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河北省初中毕业生结课小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河北省初中毕业生结课小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河北省初中毕业生结课小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河北省初中毕业生结课小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实验桌上有一瓶无色液体,某同学说可以往溶液样品中滴加石蕊试液,判断其酸碱性。该环节属于科学探究的( ) A提出问题 B作出猜想 C设计实验 D反思评价 答案: C 试题分析:实验桌上有一瓶无色液体,某同学说可以往溶液样品中滴加石蕊试液,判断其酸碱性。该环节属于科学探究的设计实验。 考点:实验探究步骤。 下列做法不利于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是( ) A用天然气代替汽油作车用燃料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C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D少用或不用塑料袋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用天然气代替汽油作车用燃料可以减小污染气体的排放,故 A不符合题
2、意;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增加污染空气的气体排放,故选 B;C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减小环境的污染,故 C不符合题意; D少用或不用塑料袋减小白色污染,故 D不符合题意。 考点:化学与环境。 下列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相一致的是( ) A氢氧化钠 NaOH纯碱 B固体二氧化碳 CO2干冰 C碳酸氢钠 NaHCO3苏打 D酒精 C2H5OH乙醇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氢氧化钠 NaOH俗称火碱 、燃碱、苛性钠,故 A错误; B固体二氧化碳 CO2干冰 ,故选 B; C碳酸氢钠 NaHCO3俗称小苏打,故 C 错误;D乙醇 C2H5OH 俗称酒精,故 D错误。 考点: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 下
3、列试剂能一次性将稀盐酸、 CaCl2溶液、 NaCl溶液鉴别出来的是( ) A Na2CO3溶液 B紫色石蕊试液 C Ca(OH)2溶液 D KNO3溶液 答案: A 试题分析:鉴别稀盐酸、 CaCl2 溶液、 NaCl 溶液三种物质要有三种不同的现象,A Na2CO3 溶液加到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加到 CaCl2 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加到 NaCl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故选 A; B紫色石蕊试液加到稀盐酸中溶液变红色,加到 CaCl2溶液和 NaCl溶液不变色,故 B不符合题意; Ca(OH)2溶液加到 CaCl2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加到稀盐酸和 NaCl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故 C不符合题意;
4、D KNO3溶液加到稀盐酸、 CaCl2溶液、 NaCl 溶液中都无明显现象,故 D不符合题意。 考点:物质的鉴别。 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 B铝不易生锈的原因是铝不活泼 C铁在任何条件下都易生锈 D所有金属 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答案: A 试题分析:铁的金属性比铜强,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所以不能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故选 A; B铝不易生锈的原因是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故 B错误; C铁与水和氧气接触易生锈,故 C错误; D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故 D错误。 考点:金属的性质。 酒精检测仪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原理
5、: C2H5OH + 4CrO3 + 6H2SO4 =2X + 2CO2 + 9H2O,则 X的化学式为( ) A Cr2O3 B CrSO3 C Cr2(SO4)3 D Cr2S3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反应前各原子个数分别为: 2个碳原子、 18个氢原子、 37个氧原子、 6个硫原子、 4个铬原子,反应后已知有 2个碳原子、 18个氢原子、 13个氧原子,所以 2X有6个硫原子、 4个铬原子、 24个氧原子,则 X的化学式为 Cr2(SO4)3,故选 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瑞典皇家科学院 2010年 10月日宣布,美国和日本的三位
6、科学家共同获得 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三位科学家在 “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 ”研究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下面有关催 化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催化剂一定不发生变化 B催化剂不一定加快反应的速率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会改变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答案: A 试题分析:催化剂是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故选 A。 考点:催化剂的概念。 在一密闭容器中,盛放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加热发生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关系如下表所示,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物质质量 /g 4 16 111 4 反应前物质质量 /g x 20
7、 0 89 A物质丙是生成物 B表格中 x的值是 26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该反应中乙与丁的质量比是 4:1 答案: B 试题分析:反应前后的质量比较,乙的质量增加 4g,丙的质量减小 111g,丁的质量增加 85g,由质量守恒定律得甲的质量增加 22g,所以表格中 x 的值是 26,故选 B,质量减小的是反应物,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所以丙是反应物,甲乙丁是生成物,故 AC 错误;该反应中乙与丁的质量比是为 4:85,故 D错误。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化合反应。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小 B 15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C 30
8、 时乙的溶解度为 30 g D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 答案: B 试题分析: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大,故 A错误; 15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故选 B, 30 时甲的溶解度为 30 g,乙的溶解度小于 30g,故 C不符合题意;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故 D不符合题意。 考点:溶解度曲线。 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且变质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 B浓硫酸 C浓盐酸 D 氯化钠固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 A氢氧化钠固体在空气中易吸收空气中的水且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故选 A;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使溶液质量增加但
9、没有变质,故 B不符合题意;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使溶液的质量减小,故 C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固体在空气中易潮解,质量增加但没有变质,故 D 不符合题意。 考点: 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浓盐酸和氯化钠固体的性质。 下列物质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 A稀盐酸 B二氧化碳 C氯化钠溶液 D碳酸钠溶液 答案: D 试题分析:碱使酚酞试液变红,酸和中性溶液使酚酞试液不变色, A稀盐酸属于酸,故 A不符合题意,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属于酸,故 B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故 C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故选 D。 考点:酸碱和指示剂反应。 下列做法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A
10、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B用含 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稀盐酸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D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 A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是生石灰和水反应,不是中和反应,故 A不符合题意;B用含 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是 Al(OH)3和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故选 B; C用稀盐酸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是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碳酸钙属于盐不属于碱,故 C不符合题意; D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不是酸,故 D不符合题意。 考点:中和反应。 2011年 6月 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 “森林:
11、大自然为您效劳 ” (“Forests:Nature at Your Service”)。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我市各中 学也纷纷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植树造林有助于减少空气中哪种成分的含量(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是因为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所以植树造林有助于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故选 B。 考点:空气的成分。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 B冰水共存物 C生铁 D生理盐水 答案: B 试题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A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所以空气是混合物,故 A不符合题意; B冰水共存物,
12、冰和水是状态不同的同种物质,所以时纯净物,故选 B; C生铁是由铁和碳组成,所以时混合物,故 C不符合题意; D生理盐水是氯化钠溶于水,是混合物,故 D不符合题意。 考点:纯净物的概念。 2013 年春,黄浦江上漂浮着上万头死猪,这些死猪对水源造成严重的污染。下列有关水体污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提倡长期用蒸馏水煮菜、煮饭、饮用等 B将生活用水、地表雨水分类处理,可减少污染,保护水资源 C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应遵循 “先净化,后排放 ”的原则 D为了避免水体污染,农业上应合理使用农药 、化肥 答案: A 试题分析:人体需要多种微量元素,所以长期用蒸馏水煮菜、煮饭、饮用等对身体不利,故选
13、 A;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将生活用水、地表雨水分类处理,可减少污染,保护水资源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应遵循 “先净化,后排放 ”的原则,为了避免水体污染,农业上应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故 BCD 不符合题意。 考点:防止水体污染。 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 B向试管中加块状固体 C给液体加热 D称量 15 6 g固体药品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点燃酒精要用火柴取点燃,而不能用一盏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故 A错误; B向试管中加块状固体,做到一横、二放、三慢竖,故选 B; C给液体加热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容器的 1/3,故 C错误; D天平称量药品时,左物右码,故 D错
14、误。 考点:化学基本实验操作。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食用甲醛浸泡过的食物对人体有害 B霉变的大米、花生等不能食用 C棉花和羊毛都是天然纤维 D亚硝酸钠有咸味,可以代替食盐作调味剂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食用甲醛浸泡过的食物对人体有害,因为甲醛有毒,故 A 不符合题意; B霉变的大米、花生等不能食用,因为霉变的大米、花生含有黄曲霉,黄曲霉有毒,故 B不符合题意; C棉花和羊毛都是天然纤维,故 C不符合题意; D亚硝酸钠有咸味,不可以代替食盐作调味剂,因为亚硝酸钠有毒,故选 D。 考点:甲醛、亚硝酸钠、黄曲霉的性质,天然纤维的概念。 某中学为学生制定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餐食谱
15、如下图,从营养学的角度考虑,建议学校再增加的食物为( ) 主食 米饭 副食 花生米、清蒸鱼、炒牛肉 饮料 牛奶 A麻辣豆腐 B清炒鸡蛋 C炒青菜 D红烧排骨 答案: C 试题分析:人体需要的营养元素有: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从某中学为学生制定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餐食谱中可以看出缺小维生素,维生素含在蔬菜和水果中,故选 C。 考点:人体需要的营养元素。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溶液都可以通过升高温度由饱和变成不饱和溶液 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D 20 时, NaCl的溶解度是 36克,此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6、 36%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是所有的溶液都可以通过升高温度由饱和变成不饱和溶液,比如氢氧化钙和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 A错误; B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故 B错误; C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故选C; D 20 时, NaCl的溶解度是 36克,此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6 5% ,故 D错误。 考点:溶解度、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铁元素 C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 H2O D标准状态下,最轻的气体是 H2 答案: B 试题分析: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小的顺序是:氧
17、元素、硅元素、铝元素、铁元素,氧元素和硅元素是非金属元素,铝元素和铁元素是金属元素,所以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选 B。 考点:人体和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填空题 实验室常用下图装置制取有关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A B ( 1)写出 A装置中标有序号仪器的名称: a , b ; ( 2)实验室用 KClO3和 MnO2两种固体混合加热制取 O2,实验的基本操作有: 给试管加热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收集气体 装药品 把导管移出水面 固定装置 停止加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_(用序号填写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 O2应选择上图中的 _装置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河北省 初中毕业生 结课小 模拟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