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届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届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当文化化为人生气质 王宏甲 中国 “政 ”字,从 “正 ”从 “文 ”,讲的就是要用尽可能渊博的正大光明的文化来治理社会。当今学者们强调的 “法治 ”,也是需要高尚的人文基础的。否则,再好的法律也会被用来徇私枉法。 朱熹曾有一首被后世一再引用的活水亭观书有感诗: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有人称之为哲理诗,因其于形象中寓深刻的道理。我想,在朱熹心中,这是一首倡学诗。用今天的话说,这首小诗意在启迪人们要善于读书学习,源源不断地了解新生事物,才能
2、保持思维的活跃,充实自己,与时俱进。 古希腊时期有人赞扬苏格拉底为智者,苏格拉底却纠正说:我不是智者,我是爱智者。我以为苏格拉底并不是自谦,他也是要告诉人们,爱智比智者重要。这爱智和爱学习,才是根本,是源头,是活水。有这源头活水,才有 学识的枝繁叶茂,才可能有事业的发达和人生的自我完善。 中国文化从孔子到朱熹,有过重要的传承。宋人熊禾撰考亭书院记说:“周东迁而夫子出,宋南渡而文公生。 ”开篇就道出了朱熹与孔子的关系。朱熹一生注释撰写的著作多达几十部,其中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编在一起并加注释。为什么要 “注释 ”?凝聚着孔孟智识的古文字,到朱熹的时代已过去了一千多年,宋人要读懂春秋文字有困难了
3、,更何况要理解孔孟思想殊不容易。朱熹不仅为 “四书集注 ”,还需要倡学,才可能进行有效的传播。朱熹后半生学问最成熟的时期,定居福建建阳创 办考亭书院并倡学。在这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倡学,影响是非常大的。受朱熹影响最大的是建阳人蔡元定,竟使蔡氏一门四代出了九位贤儒,史称 “四世九儒,五经三注 ”,后句讲的是蔡氏子孙在五经中注释了三部经典。四书五经共九部经典,其中有七部是在建阳注释并在此刻印成书,成为直到近代中国每个读书人必读的教科书。请想一想,这地方当时有怎样的文化氛围? zxxk 朱熹倡学,建阳曾 “书院林立,讲帷相望 ”,来此读书的非止建阳子弟,而是“四方学子负笈来学 ”。朱熹及其弟子注释的
4、古代文献就成为教本,这促进了建阳境内麻沙、书坊两镇雕版刻书业 的繁荣。其中书坊一镇,雕坊比屋连檐,人口会集约三万,私家出版业前店后厂,蔚为壮观。中国印刷术起于唐盛于宋,宋代是把前此千秋竹简上的中华文化刻印到书本的重要时期。建阳成为宋代三大出版中心之一,四方书商贩者 “往来如织 ”,建阳因之享有天下 “图书之府 ”的盛名,这对于中国文化承前启后的影响,算得清吗! 今天常听人说,喜读文学、文史作品,或者也动笔写写散文诗歌,是一种 “业余爱好 ”。朱熹也写小诗,那也是他的业余爱好吗?他的活水亭观书有感诗,活生生讲的就是读书学习乃人生素质之 “源头活水 ”。对一个领导者、执政者而言, “文化熏陶 ”造
5、化文化素质,更不应是其 “业余爱好 ”,而是从政参政最重要的基础素质。 (摘编自领导文萃杂志) 【小题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中国 “政 ”字的字形可以看出,政治就是要用尽可能渊博的正大光明的文化来治理社会。即使是 “法治 ”,仍然需要高尚的人文基础。 B朱熹的活水亭观书有感和苏格拉底 “我不是智者,我是爱智者 ”的名言,都集中体现了源头活水对事业和人生的重要性。 C四书五经共九部经典,其中有七部是在建阳注释并在此刻印成书,成为直到近代中国每个读书人必读的教 科书,这与朱熹倡导学习有着很大的关系。 D对于一个领导者、执政者而言, “文化熏陶 ”造化文化素
6、质,不仅仅要成为其 “业余爱好 ”,还要成为其从政参政最重要的基础素质。 【小题 2】通读全文,用简练的文字概括作者的观点。( 3分) 【小题 3】作者引用苏格拉底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3分)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从政参政者应该爱学习,因为从政参政需要文化素质。 【小题 1】用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爱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题 1】 “不仅仅要成为其 业余爱好 ,还要成为其从政参政最重要的基础素质 ”一句,文中并没有说是 递进关系,而是否定前者,肯定后者。 【小题 1】本题考查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
7、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 【小题 1】引用的作用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看大片的后果 (俄罗斯)阿纳托利 特鲁什金 看电影只能看好片,垃圾片绝对不能看,因为垃圾片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只有好片才有助于我们的生存。 前两天在街上,有一个男人朝我走了过来。那个男人高高的,瘦瘦的,满脸大胡子。他微笑着对我说: “您好! ” 我刚 要回答 “您好 ”,好像有什么东西突然阻止了我,我全身发冷。 “有点儿不对劲, ”我心里想, “这个又高又瘦、长着满脸大胡子的家伙为什么要跟我说 您好 ?我想起来了:我看过的一个美国大片里有一个变态狂也是对谁都微笑。只是那个家伙
8、个子小小的,胖墩墩的,还没长胡子。他看见谁都说 您好 ,可是人家刚一转身,他照着人家的脑袋就是一啤酒瓶子,然后他就站在那儿狂笑。这个变态狂从小就是看着他爸爸用空瓶子砸脑袋长大的。他妈妈心理也不正常。他爸爸用瓶子砸脑袋时,他妈妈就站在一旁看着丈夫大笑。父母的这些反常行为就这么传染给了孩子。整部电 影都是这些情节。片子拍得很细腻,是一部心理片。 ” 再说这个男人,他朝我走过来,说了一句: “您好! ”我吓得心都不跳了,腿像灌了铅似的,眼睛睁得大大的,但嘴里却说: “喊什么喊,你这个混蛋!你找死吗? ” 他马上原地倒了下去!要不肯定就得给我脑袋一酒瓶子! 还有一天,有个穿得很轻薄、打扮得像个蝴蝶似的
9、女人朝我走了过来。当时已经是黄昏了,周围一个人也没有。天空中飘着小雨,刮着一阵阵冷风,远处还不时地传来几声狗叫。这时,那个女人走近我说: “请问 ” 我当时像被电击了一下,脑袋里一片空白。 “请问 是什么意思?她为什 么要跟我说 请问 ?这可有点儿不对劲。 ”我的脑子迅速转动着。 这时,她又说了一遍: “请问 ” 她刚张开嘴,我就看到了她嘴里一颗颗的牙齿。天哪!吓死我了!我以前看过一部美国大片,片子里的那个女人就是用牙死死地咬住人家的脖子,直到把人咬死为止。她父亲是个呆子,从小一直吓唬她,她妈妈经常不给她饭吃。只有奶奶对她最好,保护她,经常拿着枪追赶女孩的父母。有一次终于追上了,但追上的却是女
10、孩的爷爷,爷爷血肉模糊地倒在女孩的眼前。整部电影都是这些情节。片子拍得很细腻,也是一部心理片。 你看,这个女孩儿长大了,朝我走了过来。 “请问 ” 我吓得汗也下来了,腿也发软了,像梦呓似地说: “你这个不要脸的贱货! 请问 什么 请问 ?你不想活了? ” 她立刻晕了过去。我踉踉跄跄地拔腿就跑。谢谢美国大片,我又得救了! 可是今天,我在市中心迷路了。我看见路边站着一个男孩儿。男孩儿看上去挺可爱,也挺和气,面带笑容。我朝他走了过去: “对不起,打扰一下 ” 他看了我一眼,脸马上就白了,五官也走了形。他一句话也没说, “咔 ”地一棒子就打在了我的门牙上,然后转身就跑,还边跑边喊: “她又回来啦!她又
11、回到地球上 来啦! ” 这个傻瓜准是垃圾片看多了! (摘编自中国校园文学)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开篇写 “看电影只能看好片,垃圾片绝对不能看 ”,呼应了题目,照应了题旨;同时, “好片 ”与 “垃圾片 ”形成对比,暗示主题。 B第 2自然段中,那个 “男人高高的,瘦瘦的,满脸大胡子 ”的男人让 “我全身发冷 ”,如果换成一个女的情形就不同了。 C第 7自然段景物描写中, “黄昏 ” “一个人也没有 ” “小雨 ”“冷风 ”“狗叫 ”渲染了死寂、凄冷、恐怖的氛围,也为后文写遭遇埋下伏笔。 D “还有一天 ”片段中, “打扮得像个蝴蝶似的女人
12、 ”让 “我 ”“脑袋里一片空白 ”,所以, “我 ”连 “请问 ”的意思都不知道了。 E小说结尾写 “这个傻瓜准是垃圾片看多了 ”,既照应了开篇的 “垃圾片绝对不能看 ”,又深化了中心,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小题 2】 “您好 ”“请问 ”“对不起 ”本是文明用语,却招来了 “后果 ”,作者这样写有何目的?( 3分) 【小题 3】看大片的后果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答案: 【小题 1】 BD 【小题 1】( 1)采用了反讽的手法,文明用语与野蛮后果形成鲜明对比。( 2)形象 地表现在野蛮到文明的演变中,有时野蛮还会占上风。( 3)暗示野蛮程度极其严重,不是
13、看几部电影能够解决问题的。(每个要点 1分) 【小题 1】 1)文明改变野蛮,非一朝一夕之功,任重而道远。在这个过程中有曲折,甚至有损失和牺牲。( 2)改变野蛮,形式应该多样化。不是看几部电影,挂几幅标语,喊几句口号能办到的。( 3)电影等娱乐形式,应该正面表现为主,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指导和引导。 【小题 1】 B项, “我 ”的感受主要是看大片后产生的,与遇见的是男是女无关。 D项,不是 “请问 ”的意思不知道,而是不知道言外之意。 【小题 1】本题考 查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考点,能力层次为 B,侧重 “理解 ”能力的考查。 【小题 1】本题考查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14、 ”考点,能力层次为 F,侧重 “探究 ”能力的考查。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具体答题时,还要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冠作隧意的褒贬。本题可以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去思考 。回答 2个要点即给 6分,其他答案: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亦可。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
15、,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孟子曰: “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披发缨冠救之,可也。乡邻有斗者,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 ” (孟子 离娄下) 【小题 1】对以上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 一项是( 3分) A孟子在该文段中主要是阐述了什么样的人才是贤者。 B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这一句体现出大禹、稷以拯救天下百姓为己任,所以得到孔子的尊崇。 C “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 ”孟子的意思是说,应正好衣冠,然后 “往救之 ”,方不失君
16、子风范。 D因为颜回不追求物质享受,所以孔子认为他是贤者。 【小题 2】为什么孟子说 “禹稷颜回同道 ”,请结合原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3分)一个人立身处世,须坚守原则。有时看似行为不 同,但因各人所处的环境不同,而同样是正确的,虽然彼此的行为看似相反。三人的的行为都是合乎道的,都是体道之人。所以孟子认为如果他们能时空地位互换,他们也会做出合乎其道的应有的行为。 【小题 1】概括文中信息。 【小题 1】本题考查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考点,能力层次为 B,侧重 “理解 ”能力的考查。 译文: 禹、后稷处在太平时代,三次路过家门都不进去
17、,孔子称赞他们。颜子处在乱世,居住在僻陋的巷子里,一个小竹筐装饭吃,一个瓢子舀水喝;别人忍受不了那种清苦,颜子却不改变他的快乐,孔子称赞他。孟子说: “禹、后稷、颜回(遵循)同一个道理。禹一想到天下的人有淹在水里的,就觉得仿佛是自己使他们淹在水里似的;后稷一想到天下的人还有挨饿的,就觉得仿佛是自己使他们挨了饿似的,所以才那样急迫(去拯救他们)。禹、后稷和颜回如果互换一下处境,也都会这样的。假设现在有同室的人打架,(为了)阻止他们,即使(匆忙得)披散着头发就戴上帽子去阻 止,也是可以的;如果乡邻中有打架的,也披散着头发就戴上帽子去阻止,那就太糊涂了;(对这种事)即使关起门来(不管它)也是可以的。
1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周起元传 周起元,字仲先,海澄人。万历二十八年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历知浮梁、南昌,以廉惠称。 行取 入都,注湖广道御史。方候命,值京察。 居二年,御史命始下。 会太仆少卿徐兆魁以攻东林为御史钱春所劾,起元亦疏劾之。奸人刘荩臣,疏诋顾宪成 。起元愤,力斥其谬。荩臣遂讦起元,益诋宪成。起元再疏极论,其同官翟凤 、余懋衡、徐良彦、魏云中、李邦华、王时熙 亦交章论列。 吏部侍郎方从哲由中旨 起官,起元力言不可。吏部尚书赵焕出云中、时熙于外,起元劾其背旨擅权,坐停俸。 寻巡按陕西,风采甚著。 卒以东林故,出为广西参议,分守右江道。柳州大饥,群盗蜂起,起元单骑招剧贼,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福建省 六校高二下 学期 第二次 联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