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福建三明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福建三明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福建三明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福建三明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 5分) A曹操谋刺董卓未成,逃出京城,在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捉住。陈宫钦佩他的忠义,弃了官职与他同逃。逃到成皋,多疑的曹操错杀吕伯奢家人,又杀死好心的吕伯奢以绝后祸。陈宫看出曹操心狠手辣,但又念及自己为国家跟他到此,杀之不义,便弃曹操而他往。 B督邮来巡县,他态度傲慢,呵斥刘备诈称皇亲,虚报功绩,诬陷刘备害民,扬言要免其官职,借此敲诈。张飞酒后听说,大怒,将督邮绑在县前马桩鞭打,还劝刘备杀了督邮,刘备只得这么做了,并挂印而走。 C攻打张绣期间,所过之处,麦熟将割
2、。为赢得民心,曹操传令, “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 ”没想到自己的马因鸟而惊,闯进麦田,违反了军令,理当斩首,于是借李儒之语 “法不加尊 ”,以剑割发代首,并传示三军,显示自己带头执法。 D曹操攻打徐州,刘备引兵相救,太守陶谦命糜竺取徐州牌印,让与刘备,刘备推辞了。曹操 退兵后,陶谦及部下再次表达推让之意,刘备执意不肯。后来陶谦病重,第三次让徐州,刘备终是推脱,陶谦以手指心而死。后来徐州军民都拥立刘备,刘备领徐州牧。 E.吕布被绑至白门楼,吕布求刘备为他在曹操面前说情,刘备点头示意。吕布对曹操表示降服,曹操问刘备如何,刘备以吕布认丁原、董卓为义父而又杀之,劝曹操杀吕布,吕布
3、大骂刘备,曹操下令将吕布勒死,然后枭首。 答案: B C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 5分) A三国演义第六回董卓与袁绍联军交战不利,遂弃洛阳而去。曹操提出“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 天下定矣。 ”建议乘胜追击,却得不到众诸侯的响应,操大怒,自引兵星夜追赶董卓。 B袁绍与公孙瓒领军会于磐河之上。文丑与公孙瓒交锋,瓒败阵而走,望山谷而逃。文丑紧追不舍,危急关头出现一个少年将军: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回,胜负未分。此少年就是赵云。 C曹操遣应劭往琅琊郡迎接父亲曹嵩到兖州。路经徐州,太守陶谦有心结纳曹操,知曹操父亲经过,热情款待两日,然后亲送出城,
4、特差都尉张 ,带五百部兵护送,想不到由此引来杀身之祸。 D袁术派纪灵攻打刘备,并送吕布粮草和密信,要他不救刘备。吕布为助刘备写信请来纪灵,设宴调停,纪灵将吕布的方天画戟插在辕门外一百五十步处,并说如果吕布射中画戟小枝,两家罢兵;不中,则两家厮杀。 E.曹操想通过许田打围来考察朝廷内外的反应,在打围过程中,汉献帝连发三箭不中,曹操讨天子宝雕弓射之,正中鹿背,群臣以为天子射中,涌向献帝高呼 “万岁 ”,曹操纵马直出,遮于天子前以迎之,众皆失色。张飞欲斩曹操,被刘备止住。 答案: DE 文言文阅读 课内句子翻译:( 12分) 【小题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 立 【小题 2】实迷途
5、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小题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小题 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答案:略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 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 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
6、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 “兹欲以成吾亭耶? ”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 。 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
7、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 陂 ( p tu):不平的样子。 褰( qin):卷起裤脚。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瞻迁于齐安, 庐 于江上 庐:结庐,居住 B要之一饱,而同 委 于臭腐 委:归,付 C子瞻 杖 策载酒 杖:手杖 D无责于外,而 姑 寓焉 姑:暂且 【小题 2】下列句中的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幅巾迎笑,相携 徜徉 而上 B譬之 饮食 杂陈于前 C 往往 留宿于山上 D一旦 大风 雷雨 【小题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
8、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山中有二三子,好客 而 喜游 蟹六跪 而 二鳌 B往往留宿 于 山上而相泣 于 中庭 C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 以 斤斧 王语暴 以 好乐 D一旦大风雷雨,拔去 其 一 其 如是,孰能御之 【小题 4】下列对本文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本文语言明净,条理清晰,熔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全文围绕着一个 “乐 ”字互为交融,浑然一体,耐人寻味。 B作者在文中特别强调 “以适意为悦 ”之乐,不以物伤情,这是劝慰别人的话。但文章结尾说 “孰知得失之所在 ”,却也表现了一种人生无常的消极的思想。 C文中有二乐:一乐是 “幅巾迎笑 ”“倘佯 ”山水、 “不
9、知其久 ”;二乐为营亭坐观,俯视旁瞻远山近水, “风云变化 ”。 D文中写景浓笔挥洒,给人以一种郁郁苍苍、气势奔流的动态美;写人,以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的写法,给人以一种劲操清芬的动态美。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 D 【小题 1】 B 【小题 1】只要心中无愧,又不受外人指责,就姑且寓居在此。这应该就是苏轼这所以能够在这儿获得快乐了吧。 【小题 1】杖:拄手杖,在此处应用为动词。 【小题 1】 “所以 ”在此表原因,译作 “ 的原因 ”。 【小题 1】 D其中的
10、/助词; A均为连词; B均为介词,可译为 “在 ”; C均为介词,可译作 “拿 ”或 “用 ”。 【小题 1】是劝慰自己的话, “表现了一种人生无常的消极的思想 ”也不完全对,作者主张超然物外的处世哲学,虽不无随遇而安,无所作为的消极因素,但联系作者当时的遭遇,这种在失意挫折中以达观自处,在贬官谪居中 “以适意为悦 ”的思想,不只在当时,便是在今天,也仍然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 【小题 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关键词为惟、寓、所以、是各一分,整理语意使之表达顺畅。 【参考译文】苏轼贬谪到齐安,在江上建造屋舍。齐安没有名山,只有大江南岸的武昌的诸座山峰,逶迤蔓延,有清涧深谷。其中有僧人住的房子,西边
11、的叫西山,东边的叫寒溪,它靠大山对沟壑,隐藏于松树枥树之中,寂静得像与世隔绝了一样,很少有人到这儿来。每当风停日出,江水流动缓慢的时候,苏轼就拄杖带着酒,乘小舟横江南渡。山中有两三个人,喜欢结交朋友和游玩。(他们)听到苏轼来了,就裹着头巾笑着出来迎接,携着手缓步上山,一直走入大山深处,力尽了才停止。(他们)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举酒相互问候,心意舒适得会忘记了回去,常常就在山上 留宿了。因此(苏轼)在齐安住了三年,还不知道那里的具体情况。 然而到西山去时,在苍松翠柏之间行走,山路狭窄弯曲而没有稍微平坦的地方,游人到这儿一定会停下来。倚靠着奇怪的石头和茂盛的树木,俯看大江,仰视山陵,旁观溪谷,风云
12、气候多变,树林和山脚或相对或背离,(所有这些)都呈现在左边或右边。在那里有一座废弃的亭子,地方很是狭窄,不能够坐许多客人。亭子旁有数十株古木,都是非常高大,不能够用斧子砍伐。苏轼每到树下,就整天盯着看。一天,狂风暴雨拔去了其中的一棵,就空出了那棵树所占据的地方,亭子的面积就得以扩大。苏轼和客 人进山看到了,笑着说: “这是想成全我修建亭子吗? ”于是就共同营建这亭子。亭子建成后西山的胜景才算是完备,苏轼由此很是快乐。 我年青时,曾经跟着苏轼游览,(如果)有青山可以攀登,有碧水可以趟过,他没有不是提起衣服走在前面的。(如果)有无法到达的地方,(他就会)因此整天不愉快。有时(他)一个人翩然独自前往
13、,逍遥于清泉石壁之中,采摘树林中的花草,拾取落在山沟中的果实,酌取泉水来饮用,见到的人都以为是神仙下凡。大约天下的欢乐本就无穷无尽,而以适合自己心意为其中之最。当自己快意之时,(会觉得)任何事物都无法来代替;而 等到自己厌倦之时,却没有不惊异地嘲笑自己的了。就好像饮食之事,很多东西陈列在面前,总之是为了裹腹而已,最终同样都是归之于腐朽。又有谁知道得失在哪里呢?只要心中无愧,又不受外人指责,就姑且寓居在此。这应该就是苏轼这所以能够在这儿获得快乐了吧。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原 弊 宋 欧阳修 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福建 三明 中高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