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山东省聊城三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
《2010年山东省聊城三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山东省聊城三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0年山东省聊城三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其他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 1)主怒之,则掷帚于地,曰: “汝善是,曷烦我为? ”( 3分) ( 2)(阿留)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识,实元素之能容也。( 3分) ( 3)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2分) 答案: ( 1)主人冲他发怒, 阿留就把扫帚扔到地上 ,说: “你 擅长做这件事(或洒扫) , 为什么要麻烦我呢? ”( 3分) ( 2)(阿留) 本来不过是可弃之材罢了 , 最终却因为一技之长被任用 , 实则是因为周元素能够容人。 ( 3分) ( 3)等到燕太子丹 用荆轲
2、刺秦作为计策 , 才招致了灭亡 。( 2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8题)。( 8分) 但以刘日薄西山, , , 。(陈情表) 其志洁,其行廉, , 。(屈原列传) 秦爱纷奢, , 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羽扇纶巾, ,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 。(兰亭集序) 天高地迥, ;兴尽悲来, 。(滕王阁序) ,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 。(滕王阁序) 子孙视之不甚惜, , 。(六国论) 诗三百篇, 。(报任安书) ,于我如浮云。(论语 述而) 答案: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 , 谈笑
3、间,樯橹灰飞烟灭 快然自足 曾不知老之将至 觉宇宙之无穷 识盈虚之有数 渔舟唱晚 声断衡阳之浦 举以予人 如弃草芥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做也 不义而富且贵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浸渍 (z)解剖( po)弥漫 (m)怦然心动 (png) B喟然 (ku)胆怯 (qi)角落 (jio)闷声闷气 (mn) C嫡亲 (d)创伤 (chung)哂笑 (shi)湛湛青天 (zhn) D戏谑 (nu)菲薄 (fi)歆享 (xn)参差不齐 (cn c)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A经过一年的努力,该市国营大中型企业的亏损面已经大幅度下降,经济效益也明显比去年有
4、好转。 B在温总理访问非洲七国期间,承诺将继续为七国的社会发展提供援助,包括建立农业示范中心和乡村小学、派遣医疗队、培训各类人才等,受到了各国高度赞扬。 C老人在 80岁的时候,还清楚地记得哥哥参加学生运动时对自己的中肯评价:一个人本思想的温情主义者。 D与 2008年相比,山东省今年的高考作文 “见证 ”降低了审题难度,加强了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推动全省素质教育的改革。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说到最后,父亲问母亲有没有要说的?母亲笑着摇摇头,然后站起来去关院门,关猪圈,收拾我的行李。 B六朝时宗炳曾论作画云: “万趣融其神思 ”,这不正是画家丰富心灵的写照吗?
5、 C “我要待在这儿,跟你在一起。 ”苏艾说, “而且我不喜欢你老盯着那些莫名其妙 的藤叶。 ” D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 答案: C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安分沧桑通情达理平心而论 B安详脉搏巨星陨落珠光宝器 C做揖松弛委曲求全绿草如茵 D寥落魅丽突如奇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我中心软件均采用最直接最简捷的架构,去除了一些不必要的复杂的程式化环节,使得软件界面更简洁,操作更简单。 B世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们多数对内贾德连任反映谨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说: “我们希望结果反应了
6、伊朗人民的真实意愿。 ” C大会指出:不把群众放在心上,就是忘本;漠不关心群众的疾苦,就是变质。各级领导干部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充分认识群众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D清澈明亮的玻璃装饰,若与居室色调浑然一体,更显得色彩绚丽,满室生辉,可为居室营造出冰清玉洁的氛围。 答案: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文学欣赏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欣赏是自觉自愿的。我们在阅读一部优秀的作品时,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你会对其中的一些人物产生怜惜、同情,对另一些人物厌恶、憎恨,你哭过了、笑过了才领会到作者的思想和感情,进而会作出自己的判断。只有在这时,作者的创作心
7、血才没白费。如果把人类的文学活动看作一个完整的过程,那么作家创作出作品,仅仅完成这个过程的一半,另一半是由读者完成的。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运用丰富的想象补充和重塑形象,受到美的熏陶,净化了思想,培养了人格,实现了文学的最终目的。因此文学 欣赏是整个文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没有文学欣赏,作家的创作就没有意义,整个文学活动就难以为继。 欣赏通常从对作品的感受开始。明人马致远有一首小令: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当读者接触到作品,首先映入他眼帘的是一幅萧瑟景象。时近深秋,天色黄昏,近处枝叶败落,干叉光秃秃地指向天际,一群乌鸦凄声尖叫着,绕树盘旋;远方是一处
8、村落,炊烟四起,一弯流水静静地掠村而过。词是用语言表达的,生活的原貌已经过了抽象,读者需要在想象中将它复原。仅仅复原还不够,他还会想,作者为什么选取了 这些景象?这些景象合在一起有什么意义?作者想告诉人点什么?这促使读者再回过头去仔细阅读作品,很可能他会把自己摆进去,设身处地的体验,也可能他会联想到其他诗词的意境。当读者再三再四地研读作品,欣赏已由感受进入了体验、玩味阶段。词的最后一句 “断肠人在天涯 ”,原来眼前的一切都是一位天涯游子眼中的景象,是他凄苦忧伤心境的表露。有了这句,孤立的景象便都活了起来,有了内在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也正是从这句中,读者可以明确地了解到作者的心迹,从而形成对作
9、品的整体感受。欣赏进行到这一步,很可能便进入审美判断阶段。读者会在感 受和品味的基础上,探求造成游子思绪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原因,评价他的性格和心理,或同情或反感,或肯定或否定,这也就是读者对待作品的审美态度。 欣赏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清人王国维曾说: “诗人对于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他说的是创作,是说诗人必须深入地观察宇宙人生,但又要有入有出,不为客观的现象所局限。其实,文学欣赏也是如此,不过读者应当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的对象是作品。读者只有全身心地投入作品,和作品中的人物同欢乐, 共痛苦,
10、才能深刻理解作品的精髓。投入不是沉溺,沉溺了就没有超越。欣赏要求与作品的认同,但更要求超越,在欣赏中读者不能失去自我。入是为体验玩味,出是为评价判断,由入到出,欣赏便由感性到理性。 (节选自张筱强、吴素玲文学漫步,有改动) 【小题 1】下列选项中关于 “文学欣赏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欣赏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 B文学欣赏离不开读者的想象,读者在对形象的补充和重塑中接受美的熏陶,达到净化思想、培养人格的目的。 C文学欣赏是文学活动的一部分, 是文学活动的补充环节,没有文学欣赏的作家创作是没有意义的。 D文学欣赏通常从对作品的感受开始,在反复研
11、读中进入体验和玩味阶段,最后进入审美判断阶段。 【小题 2】下列选项中对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从文学创作的角度看,创作者既要深入观察宇宙人生,又不为客观现象所局限。 B从文学欣赏的角度看,读者既要全身心投入作品,深刻理解作品精髓,又要善于超越,作出理性的评价判断。 C对文学创作而言,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的对象是人生;对文学欣赏而言,则是文学作品。 D作为一个 文学欣赏者,要做到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必须始终做一个清醒理智的判断者,以一个旁观者的眼光审视作品内涵,不能沉溺于作品中,更不能失去自我。 【小题 3】下列表述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每次阅
12、读文学作品时,人们总会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会对其中一些人物产生或怜惜或厌恶的情感,进而领会作者思想,作出自己的判断。 B面对 “昏鸦 ”你会想到 “乌鸦在凄声尖叫、绕树盘旋 ”,面对 “人家 ”你会想到“一处村落、炊烟四起 ”,这就是文学欣赏中的体验与玩味。 C文学欣赏进行到审美判断阶段,通常会探求作品形象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原因,评价其性格心理,形成读者对作品的审美态度。 D本文所说的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与作家必须深入生活、又要高出生活的创作要求是一致的。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C 【小题 1】错在 “补充环节 ”,应为 “文学活动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
13、 ”。 【小题 2】 “始终做一个 ”“ 以一个旁观者的眼光 ”不对,可以根据原文 “读者只有全身心地投入作品,和作品中的人物同欢乐,共痛苦,才能深刻理解作品的精髓 ”做出判断。 【小题 3】 A应为 “阅 读优秀作品 ”, B应为 “文学欣赏中的想象 ”, D本文所说的“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是从文学欣赏的角度谈的,不是从创作角度。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 16 19题。( 18分) 大 鱼 安石榴 镜湖里有大鱼,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鱼。就是说不是一米两米长的大鱼,而是三四十米长的大鱼。 镜湖大鱼的事情虽不及喀纳斯湖大鱼影响广泛,但也终于是沸沸扬扬的了。 这是个噱头吗?抑或是炒作?都不关我的事
14、,我用这样的语气叙述和任何传媒不搭界,只因为 等一下! 我的伯父住在镜湖边,是个老林业,年轻时在镜湖水运厂,专门把刚砍伐下山的原木放入湖中,排好,原木就顺着湖水的流向被运出山外。我从来没亲眼见过水运原木的壮观场面,它像一种灭绝的动植物永远消失了。我只见过一幅版画,不过我觉得好在只是一幅版画。 我的伯父安居山中,和伯母养了一头奶牛、两只猪、三箱蜜蜂、一群鸡、一条狗,侍弄一大块园子。 那一次我到伯父家,正是关于大鱼的传说四处播散的时候,但是从没有人通过任何方式捕捉到它。是的,从来没有。 我走进院子的时候,伯父和伯母正在八月的秋阳里采集蜂蜜。伯父穿着一件半截袖的老头儿衫,露着两只黝黑的胳膊,一只脚踏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山东省 聊城 中高 一下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