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级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二珍”模拟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0级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二珍”模拟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级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二珍”模拟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0级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 “二珍 ”模拟测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鳜 鱼 /鲑 鱼 胴 体 /梧 桐 登 载 /车 载衣 锦还乡 /溢 美之辞 B 嗔 怒 /瞠 目 沆 瀣 /巷 道坎 坷 /沉 疴诘 屈聱牙 /仓 颉 造字 C 沸 腾 /菲 薄 哄 抢 /起 哄 通 缉 /编 辑 相 濡 以沫 /含辛 茹 苦 D 颈 椎 /脖 颈 拮 据 /桔 梗恩 泽 /择 菜 风声鹤 唳 /泥 古不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gu/gudng/tngzi/ziy/y( B chn/chnghng k/k j/ji;C fi/fih
2、ng/hngj/jr ; D jng/gngjiz/zhi l/n。这种字音题难度较大,但还是有规律的。可以由自己有把握的字音推断,比较排除,做出正确的判断。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笼罩慰籍 走头无路 礼尚往来 张冠李带 B寥落国粹 游目骋怀 放浪形骇 人为刀俎 C通宵烟蔼 阴谋鬼计 光彩夺目 百无聊奈 D寒暄胡诌 头昏脑胀 平心而论 哀声叹气 答案: D 试题分析: D头昏脑涨唉声叹气。 A慰藉走投无路张冠李戴; B 放浪形骸 ; C烟霭阴谋诡计 百无聊赖。字形考查主要考查常见的字,其中成语占很大部分,可以将成语
3、的字形与意义甚至古代汉语结合起来,这样识记得就会更正确。总之,一句话还是要搞清楚词语的确切意思。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作为一个成功的民营企业家,针对时下大多数民营富豪资产大幅缩水的情况,他今天在讲坛上侃侃而谈,把自己 信手拈来 的经营理念迅速传播给听众,受到大家热烈欢迎。 B余 文龙居官二十多载,勤政爱民,关心属下, 但是 对自己要求极严,常年粗茶淡饭,得绰号 “于青菜 ”。 C历经八次审议的物权法草案, 3月 16日在十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高票通过,这表明侵权责任相关法规也将 呼之欲出 。 D我们应树立大
4、国风范, 涵养 大国心态,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开放、包容和自信,看到中国人民的团结、理性和智慧。 答案: D 试题分析: “涵养 ”: 修养; 蓄积并保养( A “信手拈来 ”多形容写文作画时能熟运用各种丰富材料,此处用于 “理念 ”不当; B “但是 ”的前后句是并列关系,不是转折关系; C “呼之欲出 ”形容 人像画得逼真,似乎叫一声就会从画中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即将推行的中国资源价格改革将使矿产资源价格真实地反映社会成本,使劳动者和国家不再成为暴利的祭品。 B为了应对大型灾
5、害事故,市政府全面规划,准备新建三个大型城市公园,其中一处选址需要将一个多处塌陷的地下防空设施夷为平地。 C运动员的高超技能可以通过日常的刻苦训练获得,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却要通过临场的无数次竞技才能练就出来。 D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不管他的身体有多差,生活条件再不好,精神压力有多大,他都坚持创作。 答案: A 试题分析: B不合逻辑。 “夷为平地 ”一般指破坏建筑物使之成为平地, “多处塌陷的地下防空设施 ”只能填平,不能 “夷平 ”; C语序不当。应为 “无数次的临场竞技 ”; D关联词使用不当。应该为 “不管 生活条件有多不好 ”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项
6、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4分 ) A家中梅与瑞珏都具有美好的性格,也很有才华,梅青年孀居,终至悒郁而死;瑞 珏被封建迷信残害,不幸难产而死。她们的悲剧是对封建礼教的有力控诉。 B伏盖太太的公寓住着七位客人:库蒂尔太太和少女泰伊番,老头波阿雷和中年男子伏拖冷,老处女米旭诺,高老头和年轻人拉斯蒂涅。(高老头) C三国演义 “败走华容道 ”中曹操曾三次大笑,一笑而赵云出击,二笑而关羽杀到,三笑而张飞出阵,活画出曹操刚愎自用、自命不凡的性格特点。 D在爱斯梅拉达将要被抬上囚车时,伽西莫多借助绳子从圣母院墙上滑下,打倒刽子手的助手,把她抱进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 ) E “
7、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暗示了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命运。 答案: CE 试题分析: C应为 “一笑而赵云出击,二笑而张飞出阵,三笑而关羽杀到 ”;E暗示的是贾探春的命运。 考点: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能力层级为理解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 谨防 “蚁族 ”背后社会风险的积聚 低收入的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被形象地称为 “蚁族 ”,是继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之后出现在中国的又一群体。之所以称之为 “蚁族 ”,是因为该群体和蚂蚁有诸多类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那么,面对越来越多的 “蚁
8、族 ”,社会该如何看待? 从低收入的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身上,我们可以明显感知,大学生身价下跌的严重程度,更可以感受大学生群体内心的失落程度。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劳动力过剩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困扰低学历者的问题,一大批高学历者也加入到失业大军的行列中,并且增长的趋势令人担忧。 “蚁族 ”有可能带来社会风险的积聚。首先,可能带来公众投资教育意愿的降低。人力资本理论创始人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指出,教育远非一种消费行为,在此意义上,上学不仅仅是为了得到满足或效用。相反, “公共和个人用于教育的费用,意在获取生产性 存量 。这种 存量 包含在人体中,将来能提供各种服务。 ”而这些服务对个人来说,最重要的
9、可能就是充分发挥自已的潜能,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正是以上原因,家庭千方百计地使家庭成员在踏入社会之前能有一个较高层次的学历或学位。但是, “蚁族 ”的出现,似乎走到了一个相反的方向。 其次, “蚁族 ” 是个与流动、社会地位、声望密切相关的问题。社会学家杰克思在谁将出人头地:在美国取得经济成功的决定因素一书中,对美国高等教育与社会分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他认为,在上大学费用急剧膨胀的今天,人们之所以上大学,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希望把学位作为一张获取地位高、收入多的工作的门票。而这张门票是否有效呢 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表明,受过较多教育的男子比受过较少教育的男子所从事的职业地位都要高些,
10、挣钱要多些。即使那些家境一样,考试成绩相同,开始做同样工作的人,到头来大学毕业生也比高中毕业生所达到的工作地位要 高得多。因此, “蚁族 ”的出现,在笔者看来,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而其恶化的趋势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否则,与之相伴的社会流动乏力和社会分层困境将为整个社会的公平和和谐运行构成风险隐患。 最后, “蚁族 ”的出现有着深刻复杂的社会因素,并不单单是教育、大学生或者体制的原因。道理很简单,即使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然而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是,整个社会仍需要大批的人才 大学生。应看到的是, “蚁族 ”的出现证明 “80后 ”向上流动的机会相对要少,渠道也不顺畅,在社会地位上却处于 “要上不上,
11、要下不下 ”的尴尬境地。 我国正处于转轨时期 ,不完备的教育投资环境很难使教育投资得到最大的收益,这些体制的不完善实际上也给普通家庭带来更多的不利。 “蚁族 ”的出现,不仅仅是个体的风险,更是社会的风险,如果任由其叠加,形成积聚效应,不但对个体是一种伤害,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将形成隐患。 【小题 1】下列关于 “蚁族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蚁族 ”,是继农民工、下岗工人之后出的又一群体,指低收入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 B低收入大学毕业生被称为 “蚁族 ”,是因为该群体和蚂蚁 “高智、弱小、群居 ”等特点类似。 C劳动力过剩,教育体制不够完善,社会流动 乏力,是 “蚁族 ”出现的
12、主要原因。 D我国正处于转轨时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 “蚁族 ”有可能带来社会风险的积聚。 【小题 2】下列对 “谨防 蚁族 背后社会风险的积聚 ”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育远非一种消费行为, “蚁族 ”的出现可能带来公众投资教育意愿的降低。 B公众投资教育最重要的可能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 C社会流动乏力和社会分层困境,将为整个社会的公平与和谐运行构成风险隐患。 D “蚁族 ”的出现,是个体风险,更是社会风险,任由其叠加容易形成积聚效应。 【小 题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高学历者与低学历者在劳动过剩面前是没有区
13、别。 B舒尔茨与杰克思都认为公众接受教育对个体而言最重要的是为了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 C社会需要大批人才,大学生就业却难,是因为 “80后 ”向上流动的机会少渠道不顺畅。 D只要改善教育投资环境,完善社会体制, “蚁族 ”就会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消失。 A “蚁族 ”,是继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之后出现的又一群体,指低收入大学毕业生聚居。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C 【小题 1】 C无中生有。文章的第五段, “蚁族 的出现有着深刻复杂的社会因素,并不单单是教育、大学生或者体制的原因 ”,文章并没有指出 “蚁族 ”出现的主要原因;其中 “社会流动的乏力 ”是 “将
14、为整个社会的公平和和谐运行构成风险隐患 ”的原因之一。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B强加因果:选项内容不属于题干讨论的话题范围。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A文章的第二段指出,劳动力过剩不仅困扰低学历者,也影响了一大批高学历者,并没有涉及在劳动力过剩 面前有没有区别。 B舒尔茨认为公众接受教育最重要的 可能 是为了 “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 ”。 D太绝对, “充分条件:只要 就 ” 应改为 “必要条件:只有 才 ”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
15、题目。 守在科学的屋檐下 王波 1913年,普朗克担任柏林大学校长不久,便将爱因斯坦请到柏林大学,并为他设立了一个新的教授职位。在他看来, “把更多有天赋的科学家留在德国 ”是一名科学家应尽的责任。 当然,对普朗克来说,一切并不是 “责任 ”两个字这么简单。在这个路德教徒心中,科学是他的另一个上帝。而终其一生,他一直守在科学的屋檐下。 1878年, 20岁的普朗克已在慕尼黑大学小有名气。名声来自他的音乐天赋,这个大二学生曾为多首歌曲和一部歌剧作曲。但在选择专业时,他选择了物理。一位物理学家教授试图劝说年轻人另走他路,这样或许更容易有所成就。普朗克拒绝了教授的好意,他回应道: “我并不期望发现新
16、大陆,只想把现有的物理知识搞清楚。 ” 第二年,当为自己以 “论热力学的第二定律 ”为题目的博士论文答辩时,年轻的普朗克被一位 知名化学家进行了近乎讽刺的批评。幸运的是,普朗克最终通过答辩,并获得了慕尼黑大学的教职,可以继续从事他的理论物理研究。 普朗克所不曾期望的 “新大陆 ”,则在 22年后浮现。 1900年,普朗克提出黑体辐射问题,进而提出了量子概念,这给物理学带来巨变,也在 18年后给普朗克带来了诺贝尔奖。 只是,此时的奖励,已难以抚平普朗克内心的千疮百孔。他的妻子和女儿先后离世,大儿子则死于一战战场。 战争带给普朗克的,不仅是家庭的巨变,还有事业的动荡不安。 1914年,在军国主义分
17、子的操纵和煽动下,德国科学和文化界发表了文明世界宣 言。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界享有最高声誉,不得不在这个臭名昭著的宣言上签名。很快他便后悔了。两年后,他再次签名,不过是反对军国主义。 与此同时,德国的科学研究也陷入了困境。为了让局面改观,普朗克向同事们呼吁 “坚持到底,继续工作 ”。 1920年 10月,他和犹太化学家弗里茨 哈伯创建德国科学临时学会,以求募集资金支持科学研究。 纳粹的上台,则让普朗克的努力几乎化为乌有。身为威廉皇家学会主席的普朗克,眼睁睁看着大批犹太朋友和同事被驱逐和羞辱,数以百计的科学家被迫离开德国。部分人在普朗克的劝说下,留了下来,其中包括哈伯 。 只是,这些为科学而留下来
18、的人,几乎处处饱受屈辱。普朗克曾直接找到希特勒,抗议哈伯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但丝毫于事无补。德国科学的屋檐之下,已无这些人的容身之处。哈伯最终在 1934年死于流亡途中。爱因斯坦则在 1935年远走美国。普朗克弹钢琴时,由爱因斯坦拉小提琴伴奏的场景,也从此成为绝响。 那些在皇家学会研究所内工作的犹太科学家,在失去了普朗克竭尽全力的保护后,不得不离去。普朗克则选择留在德国,在他看来,自己 “有责任 ”留在国内,保护已经支离破碎的科学研究。他无力反抗纳粹的暴行,但当二战的战火燃烧到柏林时,他似 乎看到了希望。他写到: “要渡过危机,一直活到重新崛起的转折点那天。 ” 可惜的是,在 1944年 2月的
19、一次空袭中,普朗克在柏林的家完全被摧毁,他留在家里的论文手稿和藏书化为灰烬。 5个月后,他的二儿子埃尔温 普朗克因参与密谋暗杀希特勒,被逮捕关入盖世太保的总部,并在 1945年被处决,曾经幸福的家庭,只剩下一位 87岁的老人,在屋檐之下体会着家国的凋零。 而为了 “扩大科学的影响 ”,老人不顾健康问题的困扰,前往各地巡回演讲。在演讲中,他呼吁人们 “向上帝走去 ”,这个 “上帝 ”不是他信仰了一生的耶稣,而是他为之付出了一生的科 学。 (有删改 )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 ( )( )( 5分) A文章在表现普朗克对科学的坚守的同时,说 “科学是他的另一个上帝
20、 ”,文末进一步提到普朗克的呼吁 “ 向上帝走去 ”,这正暴露出人性的两面性。 B在作者看来, 20岁的普朗克凭借他的音乐天赋已在慕尼黑大学小有名气,可是选择专业时,他选择了物理,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 C文章运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普朗克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苦难经历,塑造了一位执著于 “科学家应尽的责任 ”的物理学家的形象。 D普朗克不曾期待在物理 学上有 “新大陆 ”般的发现,但他在 1900年,却提出了黑体辐射问题,进而提出了量子概念,这正反映出他对科学始终不渝的探索。 E尽管作出了最大的努力,普朗克还是不能使那些为科学留下来的人免受屈辱,同时他本人也不得不在文明世界宣言上签名。 【小题 2
21、】文章第四段提到普朗克在进行博士论文答辩时被一位知名化学家进行了近乎讽刺的批评一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小题 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表现普朗克 “终其一生,一直守在科学的屋檐下 ”的?请结合全文概述。( 6分) 【小题 4】在其他科学家选择了 “不得不离去 ”后, 普朗克则选择留在德国,他的这个选择给了你什么样的启发?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 6分) 答案: 【小题 1】 CD 【小题 2】 化学家的讽刺与前文那位物理学家的劝告形成呼应 , 起到反衬作用 , 突出了普朗克对科学的坚守。 为后文普朗克取得的巨大成就作铺垫。(每点 1分) 【小题 3】对个人事业的坚守:面对他人的劝告
22、和质疑,他坚定自己的选择,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对国家科学事业的坚守:面对战争带来的家庭巨变和事业动荡,他同事们呼吁 “坚持到底,继续工作 ”,并竭尽全力保护本国科学家,自己选择留在国内保护科学研究。 为扩大 科学影响的奔走:他不顾自己年老体弱,前往各地巡回演讲,呼吁人们走向科学。(每点 2分) 【小题 4】 做事要有责任感,做人要有爱国心。 做事要有责任感,在国家多难时,普朗克选择留下,更突出了他的责任感,对国家和科学的负责态度,这值得我们学习。 做人要有爱国心,对国家负责,不一定非要走向战场,在战场之外的国家需要的每一个场所,同样能表达爱国之情。要把国家的前途与个人的研究结合起来,为国家保护好
23、仅有的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个科学家最大的爱国。(观点 2分,分点分析各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A “向上帝走去 ”中的 “上帝 ”,正是普朗克所信奉的科学,文章着力表现的正是普朗克对科学的坚守,没有人性的矛盾。 B作者陈述这件事时并没有流露出 “可惜 ”之情,而是要表现普朗克对科学的兴趣与坚守。 E时间表述有误,在文明世界宣言上签名是 1914年的事情, “普朗克还是不能使那些为科学留下来的人免受屈辱 ”是纳粹上台后的事情。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 由于要评价的是一件事,因此绝对与上下文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就是对比、衬托的关系,而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四川省 成都市 新津 中学 模拟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