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
《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惆怅 /稠密竭力 /碣石竞赛 /兢兢业业 B沉浮 /符合峥嵘 /征兆荡漾 /怏怏不乐 C团箕 /箕踞浮藻 /急躁堤堰 /偃旗息鼓 D屋檐 /瞻仰保姆 /凌侮典押 /鸦雀无声 答案: B 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 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 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 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 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 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 A B C D 答案
2、: C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新华社今天报道,中国检察机关以侵犯商业秘密和参与贿赂活动批准逮捕了矿业巨头力拓公司的四名职员。 B中国第四大煤炭生产商 兖州煤业股 份有限公司仍在就以 31亿美元收购费利克斯资源有限公司一事进行谈判。 C鲁迅先生的精神在今天依然没有过时,依然为人们提供了观察世界的可贵的角度,而鲁迅全集因为已经出版多年,所以现在需要重新出版。 D台湾有关方面公布的救灾物资需求,中台办正在积极准备相关救灾物资,为台湾同胞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各种必要援助。 答案: B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0周年到来之际, “二
3、战 ”成了时下影视文学创作中炙 手可热的题材。 B端正党风是关键。只有我们的党员干部为政清廉,带好了头,才能上行下效,使整 个社会风气得到好转。 C王勃滕王 阁序中究竟是 “飞阁流丹 ”还是 “飞阁翔丹 ”,自唐以来,因版本记录不同,评论家莫衷一是。 D随着瓦釜雷鸣般的震天巨响,装载 “神七 ”载人航天飞船的火箭腾空而起,飞向太空。 答案: C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分析正确的一项( ) ()吾得兄事之 ()朝济而夕设版焉 ()群臣怪之 ()项伯杀人,臣活之 A()()相同()()相同 B()()相同()()不同 C()()不同()()不同 D()()不同()()相同 答案: B 选出下列
4、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 A秦王还柱而走。 B失其所与,不知。 C又欲肆其西封。 D距关,毋内诸侯。 答案: C 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不相同的是( )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B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秦武阳色变 振恐,群臣怪之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樊於期乃前曰 D 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士皆 目,发尽上指冠 答案: C 下列每组加点的文言词语,其古义和今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左右乃曰: “王负剑 !王负剑 !” B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 C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D今老矣,无能为
5、也已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答案: B 下列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 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夜缒而出,见秦伯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B皆白衣冠以送之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C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虏赵王,尽收其地 D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答案: C 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意思相同 的一组是( ) A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B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 C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答案: D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瓦菲典押扁
6、额纽扣 B凄惋颓圮斑斓急躁 C长篙笙箫遏止绸缪 D寥阔遒劲漫溯忸怩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 阅读( 25分) 倾听李叔同 哪怕是像温源宁那样的高手,让他来为李叔同白描一帧小像,恐怕也难下笔。 他是全能的才子。诗、书、画、印、乐、剧,他全包了。他又是感化力特强的艺术教育家。在人生的半途中,忽然来了个突变:脱下青衫披上缁衣,做了个苦行头陀。崇仰者看他头上显出圆光,是位活菩萨,不觉便五体投地! 圆光太虚幻,还是声音真实。李叔同的人生充满了不同凡响的声音。 这位乱世真人不过六十三年的一生中,前二十五年他可谓阅尽繁华,是浊世中的翩翩佳公子。清朝末年,他的故乡天津有位名妓杨翠喜。李叔同赠过她艳
7、词一阕,其中有 “痴魂消一捻,愿化穿花蝶 ”之句。此后,他奉母携眷移居上海,又同海上名花李苹香过从甚密。他赠李的诗中有云 : “春归花落渺难寻。 ” 丰子恺说,他的恩师是第一个将西方古典音乐介绍到中国的人。那主要指的是他东渡扶桑 “向西方艺术全面进攻 ”以后的贡献。但从下面这段 “史中声 ”来看,他早就在弹钢琴了。 1905年,他的生母在上海病故。他扶柩返回天津老家为母开吊出殡。这场丧事极不平常,不但打破 “外丧不进门 ”的老规矩,把灵柩抬进了老宅大门,而且是按西式做法办理的。除了致悼词(而非老式的孝子跪地念祭文),全家穿黑衣(老式该穿白衣)送葬以外,最引人注目的是,李叔同亲自奏钢琴,唱悼歌。
8、 可以想见,在当时那琴声、歌声必定是惊世骇俗的。李 叔同的生母是旧 家庭中地位低微的小妾,李曾不止一次对人提起 “生母很苦 ”,直到出家多年后他一想到母亲还有余哀。有一次听讲地藏经,他竟涕泗滂沱,难以自已。当年感怀母亲的身世,因而他采取了那样不寻常的行动,那场面,那乐声必定是悲壮的。 对于我们信奉无神论的凡人来说,李叔同是一位与历史(特别是中国音乐史)同在的音乐人。 他留下的作品中,完全是他原创的作品寥寥可数。绝大多数是他选曲配词的。奇妙的是,在这些选曲填词的歌曲中却有绝妙之作。有缘、有幸从其中找到了共鸣的爱好者会发现,它们也许比他的原创之作更加珍奇。 1906年发表的隋堤柳,连他的一位门人也
9、曾误认为是他的原创。其实,是洋曲调与李叔同所撰词的巧妙的嫁接。试取其曲调单独唱奏,洋味颇浓。再看他自撰之词: “甚西风吹醒隋堤新柳,江山非旧,只见景依稀凄凉时候 杜鹃啼血哭神州,海棠有泪伤秋瘦 ” 当然是文情并茂的一篇长短句,那风韵是传统的。但是,合而歌之,却声词契合,流美异常。更叫人叹赏的是,中国味消融了原曲中的洋味,似乎它本就是词作者的自度曲! 涉江又是一例。歌词取自汉代乐府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 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 今天的人们诵读此诗,仍可享受那两千年前的古朴风味。但如要用今天的音乐语言来表达诗中情味,恐怕就 不
10、那么容易了。 1940年我从丰子恺编的中文名歌五十曲中认识了涉江,觉得那音乐不但符合而且强化了自己对这首诗的感受,尝到了一种古味的忧伤。好多年以后才知道是他妙选了一支英国民歌的曲调来配涉江,竟把那中西、古今的鸿沟填平了。 他出家后,夫人到西湖寻访,走了几处寺庙才找到,在店里吃了一顿相对无言的素饭,他便告别归寺。妻、友送他下了小船。船开行了,他没有回一下头。直到船与人埋 入水云深处,他依然不反顾。夫人痛哭而归。 这是他老友黄炎培回忆亲眼所见所述。遥想那颇似红楼梦末回的一景,送别的歌声变得绝顶凄凉了!音乐是表情、传情的艺术。既然要斩断情缘,忘情,绝情,也就没有了音乐。于是我们多了一位得道的高僧,少
11、了一位大音乐家! (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李叔同是一个全能的才子,他在诗、书、画、印、乐、剧各方面都有所成就,但是他却转入佛门,做了个苦行头陀。 B “圆光太虚幻,还是声音真实 ”中的 “声音 ”指的是李叔同出家前发出的 “声音 ”,这 句话表明作者对李叔同出家持否定态度。 C之所以说李叔同为母亲办丧事 “惊世骇俗 ”,是因为他的生母是旧家庭中身分低微的小妾,而他却打破老规矩,把灵柩抬进了老宅大门。 D李叔同是一位与历史同在的音乐人,他的音乐作品中选曲配词的占了多数,而且质量很高,但他的原创之作却很少有佳作。 E “直到船与人埋入水云深处,他依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黑龙江省 双鸭山 中高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