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河南省许昌四校高二上学期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2011-2012学年河南省许昌四校高二上学期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河南省许昌四校高二上学期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河南省许昌四校高二上学期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成明日黄花。 B演讲中势如破竹的滔滔雄辩,侃侃而谈,未必能赢得高明的听众。 C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得其所。 D巴勒斯坦被誉为 “东方的瑞士 ”,但 “9.11事件 ”以后,来这里旅游的人寥寥无几。 答案: C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汽车驶入黄山脚下,已经凌晨。 , 。 , 。 , 。我的黄山之行开始
2、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久已沉寂的心终于兴奋起来 不时能听到鸟的啁啾声,从林子的深处清幽传来 山中是寂静的,凉飕飕的风在窗外夹杂着草香、木香,在夜色中随着善良的灯光弥漫着 行走在谷中,边走边用竹拐敲着石阶,嗒嗒声和着流水潺潺声 不是可以看到黑色、灰色的峭壁的身影,远处的山的轮廓 从北门坐车小径直下松谷景区,竹林苍翠挺拔,山路潮湿,映着青苔 A B C D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B由冯小刚执导的唐山大地震讲述了一个普通纺织女工在震后 32年间克服重重困难,将孩子养
3、大成人,既是一部灾难片,又是一部描写中国人亲情和家族观念的情感史诗。 C上海世博会是由中国政府主办的国际性大型博览会,它以 “城市,让世界更美好 ” 为主题,目前已有 2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创下 158年世博史的最高纪录。 D在异国的赛场上,在万众注目的时刻,当看到国旗升起、国歌响起的时候,他激动的留下了热泪,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祭孔大典 祭孔,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而主要在孔(文)庙举行的隆重祀典,两千多年来,成为世界祭祀史、人类文化节史上的一个奇迹。祭孔大典是山东省曲阜专门祭祀孔子的大型庙堂乐舞活动,亦称 “
4、丁祭乐舞 ”或 “大成乐舞 ”,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于每年阴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时举行。 祭孔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 478年,孔子卒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祭祀孔子,孔子故居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孔庙。汉高祖刘邦过鲁,以 “太牢 ”祭祀孔子,开历代帝王祭孔之先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各地纷纷建孔庙,直至县县有孔庙的盛况,孔庙逐渐演变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元、明、清三个朝代皇帝为孔子举行国家祭奠的主要场所在北京孔庙。随着历代帝王的褒赠加封,祭典仪式日臻隆重恢弘,礼器、乐器、乐章、舞谱等也多由皇帝钦定颁行。历代帝王或亲临主祭,或遣官代祭,或便道拜谒,总
5、计达196次。 祭孔大典在古代被称作 “国之大典 ”。自唐玄宗于公元 739年封孔子为 “文宣王 ”后,祭祀孔子的活动开始升格。宋代后祭祀制度扶摇直上,明代已达到帝王规格。至清代,祭祀孔子更是隆重盛大,达到了顶峰。清朝仅乾隆皇帝一人就先后 8次亲临曲阜拜祭孔子。 民国政府明令全国祭孔,其程序和礼仪做了较大变动,献爵改为献花圈,古典祭服改为长袍马褂,跪拜改为鞠躬礼。 1986年,沉寂了半个世纪的祭孔大典经曲阜市文化部门挖掘整理,在当年的 “孔子故里游 ”开幕式上得以重现。 祭孔大典的神奇魅力,充分表现在乐、歌、舞、礼四种艺术形式上。乐、歌、舞 都是紧紧围绕 “礼 ”而进行的,所有礼仪要求 “必丰
6、、必洁、必诚、必敬 ”。祭孔大典用艺术的形式集中表现了儒家思想文化,体现了艺术形式与政治内容的高度统一,形象地阐释了孔子学说中的 “礼 ”的涵义,表达了 “仁者爱人 ”、 “以礼立人 ”的思想,具有较强的思想亲和力、精神凝聚力和艺术感染力。发掘、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 “祭孔大典 ”,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和乐氛围,构建和谐社会,凝聚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它所阐释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精髓,将对中国乃至华人世界的文化传播产生积极的影响。 【小题 1】下列选项中关于 “祭孔 大典 ”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祭孔大典历经两千多年从未间断,是世界祭祀史、人类文化节史上的一个奇迹。
7、 B祭孔大典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主要在文庙举行的隆重祀典。 C祭孔大典是专门祭祀孔子的大型庙堂乐舞活动,亦称 “丁祭乐舞 ”或 “大成乐舞 ”。 D祭孔大典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表演紧紧围绕 “礼 ”而进行。 【小题 2】下列对历代祭孔活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汉高祖用 “太牢祭祀孔子,祭孔活动逐步升级。 B民国政府对 祭孔的程序和礼仪做了较大变动,明令全国各地都要祭孔。 C清代,祭祀孔子最为隆重盛大,仅乾隆皇帝一人就先后 8次亲临曲阜拜祭孔子。 D祭祀孔子的活动升格为国之大典,是自唐玄宗封孔子为 “文宣王 ”以后开始
8、的。 【小题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历代帝王或亲临主祭,或遣官代祭,或便道拜谒,都对孔子进行过祭祀。 B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各地纷纷建孔庙,达到了县县有孔庙的盛况,孔庙逐渐演变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 C祭孔大典用艺术的形式集中表现了儒家思想文化,形象地阐释了孔子学说中的 “礼 ”的涵义。 D发掘、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 “祭孔大典 ”,对于凝聚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1】 D 【小题 1】 A 【小题 1】 A【 “从未间断 ”不正确,可参考第四段最后一句话】 【小题 1】 D【原文没说 “祭祀孔子的活动升格为
9、国之大典 ”是从唐】 【小题 1】 A【中国历代帝王都对孔子进行过祭祀有误】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回忆雨僧先生 季羡林 雨僧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十多年了。作为他的受业弟子,我同其他 弟子一样,始终在忆念着他。 雨僧先生是一个奇特的人,身上也有不少的矛盾。他古貌古心,同其他教授不一样,所以奇特。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同其他教授不一样,所以奇特。别人写白话,写新诗;他偏写古文,写旧诗,所以奇特。他反对白话文,但又十分推崇用白话文写成的红楼梦,所以矛盾。他看似严肃、古板,但又颇有一些恋爱的浪漫吏,所以矛盾。他能同青年学生来往,但又凛然、俨然,所以矛盾。 总之,他是一个既奇特又矛盾的人。 我这样
10、说,不但丝毫没有贬意,而且是充满了敬意。雨僧先生在旧社会是一个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的畸人, 是一个真正的人。 当年在清华读书的时候,我听过他几门课: “英国浪漫诗人 ”、 “中西诗之比较 ”等。他讲课认真、严肃,有时候也用英文讲,议论时有警策之处。高兴时,他也把自己新写成的旧诗印发给听课的同学,空轩十二首就是其中之一。这引得编清华周刊的学生秀才们把他的诗译成白话,给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而又无伤大雅的玩笑。他一笑置之,不以为忤。他的旧诗确有很深的造诣,同当今想附庸风雅的、写一些根本不像旧诗的 “诗人 ”,决不能同日而语。他的 “中西诗之比较 ”实际上讲的就是比较文学。当时这个名词还不像现在这样流行
11、。他实际上 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 他坦诚率真,十分怜才。学生有一技之长,他决不掩没,对同事更是不懂得什么叫忌妒。他在美国时,邂逅结识了陈寅恪先生。他立即驰书国内,说: “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 ”也许就是由于这个缘故,他在清华作为西洋文学系的教授而一度兼国学研究院的主任。 他当时给天津大公报主编一个文学副刊。我们几个喜欢舞笔弄墨的青年学生,常常给副刊写点书评一类的短文,因而无形中就形成了一个小团体。我们曾多次应邀到他那在工字厅的住处:藤影荷声之馆去 作客,也曾被请在工字厅的教授们的西餐餐厅去吃饭。这在当时教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条看
12、不见但感觉到的鸿沟的情况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至今回忆起来还感到温暖。 我离开清华以后,到欧洲去住了将近十一年。回到国内时,清华和北大刚刚从云南复员回到北平。雨僧先生留在四川,没有回来。其中原因,我不清楚,也没有认真去打听。但是,我心中却有一点疑团:这难道会同他那耿直的为人有某些联系吗?是不是有人早就把他看做眼中钉了呢?在这漫长的几十年内,我只在六十年代初期,在燕东园李赋宁先生家中拜见过他。以后就再没有见过面。 在十年浩动 中,他当然不会幸免。听说,他受过惨无人道的折磨,挨了打,还摔断了什么地方,我对此丝毫也不感到奇怪。以他那种奇特的特立独行的性格,他决不会投机说谎,决不会媚俗取巧,受到折磨,
13、倒是合乎规律的。反正知识久已不值一文钱,知识分子被视为 “老九 ”。在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时代,我有意不去仔细打听,不知道反而能减轻良心上的负担。至于他有什么想法,我更是无从得知。现在,他终于离开我们,走了。从此人天隔离,永无相见之日了。 雨僧先生这样一个奇特的人,这样一个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的人,是会受到他的朋友们和弟子们的爱戴和怀念的。现 在编集的这一本回忆吴宓先生就是一个充分的证明。 他的弟子和朋友都对他有自己的一份怀念之情,自己的一份回忆。这些回忆不可能完全一样,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观察事物和人物的角度和特点。但是又不可能完全不一样。因为回忆的毕竟是同一个人 我们敬爱的雨僧先生。这一部回
14、忆录就是这样一部既不一样又不不一样的汇合体。从这个一样又不一样的汇合体中可以反照出雨僧先生整个的性格和人格。 我是雨僧先生的弟子之一,在贡献上我自己那一份回忆之余,又应编者的邀请写了这一篇序。这两件事都是我衷心愿意去做的。也算是我献给雨僧先生的心 香一瓣吧。 一九八九年三月二十二日 (选自季羡林小品) 【小题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文章叙评结合,既有对雨僧先生生平琐事的详细叙述,也有高度的评价、赞赏,二者相辅相成,自然流畅地表达了对雨僧先生的爱戴、怀念之情。 B文章第 段写雨僧先生开设 “英国浪漫诗人 ”、 “中西诗之比较 ”等几门课程,主要目的
15、是赞颂他在中国比较文学领域的奠基作用。 C作者认为回忆吴宓先生是一个饱含了弟子、朋友怀念之情的 “一样又不一样的汇合体 ”,它能够反映雨僧先生整个的性格和人格。 D文章 、 两段的回忆包含了很多作者的听闻和主观的揣测,并没有写到自己亲见的事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章的真实性。 E本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全篇详细地记述了作者在多个不同历史时期与雨僧先生交往的生活琐事,细腻动人,含蓄深沉。 【小题 2】作者在文章第 段概述了雨僧先生 “既奇特又矛盾 ”的多方面表现,但在下文并未全都谈及,请你列举作者在回忆中详细叙述的雨僧先生 “既奇特又矛盾 ”的具 体表现?( 6分) 【小题 3】在十年浩劫中,
16、作者并未与雨僧先生见面,也 “有意不去仔细打听 ”雨僧先生的情况,可是作者却断定 “他当然不会幸免 ”,这是为什么?( 6分) 【小题 4】作者说雨僧先生是 “一个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的畸人 ”,又说他是“一个真正的人 ”,这是否矛盾?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8分) 答案: 【小题 1】 A 3分, C 2分, D 1分。 【小题 1】奇特: 爱写旧体诗,把自己新写成的旧诗印发给听课的同学,但讲课有时候也用英文。( 2分) 坦诚率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如他不掩没学生的长处,对有才华的同事(陈 寅恪)极力推荐。( 2分)矛盾:乐于和青年人交往,学生跟他开玩笑,他也 “一笑置之,不以为忤 ”
17、,经常邀学生到他的住处做客,吃饭,但讲课认真、严肃, “议论时有警策之处 ”。( 2分) 【小题 1】 十年浩劫是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时代 ”,是是非颠倒、黑白不分的时代;知识分子不但被贬低、轻视,而且还受到残酷迫害。( 3分) 作者十分了解雨僧先生的性格和人格,知道他为人耿直,特立独行,决不会投机说谎,也决不会媚俗取巧,这势必会与那个时代产生冲突,给自己带来灾难,所以作者能够断定。( 3分) 【小题 1】不矛盾。( 1分)因为从作 者的叙述来看雨僧先生确实是 “一个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的人 ”,他的性格和人格似乎与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 2分)但他有独特的个性;有坚定正直的操守;有自己的志
18、趣爱好,而且造诣深厚;他与人为善,乐于帮助他人,能够为他人、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是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所以说他虽然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但却是 “一个真正的人 ”。( 5分) (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城里人与乡下人 (毕淑敏 ) 最近几个月来,吃过的最美味一餐饭,是在乡间的小山村。正午时,背靠着池塘,秫秸搭成 的简易凉棚下,老农端上自家种的玉米和土豆,还有刚刚从水中打捞起的半尺长的鱼,炭火上烤熟。 那鱼被从中间剖开,平铺在黯哑的火焰上,一条幻像变成了两条。浑身披挂盐霜,硬而微黄,好似生了薄锈的盔甲。吃到嘴里,鱼刺和鱼肉都是干脆而火爆的,
19、咯吱吱,似嚼着一袭土色的蓑衣。 我问老农,用了什么调料呢? 他嘬着旱烟嘴,含混地回答,盐。 盐是不消说的,看得见,而且,无所不在的咸。我说,还有呢? 没有了。老农吐出一口烟雾,清晰地答。 我不相信地反问:没有花椒大料?没有豆豉辣椒?没有蚝油香 叶?没有 老农打断我,你说的那些, 都没有 光是盐。 我说,今天才知道,盐是这样好吃啊。 老农就笑了,说,你这个人啊,整差了。盐并不好吃,好吃的是我们给自己预备的这些个物产。乾隆年间老辈子怎么着种,咱现在还是怎么着种。 我反驳道,乾隆年间老辈子好像没有这种甜糯玉米。 老农笑笑说,你这个人还好较真。种子是没这会儿的好,我说的是种法。我们给自己吃的东西,用的
20、是土法,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更没有激素。 说到这里,他沧桑的脸上露出一点点不怀好意的浅笑,说,有件事,我一直整不明白,总想找个不见怪不爱生气的城里人打听打听。 我说,您打听吧,我不见怪也不生 气。 老农清了清嗓子,以表明他将要询问的题目是多么不同寻常。在咽下了几大口唾沫之后,他说,我们在庄稼和菜叶上,用了那么多化肥和农药,眼看着活蹦乱跳的虫子眨眼间就扑拉拉死了一地,可你们城里人一年到头吃的就是这种粮食和菜,怎么到如今还没有被药死呢? 他原本就有地方口音,因为踌躇加之不好意思,让方言味变得更加浓厚。 “药死 ”这个词,在他的发音里,说成 “约死 ”。 我听懂了他的话,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第一个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河南省 许昌 四校高二上 学期 联考 语文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