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语文卷(带解析).doc
《2012届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语文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语文卷(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届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 A 埋 怨 埋 地雷隐姓 埋 名 埋 没人才 B抉 择择 不开饥不 择 食 择 善而从 C 炫 耀 弦 乐队 泫 然泪下头晕目 眩 D 淬 火 翠 微亭出类拔 萃 形容憔 悴 答案: D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 ) A怡然自得春风骀荡因地治宜天下大治 B相提并论题纲挈领言简意赅骇人听闻 C张皇失措诚惶诚恐随声附和不谋而合 D望洋兴叹扬长而去睚眦必报咫尺天崖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 A华裔、
2、哈佛、草根 这些都是林书豪的身份标签,华人从他身上找到身份认同,美国人则认为他代表了 “美国精神 ”,这是他能 一马当先 的原因。 B近日正热播的这部电视剧讲述了渡江战役打响后,国民党军队 势如破竹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渡过长江后乘胜追击,最终解放海南岛的故事。 C在我国现阶段许多 具体而微 的百姓中,幸福感主要由每个家庭的收入决定,同时也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如休闲时间、健康状态、婚姻质量等)。 D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担负着重大的社会 责任,发布的信息应该是真实的,不应该抱着 “姑妄言之 ”的态度,更不允许为利益集团代言。 答案: D 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3、( ) A来自合肥屯溪路小学五年级的马滢同学代表合肥市民,为卡丹先生送上了三份大礼,卡丹先生和本报幸运读者交流的照片,文房四宝和马滢自己画的漫画。 B去年中国在三亚成功举办 “金砖国家 ”领导人的第三次会晤。会晤通过的三亚宣言及行动计划,为 “金砖国家 ”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合作奠定良好基础。 C河村隆之在 “南京大屠杀 ”问题上出言不逊,是日本政府暗中纵容?还是日本右翼势力故意挑衅中国的底线?许多爱好和平的日本友人都产生这样的质疑。 D国家发改委今天上午召开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 28日),部署今年改革重点工作。按照部署,今年要继续深化改革,上半年要出台居民阶梯电价方案。 答案: B 现代文
4、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史可法的扬州 肖复兴 扬州,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 40多年前,我读到清人全祖望那篇著名的梅花岭记,看到他记述的史可法壮烈殉国的场面:大兵如林而至之际,忠烈乃瞠目曰: “我史阁部也! ”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死前,他留下遗言: “我死当葬梅花岭下。 ”少年的心,被一腔壮怀激烈所燃烧。扬州,在我的心里,是史可法的扬州,是一地梅花怒放的扬州。 真的来到扬州,已经是十多年之后上个世纪的 70年代末。那时的扬州,没有如今那样多的高楼大厦,史可法墓前的护城河那样的清澈,河边的杨柳在夏日里浓荫四溢,为史可法祠堂遮挡着骄阳的炙烤,祠堂前的小路,水洗过一样干净而幽静。 只可惜,
5、我来的 季节不对,梅岭没有一朵梅花。 第二次来到扬州,是 20年过后,上个世纪 90年代末了。那是一次会议结束之后游览瘦西湖和个园,在参观个园的时候,我独自一人悄悄地溜了出来。记忆中史可法墓应该离个园不远,果然,往北一走,很快就到了护城河边,依然是杨柳依依,依然是小路幽幽,更奇特的是,祠堂里,梅岭下,依然只有我一个人。这样更好,可以独自一人和忠烈喁喁独语。和瘦西湖的游人若织相比,这里的空旷和幽静,也许正适合史可法。 还是没看得到梅岭的梅花,不过,没关系, 好的风景,杰出的人物,遥远的历史,永远都在想象之中 。 200 9年 的初春,我第三次来到了扬州。真的是和史可法和扬州有缘,来扬州前不久,在
6、国家大剧院看过昆曲桃花扇,那里面有史可法率兵于梅花岭下 “誓师 ”一段 史阁部言道:众位请起,听俺号令,你们三千人马,一千迎敌,一千内守,一千外巡。上阵不利,守城;守城不利,巷战;巷战不利,短接;短接不利,自尽。面对清兵的入侵史可法表现出的民族气节,让今人叹为观止,甚至汗颜。是他让扬州这座城市充满血性,荡漾着历史的波纹涟漪。 我一直以为,扬州区别于一般的南方城市,区别于那种小桥流水的婀娜多姿。由于地理的关系,它地处江苏的北大门,照史可法 说是 “江南北门的锁钥 ”。所以,扬州不仅具有江南一般小城女性的妩媚,同时具有江南一般小城没有的男性的雄伟。无疑,史可法为扬州注入了这样雄性的激素,壮烈的舍生
7、取义,惨烈的扬州十日,让这座城市气吞吴越,拒绝后庭花和脂粉气,让扬州不仅有精致的扬州炒饭、扬州灌汤包子和扬州八怪,而且有了遥想当年铁马秋风把栏杆拍遍的想象空间,有了可以反复吟唱的英雄诗篇的清澈韵脚。 没错,史可法让扬州不仅是一幅画,而且是一首诗。 这次来因有朋友的陪伴和解说,看得更明白一些。享堂前的一副清人的抱柱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古风盈袖 ,很是沉郁。梅花仙馆外另一副今人的抱柱联:万年青史可法,三分明月长存。嵌入史可法的名字,互为镜像,做今古的借鉴,令人遐思。享堂里有史可法的塑像,享堂后是史可法墓。墓前有石碑和牌坊,墓顶有草覆盖,被人们称之为 “忠臣草 ”。 享堂西侧有晴雪轩
8、,里面藏有史可法的遗墨。史可法的书法是真正的书法,草书行书都有,气遏行云,韵击流水。他的遗书最是让我心动,他的第三封遗书,仅仅三句: “可法死矣!前与夫人有定约,当于泉下相候也!四月十九日,可法手书。 ”可以说是史可法短促一生中最精彩的绝句。 墨迹点点,也是血迹斑斑,几百年来依然色 泽如润,气韵如生,鲜活如昨 。 6天后,这一年,即 1645年 4月 25日,史可法殉国。次年清明前一日,他的副将,也是他的义子史德威,在他誓师和血战的梅花岭下,为他筑墓立碑。但是,那只是史可法的衣冠冢。 走出晴雪轩,来到梅岭下,春梅未开,冬梅正残,断红点点,飘落枝头,有一种哀婉的气氛,袭上心头。好在祠堂东侧桂花厅
9、前,有紫藤和木香各一架,过些日子就会次第开花,一紫一黄,分外好看。到了秋天,祠堂大门前那两株古银杏树金黄色的落叶,会落满一地,落满祠堂的瓦顶,更是壮观。如果说梅花是史可法的灵魂,那满祠堂种植的紫藤、木香、银 杏、桂花、芍药、葱兰,就都是扬州人的怀念和心情。 在扬州,还留下了这样特殊而别具情感的地名:史可法路、螺丝及顶街(摞尸及顶的谐音,当年史可法抗敌,巷战血拼时尸体一个摞一个到城墙顶),以及史可法曾经居住过的辕门桥。扬州人把对史可法的纪念渗透进他们的生活,刻印在他们走的路上和日子里,那是扬州人在心底里为史可法吟唱的安魂曲。 扬州,不管到什么时候,真的都是史可法的扬州。 (摘自人民文学 2009
10、年第 5期,有删节) 【小题 1】下列对这篇散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 A作者引用全祖望 的梅花岭记片段,生动再现了史可法的牺牲场景,表达了对英雄的崇敬,解释了向往扬州的原因。 B作者之所以写出前两次游览史可法祠堂时游人稀少,是为了与下文第三次来游览史可法祠堂时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C史可法祠堂里两副对联,都富有诗情画意,巧用比兴与对仗,用明月象征史可法,含蓄地赞美了史可法对扬州城的热爱。 D国家大剧院演出桃花扇,史可法的唱词体现了英勇无畏和誓死抗敌的精神,史可法也已成为各种艺术所刻画的形象。 E这篇文章,写了作者前后三次游览史可法祠堂的经历,最后一次因为距离
11、现在时间比较 近,所以浓墨重彩地加以叙写。 【小题 2】赏析文中两个画线句。( 6分) ( 1)好的风景,杰出的人物,遥远的历史,永远都在想象之中。 ( 2)墨迹点点,也是血迹斑斑,几百年来依然色泽如润,气韵如生,鲜活如昨。 【小题 3】作者为什么说扬州是 “史可法的扬州 ”,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5分) 【小题 4】请结合文中对 “梅花 ”的叙写,探究 “梅花 在文中的意蕴及作用。( 8分) 答案: 【小题 1】选 A项 3分,选 D项 2分, C项 1分。选 B项、 E项不给分。 【小题 1】( 1) 内容上,这句话是作者的自我宽慰,同时也寓含着哲理,也表明 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
12、无止境的。 结构上,承上启下,上承未见到梅花的遗憾,自然引发下文写他人和自己对史可法这一英雄人物的无限追慕。( 3分)( 2)用比喻手法,把墨迹比作血迹,表现史可法的悲壮之情;用排比手法,通过描写墨迹如新,表明史可法的精神永存。整个句子,表达了作者对史可法的敬仰之情。( 3分) 【小题 1】( 1)史可法在扬州壮烈牺牲,从此,史可法和扬州形成密切关联。( 1分) ( 2)史可法让扬州城在妩媚之外,增添了男儿血性与英雄豪气。( 2分) ( 3)扬州人种花植木、命名街道,都体现了扬州人已经把对史可法的纪念渗透进日常生活。( 2分) 【小题 1】意蕴( 2分): 梅花,象征史可法的坚贞不渝的精神,象
13、征后人对英雄的追思仰慕之情,也象征扬州城的高洁之美。(答对两点给 2分) 作用( 6分): ( 1) “梅花 ”是作者结构文章的线索。 ( 2)表现史可法人物形象,写梅花,是为了塑造史可法形象服务。 ( 3)作为史可法祠堂的环境,烘托出一种哀婉的氛围,表达作者凭吊时的心情。 ( 4)设置悬念,作者向往着一地梅花怒放的扬州,领起全文,接着写两次未见梅花,心怀遗憾,为下文设置悬念 。(答出三点即可得 6分) 【小题 1】 D错 “他已成为各种艺术所刻画的形象 ”处,以偏概全。 C项错 “都富有诗情画意 ”,与对联的庄严与崇敬不符; “含蓄地赞美了史可法对扬州城的热爱 ”,不妥当。 B项,第三次游览
14、,作者并没有提及游人多少,所以说形成鲜明对比不妥当。 E项,详写第三次游历,是为集中抒发感情、表达主旨服务。 【小题 1】本题考查理解作品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1)解答时要从内容及结构上结合原文分析其含义及妙处。( 2)首先指出其修辞,然后结合原文分析其所蕴含的情感。 【小题 1】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区间较广泛 ,但可以重点阅读 7、8、 12自然段,总结三点史可法与扬州的关系。 【小题 1】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表现手法。文中一直出现梅花,结合梅花与史可法的关系,可总结出作者在作品中用梅花来象征一种精神。其作用有四点,可从内容及结构上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想到人类
15、历史,你一定会轻而易举地想到许多黑暗的场景:冲突、流血、暴动、自杀 公平总是理所当然的,不公正的事却长久萦绕于心,时而让你寝食难安。难怪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先生当年会这样感慨:所谓人类历史,不过是一个写满人性坏话的记事本。而事实上,这世界不 只有血流成河,不只有征战杀戮,无论世事怎样变迁,阳光依旧在温暖我们的身骨,草木应季生长。 那么新闻呢?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新闻一样在不断说着人性的坏话:某位官员腐败了;某地有人自杀了,而且是几连跳;某地有人自焚了,有人推倒他家的房屋。而你对此无能为力 天天都有这样的新闻,你难免会心生绝望:我所处的世界、时代就是这样的吗?当然,这样的绝望时间通常不会很长
16、,常常转瞬即逝,至少我是这样。因为我知道,新闻不是生活的全部,而且新闻是免不了要说人性的坏话的。就像我们现在通常说的 “要在生活中维权,不要在维权中生活 ”, 那好,也请你不要活在新闻里。 这实际上关系到一个媒介素养的问题。所谓媒介素养,说到底就是受众接受、解读媒介信息的一种能力。就个人而言,如果能积极独立地思考,通常都不会天真地以为新闻旦的 “坏人坏事 ”,就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并由此得出 “形势一片大坏 ”的结论,正如当年 “形势一片大好 ”的宣传不能遮蔽现实的困境一样;就新闻事件本身而言,好也罢,坏也罢,都只是对生活的取景,对现实的断章取义;就政府而言,负面新闻并不意味着对其工作的全盘否定
17、,更不意味着媒体包藏恶意。 一个人在生活上有洁癖,人们多会同情之理解之,毕竟,那也算 是个人自治的一部分,其他人无权干涉;但如果带着洁癖去看新闻,难免脱离实际。生活不是童话,童话里也有大灰狼。必须承认的是,媒体报道 “说人性坏话的新闻 ”,除了商业上的考虑,还因为媒体肩负了一种责任,即社会需要通过它了解社会运行是否正常。 最近自杀案与恶性杀人事件接连出现,人们在讨论一个问题,即媒体报道是否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这方面,有些媒体着实需要省思。在过去的报道中,我的确看到许多媒体总是不厌其烦地描述杀人过程与杀人现场,唯恐读者不能身临其境。另一方面,过度批评媒体的负面报道,难免有苛责之嫌。 作为平衡,
18、其 实重要的是改变受众的观念:一方面,需要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 媒体报道远处的一场火灾,你却因此烧毁自家的房屋,不理智的显然不是媒体,而是纵火者;另一方面,全社会更要直面已经发生的不幸事件,以求彻底改造,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幼儿园不安全,要加强保安,更要消除 “澡层次原因 ”;有人自杀了,更要查找究竟是什么导致其走上绝路。 一个理性的社会,应该给那些潜在的自杀者,以继续活下去的希望,而不是前仆后继的勇气。说一个人以死 “唤醒社会 ”,实在是轻贱了人的生命,因为谁都应该好好活着;如果这种死不能让社会了解背后更实在的 原因,而停留于指责是媒体起了坏作用,并加以讨伐,实在是用错了力。 (选自 2
19、010年 5月 22日新京报,有删改) 【小题 1】对作者在文中引用划线句的用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形象地说明我们当前所生活的世界充斥大量负面新闻,我们要想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就必须努力维护我们的基本权利。 B通过类比告诉人们:要理性地对待新闻报道,不要天真地认为新闻里的 “坏人坏事 ”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生活的全部内容。 C运用比喻警示人们要把生活放在第一位,不能为了维权而牺牲我们自己的生活,必须在保证生活品质的前提下维护权益。 D含蓄地劝诫当前社会上的一些人,不要看了 “说人性坏话的新闻 就对社会绝望了,其实这样的绝望通常是不会长久的。 【小题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安徽省 江南 十校高三 第二次 联考 语文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