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
《2010年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0年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其他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一分,共 8分。) (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 ,斯已矣。 ( 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 。 ( 3) , 。各抱地势,勾心斗角。 ( 4)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 ,不知西东。 答案: ( 1)、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 2)、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3)、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 4)、不霁何虹?高低冥迷。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 A季羡林先生是一位有原则的知识分子,对许多重大问题,他都提出过自己的意见,只不过他
2、很少采取金刚怒目的方式,而是绵里藏针,微言大意。 B我坐在暖烘烘的沙滩上,眺望浩缈的大海,观看为了一块面包而聒噪的海鸥,打量那些在海滩上寻找斑斓贝壳的孩童,尽量不去想那些不愉快的事。 C初春,周围的一切在闪烁,在融化,大地蒸腾起热气,云雀安详地鸣啭着 呼吸着凛冽、砭骨的空气,融雪炫目的反光使我不由自主地眯起眼睛。 D世人仅以沧海一粟之身,却能精骛八级,心游万仞,领略茫茫宇宙与纷繁人世的壮丽之美,这是何等的境界!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栖息地的缩减以及遍布亚洲的偷猎行为,使得野生虎的数量急剧减少,将来老虎能否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取决于人类的实际行动。 B诚信教育已成为我
3、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C近来,有些地方发生了利用短信诈骗银行卡持卡人的案件,且欺诈手法多样,出现了借口中奖、催款、退税等为名的新型欺诈。 D一名韩国官员透露,有关成员国已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建立该项基金,以防止 1997年那样的金融危机不要再次发生。 答案: A 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到京师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 ,此是春来第一声。 A落红满地乳鸦啼 B柳梢听得黄鹂语 C春山一路鸟空啼 D楼阁新成花欲语 答案: B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中
4、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 殊途同归 。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记录了岁月的 斗转星移 ,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今天他们并没有因为现在高科技手段的 甚嚣尘上 而 销声匿迹 ,而是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动。 A殊途同归 B斗转星移 C甚嚣尘上 D销声匿迹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 3分) 乌篷船:水乡流动的生命 乌篷船几乎已经成了一种地域的象征。 乌篷船配上毡帽,更兼双脚划桨,手中甚至还擎着一只酒碗。能在水中如此自由而又有这种特色的,大概谁都会立即想
5、到绍兴。 乌篷船是绍兴水乡流动的生命,也是古鉴湖一道独特的风景。 乌篷船一丈余长,用材轻薄,必要时两个人头尾一扛,就可以让它在岸上行走。其篷是半圆形的,用竹片编成,中间夹着竹叶,再涂以黑油,与船体的黑漆浑然一体。 乌篷船虽小,但不易翻覆。舱中搁板成平底,铺草席,备枕头,甚至还有毛毯。无论捕鱼还是用于交通,或泊,或行,烈日也好,下雨也罢,总归是一派闲雅。 就最原始的使用功能而言,乌篷船已经算不得如何的重要。但在它的物质层面被削弱的同时,精神层面却变得丰厚起来。它已渐渐衍化为一种摆设,一种风情,一种不可或缺的地域文化特征。作为交通工具,它仍在敷衍着履行自己的使命,然而正 是这种漫不经心的散淡所弥漫
6、出来的况味,才堪称乌篷船当下的神韵所在。 到了古鉴湖就总少不了乌篷船。乌篷船可以放在西湖,可以放在太湖,可以放在玄武湖,可以放在大明湖,然而终不及漂浮在古鉴湖的水面上来得安详。这就是我们所熟知了的本土意识。古鉴湖的野逸与静谧,喜欢乌篷船不事喧哗的品性;乌篷船的清净孤高,也需要古鉴湖拙朴的雅量。 一叶扁舟,数扇乌篷,荡漾在古鉴湖如镜的水面上是何等地轻松。那船帮,那坐板,极具有平民意识,伸手便可掬起一捧水来,这就是与大自然的亲近。 乌篷船轻盈灵巧,却偏要用浑黑来打扮自己;乌篷船固 然一副老气横秋,骨子里却是十二分精巧。这是朴貌与慧心的统一,也如旧棉袄轻裹着一个灵气外溢的俏女子,在反差上就能令人会心
7、一笑。 乌篷船出现于数千年前,数千年后还继续存在着,相信西方古老的船只极少有这样的幸运。其在世界舟船史上所占据的分量或许微不足道,但其对自身价值的自信,对其自身生命挽留与延续的坚忍,却是不能不令人敬佩的。 乌篷船出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参与中国曾经拥有过的远洋船队出海,更没有出没过大西洋或太平洋的荣耀。它是本土的、地域的,甚至是草根的,但也正是这种僻居一隅的固守才更具有特产的意义。 【 小题 1】对 “乌篷船几乎已经成了一种地域的象征 ”一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乌篷船轻盈灵巧、不易翻覆,是古鉴湖一道独特的风景。 B一提到乌篷船,人们就会想到绍兴,它是绍兴水乡流动的生命。 C
8、乌篷船的精神层面丰厚,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地域文化特征。 D乌篷船僻居一隅的固守使它具有本土性和草根性。 【小题 2】文中 “漫不经心的散淡 所指的一项是 ( ) A乌篷船的物质层面被削弱,精神层面却变得丰厚。 B作为交通工具的乌篷船仍在敷衍着履行自己的使命。 C乌篷船已渐渐衍化为一种摆设。 D无论是用乌篷船捕鱼还是用它交通都能享受到闲雅的情趣。 【小题 3】乌篷船放在其他地方 “终不及漂浮在古鉴湖的水面上来得安详 ”。对这句话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乌篷船的清净孤高,需要古鉴湖拙朴的雅量。 B古鉴湖的野逸与静谧,喜欢乌篷船不事喧哗的品性。 C乌篷船只有荡漾在古鉴湖如镜的水面才能显示出与大
9、自然的亲近。 D乌篷船只有漂浮在古鉴湖的水面方能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3】 C 【小题 1】 “小巧、不易翻覆 ”是其特点,但不能说明这就是 “地域的象征 ”。 【小题 2】注意上下句的意思衔接与 “这种 ”的指代。 【小题 3】原文中的句子是写人的感受。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17 题 火中取栗的人 凡高的一生充满了孤独和被遗弃感,他曾呻吟或叹息: “上帝啊,孤独地生活值得吗? ”又说: “一个人必须保持 隐士的某种本质 ,不然,他就失去了根本。 ”为了绘画,孤独是必要的,孤独又是使人不堪磨耐的,于是,凡高这个脆弱的生命在 不可解决的悖
10、论 中被撕得粉碎。 在凡高看来, “绘画就是要设法穿过一堵 看不见的铁墙 ”,这也是画布对凡高的召唤。 “不少画家害怕空白画布,但空白画布也怕敢冒风险的真正热情的画家 ”,凡高把艺术活动当作极富挑战性的生命活动,让满腔热血在画布上挥洒流淌。对凡高来说,理性可以忽略不计,表达远远大于揭示真理。凡高在画布上完成了生命,成为一名艺术的殉道者。 在凡高的画作前,我首先要提问的是,在这些令人无以言说的震憾的画作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灵魂?在艺术史里,凡高是突兀的进入者,是不可定义的。他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业训练,是个曾做过教师、营业员、传教士的穷困潦倒的外来者。他的画被那个时代认为是可笑的涂抹。但 他没有局促
11、而褊狭的形式感,以一种特殊的手段,不顾一切地表达,直接而强悍,如同天启,显示出了罕有的品质。 除了大量的并未湮灭和佚散的书信,凡高没有给这个世界留下其他文字。读他的倾诉,让人觉得他拥有纯金般的生命。他是个底层的观察者、感受者和传达者,一个实践理想和使用决心的人。他对绘画有一种独有的生命的虔诚。他是如此单纯,单纯是他面对世界和画布的态度,而他情感的纤细和尖锐的痛苦同样令人震惊。 他就是这么一个具有纯真本性、无比温柔善良、充满令人心碎的柔情的圣徒,而他的画作也是最直接地表达了他的热情。他画作的明亮 ,源于他自身的明亮。 这样一个至真至善的灵魂,强化了一往无前的悲惨的境遇,并收获绝望。但他并不屈服。
12、他尽可能地敞开内心,相信拯救的力量来自生命内部,努力把自己引向幸福。经历了爱情的折磨,生活的潦倒,被放逐的凡高在心灵的废墟中寻找着取暖的炉火,哪怕这炉火能将他毁灭。他对艺术的狂热,既是道德的救赎,也是爱欲的出口。绘画成了他挽救精神上覆亡的唯一可能,是他逃避绝望的需要。他的创作不是自慰,而是自救。人越孤独,创作也越自由。他在表达着人最饱满的神气,努力在深重的绝望中生长出深重的幸福,以此来抵御阴暗的世俗的蹂躏和 压迫。凡高身上神秘的力量,源于他的 不屈和挣扎 。 但凡高所做的一切,让命运的悲剧感越来越浓重。他说: “谁为自己选择了贫困并喜爱贫困,谁就拥有无穷的财富。 ”但他又因为事业失败和贫困而绝
13、望。在严酷的现实生活的压迫下,大地在他脚下坍陷,他活在了风暴里。他的灵魂不断地破碎下去。但他绝不撤退。他说: “一切我所向着自然创作的,是栗子,从火中取出来的。 ”他画布上的色彩在轰响里燃烧着,裹挟着他,让他在持续不断的昂扬中崩溃。 【小题 1】 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本文通过评述凡高孤独惨痛 的一生和他在艺术上的狂热追求,探讨了他在艺术和世俗间徘徊的心路历程。 B本文深入探讨了凡高充满矛盾的内心,展示了这位艺术家不屈的精神,字里行间充满着深切的理解和同情。 C第 段中 “看不见的铁墙 ”,揭露了当时社会像厚重布幔般的愚昧和无知,竟把凡高的杰作诬蔑为可
14、笑的涂抹。 D第 段中 “突兀 ”和 “不可定义 ”指的是凡高进入艺术史极为偶然,是独一无二的,公认的成规无法解释。 E.本文显示出这样一种矛盾:纯真善良的绘画大师凡高一生孤独贫穷,这是现实的悲剧,但却是艺术的幸运。 【小题 2】请结合全文内容,解释 第 段中两个画横线的短语在文中的含义。( 6分) ( 1)隐士的某种本质( 3分) 答: ( 2)不可解决的悖论( 3分) 答: 【小题 3】 “火中取栗 ”是成语,凡高为什么称自己的作品是 “从火中取出来的 ”“栗子 ”?( 3分) 答: 【小题 4】凡高的画作具有令人 “震撼 ”的力量,从凡高的灵魂深处看,产生这种力量的原因是什么?请从 段中
15、分别找出一句话来概括回答。( 2分) 答: 【小题 5】请就本文第 段所说的 “不屈和挣扎 ”的问题,联系本文之外的典型例子,谈谈你个人的看法。( 4分) 答: _ 答案: 【小题 1】 CD 【小题 2】( 1)( 3分) “隐士的某种本质 ”“指艺术的殉道者必须忍受必要的、使人难以忍受的孤独 ”或 “指艺术家要保持最为珍视的艺术生命,而经得起孤独和寂寞的根本品质 ” ( 2)( 3 分) “不可解决的悖论 ”指凡高精神上在孤独与被遗弃中创作更为自由,挥洒流淌出神秘的力量;身心又在孤独与被遗弃中持续不断地绝望、崩溃。或指 “凡高所处的两难境地:一方面,为了艺术,他必须承受孤独和贫穷;另一方面
16、,孤独和贫穷又加剧他精神的苦痛,使他处在精神和现实的紧张状态中。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 【小题 3】( 3分) “火中取栗 ”原比喻冒风险,白吃苦,未得一点好处。凡高这里指自己的绘画作品和痛苦的生活经历密不可分,已经成为自己痛苦生活的结晶。 【小题 4】( 2分)不顾一切地表达;对绘画有一种独有的生命的虔诚 (或 “努力实践理想和使用决心。 【小题 5】( 4分)示例:贝多芬在失聪的情况下,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勇于同命运抗争,最终成为闻名全球的音乐大师。他的不屈精神已成为人类宝贵的财富,有力证明了 “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评分要点: “本文所说的 不屈和挣扎 问题 ”,指像凡高一样与命运
17、不屈抗争最终获得成功的艺术家、文学家。“联系本文之外的典型例子 ”,应是与凡高大致等量级的具有典型性的具体实例。 【小题 1】 C项中 “看不见的铁墙 ”主要应指凡高在绘画中所遇到的外部世界给他内心造成的混沌和障碍,世俗一般人对他的不理解、误解。 D项中 “突 兀 ”和“不可定义 ”,是说凡高进入艺术史是个例外,是独特的现象。 “突兀 ”指 “独特 ”,并非指 “偶然 ”; “独一无二 ”表述过于绝对。 【小题 2】( 1)关键词:根本、艺术、孤独、寂寞。语言不通顺酌减。 ( 2)关键词:孤独、贫穷,精神、现实。 “两难 ”1分; “孤独、贫穷 ”之一, 1分; “精神、现实 ”之一, 1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海南省 中学 下学 期末考试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