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2012届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届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下列各组成语中,字形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3分) A山青水秀睚眦必报豁然开朗提纲挈领 B言简意赅涣然一新如火如荼走投无路 C世外桃源怡然自得铤而走险无精打采 D张弛有度无事生非再接再励弄巧成拙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李娜中网首轮出局,继续着她在法网辉煌之后的长时间离谱低迷,这主要原因是她自己、团队以及外界给她的压力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B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求是杂志发表文章指出,我们多措并举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调控效果初步显现。 C “新生代农民工 ”自从被列入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将关心
2、“新生代农民工 ”成长作为 “十二五 ”的工作重点。 D经济体制改革到一定程度,必然会触及到社会更深层次的矛盾,所以社会的运行机制也要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鲁迅和水浒传 郑公盾 鲁迅对水浒传是肯定的。 鲁迅不但为研究水浒传的各种版本费了一番心力,同时,他为寻找陈老莲的水浒图也下了很大功夫。他同水浒传研究者郑振铎的通信中,曾多次讲到陈老莲的水浒图。他十分希望能寻到这个著名的水浒图,他说“至于为青年着想的普及版,而且为了对青年负责,应当按照明人的古衣冠来刻画水浒传的人物形象,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介绍水浒传。 ” 以上说明鲁迅对水浒传的介绍是
3、十分认真负责的。鲁迅还充分肯定了水浒传一书的思想内容。他在谈金圣叹一文中指出: “宋江据有山寨,虽打家劫舍,而劫富济贫。 ”在给许广平的书信 中,他也指出: “梁山泊劫富济贫的事,已成为书本上的故事了。 ”这说明鲁迅充分肯定了水浒传所描写的 “劫富济贫 ”这一正义行为。鲁迅肯定了 “水浒传里有革命精神 ”,肯定李逵也是农民革命家,他惋惜着人们读水浒传,但却很少有人真把这部书好好学习,而在黑暗的旧社会里 “因风而起的不免是涂面剪径的假李逵 ”,或者充其量是打滚斗式的 “突变 ”。 鲁迅在他的名著中国小说史略中,明确地区别了一般武侠小说同水浒传在思想内容上的原则不同之处。指出: “三侠五义之类的旧
4、小说,看来好像有水浒传的余韵,而实际上 仅其外貌 ,而非精神 。 ”前者所刻画的人物,充其量是 “帮助政府 ”,而后者 水浒传中人物是在 “反抗政府 ”的。 鲁迅正确阐明了水浒传能够在中国民间盛行的社会原因。他在为叶紫著的丰收一书的序文中写道: “中国确也盛行着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其原因就在于中国社会还有三国气和水浒气。 ”所谓中国社会有水浒气,那就是指在旧中国当官的都像强盗一样,为非作歹,借势欺人,对人民巧取豪夺,而且要关便关,要杀便杀,广大人民生活却毫无保障,因此人民对封建反动官府进行不间断地反抗斗争,已蔚为社会的风气。这种风气,就是 “水浒气 ”。这也说明鲁迅十分重视水浒传,认为这部著名
5、古典小说不但有历史价值,而且就在鲁迅所生活的时代也还有着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小题 1】请简述本文的论述思路( 6分) 【小题 2】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鲁迅介绍水浒传是认真负责的?( 6分) 【小题 3】鲁迅认为水浒传 “能够在中国民间盛行的社会原因 ”是什么?( 6分) 答案: 【小题 1】( 6分) 文章开宗明义,提出观点:鲁迅对水浒传是肯定的( 2 分), 接着,举例论证鲁迅对水浒传的介绍是认真负责的, 然后,论述了鲁迅对水浒传的思想内容是肯定的, 最后 ,说明了 “鲁迅正确阐明水浒传能够在中国民间盛行的社会原因 ”。(每点 1分,答出三点得 4分) 【小题 1】( 6分) 费心地
6、研究水浒传的各种版本( 3分); 下了很大的功夫去寻找水浒图( 3分)。 【小题 1】( 6分) 水浒传中可以体现中国社会有水浒气;( 2分) 水浒传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2分) 水浒传在鲁迅所生活的时代也还有着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2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旧 书 李琬 大概半年了吧,我不再去过那家古旧书店。它是否依旧安好?不得而知。 酒香不怕巷子深。那爿小 小的书店,盘踞于一个地势低洼、路径偏僻的小区。一开始是去它附近的新华书店,顺便下到这个书店望望。后来,便是只去这家旧书店了。它给我最大的记忆,不过是两朵橘黄色的灯光,斜斜地投在这个城市疲惫的罅隙里面,把那些满面尘土的
7、读物和画作,映照得令人无比渴望。我从它那里真正买下的,不过是一本秋海棠,两本西藏擦擦艺术的小画册。 其实在发现这家书店之前,我就目睹了一家古旧书店的短寿。那家书店原本开在我生活的大院里,主要卖一些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出版的外国著作。一本藏族民间故事引逗出我许多古拙的知觉。几个月之后那 书店就永远地消失了。正因为此,我才暗暗祈求那家古旧书店免于无声的坍圮。 我惊异于旧书和旧书拥有者之间的缘分。 幼年读书的时光里,身边的旧书并不少。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香妃。那大概是十来岁的时候,我到父亲的老同学家中做客。父亲和老同学酒酣眼热,我一人钻进书房乱翻一气。结果我被淡淡的霉味蛊惑了。我找到了抽屉里的一本香妃
8、。书皮破败,纸页油腻。我坐在床单褪色的小床上,窗外是萧森的树影,捧着书我忘记了时间。我并不记得具体的内容,只记得仿佛香妃剪下来的辫子那么干枯,这个辫子干枯的女人真的很神秘。那个下午,那 个逼仄破旧的房间,让我魂牵梦萦了很多年。 或许正是从那时开始,我发现了旧书和新书的不同 。 后来的那本秋海棠有着碧绿色的封皮,柔软光洁,当属旧书堆里的罕物。封面绘着一朵秀雅的海棠花。让我感叹不已的是,扉页上红色小篆的 “骆志培藏书 ”印记,还有空白页中的签字章 “骆志培 ”。我突入了这个藏书者的阅读史。我不得不承认,得以窥看另一个读书者的心灵给了我别样的快意。 丰子恺散文选带给我的则是一张快乐糖的糖纸。那糖纸被
9、岁月和书页压得平平整整。它原来该是被主人用作书签的吧;为了感激这意外的礼物,我把它小心地粘贴在扉页上,让它永远地失去了书签的价值,从此获得了陈列于博物馆一般的境遇。这或许是自私的,但我再也不愿失去这张辗转人世三十多年的糖纸,连同它所记录的、我无法释读的往事。 和那些老房子、老街区以及一切有形无形的遗产一样,旧书的旧,只是一种表象;老,才是一种资历。即便是表面上看去毫无痕迹的旧书,也能带给我一种甜蜜的错觉:它已经陪伴我很久了。一页一页翻着,那黄褐色的霉 ,恰似皮肤上的斑点,属于老去的情人。你和它一起变老,它喂养你的灵魂以岁月。那些漫漶的词句,是任何一本新书都无法赐予的温情。 因为老,它们不比新书
10、站得更高,却更深。当你拥有了那些被同样热爱书籍的生命碾磨过的旧书,它们便开始碾磨你的生命。你会看到,旧书把很多人连在一起。祖父和孙子,父亲和女儿,漂泊异乡的同乡人,共存一个社区却属于不同历史节点的生命。剥除外在的身份,作为阅读者,你发现他们就是你在茫茫宇宙里素未谋面的邻居,只因为他们陪你,或者说你也陪着他们,读了同一本书。 你们向同一本书裸露自身,也从同一本书汲取营 养 。 对待旧书的态度,也是我们对待这个世界的态度。诗人于坚说过:遥远和旧这两个词一旦消失,那么世界的末日也就来临了。我们大概无法最终拯救二手书店的命运。但如果它们能够存活下来,我愿意在每一个炎炎夏日的傍晚走进那爿昏黑的旧书店。
11、【小题 1】文章第 自然段描写那家旧书店,有何作用?( 4分) 【小题 2】文中说 “或许正是从那时开始,我发现了旧书和新书的不同 ”,请结合 自然段的内容,概括旧书的不同之处。( 6分) 【小题 3】解释 “你们向同一本书裸露自身,也从同一本书汲取营养 ”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4分) 【小题 4】 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的情感取向。( 6分) 答案: 【小题 1】( 4分)内容上:写出旧书店的偏僻和留在作者记忆中的模样,写出旧书店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深刻;表现作者对那家旧书店的怀念。( 2分) 结构上: 写它的位置偏僻与上文作者的担心相呼应; 引出下文对另一家旧书店的叙述并和它的短寿作对比。 为下
12、文写旧书作铺垫。( 2分) 【小题 1】( 6分) 旧书能够使人得以窥看另一个读书者的心灵。 旧书常常记录着一些令人无法释读的往事。 旧书的 “老 ”(岁月)能喂养人灵魂,赐予人温情。 旧书把很多人连在一起。 (每点 2分,答对三 点即可) 【小题 1】( 4分) 生活在不同历史节点的生命,在同一本旧书上留下了各自的生命印痕;( 2分) 这生命的印痕连同书中的智慧共成为旧书的营养,被不同的生命吸收。( 2分) 【小题 1】( 6分) 对旧书的喜爱与珍惜; 对曾经与旧书相伴的岁月的怀念; 对曾经拥有旧书的读书人的亲近。 对旧书价值的肯定; 对旧书前景的担忧与无奈; 呼吁人们对以旧书为代表的积淀历
13、史的事物的关注。 (每点 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9月 20日,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在京举行,让我们向道德模范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人无常心, 习以成性;国无常俗,教则移风。孟子曾说 “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深刻变革,人们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日益明显,主流价值观和基本道德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挑战,讲利益不讲道义、重能力不重品行的现象有所滋长,人们对道德的敬畏和敬仰之心正逐渐消失,所以道德教育在任何时候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德以劝善,法以诛恶。道德是软约束、是人们内心的法;法是硬约束、是最基本的道德;二者功能互补、相辅相成。要使道德教育由
14、软变硬、由虚变实,必须有一套严格的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和保障。如果扶危济 困、助人为乐者的合法权益时刻得到保障,好人难做、冷漠围观现象就会减少;如果不择手段、非法牟利者的行为受到严惩, “毒奶粉 ”“地沟油 ”便会失去生存空间。惟有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人们的行为自觉,整个社会的道德基石才能坚实稳固。国家者,积人而成。 孔子曾言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假如当前一些官员能够成为道德模范,如此,又怎能不让群众信服?纵观当下,有些人对不道德现象有痛恶之言,也有行善助人之心,但常常瞻前顾后、逡巡不前;有些人虽懂得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理,但只想作壁上观、独享其成;还有些人置社会 道
15、德于不顾,为了一己之私不惜损害社会和公众的利益。凡此种种,应当坚决摒弃。只有人人修身自律,躬行实践,积小善而成大德,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 1)材料中,哪些原因导致了人们道德水平的下降? ( 2)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所引孔子的话的理解。 ( 3)结合材料,谈谈当前应该如何加强我国的道德建设。 答案: ( 1) 道德教育的缺失。 法律法规不健全。 官员不能作表率。 个人不能修身自律。(答对一点给 1分,答对三点给 4分。) ( 2) 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层官员的道德就像 “风 ”,下层百姓的道德就像 “草 ”,风吹在草上,草一定顺着风的方向倒,风吹向哪儿,草便倒向哪儿。(
16、 2分) 这里引用孔子的话形象说明:只要上层领导行得正,下层百姓自会仿效而行。作为领导者一定要以身作则,以德服人,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3分) ( 3) 将道德教育融入到整个国民教育当中,并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 在用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和保障道德教育的同时,还要将道德观念渗透到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之中,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人们的行为自觉。 加强对官员的道德约束,使官员成为道德模范。 从自身做起,躬行实践,积小善而成大德,让道德成为我们 的生活方式。 (每点 2分,答对三点得 6分。意思对即可)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连处士墓表 欧阳修 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
17、,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 :“为人如连公,足矣。 ”其矜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 :“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 ”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 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 处士讳舜宾,字辅之,其先闽人。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处士少举毛诗,不中,而其父正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 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 :“此吾资也。 ”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 ,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盗有窃其牛者,官捕之甚急,盗穷,以牛
18、自归,处士为之愧谢曰 :“烦尔送牛。 ”厚遗以遣之。尝以事之信阳,遇盗于西关。左右告以处士,盗曰: “此长者,不可犯也。 ”舍之而去。 处士有弟居云梦, 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 。应山之 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 :“当为连公行丧。 ”处士生四子,曰庶、庠、庸、膺。其二子教以学者,后皆举进士及第。今庶为寿春令,庠为宜城令。 处士以天圣八年十二月某日卒,庆历二年某月日,葬于安陆蔽山之阳。自卒至今二十年,应山之长老识处士者,与其县人尝赖以为生者,往往尚皆在,其子弟后生闻处士之风者,尚未远,使更三四世至于孙曾,其所传闻,有时而失,则惧应山之人不复能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江苏省 连云港市 第一次 调研 测试 语文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