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
《2010年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0年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 1)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 ( 2)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 3)东船西舫悄无言, 。(白居易琵琶行) ( 4)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腾王阁序) ( 5) , ,今宵酒醒何处?(柳永雨霖铃) ( 6)剑阁峥嵘而崔嵬, , 。(李白蜀道难) 答案:( 1)不尽长江滚滚来。 ( 2)只是当时已惘然。 ( 3)唯见江心秋月白。 ( 4)落霞与孤鹜齐飞。 ( 5)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6)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错误最多的的一项是 (3分
2、 ) A干瘪( bi)祈( q)求猿猱( no)弃甲曳( y)兵 B嫉( j)恨桎梏( go)镣( lio)铐卓( zhu)有成效 C笞( ch)刑菲( fi)薄恫吓( xi)不可估量( ling) D编纂( zhun)炽( zh)热黝 (yu)黑雕栏玉砌( qi)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襟三江而带五湖 B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 于海曲 C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D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不含有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青雀黄龙之轴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 D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 答案
3、: C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是( 3分) A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B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 C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D 斧斤以时入山林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答案: A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王无罪岁(归咎)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嫉妒) B 陈力就列(施展) 由与求也,相夫子(辅佐) C 兵刃既接(士兵) 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内心) D 凡六百一十六言(句子)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遗憾)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官员警告说
4、,中国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制止艾滋病的传播,否则,不采取紧急行动,在今后十年里还会有 1000万人成为感染者。 B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日前提出,现阶段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是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比重,形成 “中部大,两头小 ”的新分配格局。 C各企事业单位特别是窗口服务行业,都要制定各自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促进从业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敬业奉献精神。 D近日,我国利用性能最高的超级服务器曙光 3000实现了关键的基因测序和组装分析工作,率先完成了水稻基因组 “工作框架图 ”和数据库。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由于工程设计不合理、审批把关不到位,结果造成了这次大楼坍塌
5、的严重事故,真是祸起萧 墙。 B有人希望,他们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安之若素,毫无反应,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 C在最近十多年里,各种语文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的取得了巨大成就,有的却屡试不爽,效果不尽如人意。 D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起来,讲出这个道理 “ 我们相信这一点是不可理喻的:所有的人生而平等 ”。 答案: B 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3分 ) A枷锁破碇撕打猖厥变换莫测 B兑现谛造沉缅瞻养浅尝辄止 C诅咒缄默陷井飘渺义愤填鹰 D蔓延鬼计悱谤阻梗庸人自扰 答案: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9 22题。 界 河 希腊 安东尼斯 萨马拉基
6、斯 命令很明确:禁止下河洗澡 !同时规定沿岸 200米内任何人不得擅入。 大约 3周之前,他们来到河岸这边驻扎下来,对岸就是敌军 通常被称为 “那边的人 ”。 河两岸的纵深处尽是茂密的丛林,林子里驻扎着敌对双方的部队。 据情报,那边有两个营,但他们并未发动攻势。谁知道眼下他们正打着什么鬼算盘。与此同时,双方都派出哨兵隐蔽在两岸的密林里,戒备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记得 他们初抵此地时,还是春寒料峭。然而几天前却突然放晴,现在竟是明媚和煦的春天了 ! 第一个潜下界河的是位中士。一天早晨,他偷偷溜了出去,跳入水中。不久当他爬回此岸时,肋下已中了两弹,后来只活了几个小时。 翌日,又是两个士兵下去了。
7、没有能再见到他们,只听到几阵机枪的扫射声,然后,便是一片沉寂。 此后,司令部就下了那道禁令。 然而,那条河依然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听到潺潺的水声,渴望便从他们心底油然而生。两年半的野战生活已使他们变得蓬头垢面,邋里邋遢。在这两年半里他们享受不到一丝的快乐。而此时他们却邂逅了这条河 “这该死的命令 !”那天夜里他愤愤地诅咒道。 这一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远处,滔滔河水依稀可闻,令他难以安适。 对,明天要去,他一定要去 让那禁令见鬼去吧 ! 士兵们都在酣睡,最后,他也渐入梦乡。梦中,他似乎看到了它 一条河。那河就在他的面前,期待着他。他站在岸边,正欲跃入水中。就在此刻,那条河竟然变成了他的恋
8、人 一个胴体黝黑、年轻健美的姑娘,她正待他奔来,突然,一只无形的手却紧紧攫住了他的后颈 ! 这是一场噩梦。醒来时已精疲力竭,幸好天还未放亮 他终于站到河边。他注视这条河,它的确存在着 !一连几 个小时他都在担心,这只是一种想象,抑或只是大兵们的一种普遍的幻觉。 天气多好啊 !他把衣服和枪靠放在树干旁,纵身跳入水中,承受了两年半的折磨,他那迄今还留有两遭弹痕的躯体,顿时化作了另一个人。无形中,仿佛有一只拿着海绵的手抚过他的全身,为他抹去这两年半中留下的一切印记。 他时而仰泳,时而蛙泳。他顺流漂浮,又长时间地潜入水中 当兵的他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孩子 他毕竟只有 23岁。 左右两岸,鸟儿在自由飞翔,有
9、时它们盘旋在他的头顶,和他亲昵地打招呼。 少顷,顺流漂下的一根树干出现在他的前方。他一个长潜试图抓住树干。 他真的抓住了 !就在他浮出水面的刹那间,他发现在 30米开外的前方有一个脑袋。 他停下来,想看得清楚些。那另一个游泳者也停了下来。他们彼此默默注视着。 他立刻回过神来,恢复到原来的自己 一个经历过两年半炮火洗礼、荣获过十字勋章的士兵。 他不知道对面的家伙是自己人还是那边的人。他怎么认得出来呢 只凭一个脑袋 几分钟的时间两人在水中一动不动。一个响亮的喷嚏打破了死一样的寂静,是他打的,而且像往常一样大声咒骂了一句。那个人掉转身去很快游向对岸,他也飞速向岸边游回。他先行出水,狂奔到那棵树下,一
10、把抓起枪。还好,那边的人刚刚爬出水面。 他举起枪,瞄准。要击中对面那人的脑袋实在太简单了。 20米开外奔跑着的一丝不挂的人体,是一个很容易击中的靶子。 突然,他觉得自己无法扣动扳机。那人在彼岸,赤条条的像刚从娘胎里出来时一般。而自己端枪在岸的这边,同样也赤条条的。 他无论如何开不了枪。两个人都赤裸着 !两个赤裸的人,脱掉了国籍,脱掉了姓名,脱掉了卡其布的军装。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他实在无法扣动扳机,他觉得此刻这条恋人般的河未能把他们隔开;相反,却把他们联合在一起了。 随着彼岸的一声枪响,他只是瞥见鸟群被惊起。他应声倒 下,先是膝盖跪下,随后平扑在地。 (选自外国小说选) 【小题 1】下列对本文
11、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本小说情节有张有弛,叙述、描写穿插自如,刻画了一个血肉丰满、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风格独特清新。 B有了明确的禁令,士兵们还是下河洗澡,这说明部队的管理不严。本文主要就是讲战争与纪律的问题。 C本文的情节安排极富匠心,环环相扣,如 “他 ”抓树干、打喷嚏与咒骂等都自然而巧妙地引出后面的情节。 D开头用了两段写三个士兵游泳死去,语言拖沓,若改用一句话说已有三人下河并被打死,表达效果会更 好。 E作者深知对比、拟人等手法有良好的表达效果,因而在小说中多次使用,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小题 2】文中画线文字看似 “闲笔 ”,实为妙笔。简析这些文字对主题
12、的表现有哪些作用。( 6分) 【小题 3】加 “”的文段中的 “他 ”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7 分) 【小题 4】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震撼人心;也有人说,去掉结尾一段更耐人寻味。哪一种结尾更好?请作判断,并进行多角度的分析。( 6分) 答案: 【小题 1】 BD 【小题 2】参考答案:一: 巧妙地反映出主人公对外在景物的关注, 映射出“他 ”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关注和向往。 突显出大自然的美丽可爱,反衬出战争的残酷、可恶。 写战争悖逆人性(在这美好的时节,在这美丽诱人的地方,士兵对小河的亲近竟是以付出宝贵的生命为代价,这是对战争的无情控诉)。 参考答案:二: 文中的环境描写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江苏省 盐城 中学 一下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