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一下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自 1月 21日春运火车票开卖以来,前往火车站售票大厅购买返乡火车票的人 不绝如缕 ,售票口时而出现 “长龙 ”。 B 2009年 11月 27日, 耸人听闻 的黑龙江鹤岗市新兴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共造成 108人死亡。 C姚明拥有良好的国际形象和极高的商业价值,前段时间又成功收购上海东方男篮,支持家乡球队的建设。他能取得今天的成功,并不是 一挥而就 的,而是与他多年来的努力分不开的。 D唐玄宗李隆基开创的 “开元盛世 ”将唐朝推向了最顶峰,却也因 “安史之
2、乱 ”把那最令人骄傲的一面推向滑坡。大唐王朝从此 日薄西山 ,一步一步地走向了灭亡。 答案: D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中国圣人的精神成就,相当于佛教的佛、西方宗教的圣者的精神成就。_, _, _, _, _, _,至于实际上他有机会为王与否,那是另外一回事,亦是无关宏旨的。 内圣,是就其修养的成就说;外王,是就其在社会上的功用说 但是中国的圣人不是 不问事务的人 就实际的政治说,他大概一定是没有机会的 他的人格是所谓 “内圣外王 ”的人格 圣人不一定有机会成为实际政治的领袖 所谓 “内圣外王 ”,只是说,有最高的精神成就的人,按道理说可以为王,
3、而且最宜于为王 A B C D 答案: C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如今, “中国 ”已经不仅是一个显示希望和活力的名词,而且是一个国家的称谓。 B流感肆虐之时,我国传统中药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临床常用的感冒退热冲剂的主要成分是大青叶、板蓝根、草河车、连翘配制而成的。 C在强震中遭受重创的海地政府十七日露天召开第一次内阁会议,确定如何协调源源不断涌来的国际救援物资是目前政府的当务之急。 D高考是一个系统工程。高考改革的方向,应从统一性走向多样性,从招考合一走向分离,逐步建立起以统考为主、多元评价和分类招生相结合的多元招生制度。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文
4、章,完成小题。( 9 分) 中国茶道 茶道不同于一般的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 类,一类是 “混饮 ”,即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在茶中加入桔皮、桂元、红枣等来喝;另一类是 “清饮 ”,不加入任何有损茶的本味真香的配料,单用开水泡喝。 “清饮 ”可分四个层次:将茶当成饮料大碗解渴,称为 “喝茶 ”;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称为 “品茶 ”;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则称为 “茶艺 ”;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则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 茶道。 茶道不但讲究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茶道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 “武夷山茶痴 ”林治先生认为 “和、
5、静、怡、真 ”可作为 中国茶道的四字真谛。 “和 ”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 “静 ”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 “怡 ”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 “真 ”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茶道追求 “和 ”,源于周易中的 “保合大和 ”,意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利万物。陆羽在茶经详细描述他设计的风炉:风炉用铁铸从“金 ”,放置在地上从 “土 ”,炉中烧木炭从 “木 ”,木炭燃烧从 “火 ”,风炉上煮茶汤从 “水 ”;煮茶的过程就是 “金木水火土 ”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静 ”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老子说:“至虚极,
6、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庄子说: “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 ”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 “虚静观复法 ”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 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道家的 “虚静观复法 ”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 “茶须静品 ”的理论和实践。 “怡 ”有和悦愉快之意。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一格。一方面,突出体现了道家 “自恣以适己 ”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信仰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王公贵族讲茶道,意在炫耀权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意在托物寄怀,交朋结友;佛家讲茶道,意在参禅悟道,见性成佛;道家讲茶道,意在品茗养生,羽化成仙;普通百姓讲茶道,意在去腥腻,涤烦渴,
7、享受人生。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这种怡悦性也正是中国茶 道区别于强调 “清寂 ”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真 ”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 “真 ”,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心情要真闲。中国茶道追求的 “真 ”有三重含义。一在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 “道 ”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二在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交互,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
8、心的境界; 三在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 “全性葆真 ”。 【小题 1】下列不能作为为 “中国茶道 ”下正面定义的证据的一项是 ( )( 3 分) A “怡 ”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 “真 ”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B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 C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 D “和 ”是中国茶道思想的核心和灵魂, “静 ”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 【小题 2】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3分) A按照中国茶道的说法,长期
9、饮茶,可以使人心境平和,宁静致远,和悦愉快,返璞归真,也就是达到中国茶道的 “和 ”“静 ”“怡 ”“真 ”四字真谛的境界。 B中国饮茶可分两类,一类是 “混饮 ”,就是根据个人的口味,在茶中加入其他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混喝;另一类是 “清饮 ”,为了不损茶的本味、真香,而不加入任何其他配料,只用开水泡喝。 C中国茶道发源于道家的 “真 ”,它有三个具体要求:一是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 ”的真切体悟;二是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互见;三是在品 茗过程中放松自己,达到 “全性葆真 ”。 D本文借 “武夷山茶痴 ”林治先生提出的 “和、静、怡、真 ”四字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并在此基础上
10、为人们认识中国茶道和评价中国茶道的水准提供了一个绝对标准。 【小题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茶道与饮茶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只是按中国人的观点,茶道的文化品位更高。 B文章阐述中国茶道的 “和 ”“静 ”“怡 ”“真 ”四个特点,实际上也是个人见解,主要是从中国哲学儒、佛、道的角度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 C中国茶道之所以与日本茶道 有区别,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日本茶道特别古板严肃,讲究 “清寂 ”,而中国茶道更加重视雅俗共赏,不拘一格。 D中国茶道追求的 “和 ”的概念,发源于周易的 “保合大和 ”,后来经过中国“茶圣 ”陆羽的发展,成为茶道哲学的基础
11、。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B 【小题 1】 D 【小题 1】 C 项不能作为正面下定义的证据。因为 “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 ”,属于 “品茶 ”; “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 ”,属于 “茶艺 ”。 【小题 1】 A 项不符合原文的意思。原文讲的是中国茶道一直在追求 “和、静、怡、真 ”的境界,并没有说 “长期饮茶,可以使人心境平和,宁静致远,和悦愉快,返璞归真,也就是达到中国茶道的 和 静 怡 真 四字真谛的境界 ”。 C 项,原文说的是中国茶道起点是 “真 ”,不是说发源于 “真 ”;原文说它有 “三重含义 ”不是说 “三个具体要求 ”。 D项,原文
12、只是借 “武夷山茶痴 ”提出的 “和、静、怡、真 ”四字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而不是就以此为 “评价中国茶道的水准提供了一个绝对标准 ”。 【小题 1】 D 项推断错误。 “和 ”的概念发源于周易,但是陆 羽只是借用 “金木水火土 ”五行理论来阐述自己的茶道观,即五行相生相克,和合统一的哲学观,而不是 “经过中国 茶圣 的陆羽的发展,成为茶道哲学的基础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个永恒的教书匠 季羡林 作者 卞毓方 晚近,季羡林先生的头衔,除了教育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通常还有一项“国学大师 ”。为此,有人在报上陈辞,认为 “季羡林的专业是佛学和梵文研究,算不上国学大师 ”。
13、有人又撰文反驳,认为 “传统国学的许多重大领域季羡林都涉及到了,绝对称得上是国学大师 ”。 2007年 5月,中央电视台拍摄季老的专题,拿我作 陪衬,其间就提到了这段公案,问我怎么看。卑之无甚高论,窃以为,这事不值得争辩,在东西融会、环球一村的 21世纪的今天,国学大师也者,既不应是一味钻故纸堆的冬烘先生,也无所谓荣辱褒贬。要我说,季羡林就是季羡林,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也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他的平凡,即如他所说,只是一个教书匠,至多再加一个写家;他的大有人格魅力,就在于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无法取替,不可超越。这后八个字,是我自己加的,季先生生前若听到,一定不赞
14、成。记得有一年,胡光利、梁志刚两位学兄出版此情犹思 季 羡林回忆录,在前言中写上 “国学大师 ”“国宝级学者 ”“北大惟一终身教授 ”等词,季先生阅后,坚决要求删去。季先生说: “真正的大师是王国维、陈寅恪、吴宓,我算什么大师?我生得晚,不能望大师们的项背,不过是个杂家,一个杂牌军而已,不过生的晚些,活的时间长些罢了。 ” 2006 年,第 19 届世界诗人大会在我国山东泰安召开,会上,季羡林、高占祥、李国彝三位被评为世界桂冠诗人。这又是一顶高帽。组织者的心思,咱不去猜测,高占祥、李国彝二位的成就,咱也不去评估,且说季先生。季先生在中学时,曾有 “诗人 ”外号,说明他是喜欢诗的,是 有这方面的
15、素养的,但他一生发表之诗,据笔者所知,不会超过十首。季先生著作等身,身列作家之林,还自谦是票友。以不到十首诗的数量,荣膺世界桂冠诗人称号,他老人家肯定会感到惶恐。我没有猜错,一次见面中,季先生说了创作经过。季先生讲: “原本是泰安地区来人,说请我写一首诗,关于泰山的。我自幼景仰泰山,至今初衷不改,兴致一上,就动笔了。 7月 29日( 2005年),温总理来,来得特早,我桌上摊着稿纸,没有收拾。总理问我最近在写什么,我说在写关于泰山的诗,并且念了开头几句。以后新华社就作了报道。再以后,你们都知道了的,我季某人忽然就成了桂冠诗人。 ”说到这儿,季先生转为 “难得糊涂 ”,他说: “桂冠诗人不是随便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黑龙江省 鹤岗 中高 一下 期末考试 语文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