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卷.doc
《2011-2012学年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卷.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卷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 ( 3分) A醴酪( llo)龟裂 (jn)倜傥 (tdng)呱呱坠地 (g) B地壳 (qio)挣揣 (chui)谂知 (shn)茕茕孑立 (ji) C强颜 (qing)缧绁 (lixi)嗜好 (sh)偃仰啸歌 (yn) D贮藏 (ch )鹰隼 (sn)玉醅 (pi)蜗角虚名 (w)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美国影片阿凡达在中国大陆 11天拿下 4亿票房,国产影片让子弹飞亦步亦趋,上映以来异常火爆,与阿凡达共享最快破 4亿记录。
2、 B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个别餐饮商家为了蝇头微利,在食品烹饪过程中偷偷地使用地沟油,这种以百姓健康换取商业利润的做法不可取。 C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协等五部门联合发布文件,规范和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进一步确保高考的公平公正,消息一出,大快人心。 D史铁生逝世后,网友倡议在北京地坛为史铁生立塑像并将骨灰长留地坛,而地坛公园方面深孚众望,表示地坛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骨灰安放在地坛尚无先例。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作品。 (18分 ) 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在心神领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
3、,使他神魂为之钩摄,若惊若喜,霎时无暇旁顾,仿佛这小天地中有独立自足之乐,此外偌大乾坤宇宙,以及个人生活中一切憎爱悲喜,都像在这霎时间烟消云散去了。纯粹的诗的心境是凝神注视,纯粹的诗的心所 观境是孤立绝缘。心与其所观境如鱼戏水,忻(注:同 “欣 ”)合无间。姑任举一诗为例: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行) 这首诗俨然是戏景,是画境。它是从混整的悠久而流动的人生世相中摄取来的一刹那,一片段。本是一刹那,艺术灌注了生命给它,它便成为终古,诗人在一刹那中所心神领会的,便获得一种超时间性的生命,便成为一种独立自足的小天地,使天下后世人能不断地去心领神会。 无论是欣赏或是
4、创造,都必须见到一种诗的境界。这里 “见 ”字最紧要。一种境界是否能成为诗的境界,全靠 “见 ”的作用如何。要 产生诗的境界, “见 ”必须具备两个重要条件。 第一,诗的 “见 ”必为 “直觉 ”。诗的境界是用 “直觉 ”见出来的,它是 “直觉的知 ”的内容而不是 “名理的知 ”的内容。比如说崔颢的长干行,你必须在一顷刻中把它所写的情境看成一幅新鲜的图画,或是一幕生动的戏剧,让它笼罩住你的全部意识,使你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玩味它,以至于把它以外的一切事物都暂时忘去。在这一顷刻中你不能同时起 “它是一首唐人五绝 ”、 “它用平声韵 ”、 “横塘是某处地名 ”、 “我自己曾经被一位不相识的人认为同乡
5、 ”之类的联想。这些联想一发生,你立刻就从诗的境界迁移到名理 世界和实际世界了。 “见 ”所须具的第二个条件是所见意象必恰能表现一种情趣, “见 ”为 “见者 ”的主动,不纯粹是被动的接收,含有创造性。 “见 ”为直觉时尤其是如此。凝神观照之际,心中只有一个完整的孤立的意象,无比较、无分析、无旁涉,结果常致物我由两忘而同一,我的情趣与物的意态遂往复交流,不知不觉之中人情与物理互相渗透。比如注视一座高山,我们仿佛觉得它从平地耸立起,挺着一个雄伟峭拔的躯体,在那里很镇静地庄严地俯视一切。这种现象是以人情衡物理,美学家称为 “移情作用 ”。诗文的妙处往往都从移情作用得来,例如 “残菊犹有傲霜枝 ”句
6、的 “傲 ”, “云破月来花弄影 ”句的 “来 ”和 “弄 ”,都是原文的精彩所在,也都是移情作用的实例。 (节选自朱光潜诗论,有删改) 【小题 1】阅读第一段,概括作者或是读者在领会诗的境界时的三个关键词。( 6分) 【小题 2】 “直觉的知 ”和 “名理的知 ”的有何区别,请简要说明。( 6分) 【小题 3】请以必修四语文课本所选的晏殊蝶恋花上阕为例,运用朱光潜诗论中的理论,结合具体的字句分析 “移情作用 ”。( 6分) 答案: 【小题 1】画境(戏景)突现 凝神注视 忻合无间(每词 2分) 【小题 1】 “直觉的知 ”指专 注于 “见 ”的对象的本身而不顾及其它, “名理的知 ”指与 “
7、见 ”的对象有关的联想或意义。(每点 3分) 【小题 1】直觉作为前提:作者心情悲凉迷离,凝神观照,心中只有这一刹那亦真亦幻的画境。( 2分)以人情衡物理,人情物理互相渗透( 2分) :“槛菊愁烟兰泣露 ”中的 “愁 ”、 “泣 ”二字。( 2分)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如默默饮泣。 (答 “明月不谙离恨苦 ”不给分,以明月的无情衬作者的有情,不能算作移情。只答出 “愁 ”、 “泣 ”二字中的一字,最高给 3分。若脱离文中的论述分析移情作用而言之成 理的,最高给 4分。)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寓山注序 祁彪佳 予
8、家高士里,固山阴道上也。家旁小山,若有夙缘者,其名曰 “寓 ”。往予童稚时,季超、止祥两兄以斗粟易之。 剔石栽松,躬荷畚锸,手足为之胼胝。 予时亦捧土作婴儿戏。迨后余二十年,松渐高,石亦渐古,季超兄辄弃去,余则委置于丛篁灌莽中。予自引疾南归,偶一过之,于二十年前情事,若有感触焉者。于是卜筑之兴,遂勃不可遏,此开园之始末也。 卜筑之初,仅欲三五楹而止。 客有指点之者,某可亭,某可榭。 予听之漠然,以为意不及此。及于徘徊数回,不觉问客之言,耿耿胸次。某亭、某榭,果有不可无者。前役未罢,辄于胸怀所及,不觉领异拔新,迫之而出。每至路穷径险,则极虑穷思,形诸梦寐,便有别辟之境地,若为天开。以故兴愈鼓,趣
9、亦愈浓。朝而出,暮而归。祁寒盛暑,体粟汗浃,不以为苦。两年以来,橐中如洗。予亦病而愈,愈而复病,此开园之痴癖也。 园尽有山之三面,其下平田十余亩,水石半之,室庐与花木半之。其他轩与斋类,而幽敞各极其致。室与山房类,而高下分标共胜。与夫为桥、为榭、为径、为峰,参差点缀。大抵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聚者散 之,散者聚之;险者夷之,夷者险之。如良医之治病,攻补互投;如良将之治兵,奇正并用;如名手作画,不使一笔不灵; 如名流作文,不使一语不韵。此开园之营构也。 园开于乙亥之仲冬,至丙子孟春,草堂告成,斋与轩亦已就绪。迨于中夏 ,经营复始。凡一百余日,曲池穿 烧臃骷福 逃持炖福 鞔溘郑 丝梢猿圃耙印丝 爸
10、暝乱病 br至于园以外山川之丽,古称万壑千岩;园以内花木之繁,不止七松五柳。四时之景,都堪泛月迎风;三径之中,自可呼云醉雪。此予亦不暇缕述之矣。(有改动)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3分)( ) A两兄以斗粟易之易:换取 B于是卜筑之兴,遂勃不可遏勃;兴起的样子 C险者夷之,夷者险之夷:使 平坦 D四时之景,都堪泛月迎风堪:堪称 【小题 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作者 “卜筑之兴 ”的一组是( 3分) ( ) 于二十年前情事,若有感触焉者 辄于胸怀所及,不觉领异拔新,迫之而出 每至路穷径险,则极虑穷思,形诸梦寐 朝而出,暮而归 虚者实之,实者虚之 曲池穿牖,飞沼拂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江苏省 高级中学 上学 期期 检测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