “影响 ”搭配不当。所以选 B。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题。 先秦时期,由古蜀人所创造并兴起于四川盆地并波及周边广阔地域的古蜀文明,是一支灿烂的古文明。古蜀文明连续发展演变达 2000余年。 古蜀文明的起源,从历史文献可以追溯到蜀山氏,从考古学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这个时期是古蜀历史上的传说时代,在古史记载里是蚕丛 、柏 C和鱼凫等所谓 “三代蜀王 ”角逐争雄的时期,也是古
7、蜀酋邦社会的形成时期,同时也是古蜀国家与文明的起源时期。 约从夏商之际到商周之际,是古蜀文明的形成时期。约在夏商之际,在成都平原中部形成了以广汉三星堆古城为中心的古蜀文明,显著标志是建于商早期的规模宏大的古城,它是在宝墩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明最初城市的聚合业已达到相当水平,早期城市生活方式初步确立。对应于历史文献,这正是 “三代蜀王 ”角逐争雄,而以鱼凫王统治的建立为终结的时期,意味着高于史前酋邦制的阶级国家已经诞生。在这个时期的中后期阶段,出现了灿烂 的三星堆青铜文化,青铜文化步入高峰,表明古蜀文明日益走向成熟。 商周之际,古蜀王国的政治史上发生了第一次王朝更迭,杜宇王朝取代了鱼凫王的
8、统治,号为蜀王。在考古学上,古蜀文化出现了若干新的变化,标志着古蜀文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演变时期。周初以后,古蜀青铜器形制及所反映的文化内容已与商代鱼凫王国有重要区别,重器绝无大型雕像群,礼器中形成列 之制,形制花纹多取诸中原同类器物,组合意趣不同,是古蜀本土所铸。引人注目的是,彭县竹瓦街窖藏铜器中的 2件兽面饰象纹铜 ,与辽宁喀左所出西周燕国铜 ,形制花纹基本相同,并且 其纹饰又见于周武王时的天亡簋、成王时的仲 簋,显然有浓厚的周文化色彩。可见,自周初开始,蜀国统治阶级的青铜礼器群发生了重要变化,表明了享有这些礼器的统治集团发生了重要变化,反映了古蜀王国政权的易手。这种变化,也正与陶器中
9、鸟头柄勺的消失在同时,反映了鱼凫王的势力已遭到彻底扫荡。因此,西周时代蜀文化考古未见商代蜀国所特有的大型青铜雕像群一类标志神权至上的遗物。杜宇时期的蜀王国,已走出早期国家的发展阶段,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这种直接实施阶级统治的国家形态,比起早期的神权政治国家,无疑是一历史性进步,也充分表现出 了文明的演进。 古蜀文明的发展时期约为春秋至战国晚期。这一时期古蜀文明开明氏取代杜宇为蜀王,建立起古蜀开明王朝,古蜀青铜文化进入全面繁荣时期,古蜀青铜器、漆器上出现大量文字和符号,巴蜀印章广泛使用,巴蜀文字制度形成,与等级制度相结合的古蜀礼乐制度臻于全盛,这充分反映在考古发现的古蜀墓葬的内涵上,尤其重要的是
10、,春秋中晚期开明王朝移都成都,以成都为都城的古蜀城市文明体系得以最终确立,大大推动了古蜀文明的进一步蓬勃发展。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古蜀政治史随之结束,古蜀文明的相对独立发展进程也随之阻断,逐步汇入中国文 明的一体化大潮之中。 (摘自:段渝古蜀文明的演进特点及其在先秦史上的地位) 【小题 1】不属于 “演变时期 ”,古蜀文化出现的 “若干新的变化 ”的一项是 A古蜀青铜器形制及所反映的文化内容已与商代鱼凫王国有重要区别,重器绝无大型雕像群。 B古蜀本土所铸青铜礼器中形成列 之制,形制花纹多取于中原同类器物,只是组合意趣不同。 C西周时代蜀文化考古未见商代蜀国所特有的大型青铜雕像群一类标志神权至
11、上的遗物。 D古蜀青铜器、漆器上出现大量文字和符号,巴蜀印章广泛使用,巴蜀文字制度形成,与等级制度相结合的古蜀 礼乐制度臻于全盛。 【小题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蜀文明是由古蜀人所创造并兴起于四川盆地并波及周边广阔地域的古文明,其源头只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 B建于商早期的规模宏大的广汉三星堆古城,表明最初的城市聚合行业已经达到相当水平,早期城市生活方式初步确立。 C古蜀文明的形成时期的中后期阶段,出现了灿烂的三星堆青铜文化,青铜文化步入高峰,表明古蜀文明日益走向成熟。 D公元前 316年秦灭蜀,古蜀政治史随之结束,古蜀文明的发展进程也被秦所代表的中原文明所阻断,
12、古蜀文明也逐步消亡。 【小题 3】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研究古代文明史是从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着手的,其中的 “文明 ”,包含了文字、城址、青铜冶炼、礼乐制度等内容。 B古蜀社会形态发展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即由史前酋邦制社会到神权政治国家、再到直接实施阶级统治的比较成熟的国家。 C蚕丛、柏 C和鱼凫等所谓 “三代蜀王 ”角逐争雄的时期,同时也是古蜀国家与文明的起源时期,在古史里是有确切记载的。 D由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到以成都为都城的古蜀文明,兴起于四川盆地波及周边广阔地域,连续发展演变达 2000余年。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C 【小题 1】
13、试题分析:此题可从文章找到论述 “演变时期 ”古蜀文化出现的 “若干新的变化 ”的相关语段,然后根据选项内容进行辨识,做出判断。 D项,此内容为古蜀文明的 “发展时期 ”的情况,非 “演变时期 ”的特点。所以选 D。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可将选项带入进行辨别, A项,古蜀文明的源头 “从历史文献可以追溯 到蜀山氏,从考古学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 ”, “只是 ”错。 B项, “聚合 ”“业已 ”,不是 “聚合行业 ”“已经 ”。 D项, “古蜀文明的发展进程也被秦所代表的中原文明所阻断,古蜀文明逐步消亡 ”错,文中只
14、是说 “相对独立发展 ”的进程被阻断, “逐步汇入中国文明一体 ”,而不是完全断裂、文明消失。所以选 C。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可根据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对选项的推断和观点进行辨识,做出判断取舍。 C项, “三代蜀王 ”时期,是古蜀历史上的传说时代,在古代史书里记载的也是传说,不是确切的记载。所以选 C。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 皋兰山月 余秋雨 天太黑,地方又太陌生,初来那天,真把山顶的灯光当作了星斗。四周都没有星,只有它,那么高,如恶海孤灯,倒悬头顶,有点诧异。一路累乏
15、,懒得多想,只看了它一眼,倒头便睡。第二天清早推开窗,才一惊,好一座大山,堵着天。山顶隐隐有亭,灯光该来自那儿。晚上再看,还是像星,端详片刻重又迷惑。看了几天,惑了几天,便下狠心,非找个夜间上去不可。于是便等月亮。 等来了。那晚月色 ,一下把周围一切都刷成了半透明的银质。山舍,小树,泥地,如能用叩击,一定会有铿然的音响。浩浩大大一座山,没有转弯抹角的石头,没有拂拂垂坡的繁草,没有山溪,总之没有遮遮掩掩的地方,只是一味坦荡。坦荡的暗银色,锡箔色,了无边际,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色相。走在这样的山路上,浑身起一种羽化的空灵。也不在意路边还有些什么,呆呆地走。只要路还在,就会飘飘忽忽、无休无止地走下去。
16、脚下不慢,但很轻,怕踩坏了这一片素净。 应该已经很高了。风在紧起来,寒光浸到皮肤,抱肩打个噤。抬头看月,反比上山时小了许多。 头脑受不得挑逗, 不由得由无尽的距离滑到无尽的时日,乱七八糟地想这山的 远年履历 。好像霍去病是在这里狠狠打过一仗的,打得挺苦,汉书讲这位大将军时提到过这座山,记得还很吝啬地用了一 “鏖 ”字,叫人去眼瞪瞪地傻想那场仗的酷烈。这山也命苦,竖在这个地方,来往要冲,打打杀杀的事少不了。山最经不得打仗,拔木,烧草,一遍一遍轮着来,还能留得住什么?溪脉干涸了,掷还给它浓稠血迹。山石抛光了,掷还给它断箭残戟。山惊竦着,急急地盖上一层黄土,又一层黄土,把哀伤吞进肚里。它闭上了眼,永
17、远地沉默了,像一位受尽磨难的老人,只剩下麻木。 本应该让满 脸平和的张骞、玄奘多来走走,然而我估摸,他们没上山。又没有一条好路,也没什么好景,他们的路程远,舍不得力气。抬头看上几眼,就从脚下走过了。玄奘要是真有那几位徒弟陪着,会让孙悟空翻个跟头上来一下的,猪八戒懒,沙僧放不下那担子,都不会上。 也许林则徐上来过,他清闲一些,有力气没处使,爬上山来吐一口闷气。在山顶上看看东南方,想想家,想想早已飘散了的虎门烟火。左宗棠也会上来,他带兵,老习惯了,到哪儿都喜欢爬个山看个地形。此公老是站在山顶朝西北方眺望,不时让兵士拿来边陲的版图。心情松快时,还叫兵士种过一点柳树,好挡 住域外的蛮风。 要是早有眼下
18、这条路,他们还会多上来几次,一个守望东南,一个守望西北。但这条路是四十年前才修下一个根基的,还是为了打仗。路修得急,也很快,修路的有兵士,也有民夫。修路时该挖出过数不清的白骨,也不知是什么朝代的,在月光下白得刺眼。几具头骨凄森森地狞笑,它们都是修路者的远代同行。修路者骂一声晦气,心里一沉。我不敢想。荒山深夜,心里毛毛的。脚步加快,快走出这段长长的山路。 啪哒啪哒地走,山顶到了。亭由灰砖砌成,砌在原先的烽火台上。竟有不少人在,都不作嘈杂声。似乎都惊叹自已站立的高度,优裕地微笑着 ,看着山下密密的灯,寻自己的家。一位妻子悄声怪丈夫: “关什么灯,找也找不到。 ”我无声一笑,我们或许真的走出了那段长
19、长的山路。 我家不在这儿,无心多看。要说灯,这儿并不出色,我以一个飘零游子,俯视过好几个异邦都市的灯海,对着本应属于丝路的瑰丽,把双目紧闭。于是,今夜我也只能离开众人,躲到山亭另侧。这里阒无一人,眼下只是绵绵群山,趁着月色,直铺到天边。天边并不能看真,看远去,发觉得头已抬高,看到了天上。这些山,凝固了千百万年,连成一气,却又是滚滚滔滔,波涌浪叠。一个波浪就这么大,我立即被比得琐小不堪。也听出声 响来了,找不到一个象声词能够描述。响亮到了宁静,隐隐然充斥天宇,能把一个人的双耳和全部身心吞没得干干净净。古哲有方,大音希声,也许这便是历史的声音。 山亭那侧,人已走光。山下的灯也层层熄灭。一切都没有了
20、,只有我还站着,像一根风化的石柱。 离开人世高墙的重重卫护,蒸发掉种种温腻的滋味。赤条条地,与荒漠的群山对峙,向它们逼索一个古老人种苦涩的灵魂和行程。我相信,林则徐和左宗棠,曾从这种逼索中领悟过刀兵炮火的意义。 月亮轻轻一颦,躲进一团云,然后又飘然西去。她运行不息,变得明彻而洒脱,用一阵无声凉风,示意我 踏上回程。是的,还有张骞和玄奘呢,他们都未曾滞留,衣带当风,双目前视,用疲惫的脚,为凝寂的土地走出一条透气的甬道。 只有走,才会有声音 ,才会让这个山谷有实实在在的声音,就像汉唐的驼铃。(有删改) 【小题 1】下面是关于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作者仰视星空,凝望
21、大地,抚今追昔,联想想象到了历史上的那些战争,那些人物,抒发了令人难忘的悲壮的情怀。 B “月 ”是作者在文章中设置的登临皋兰山的背景,是全文的线索,表现出 “家不在这儿 ”“只能离开众人,躲到山亭的另侧 ”的 “飘零游子 ”淡淡的思乡情。 C文章的语言形象典雅,亲切自然。特别善用叠词,使文章的语言充满音乐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D “它闭上了眼,永远地沉默了,像一位受尽磨难的老人,只剩下麻木。 ”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皋兰山历史悠久,但因接连不断战争的摧残而显得老态而衰败。 E文章结尾处再次提及林则徐、左宗棠、张骞和玄奘,照应前文,反复咏叹,蕴含着对古人的深沉缅怀之情。 【小题 2】
22、请用简 要的语言概括皋兰山 “远年履历 ”。( 6分) 【小题 3】第 自然段描写市民看 “灯 ”寻 “家 ”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小题 4】 “只有走,才会有声音 ”蕴含了什么哲理,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感悟。( 8分) 答案: 【小题 1】( 4分) BD。(每项 2分,多于 2项不给分) 【小题 2】( 6分) 抵御外族侵略,保家卫国; 促进中外的政治、文化的交流; 留下了到过此处的有志之士的足迹。(意思相近即可,每点 2分,共 6分) 【小题 3】( 4分)市民看 “灯 ”寻 “家 ”的场景与前文皋兰山的历史形成对比,( 1分)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1分)表现了现代的
23、皋兰山人的生活幸福美好。( 2分) 【小题 4】( 8分)只有踏实地行动,才会在历史中留下印迹,历史也才会记住他。(感悟略)(哲理 2分;感悟:紧扣 “踏实行动 ”2分,深刻 2分,语言流畅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可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意的基础上,仔细辨识选项,可从散文的主旨、写法及语言特点等方面分析。 B项,文章中无思乡之情。 D项形象地说明了皋兰山因接连不断战争的摧残而疲惫、沉默、麻木。所以选 BD。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体会重要语句的丰 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两个问题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四川省 资阳市 下学 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