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北京市门头沟育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北京市门头沟育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北京市门头沟育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北京市门头沟育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我细细观赏它 纤 ( qin)细的脉络,嫩芽,我以 揠 ( y)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 B诸君 肄 ( y)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 诣 ( zh),容有底止。 C一个人 夹 ( ji)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 混 ( hn)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 D我今天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 坷 ( k) 曲( q)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 答
2、案: C 试题分析: A项,纤( xin); B项,诣( y); D项,曲( q) 考点: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点评:本题在语境中考查字音,不仅考学生的识记能力,也考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这是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的最佳体现。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锁事惭愧短小精悍 兴高彩烈 B沉疴联袂言简意赅陈词滥调 C俯瞰睚眦穿流不息容光涣发 D誉写账目鳞次栉比一愁莫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锁 琐,彩 采; C项,穿 川,涣 焕; D项,誉 誊,愁 筹。 考点: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的能力。 点评:本题所选字全都是音近字,易混淆字,而且都是常用字,
3、很有代表性。提醒学生和老师,所有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都是重点考查对象。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然而这意见后来似乎逐渐 _,到底忘却了,我们从此也没有再见面。 ( 2)只是在夜间,他(沙子龙)把小院的门关好, _他的 “五虎断魂枪 ”。 ( 3)爱农做监学,还是那件布袍子,但不大喝酒了,也很少有 _谈闲天。 A淡薄 熟悉熟悉 功夫 B淡泊 熟习熟习 工夫 C淡薄 熟习熟习 工夫 D淡泊 熟悉熟悉 功夫 答案: C 试题分析:淡泊:对于名利淡漠,不看重。淡薄:因淡忘而印象模糊。所以此处指对意见逐渐忘记,所以应是 “淡薄 ”。 “熟习 ”有 “熟练、练习 ”之意。 “
4、熟悉 ”无“练习 ”之意,从语意可知,应为 “熟习 ”。 “工夫 ”指花费的时间, “功夫 ”指武功。所以应为 “工夫 ”。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掌握词语的数量和对词语准确理解的能力,考查考生分析语境并据此确定词语的使用正确与否的能力。 点评:近义词往往考查其感情色彩,适用对象,词义大小等,做这类题要注意近词中的不同语素,并用其组词,然后发现其不同之处。但此题的 “功夫 ”也有“花费的时间 ”之意。 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 正确 的一项是( ) A作为一名演员,最大的快慰莫过于自己的表演能与观众的情感 融会贯通 。 B米洛斯的维纳斯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 不可理喻 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向人们暗示着可
5、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 C他善于察言观色,羡慕而又忌恨那些高高在上的人,在这些人面前,他总是 自惭形秽 。 D他善于读书,常常能从书中 断章取义 ,并恰如其分地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 答案: C 试题分析:项,融会贯通: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用在此处对象误用。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此处可改为 “无法想像 ”。 断章取义: 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含贬义。用于本处属于褒贬失当,也是对象误用。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并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点评:本题 考到了对象误用(融会贯通)、谦敬失当(断章取义)
6、、望文生义(不可理喻),这是成语使用的几种最常见的错误,几个成语也是常用成语,本题是一道较好的成语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组委会选举 49岁的铁凝为中国作协主席,成为担任这一职务的首位女性作家。 B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C我们现在选择的改革路径和取向,必须取决于哪一条路可以让经济比较快速增长的同时能否缓解各种社会问题。 D史记 就是这样遵循 “原始察终,见盛观衰 ”的原则,对我国三千多年的历史进行了总结,深得史家赞赏。 答案: D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7、) A诗经又称诗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305篇,分为 “风 ”“雅 ”“颂 ”三大类。 B杜甫,字子美,唐代诗人。他的诗作深刻反映了 “安史之乱 ”前后的社会生活和百姓疾苦,诗风沉郁顿挫,被后人誉为 “诗圣 ”。 C元代的戏曲称作 “元杂剧 ”。关汉卿是元代杂剧作家中成就最高的。他的传世作品窦娥冤讲述了窦娥孝敬公婆、为民伸冤的故事。 D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诗派代表诗人。再别康桥是他的代表作。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 答案: C 试题分析:项,元代戏曲主要分为杂剧和南戏两大类,二者各有自己的发展轨迹。由于南戏在元代前期处于发展的
8、薄弱阶段,还不能与杂剧一争高下,所以代表元代最高文学成就的是元杂剧。所以, “元代的戏曲称作 元杂剧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点评 :本题是一大亮点,通过考试的形式促使学生平时多阅读课外书籍,多了解一些基本的文学常识,从而让语文教学回归到阅读的本位上,这也是新课程理念的切实体现。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国务院早就要求沿淮企业必须限期停止向淮河排放污水,可这个工厂的领导却一直置若罔闻、拖延推诿, 。 A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B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9、环保工作没人管。 C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D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只要区分事件的轻重主次和原因、结果即可。应是先 “传达指示 ”再购置设备; “环保工作没人管 ”是 “污染越来越严重 ”的原因。所以选。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点评:本题选材贴近生活,有时代感。本题既考了连贯,也考了学生论证的思路。本题只考查一个句子中两个分句的先后顺序,所以难度应不大。 现代文阅读 白居易继承儒家传统美学思想,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发挥
10、“补察时政 ”“泄导人情 ”的积极作用。他认为诗歌所以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是由诗歌的本质决定的,即 “诗言志 ”这个命题。所谓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所谓 “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 ”,概括起来,也还是 “诗言志 ”这三个字。正是诗歌的这种本质,决定了它可以普遍地感动人心,同时也决定了通过它可以见国风之盛衰,闻王政之得失,知人情之哀乐,从而收到 “补察时政 ”“泄导人情 ”的社会效果。 白居易这种思想的核心,显 然符合以乐记和毛诗大序为代表的儒家传统观点。甲但是,白居易终究生活在唐代,而不是生活在先秦和汉代。乙魏晋南北朝以来美学思想发展的新潮
11、流不可能不对他发生影响。他在论证诗歌 “补察时政 ”、 “泄导人情 ”的作用时,和孔颖达一样突出强调诗歌抒情的特性。丙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白居易从诗歌 “补察时政 ”“泄导人情 ”这个大前提出发,引出一个结论,就是统治者应该允许并且鼓励老百姓把心中的喜怒哀乐抒发出来。白居易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就是他说的 “善防川者,决之使导;善理人者,宣之使言 ”。这是为他的 “新乐府运动 ”提供理论论证,集中体现了他的诗歌美学的现实主义精神。 根据诗歌 “补察时政 ”“泄导人情 ”这个基本思想,白居易对梁、陈以来的诗歌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说: “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 于是六义
12、尽去矣。 ”白居易批评的主旨是反对诗歌创作脱离社会生活的倾向,这是正确的。但是他要求每一首诗都要有政教美刺的寄托,否则就一概加以排斥,就有点太偏激了。 (取材于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 ) 【小题 1】阅读第 段,用原文语句填空。( 3分) 白居易评价诗歌的核心思想是 。 【小题 2】根据第 段内容, “这就是时代在他身 上打下的烙印 ”这句话应插在文中甲、乙、丙哪一处。( 3分) 答:应插在 处。 【小题 3】阅读第 段,请说出白居易 “加以排斥 ”的诗歌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分) 答: 【小题 4】请以白居易的诗为例,简要说明该诗如何体现了他自己的艺术主张。( 7分) 答: 答案: 【小题 1
13、】白居易评价诗歌的核心思想是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发挥 “补察时政 ”“泄导人情 ”的积极作用。( 3分) 【小题 2】应插在丙处 【小题 3】白居易 “加以排斥 ”的诗歌的主要特征是: “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 于是六义尽去矣(脱离社会生活的倾向;没有政教美刺 的寄托)。( 3分) 【小题 4】白居易的诗卖炭翁讲述的是卖炭翁的悲惨遭遇,揭示了社会上以强凌弱、为官者欺压百姓的现实。其目的在于希望当政者要对胡作非为、欺压百姓的现象加以警觉。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只要准确理解本段的结构,找出中心句即可轻易答题。文段的第一句是本段的中心句,也是高度概括白居易评价诗歌的核心思想的内容。 考点:
14、本题考查概括文段主要内容的能力。 点评:本题既考查了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也考查了分析文段结构的能力。尤其是引导学生关注文段中心句这一点上很有借鉴意义。 【小题 2】 试题分析: “这 就是时代在他身上打下的烙印 ”这句话中的 “这 ”指代的内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结合上文来看, “这 ”指的是 “他在论证诗歌 “补察时政 ”、 “泄导人情 ”的作用时,和孔颖达一样突出强调诗歌抒情的特性 ”。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点评:这是考查连贯的变式题,是一种全新的考查形式,要求学生全面理解文段内容,又能准确把握句子之间的关系,是一道能综合考查学生能力的题。 【小题 3】 试题分析:原文:他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北京市 门头沟 中学 上学 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