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高二期末考试语文卷.doc
《2010年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高二期末考试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高二期末考试语文卷.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0年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高二期末考试语文卷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 1)千岩万转路不定,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2)欲为圣明除弊事,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3) ,为谁流下酒潇湘去?(秦观踏莎行) ( 4) ,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 ( 5)二十四桥仍在, 。 (姜夔扬州慢) ( 6)楚天千里清秋, 。 (辛弃疾水龙吟) ( 7) ,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水龙吟) ( 8) ,更吹落,星如雨。 ( 辛弃疾青玉案) 答案:略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A歼灭 /信笺星宿 /住一宿倔强 /牵强蠕动 /濡染 B
2、果脯 /胸脯角色 /独角戏档期 /档案应届 /应声 C渲染 /寒暄撒手 /煞风景粘液 /粘贴抹脸 /抹黑 D证券 /试卷妙着 /着眼点晕车 /晕倒谥号 /嗜好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 A真正的朋友之间,应该间不容发,关系密切如一人。 B真是好事多磨,经历了许多挫折,他的公司终于正式成立了,他也可以安之若素了。 C西南地区发生旱灾后,人们纷纷向灾区捐款捐物,但有的人却无动于衷,细大不捐,这些人应当感到羞愧。 D不是对每一个方面、问题、种类作事无巨细的论说,而是钩玄提要,索隐发微。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10月份以来,江东村
3、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银杏树叶飘舞,满地金黄,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慕名而至的游客。 B 5月 20日至 21日,潘基文首先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的陪同下参观了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黄山然后又来到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古民居。 C中国需要吸取以往发展中偏重城市发展但忽视乡村 发展,偏重东部发展但忽视中西部发展,偏重招商引资但忽视劳工权益,建立健全公平的教育制度平等的就业制度合理的分配制度全方位的社会保障制度。 D如果美国政府不履行它在中美贸易协定、多种纤维品协定和纺织品协议中所应承担的义务,那么,任何人也难以预料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会不会出现逆转。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 14题。
4、野 店 臧克家 虽然说是野店,它所依傍的却是大道。 几间茅草小屋,炕占去了每间的大半,留下火镰宽的一点空隙好预备你上下。这儿是大同世界,不问山南的海北的都挤在一堆,各人向着同伴谈论着,说笑着。没有 “莫谈国事 ”的禁条贴在头上,他们可以随便放浪地吐泄,东家的鸡西邻的狗是要谈的,日本鬼子也是一个题目,因为他们中间就有许多是从东三省被迫回来的,一个小被卷是财产的全部。 晚上,任你一落太阳就躺下,敢保你不会一沾席就如愿的变成一块泥。夏天的蚊子、臭虫,冬天的虱子和跳蚤最喜欢和客人开玩笑,哼哼着叫你清醒的享受一个客夜,身上留点伤痕做一个追忆的记号。还有马棚的牲口也怕主人误 了行程,半夜里叫一阵,用蹄子打
5、地咚咚的一阵。当睡梦将要占有了你的临明的那一刻,店门唿隆一声。接着小伙计的脚步动静了,一睁眼,微白的曙色使你再也朦胧不得了。套上车子,披一身星光,冒着晨风,朝曦把人引上了征途。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回头望望这一副大红门联,意味够多长呢。 门口一个破席凉棚撑着夏天的太阳,为着什么东西奔跑的行人走在这串着天涯和故乡的热土的道,望着这凉棚像沙漠中的人望见了绿洲。三步并成一步赶上来,卸下身上的负担,扪下沾着汗水的檐溜般的布眼罩,坐在一条长凳上用草帽或是手巾扇风。几碗半冷的残色的 茶水浇下去,汗马上从身上涌出来,各人身上背着一身花疏的阴凉。设若有一个像蒲留仙一样的人物,夹在这杂色的队伍里,每个
6、人你借给他一把蕉叶,那么一部聊斋会很快地集起来。 这些人,在这儿留一个脚印,便飞鸿似的去了,没有留恋,没有感伤,在未来的时候,他们也没想到会在这儿挂这一翅膀。 水不是白喝,临走总得留下几个钱,百儿八十是他,三百二百也是他,主人不会嫌太少,伙计也不会说一声谢谢。但当你起身以后, “再来! ”这一句淡淡的话,每回是不会忽疏的。 野店的常主顾是车伙子。他们到远一点的地方去运货贩卖,去的时候带着本乡的土产。这 些车子往往成群成帮,队伍展得老长,道上的一帆尘土是他们的旗号。一走近了店口,把车子一插,用披布擦去了脸上的汗,弓弓着腰很自然的踏入了店门。因为太熟照例有称号,姓王的是王大哥,姓李的是李二哥。小伙
7、计牵牲口倒水忙乱一气,住一会,叫一袋旱烟把粗气压下,饭上来了。半斤一张的大饼,包着大块肥肉的包子,再要几头大蒜,一块还没腌变色的老白菜帮子。吃起来有点可怕。不,不能说吃,应是说吞。看那个劲,饼如果是铁的,肚子一定变成熔炉。饭后为了消暑,走到水瓮边去,捧着大瓢的生水往下灌,声音咚咚的可以听好几步远。 “掌柜的算账! ”这是 一闭眼的午睡醒来后的第一句话。外边算盘珠一阵响,几吊几百几十几,小伙计一口喊出来,接着是查铜子的声音。一巴掌钱接到手里,含着笑走到财神位前,不远不近向大粗竹筒内一掷,哗 啦啦 果真是钱龙汇海了。 这些老主顾来到店里若是逢着佳节, 端阳,中秋,元宵,不用开口,半壶白干,四样小菜
8、碟便送到眼前了。喝了不够,还可以再开一回口。不打钱,这算主人的一点小意思,不要看这是小节,主人的大量与吝啬往往作为客人去留的关键。谁不愿用百年不遇的一壶酒去做招徕的幌子? 秋天,连线的阴雨把一个远道的客人困在野店里,白天黑夜分不开 界限。闷闷的用睡眠用烟缕打发日子。风挟着雨丝打进纸窗来,卧着,从眼缝里闪进来一片阴暗,粗人就算是不善于愁,一只孤鸿也难免于凄凉。等着,胸中灼火的等着,等到雨丝一断,他是第一个把脚印印在泥上的人。 时间把什么都变了。有了汽车转眼可以百里, “夕阳古道瘦马 ”的趣味算完了。野店是诗意的,然而今日的野店成了时代头顶残留的一条辫子了。 【小题 1】第四小节点出野店的一副对联
9、: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 5分) 【小题 2】结合语言风格,简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丰富内涵。( 6分) 【小题 3】作 者称野店的客人,有时是 “你 ”,有时又是 “他 ”、 “他们 ”,这样的人称变化有什么表达效果?( 6分) 【小题 4】请结合野店诗意的表现,探究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分) 答案: 【小题 1】承上启下。用诗句总结上文,含蓄点出早行的孤独辛苦,并引出下文野店给漂泊之人以短暂的安顿与慰藉的叙写,同时也为下文表现客人的通达豪爽做铺垫。 【小题 2】用自然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客人的粗犷豪爽,主人的朴实真诚,野店民风的淳朴。 【小题 3】这样的人称变化让读
10、者感到,作者介绍野店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朋友般地讲述,亲切自然, 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表现了作者对野店的深厚情感,由衷喜爱,有感染力。 【小题 4】淳朴的民风民俗,让作者喜爱;羁旅漂泊的孤苦、秋雨孤鸿的凄凉,令作者悲悯;天涯飘零中的通达豪爽,使作者赞许敬佩;诗意的趣味不再,叫作者深为叹惋。 【小题 1】 “承上启下 ”, 1分; “总结上文,含蓄点出早行的孤独辛苦 ”2 分; “引出下文 叙写 ”“为 铺垫 ”各 1分。 【小题 2】风格 2分。内涵 3分,其中主客的性格特点,各 1分;野店的特点,2 分。 【小题 3】每点 2分。 【小题 4】四点,每点 2分,答到三点即可。 文言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 12题。 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道幼沉嶷不群,罕言笑,喜亲笔砚,文徽特爱之。未冠,以词业称。侍母渡江,奉养以孝闻。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鳜尺许以馈,母疾寻愈。 端拱初,举进士高第。寇准荐其才,授著作佐郎。淳化中,蜀寇叛,命道通判遂州。有使两川者,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优诏嘉奖。迁秘书丞,俄徙知果州。时寇党尚有伏岩彀依险为栅者,其酋何彦忠集其徒二百余,止西充之大木槽,彀弓露刃。诏书招谕之,未下,咸请发兵殄之。道曰: “彼愚人也,以惧罪,欲 延命须臾尔。其党岂无诖误邪? ”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 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
12、惊畏,持满外向。道神色自若,踞胡床而坐,谕以诏意。或识之曰: “郡守也,尝闻其仁,是宁害我者? ”即相率投兵罗拜,号呼请罪,悉给券归农。 天禧元年,知虢州。秋,蝗灾民歉,道不候报,出官廪米赈之,又设粥糜以救饥者,给州麦四千斛为种于民,民赖以济,所全活万余人。二年五月,卒,讣闻,真宗轸惜之,诏其子奉礼郎循之乘传往治丧事。 道性淳厚,有犯不较,所至务宽恕,胥吏有过未尝笞罚,民讼逋负 者,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尝出按部 ,路侧有佳枣,从者摘以献,道即计直挂钱于树而去。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曰: “此 当分赡孤遗。 ”及居京师,家甚贫,多聚亲族之茕独者,禄赐所得,散施随尽,不以屑意。与人交,情分切至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江苏省 灌云 高级中学 期末考试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