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一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2010-2011学年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一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2011学年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一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0-2011学年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一下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 其他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0分) 1)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 。(关汉卿窦娥冤) 2)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4)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苏轼定风波) 5)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 , 。(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7)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 。(李清照醉花阴) 8)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 9)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10)因宾客至蔺相如门
2、谢罪,曰: “鄙贱之人, !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答案: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4分) 1)璧有瑕,请指示王。 2)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3)衡少善属文 4)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答案: 选择题 课内文言知识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置币遗单于(赠送礼物)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屡次)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应当)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赵走燕(偷偷) B固请,召有司案图(审察、察看)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责备)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秦贪,负其强(凭借,依仗) C因泣下 衿(眼泪)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退几步) 公车特征拜
3、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再次)度道里会遇之礼毕(估计) D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权衡、比较)左右欲刃相如(杀)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一起)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不过) 答案: B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汉亦留之以相当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B见犯乃死,重负国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 C欲因此时降武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D引赵使者蔺相如 虞常果引张胜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 的是( ) A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B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C虞常在汉时,素与张胜相知 D衡下车,治威严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15分)
4、 阅读下面的作品 人在胡同第几槐 刘心武 五十八年前跟随父母来到北京,从此定居此地再无迁挪。 北京于我,缘分之中,有槐。童年在东四牌楼隆 福寺附近一条胡同的四合院里居住。那大院后身,有巨槐。那株巨槐,我仰起头,脖子酸了,还不能望全它那顶冠。巨槐叶茂如伞,网住好大一片阴凉。最喜欢它开花的时候,满树挂满一嘟噜一嘟噜白中带点嫩黄的槐花,于是,就有院里还缠着小脚的老奶奶,指挥她家孙儿,用好长好长的竹竿,去采下一笸箩新鲜的槐花,而我们一群小伙伴,就会集合到他们家厨房附近,先是闻见香气,然后,就会从老奶奶让孙儿捧出的圆形盖帘上,分食到用鸡蛋、蜂蜜、面粉和槐花烘出的槐花香饼 后来我搬出那四合院了,但依然会在
5、 梦里来到巨槐之下,梦境是现实的变形。我会觉得自己在把一根长长的竹竿,吃力地举起 不是采槐花,而是采槐花谢后结出的槐豆 如果槐花意味着甜蜜,那么槐豆就意味着苦涩,过去北京胡同杂院里生活困难的人家,每到槐豆成熟,就会去采集,将它晾干后卖给药房做药材 在梦里,我费尽力气也揪不下槐豆来,而巨槐顶冠仿佛乌云,又化为火烫的铁板,朝我砸了下来,我想喊,喊不出声,想哭,哭不出调 噩梦醒来是清晨,但迷瞪中,也还懂得喟叹:生存自有艰难面,世道难免多诡谲 除了院子里的槐树,还有更可爱的胡同路边的路槐。槐树有多种,国槐 虽气派,若论妩媚,则似乎略输洋槐几分。洋槐开花在春天,一株大洋槐,开出的花能香满整条胡同。 北京
6、胡同四合院树木种类繁多,而最让我有家园之思的,是槐树。 东四牌楼附近,现在仍保留着若干条齐整的胡同。胡同里,依然还有寿数很高的槐树,有时还会是连续很多株,甚至一大排。不要只对胡同的院墙门楼木门石墩感兴趣,树也很要紧,槐树尤其值得珍视。青年时代,就一直想画这样一幅画,胡同里的大槐树下,一架骡马大车,静静地停在那里,骡马站着打盹,车把式则铺一张凉席,睡在树荫下,车上露出些卖剩的西瓜 这画始终没画出来,现在倘若要画, 大槐树依然,画面上却不该有早已禁止入城的牲口大车,而应该画上艳红的私家小轿车 过去从空中俯瞰北京,中轴线上有 “半城宫殿半城树 ”一说,倘若单俯瞰东四牌楼或者西四牌楼一带,则青瓦灰墙仿
7、佛起伏的波浪,而其中团团簇簇的树冠,则仿佛绿色的风帆。这是我定居五十八年的古城,我的童年、少年、青年、壮年的歌哭悲欢,都融进了胡同院落,融进了槐枝槐叶槐花槐豆之中。 不过,别指望我会在这篇文章里,附和某些高人的高论 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一点都不能拆不能动 城市的改变当然包括着拆旧与建新,拆建毕竟是一种活力的体现,而一个民族在经 济起飞期的亢奋、激进乃至幼稚、鲁莽,反映到城市规划与改造中,总会留下一些短期内难以抹平的疤痕。我主张在北京旧城中多划分一些保护区,一旦纳入了保护区就要切实细致地实施保护。在此前提下,对非保护区的拆与建都采取个案分析,该容忍的容忍,该反对的反对。发展中的北京确实有混乱与失误的
8、一面,但北京依然是一只不沉的航空母舰,我对她的挚爱,丝毫没有动摇。 最近我用了半天时间,徜徉在北京安定门内的旧城保护区,走过许多条胡同,亲近了许多株槐树,发小打来手机,问我在哪儿。我说,你该问:岁移小鬼成翁叟,人在胡同第几槐? (取材 于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 【小题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作者一直想画一幅画,表达他对北京的热爱,但因生活经历的变化,一直没有画这幅画。 B作者心中前后两幅画的画面虽有变化,但大槐树不变,表明作者对北京的传统生活始终热爱。 C作者在文中一再指出五十八年定居在北京,是为了强调北京与自己一生相伴,密不可分。 D过去从空中俯瞰北京
9、,中轴线上有 “半城宫殿半城树 ”之说,这显示老北京与古槐相依相存。 E.虽然作者对胡同四合院很有感情,但他认为将胡同四合院全部拆掉是北京发展必需的过程。 【小题 2】在不同时期, “那株巨槐 ”给 “我 ”的感受不同。请分别概括 “我 ”童年时和搬出四合院后对巨槐的感受。( 4分) 【小题 3】作者在文末用两句自创的诗句作结,作者这样写想表现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分 ) 答案: 【小题 1】 A E 【小题 1】【小题 1】【小题 1】 【小题 1】【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 9分,每小题 3分) “举国体制 ”淡出正其时 2008 年的北京奥运会,是以双重的巨大喜悦落下帷幕的。除
10、了主办成功 的喜悦,还有 “金牌丰收 ”的 喜悦。于是,一些人士很振奋地说,累累金牌证明体育 “举国体制 ”非常有效,中国竞技体育应当继续高举 “举国体制 ”大旗走下去。我们对此万难苟同,并深以为在此次金牌盛宴之后,中国应当告别 “举国体制 ”,启动体育领域的全面改革。 竞技体育领域不是孤立于当代中国变革版图的孤岛, 体育改革拖不起也等不起了 ! 不可否认,中国人在奥运会上获得金牌是很荣耀、很兴奋的事情,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加中国作为体育大国乃至世界强国的自豪感,可谓意义重大。不过,金牌是有成本的。因为中国的竞技体育一直实行传统计划经 济框架下的 “举国体制 ”,所以,金牌投入主要依靠纳税人的
11、钱,依赖国家资源。虽然官方对金牌项目所涉成本一直未予公布,媒体对单块金牌成本的估算,也曾出现从六七千万元至 7亿元的不同说法,难以证实或证伪,但现代竞技体育竞争激烈,中国为实现 “奥运增光项目 ”多年来耗资不菲,此次 北京奥运会拿下 51块金牌更是代价高昂,应当是不争的结论。可以肯定,绝大多数在赛场上、在电视机前为金牌激情难抑的普通公众,对为金 牌付出如此代价是没有心理准备的。 进一步说,投入与产出也并不对称。 “举国体制 ”着眼于层层选拔、封闭培养专业运动员,在占 用了大量资金后无法对大众体育形成带动力。国家培养的金牌选手们可成为各种商品的形象代理,但巨额现金收益主要属于运动员个人及其教练团
12、队;所属机构或有机会 “利益均沾 ”,少部分还可能会成为未来训练的补充资金,但经济上回报出资人的可能性等于零。广大公众的兴奋和赞叹成了夺金的主要收益,而金牌达到一定的量则兴奋感必然降低,体现为令人遗憾的边际收益急剧下降。 中国正处在增长方式转换的关键期,服务业发展和 内需市场启动都在呼唤体育产业的崛起。然而, “举国体制 ”以垄断方式盘踞了竞技体 育的主要资源,堵塞了商业体育的发达之路 ,体育产业的成长受到严重抑制。排球、篮球、网球这些本来表演性很强的体育项目,其商业价值都未能充分开发;在 “举国体制 ”身侧半官半商 踽踽独行的足球,也只能在制度畸变中可悲地沦为谈资笑料。 体育 “举国体制 ”
13、犹如经济领域的计划体制,早已弊端重重,效率低下,弃计划、选市场势在必行。是项改革之所以一拖再拖,千难万难,主要在于 “金牌之忧 ”。因为 “举国体制 ”,一直被视为可在短期夺金的有效安排,改革 “举国体制 ”的可能成本就是短期金牌损失。不过,感受北京奥运洗礼、手握 51金之后,公众的金牌情结大规模释放,制度关注正在上升。不 仅改革的成本已经下降,改革的时机也已完全成熟,改革的压力也加大了。 当然,改革需要策略。国有体育格局强大固化已有经年, “毕其功于一役 ”的革命并不可行。比较理性的办法应当是首先大幅缩小 “举国体制 ”的范围,结束竞技体育领域的国有垄断局面,同步推进商业体育、振兴体育产业,
14、让市场机制成为竞技体育兴盛的基石。政府则主要做该做的事,把钱和力用到全民健身和大众体育的发展上;进而随着 “举国体制 ”淡出,顺应 “大部制 ”的政府机构改革潮流,重启十年前受阻的政府体育部门职能转型。 改革的过程,应当是中国体育文化价值体系重建的过程。 其重心之一,就是冷静地看待金牌价值,让体育回归本位。已经摒除了自卑感的中华民族,不需要用不断增长的金牌数字来证明自己。中国竞技体育与全民体育携手、中国从 “金牌大国 ”成为真正的体育强国,这是完全可以期 待的。 【小题 1】本文认为中国应当告别 “举国体制 ”,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 )(3分 ) A我国竞技体育一直实行传统计划经济框架
15、下的 “举国体制 ”,主要依靠纳税人的钱,依赖国家资源,耗资过大。 B普通公众夺金的心理迫切,对夺金要付出如此代价,没有心理准备;当金牌达到一定的量后,兴奋感必然会降低。 C竞技体育在 “举国体制 ”中占用了大量资金,却又无法带动大众体育的发展,投入与产出并不对称。 D “举国体制 ”对竞技体育的主要资源的垄断,使体育的商业价值都未能充分开发,体育产业的崛起受到严重影响。 【小题 2】请指出文中划线句 “竞技体育领域不是孤立于当代中国变革版图的孤岛 ”中 “孤岛 ”一词的含义。( 3分) 【小题 3】作者主张如何改革 “举国体制 ” 请分条陈述。 (不超过 80字 )(3分 ) 答案: 【小题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2011 学年 福建省 南安 中高 一下 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